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442502课程名称:食品免疫学总学分:3总学负荷:84自主学习:42课内总学时数:42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0/0/0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后续课程:食品营养学,功能食品,、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卫生学。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食品免疫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课,授课对象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2、教学目标及意义食品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紧密联系食品实际的应用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学习食品免疫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食品免疫学的基本知识。自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与食品问题相结合,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类,了解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与食物过敏。为以后学习其他食品等课程及从事食品相关职业奠定基础。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临床疾病的形成、预防、诊断、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学科。依据这一宗旨,本课程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及临床免疫等内容,其中临床免疫为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刺激机体,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及规律。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类,了解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与食物过敏。掌握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的概念,了解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掌握食品免疫学的概念,了解食品营养与免疫的关系。总学时按48学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免疫的基本概念2、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3、免疫的类型第一篇抗原重点:1、抗原的概念和性质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一一抗原决定簇(AD)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难点: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种类2、抗原决定簇与抗原特异性的关系第二篇免疫系统1
1 《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442502 课程名称:食品免疫学 总学分: 3 总学负荷: 84 自主学习:42 课内总学时数: 42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 0/0/0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食品营养学,功能食品,、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卫生学。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食品免疫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课,授课对象为食品质量与安 全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食品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紧密联 系食品实际的应用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学习食品免疫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 的基本概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 熟悉和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食品免疫学的基 本知识。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免疫 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与食品问题相结合,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类,了 解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与食物过敏。为以后学习其他食品等课程及从事食 品相关职业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规律以 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在临床疾病的形成、预防、诊断、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学科。 依据这一宗旨,本课程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免疫学应用及临床 免疫等内容,其中临床免疫为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原 刺激机体,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过程及规律。了解和掌握免疫的基本概 念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以及免疫应答的类型、过程及其调节,熟悉和 掌握免疫学防治及免疫诊断原则、基本原理和用途,了解免疫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分类,了解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与食物过敏。掌握 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的概念,了解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掌握食品 免疫学的概念,了解食品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总学时按 48 学时安排。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免疫的基本概念 2、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 3、免疫的 类型 第一篇 抗原 重点: 1 、抗原的概念和性质 2 、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3、 决定 抗原特 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 AD)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难点: 1、抗原决定簇的概念、种类 2、抗原决定簇与抗原特异性的关系 第二篇 免疫系统
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4、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5、MHC、HLA、HLA复合体概念6、HLA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医学的关系7、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8、中枢免疫器官场所9、外周免疫器官10、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11、抗原提呈细胞12、自然杀伤细胞难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CDR与HVR概念、功能区、水解片段)2、补体活化的三条途径3、HLA复合体结构4、HLA复合体遗传特征5、重要的CD分子的功能5、粘附分子的作用6、T细胞发育分化7、B细胞发育分化8、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表面标记9、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第三篇免疫应答重点:1、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2、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3、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4、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5、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意义6、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7、抗原的调节8、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9、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0、临床常见疾病难点:1、免疫细胞活化的分子基础2、APC、TH和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3、各型超敏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第四篇免疫学应用重点:1、人工自动免疫2、人工被动免疫5、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课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指定阅读参考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食品免疫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6、教材及主要的参考书教材:[[1]宋宏新主编《食品免疫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参考书目:[1】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3]]于善谦主编《免疫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4]Microbiology,6/e,LansingMPrescott,JohnPHarley,DonaldAKlein,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2006二、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及免疫的类型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免疫学概述(一)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定义(二)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三)免疫的类型(四)食品免疫学研究的内容2、免疫学与食品2
2 重点:1、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3、补体系统激活 后的生物学功能 4、细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 5、MHC、HLA、HLA 复合体概念 6、 HLA 的生物学功能及与医学的关系 7、CD 分子和粘附分子的概念 8、中枢免疫器 官场所 9、外周免疫器官 10、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 12、自然 杀伤细胞 难点: 1、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CDR 与 HVR 概念、功能区、水解片段) 2、补体 活化的三条途径 3、HLA 复合体结构 4、HLA 复合体遗传特征 5、重要的 CD 分子 的功能 5、粘附分子的作用 6、T 细胞发育分化 7、B 细胞发育分化 8、抗原特异 性淋巴细胞表面标记 9、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亚群 第三篇 免疫应答 重点: 1、固有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 2、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3、适应性免疫 应答的基本过程 4、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 5、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6、 免疫系统的自身调节 7、抗原的调节 8、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9、 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0、临床常见疾病 难点: 1、免疫细胞活化的分子基础 2、APC、TH 和 B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3、 各型超敏反应造成组织损伤的机理 第四篇 免疫学应用 重点: 1、人工自动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 5、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课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和指 定阅读参考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食品免疫学基本理论及 基本操作技术。 6、教材及主要的参考书 教材: [1] 宋宏新主编《食品免疫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 [1] 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周光炎主编《免疫学原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 于善谦主编《免疫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4]Microbiology,6/e,Lansing M Prescott, John P Harley, Donald A Klein, Mc Graw 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6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要求: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生理功能(防御、自稳、监视)及免 疫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免疫的定义 (二)免疫的生理功能 (防御、自稳、监视) (三)免疫的类型 (四)食品免疫学研究的内容 2、免疫学与食品
三.本章学时数:2第二章抗原的基本知识一、教学要求:了解抗原的性能及构成条件并掌握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掌握抗原的类型,了解抗原的提呈途径。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抗原的性能及构成条件1、概念和性能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第二节抗原的类型1、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Th细胞参与而分类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分类3、根据抗原的提呈途径分类三.本章学时数:4第三章体液中的免疫分子一、教学要求:掌握体液中各类免疫分子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性和功能,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重排,掌握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及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补体系统活化的自身调控及补体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掌握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种类,了解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免疫球蛋白1、概述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3、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4、5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5、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重排6、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二节补体系统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3、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4、补体系统活化的自身调控※5、补体与临床医学第三节细胞因子1、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2、细胞因子的种类△3、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4、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3
3 三.本章学时数:2 第二章 抗原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要求:了解抗原的性能及构成条件并掌握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掌 握抗原的类型,了解抗原的提呈途径。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抗原的性能及构成条件 1、概念和性能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3、抗原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第二节 抗原的类型 1、根据产生抗体时是否 Th 细胞参与而分类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而分类 3、 根据抗原的提呈途径分类 三.本章学时数:4 第三章 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一、教学要求:掌握体液中各类免疫分子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结构、特性和功 能,了解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重排,掌握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及补体系统激活后 的生物学功能,了解补体系统活化的自身调控及补体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掌握胞 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细胞因子的种类,了解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细 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1、 概述 2、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3、 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 4 、 5 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5、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重排 6、 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二节 补体系统 1、概述 2、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3、补体系统激活后的生物学功能△ 4、补体系统活化的自身调控※ 5、补体与临床医学 第三节 细胞因子 1、胞因子的概念及共同特性△ 2、细胞因子的种类△ 3、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4、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三.本章学时数:4第四章膜结合免疫分子一、教学要求: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相关的概念及人类HLA抗原系统,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概念和相关主要的成员,了解其基本功能。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1、概述(概念)2、小鼠MHC—H-2复合体3、人类的MHC一HLA复合体4、HLA抗原系统(一)HLA的生物学功能(二)HLA与医学的关系第二节人白细胞分化抗原1、概述(概念)2、CD分子的主要成员※3、CD分子的免疫功能4、CD分子及其单抗的临床应用第三节细胞黏附分子1、概述(概念及特点)2、细胞黏附分子生物学作用3、常见的细胞黏附分子4、细胞黏附分子的临床应用三.本章学时数:4第五章免疫器官一、教学要求:了解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2、胸腺3、胸腺、骨髓外的T、B细胞发育分化场所4、法氏囊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1、淋巴结2、脾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三.本章学时数:2第六章免疫细胞一、教学要求:掌握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了解其他参与免疫应4
4 三.本章学时数:4 第四章 膜结合免疫分子 一、教学要求:掌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相关的概念及人类 HLA 抗原系统,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概念和相关主要的成员,了解其基本功能。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1、概述(概念) 2、小鼠 MHC—H-2 复合体 3、人类的 MHC—HLA 复合体 4、 HLA 抗原系统 (一) HLA 的生物学功能 (二) HLA 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1、概述(概念) 2、 CD 分子的主要成员※ 3、 CD 分子的免疫功能 4、 CD 分子及其单抗的临床应用 第三节 细胞黏附分子 1、概述(概念及特点) 2、细胞黏附分子生物学作用 3、常见的细胞黏附分子 4、细胞黏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三.本章学时数:4 第五章 免疫器官 一、教学要求:了解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 2、胸腺 3、胸腺、骨髓外的 T、B 细胞发育分化场所 4、法氏囊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1、淋巴结 2、脾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三.本章学时数:2 第六章 免疫细胞 一、教学要求:掌握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了解其他参与免疫应
答的细胞。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2、B淋巴细胞第二节抗原提呈细胞△1、单核-巨噬细胞2、树突状细胞3、B细胞第三节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1、自然杀伤细胞2、粒细胞3、其他细胞三.本章学时数:2第七章固有免疫应答一、教学要求: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主要的组成部分及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生理屏障1、外屏障2、内屏障第二节固有免疫的细胞与分子1、重要效应细胞2、重要效应分子第三节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1、天然免疫作用2、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作用3、对急性炎症的促进作用三.本章学时数:4第八章适应性免疫一、教学要求:掌握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参与的主要免疫细胞,主要的生物学意义,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了解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及医学意义。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第一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5
5 答的细胞。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 T 淋巴细胞 2、 B 淋巴细胞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 1、单核-巨噬细胞 2、树突状细胞 3、B 细胞 第三节 其他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 1、自然杀伤细胞 2、粒细胞 3、其他细胞 三.本章学时数:2 第七章 固有免疫应答 一、教学要求:掌握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主要的组成部分及固有免疫的生物学 意义。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生理屏障 1、外屏障 2、内屏障 第二节 固有免疫的细胞与分子 1、重要效应细胞 2、重要效应分子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 1、天然免疫作用 2、对适应性免疫的调控作用 3、对急性炎症的促进作用 三.本章学时数:4 第八章 适应性免疫 一、教学要求:掌握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参与的主要免疫细胞,主要的生物学意义,掌握免疫耐受的概念,了解免疫耐受 形成的机制及医学意义。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