第七讲课次授课时间第周第节课时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2授课方式安排其他口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人文主义传统:价值与文化的源头一一宗教的产生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机械唯物主义一元论把宗教作为否定的对象予以批判,从西方传统二元论的观点(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看,宗教的存在是人的精神需要的结果。教学重点及难点:1、宗教的建构是观念的建构,预设前提不能实证,对于长期接受机械唯物主义教的学生而言,宗教的义理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必须讲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内容及时间设计需要黑板板书的重点内容如人文理论的预设前(四)一切宗教的预设前提提,理论的建构其前提为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为什么?有限的人生是有缺陷的,有缺什么是预设的呢,而不能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在一个流变的世界中是没有意义的,为了实证的呢,需特别着重讲获得人生的意义,必须把有限的人生纳入永恒的世界中去,人生的解。意义才能说明。(五)佛教义理系统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三世轮回。欲知前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此生为者是。这种宗教理论结构模式,对于现实的人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获得什么样的对于人生遭际的解释而得到心灵的平衡?(六)基督教义理系统因果报应,上帝,天堂,地狱,末日审判,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人生作恶,死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其灵魂会进入九层地狱,下油锅受折磨。人生行善,死后到末日审判别的时候,其灵魂会进入天堂,伴随在上帝的身边。这种宗教形式,对于我们现实的人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七)宗教与丛林原则以所谓的唯物论来解释人生,解释人的意义,必然导致丛林原则的产生。因为在形而下有限时空中的人生,短暂的时空,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1 第 七 讲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人文主义传统:价值与文化的源头——宗教的产生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机械唯物主义一元论把宗教作为否定的对象予以批判,从西方传统二元论的观点(人 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看,宗教的存在是人的精神需要的结果。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宗教的建构是观念的建构,预设前提不能实证,对于长期接受机械唯物主义教 的学生而言,宗教的义理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必须讲透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及时间设计 (四)一切宗教的预设前提 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为什么?有限的人生是有缺陷的,有缺 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在一个流变的世界中是没有意义的,为了 获得人生的意义,必须把有限的人生纳入永恒的世界中去,人生的 意义才能说明。 (五)佛教义理系统 灵魂不死,因果报应,三世轮回。 欲知前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此生为者是。这种宗 教理论结构模式,对于现实的人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获得什 么样的对于人生遭际的解释而得到心灵的平衡? (六)基督教义理系统 因果报应,上帝,天堂,地狱,末日审判,此岸世界与彼岸世 界。 人生作恶,死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其灵魂会进入九层地狱, 下油锅受折磨。人生行善,死后到末日审判别的时候,其灵魂会进 入天堂,伴随在上帝的身边。这种宗教形式,对于我们现实的人生 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七)宗教与丛林原则 以所谓的唯物论来解释人生,解释人的意义,必然导致丛林原 则的产生。因为在形而下有限时空中的人生,短暂的时空,没有任 何意义可言。 需要黑板板书的重点内 容如人文理论的预设前 提,理论的建构其前提为 什么是预设的呢,而不能 实证的呢,需特别着重讲 解
人们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寻找到意义,必须将有限时空中的人生纳入到无限之中去,即纳入到永恒中去,纳入到形而上永恒之中去,于是一个形而上的上帝(或真主,或佛)成为人生意义的解释与说明的起点,在人格神上帝等的解释与说明之下,人生的意义才能被建构起来并获得理解。然而,我们如何理解上帝呢?“正因为上帝是不可思议的,我才相信它”,对于上帝的信仰,是没有证明的,因为在一个无时间无空间的形而上的观念里,人格神的上帝是无法表述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帝是无限的,是完美的,是完善的,是无法表述的。既然人格神的上帝是完美、完美的,却不能表述,不能表现,我们如何理解上帝呢,这真是矛盾,我们需要一个完美的观念综合体,可是这个观念综合体却是无法表述,那人们如何能够认识和理解上帝呢?这个可以表述的宇宙都在时空之内,都是有缺陷的,人格神的上帝没有缺陷,却无法表述,无法认识,那么,人格神的上帝对人生的价值的确立和意义又如何获得呢?启法,在有限的上人格神的上帝的行踪中获得无限的意义。2
2 人们要在有限的时空中寻找到意义,必须将有限时空中的人生 纳入到无限之中去,即纳入到永恒中去,纳入到形而上永恒之中去, 于是一个形而上的上帝(或真主,或佛)成为人生意义的解释与说 明的起点,在人格神上帝等的解释与说明之下,人生的意义才能被 建构起来并获得理解。 然而,我们如何理解上帝呢?“正因为上帝是不可思议的,我 才相信它”,对于上帝的信仰,是没有证明的,因为在一个无时间 无空间的形而上的观念里,人格神的上帝是无法表述的。所谓“道 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帝是无限的,是完美的,是 完善的,是无法表述的。 既然人格神的上帝是完美、完美的,却不能表述,不能表现, 我们如何理解上帝呢,这真是矛盾,我们需要一个完美的观念综合 体,可是这个观念综合体却是无法表述,那人们如何能够认识和理 解上帝呢?这个可以表述的宇宙都在时空之内,都是有缺陷的,人 格神的上帝没有缺陷,却无法表述,无法认识,那么,人格神的上 帝对人生的价值的确立和意义又如何获得呢?启法,在有限的上人 格神的上帝的行踪中获得无限的意义
作业、习题、思考题、辅导等:1灵魂不死的预设对于宗教建构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预设灵魂不死?课后小结:有关宗教的建构,对于预设前提如:灵魂不死,三世轮回,因果报应,天堂地获,末日审判,这些预设的理论前提,对于只知实证逻辑推理的学生而方,无法一时得以理解。板书设计:参考教材和文献资料赖永海主编《佛教十三经》。《圣经》。净行编《佛法一一解脱的原理与行法》
3 作业、习题、思考题、辅导等: 1 灵魂不死的预设对于宗教建构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预设灵魂不死? 课后小结: 有关宗教的建构,对于预设前提如:灵魂不死,三世轮回,因果报应,天堂地犾, 末日审判,这些预设的理论前提,对于只知实证逻辑推理的学生而方,无法一时得以 理解。 板书设计: 参考教材和文献资料 赖永海主编《佛教十三经》。《圣经》。净行编《佛法——解脱的原理与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