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简介课程名称: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代码:0233404学时/学分:80/5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相关的理论与技术。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目的: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工程基础课程。它是运用已学的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等各学科的有关知识,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和运的技术,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加工的原理,熟悉按产品分类和按原料分类的不同类型食品加工工艺技术,培养能从事食品加工生产和研发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内容:主要讲授食品加工原辅料特性、食品加工原理,罐头食品、软饮料、冷冻食品、粮谷食品、肉类食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主要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通过该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了解食品生产原料及其特性,根据需要合理选用生产原辅料:理解和掌握不同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生产工艺、关键操作及设备使用方法:熟悉工艺条件、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正确控制生产、贮藏条件,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充分利用食品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安全卫生的食品。教材和主要参考书教材:陈野.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主要参考资料:[1]赵普府.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夏文水.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曾庆孝.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宋纪蓉.食品工程技术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工艺学 课程代码:0233404 学时/学分:80/5 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微生物 学等课程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课程目的: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 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工程基础课程。它是运用已学的食品工 程原理、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等各学科的有关知识,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材料、 加工工艺、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和贮运的技术,实现生产合理化、科 学化。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加工 的原理,熟悉按产品分类和按原料分类的不同类型食品加工工艺技术,培养能从 事食品加工生产和研发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内容:主要讲授食品加工原辅料特性、食品加工原理,罐头食品、软饮料、 冷冻食品、粮谷食品、肉类食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主要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 通过该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了解食品生 产原料及其特性,根据需要合理选用生产原辅料;理解和掌握不同食品加工与保 藏原理、生产工艺、关键操作及设备使用方法;熟悉工艺条件、参数对产品品质 的影响,正确控制生产、贮藏条件,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充分利用食品资 源,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安全卫生的食品。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野.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晋府.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夏文水.食品工艺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曾庆孝.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宋纪蓉.食品工程技术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袁惠新等.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高福成.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7]陈月英.食品加工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实验课配套教材赵征.食品工艺学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考核方式:课程总成绩考核:理论课:70%,实验课:30%理论课程实习N+2考核。理论课考核:课堂笔记10%,课堂测验、调查报告与课程论文共50%,期终考试40%。实验课考核:采用五级分制,体现在实验报告成绩中。评定成绩的依据包括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内容以及学习态度。授课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调查相结合,实验课操作、演示等。课程负责人:王储炎博士,讲师,承担本课程教学时间4年授课教师::王储炎博士,讲师,承担本课程教学时间4年
[5]袁惠新等.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高福成.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7]陈月英.食品加工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实验课配套教材 赵征.食品工艺学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考核方式: 课程总成绩考核:理论课:70%,实验课:30% 理论课程实习 N+2 考核。理论课考核:课堂笔记 10%,课堂测验、调查报告与课 程论文共 50%,期终考试 40%。 实验课考核:采用五级分制,体现在实验报告成绩中。评定成绩的依据包括学生 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的内容以及学习态度。 授课手段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提问、讨论与调查相结合,实验 课操作、演示等。 课程负责人: 王储炎 博士,讲师,承担本课程教学时间 4 年 授课教师: 王储炎 博士,讲师,承担本课程教学时间 4 年
《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41602课程名称:食品加工工艺学总学分:4.5总学负荷:126自主学习:63课内总学时数:63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24/0/0先修课及后续课: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学等。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学生所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工程基础课程。它是运用已学的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等各学科的有关知识,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材料、加工工艺、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和贮运的技术,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2、教学目标及意义《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相关专业学生传授不同食品的加工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工艺参数,掌握食品加工工艺学的发展趋势等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加工的原理,熟悉按产品分类和按原料分类的不同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技术,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3.教学内容及要求主要讲授食品加工原辅料特性、食品加工原理,罐头食品、软饮料、冷冻食品、粮谷食品、肉类食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主要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通过
《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341602 课程名称:食品加工工艺学 总学分:4.5 总学负荷:126 自主学习:63 课内总学时数:63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 24/0/0 先修课及后续课: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 生物学等。 一、 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学 生所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工程基础课程。它是运用已学的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等各学科的有关知识,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材料、加工工 艺、工艺参数、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和贮运的技术,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食品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相关专业学生传授不同食品的加工 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工艺参数,掌握食品加工工 艺学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加工的原理,熟悉按产 品分类和按原料分类的不同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技术,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加工 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为了培养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 3.教学内容及要求 主要讲授食品加工原辅料特性、食品加工原理,罐头食品、软饮料、冷冻食 品、粮谷食品、肉类食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主要类型食品的加工工艺。通过
该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了解食品生产原料及其特性,根据需要合理选用生产原辅料;理解和掌握不同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生产工艺、关键操作及设备使用方法;熟悉工艺条件、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正确控制生产、贮藏条件,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充分利用食品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安全卫生的食品。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各类食品的加工原理,罐头食品,软饮料、冷冻食品的加工工艺与关键加工技术,粮谷类、畜禽类、果蔬类和乳类等主要食品原料适合加工的食品类型,及其相应的工艺技术。难点:各种食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5、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课堂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实验室现场实践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野.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主要参考资料:[1]赵晋府.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夏文水.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3]曾庆孝.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宋纪蓉.食品工程技术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袁惠新等.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高福成.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7]陈月英.食品加工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实验课配套教材赵征.食品工艺学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二、正文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教学要求
该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工业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了解食品生产原 料及其特性,根据需要合理选用生产原辅料;理解和掌握不同食品加工与保藏原 理、生产工艺、关键操作及设备使用方法;熟悉工艺条件、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 响,正确控制生产、贮藏条件,确保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充分利用食品资源, 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安全卫生的食品。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类食品的加工原理,罐头食品,软饮料、冷冻食品的加工工艺与关 键加工技术,粮谷类、畜禽类、果蔬类和乳类等主要食品原料适合加工的食品类 型,及其相应的工艺技术。 难点:各种食品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 5、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取课堂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播放、 实验室现场实践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 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野.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晋府.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夏文水.食品工艺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曾庆孝.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4]宋纪蓉.食品工程技术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袁惠新等.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6]高福成.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7]陈月英.食品加工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实验课配套教材 赵征.食品工艺学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二、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食品的分类与品质(质量)要求;食品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国际、国内食品工业发展历史、现状、问题与技术发展方向。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工业综述知识要点:食物与食品的概念与分类,品质要求,我国食品工业历史与组成我国食品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第三节食品工艺学内容、目的与要求知识要点:食品工艺学定义、研究内容、食品工艺学课程学习目的和要求。第二章食品加工的原辅材料(6学时)一、教学要求了解食品加工原料的种类及其适合加工的主要食品类型,熟悉不同类型原料的主要营养与组织成分和理化性质,重点掌握各种原料的加工特性。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性食品原料知识要点:果蔬原料、大豆和谷物原料的主要营养与组织成分,加工特性与适合加工的食品类型。第二节动物性食品原料知识要点:畜禽类、水产类、乳类、禽蛋类原料的主要营养与组织成分,加工特性与适合加工的食品类型。第三节食品加工辅料知识要点:油脂、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第三章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8小时)一、教学要求了解按工艺划分的主要食品加工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于制、罐藏、冷冻、腌制等典型加工工艺类型的基本原理。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品干制加工的基本原理知识要点:食品干制的理论基础;食品干制的物理化学变化;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干制方法与干制产品质量的关系
了解:食品的分类与品质(质量)要求;食品工艺学的性质与任务;国际、国内 食品工业发展历史、现状、问题与技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品工业综述 知识要点:食物与食品的概念与分类,品质要求,我国食品工业历史与组成, 我国食品工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食品工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三节 食品工艺学内容、目的与要求 知识要点:食品工艺学定义、研究内容、食品工艺学课程学习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 食品加工的原辅材料(6 学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食品加工原料的种类及其适合加工的主要食品类型,熟悉不同类型原料 的主要营养与组织成分和理化性质,重点掌握各种原料的加工特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性食品原料 知识要点:果蔬原料、大豆和谷物原料的主要营养与组织成分,加工特性与 适合加工的食品类型。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原料 知识要点:畜禽类、水产类、乳类、禽蛋类原料的主要营养与组织成分,加 工特性与适合加工的食品类型。 第三节 食品加工辅料 知识要点:油脂、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的性质和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第三章 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8 小时) 一、教学要求 了解按工艺划分的主要食品加工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干制、罐藏、冷冻、腌 制等典型加工工艺类型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品干制加工的基本原理 知识要点:食品干制的理论基础;食品干制的物理化学变化;影响干燥速度 的因素;干制方法与干制产品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