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系统分类及编号 ❖ 1961年国际生物学会酶学委员会规定了酶的 分类原则,按反应类型可将酶分为六大类: ❖ (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 ❖ (3)水解酶类 (4)裂合酶类 ❖ (5)异构酶类 (6)合成酶类
❖ 3.系统分类及编号 ❖ 1961年国际生物学会酶学委员会规定了酶的 分类原则,按反应类型可将酶分为六大类: ❖ (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 ❖ (3)水解酶类 (4)裂合酶类 ❖ (5)异构酶类 (6)合成酶类
❖ 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亚类,各亚类又分为若 干亚亚类并用4位数字编号系统。例:过氧话 氢酶:E.C.1.11.1.6。EC代表酶学委员会, 数字含义依次是 类,亚类,亚亚类,在亚亚 类中的序号
❖ 每一大类又分为若干亚类,各亚类又分为若 干亚亚类并用4位数字编号系统。例:过氧话 氢酶:E.C.1.11.1.6。EC代表酶学委员会, 数字含义依次是 类,亚类,亚亚类,在亚亚 类中的序号
8.3 酶的作用机制 ❖ 1.酶催化作用的中间络合物学说 酶如何降低活化能:酶先与底物结合形 成不稳定的的中间产物—中间络合物,这 种中间络合物具有较高的活性,不仅容易 生成,而且容易变成产物,并释放出酶
8.3 酶的作用机制 ❖ 1.酶催化作用的中间络合物学说 酶如何降低活化能:酶先与底物结合形 成不稳定的的中间产物—中间络合物,这 种中间络合物具有较高的活性,不仅容易 生成,而且容易变成产物,并释放出酶
❖ 酶催化作用的中间络合物学说示意图: E + S ⎯ ⎯⎯k1 ⎯→ k−1 ES ⎯⎯k2 → P + E 酶(E)与底物(S)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 络合物(ES),再分解 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 ,使反应沿一个低活化 能的途径进行,降低反 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 加快反应速度。 E+S P+ E ES 能 量 水 平 反应过程 G E1 E2
❖ 酶催化作用的中间络合物学说示意图: E + S ⎯ ⎯⎯k1 ⎯→ k−1 ES ⎯⎯k2 → P + E 酶(E)与底物(S) 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 络合物(ES),再分解 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 ,使反应沿一个低活化 能的途径进行,降低反 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 加快反应速度。 E+S P+ E ES 能 量 水 平 反应过程 G E1 E2
2.酶的活性中心 酶为什么会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酶为 什么具有高效率、专一性、可调节等特性?都 与酶本身的特殊结构直接相关。 ❖ 由少数必需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完 成特定催化反应的空间小区域,称为酶的活性 中心。必需基团有: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 酶活性中心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丝氨酸, 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 酸和赖氨酸
2.酶的活性中心 酶为什么会与底物形成中间产物?酶为 什么具有高效率、专一性、可调节等特性?都 与酶本身的特殊结构直接相关。 ❖ 由少数必需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完 成特定催化反应的空间小区域,称为酶的活性 中心。必需基团有: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 酶活性中心出现频率最高的氨基酸:丝氨酸, 组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 酸和赖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