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课次第节授课时间第周课时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2授课方式安排其他口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人文主义传统:两个世界一一形而上与形而下一一的对比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人们需要行动的原则作为指导,现实世界太有限,不能提供这种原则,只有形而上的世界才可能提供人生的指导原则。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世界对于人生的作用教学重点及难点:1、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世界对于人生的作用。2、形而上的世界是个什么世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内容及时间设计生点内容:形而上与形而下上帝给自然一个规律,而给人类一个理性。黑板板书,自然界的规律永远不变,其运行规则确定不变,永远重复。人生的路,人生的方向,却是要自己的理性去作决定,上帝并不告诉我们做什么,上帝并不告诉我们的路如何走,但是我们的路又必须自已走,因此,人的理性对于人生方向和道路的选择就必须有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人生方向和道路是否具有合理性,就要寻找合理性的根据,就要进行说明,而在说明过程中就必须找到说明解释的基础和出发点。出发点在哪里?第一,先进人物,道德典型,道德标兵,能够告诉我们吗?可以以他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吗?第二,伟大的政治人物引领我们,我们可以把政治人物的要求作为我们的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吗?第三,或者,我们以历史杰出人物的价值目标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吗?第四,或者我们在自然界找出某种物体的永远不变的规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如果能够,其理由和依据是什么?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
1 第 六 讲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课次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人文主义传统:两个世界——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对比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人们需要行动的原则作为指导,现实世界太有限,不能提供这种原则,只有形而上 的世界才可能提供人生的指导原则。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世界对于人生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世界对于人生的作用。 2、形而上的世界是个什么世界。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及时间设计 上帝给自然一个规律,而给人类一个理性。 自然界的规律永远不变,其运行规则确定不变,永远重复。 人生的路,人生的方向,却是要自己的理性去作决定,上帝并 不告诉我们做什么,上帝并不告诉我们的路如何走,但是我们的路 又必须自己走,因此,人的理性对于人生方向和道路的选择就必须 有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人生方向和道路是否具有合理性,就要寻找 合理性的根据,就要进行说明,而在说明过程中就必须找到说明解 释的基础和出发点。 出发点在哪里? 第一,先进人物,道德典型,道德标兵,能够告诉我们吗?可 以以他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 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吗? 第二,伟大的政治人物引领我们,我们可以把政治人物的要求 作为我们的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 求吗? 第三,或者,我们以历史杰出人物的价值目标作为我们的行为 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吗? 第四,或者我们在自然界找出某种物体的永远不变的规则作为 我们的行为准则,作为我们的理想目标,作为我们的价值追求? 如果能够,其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如果不能,为什么不能? 生点内容:形而上与形而 下 黑板板书
人必须行动,行动就要有理想目标和行动的方向。行动的目标和行动的方向从哪里来?(二)形而上与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开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理,天命,天理,上帝,真主,菩萨,佛。形而下:自然界存在的一切客观物体。形而上的特征:不存在于时间、空间之内,而存在于时间、空间之外。因此没有时间、空间所具有的一切流变的特征。具有永恒性,不变性、抽象性,整体性,完善性,统一性。形而下的特征:存在于时间、空间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因此,具有流变性,具有缺陷性,具体性,可变性,暂时性,现实性。(三)人生价值的来源人存在于时间、空间之中,因此,人具有时间、空间中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即,人生是具体的、可变的,暂时的,现实的,具有缺陷性。而人与自然界的客观物体不同之点在于:自然客观物体遵循不变的重复的规律,而人的行为却是未确定的。人既然不可以不行动,不可以不作为,那以人的一切行动与作为,就必须要有确定性的方向可以遵循,方向从哪里来,理性告诉我们,理性虽然可以指导我们人生的方向,但是理性本身并没有确定性,理性本身的来源及其创造的人生理想价值需要得到合理性的说明与解释。如果人生价值的依据是形而下现实世界的具体的人及其物,可是既然形而下现实的具体的人及其物都是有缺陷的,有缺陷的一切人及其物又怎么能作为说明人类行为的起点和标准呢?于是为了获得一个完善的、永恒的、不变的、统一的价值源泉作为有限人生的价值说明解释的起点,把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的观念构造物上:上帝、真主、天命、天理、理、佛、菩萨。于是人生的价值源泉源自于上帝等观念构造物上(而康德认为上帝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的道德需要),为了方便,我们以上帝等的存在来说明人生的价值起源及其意义。2
2 人必须行动,行动就要有理想目标和行动的方向。行动的目标 和行动的方向从哪里来? (二)形而上与形而下 形而上者谓之道,开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理,天命,天理,上帝,真主,菩萨,佛。 形而下:自然界存在的一切客观物体。 形而上的特征:不存在于时间、空间之内,而存在于时间、空 间之外。因此没有时间、空间所具有的一切流变的特征。具有永恒 性,不变性、抽象性,整体性,完善性,统一性。 形而下的特征:存在于时间、空间所限定的范围之内,因此, 具有流变性,具有缺陷性,具体性,可变性,暂时性,现实性。 (三)人生价值的来源 人存在于时间、空间之中,因此,人具有时间、空间中所具有 的一切特征,即,人生是具体的、可变的,暂时的,现实的,具有 缺陷性。 而人与自然界的客观物体不同之点在于:自然客观物体遵循不 变的重复的规律,而人的行为却是未确定的。 人既然不可以不行动,不可以不作为,那以人的一切行动与作 为,就必须要有确定性的方向可以遵循,方向从哪里来,理性告诉 我们,理性虽然可以指导我们人生的方向,但是理性本身并没有确 定性,理性本身的来源及其创造的人生理想价值需要得到合理性的 说明与解释。 如果人生价值的依据是形而下现实世界的具体的人及其物,可 是既然形而下现实的具体的人及其物都是有缺陷的,有缺陷的一切 人及其物又怎么能作为说明人类行为的起点和标准呢? 于是为了获得一个完善的、永恒的、不变的、统一的价值源泉 作为有限人生的价值说明解释的起点,把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的观 念构造物上:上帝、真主、天命、天理、理、佛、菩萨。 于是人生的价值源泉源自于上帝等观念构造物上(而康德认为 上帝的产生是源自于人的道德需要),为了方便,我们以上帝等的 存在来说明人生的价值起源及其意义
作业、习题、思考题、辅导等:1形而上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人生为什么需要一个形而上的世界?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参考教材和文献资料《易经系辞》。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老子》。n
3 作业、习题、思考题、辅导等: 1 形而上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人生为什么需要一个形而上的世界?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参考教材和文献资料 《易经 系辞》。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