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程序 二 问题提出 第三节 实验现测 第四节结果处理 第五节分析讨论 第一节问题提出 一对心理or行为所受的彩响及原因的可能的解释在探讨现象or变量 之的因果关系。(原因〉 2、带球性惯设 行为。(研究目标) 一用心理0r行为的特征及实际发生的情景事先描述和预测该心理和 口好的恨设: 1、对所涉及的各类心理变量的特点和规律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提; 2、对相关领城的研究动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使假设有意义、有新意。 真性、可靠性 第二节实验设计 指为了判明各种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巍定的操作程序 1、规定共相应的实验边辑 围定定阶楼 指针对将要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事先规定出一个逻棋式,以便这 个棋式能够从多方面为实验变量的因果关暴假设提供合理的推理依据,即规定出实验推理 的遵辑结构。 因果关系的关乘条件: ● 1,充分条件 ● 2.必安 3.充要 变量之间因果关暴州 件:促发件、代换件、共济秦件
16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一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实验设计 第三节 实验观测 第四节 结果处理 第五节 分析讨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两类假设: 1、因果假设——对心理 or 行为所受的影响及原因的可能的解释旨在探讨现象 or 变量 之间的因果关系。(原因) 2、描述性假设——用心理 or 行为的特征及实际发生的情景事先描述和预测该心理和 行为。(研究目标) 好的假设: 1、 对所涉及的各类心理变量的特点和规律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2、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使假设有意义、有新意。 真实性、可靠性 第二节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指为了判明各种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规定的操作程序。 1、规定其相应的实验逻辑、 规定实验逻辑——指针对将要研究的问题有目的地事先规定出一个逻辑模式,以便这 个模式能够从多方面为实验变量的因果关系假设提供合理的推理依据,即规定出实验推理 的逻辑结构。 因果关系的关系条件: ⚫ 1.充分条件 ⚫ 2.必要条件 ⚫ 3.充要条件 ⚫ 4.附加条件:促发条件、代换条件、 共济条件 变量之间因果关系逻辑基础 变量之间必须具备共变关系 变量之间的时间顺序即因前果后 必须排除附加条件
鞋o 2、确定实验变量、 造择自 择性自变量的区别 2)自变量的数量 3)变量的水平数 确定因变量应注意的问题: 1)因变量指标的有效性 2)因变量指标的灵敏性 3)因变量的可操作性 4、确定实验类型 因素型实验 是指目的在于深明心理或行为规定要因的实验,即探求规定心理或行 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 函教型实脸 是指目的在于探明实脸条件和心理或行为之间函数关系的实验,即其 实验的目的在于求 是怎样规定心理或行为的“怎样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的关 第二阶段 函数型实 (要因探案) (趋势探索) 第三节 实验观测 1.数据资料的收集 (称名等四种量表、仪器、纸笔测验) 2.现象资料的收集 (录音、摄像、拍照、语言描述) 一、 数据资料的观测 1.称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篡臣量表 4出表 二、现象资料的观测 1.录音观测 2.摄像观测 公
17 2、确定实验变量、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额外变量(extra variable) 选择自变量应注意的问题: 1)操作性自变量、选择性自变量的区别 2)自变量的数量 3)变量的水平数 确定因变量应注意的问题: 1)因变量指标的有效性 2)因变量指标的灵敏性 3)因变量的可操作性 3、选择实验被试、 1)被试类型 2)被试应具备的特征 3)被试抽样方法 4、确定实验类型 因素型实验——是指目的在于探明心理或行为规定要因的实验,即探求规定心理或行 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是指目的在于探明实验条件和心理或行为之间函数关系的实验,即其 实验的目的在于追求各种实验条件是怎样规定心理或行为的“怎样型实验”。 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的关系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因素型实验 函数型实验 (要因探索) (趋势探索) 第三节 实验观测 1.数据资料的收集 (称名等四种量表、仪器、纸笔测验) 2.现象资料的收集 (录音、摄像、拍照、语言描述) 一、数据资料的观测 1.称名量表 2.顺序量表 3.等距量表 4.比率量表 二、现象资料的观测 1.录音观测 2.摄像观测
3.拍照观测 4,语言描述 第四节 结果处理 1.缺失值的处理 2数据分 分析 3.统计处 第五节分析讨论 口写实脸报告 itle 2:摘关镜词abstract、.keywords 3、引言foreword 4.方法method 5、结果results 6、讨论discusstion (实验过程、研究方法、理论角度) 实验结果的有关问题(误差显著性分析,该结果能说明的问题,新出 现的现象的解程 3)将前人在 上的 结论 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加 原因 4)用其他研究、科研域中的成果来解释本研究的结果和抢论 5)分析并提出本研究中尚未解决Or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问题 7结论g1 mmary 8、参考文献references(题目,出处、作者、日期) 9、附录appendix(原始数据、量表、实验观察记录、数学推导、不宜放入正文的)
18 3.拍照观测 4.语言描述 第四节 结果处理 1.缺失值的处理 2.数据分布分析 3.统计处理 第五节 分析讨论 1.解释结果 2.评估理论 撰写实验报告 1、标题、作者 title 2、摘要、关键词 abstract、keywords 3、引言 foreword 4、方法 method 5、结果 results 6、讨论 discusstion (实验过程、研究方法、理论角度) 1)讨论某一实验结果的有关问题(误差显著性分析,该结果能说明的问题,新出 现的现象的解释) 2)对本研究问题上的观点、结论和本研究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其间的异同和原因。 3)将前人在本研究问题上观点和结论与本研究结果加以比较,分析其间的异同和 原因。 4)用其他研究、科研领域中的成果来解释本研究的结果和推论。 5)分析并提出本研究中尚未解决 or 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的问题。 7、结论 summary 8、参考文献 references (题目,出处、作者、日期) 9、附录 appendix (原始数据、量表、实验观察记录、数学推导、不宜放入正文的)
第三章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非连续变量) 实际上,实验中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就是对因变量 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除此之外,还有 无关变量,它们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实验者不与研究:额外变量,它们对因变量产生影响 需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又叫控制变量。 一、变量:实验的著本特征 (1)变量是构成实验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中的关健要素,是实验的核心。 它决定了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 (②)实验中要求系统操纵环境并观察因此导致的行为变化。系统操纵环境指对环境的操 纵至少要有两个水平。对被试行为的观察指比较在这两个环境水平下被试的反应,以此判新 环境的政变是否导致了行为的变化。 因此,实验研究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等的过程,变量是实验研究 最基本的问题 二、自变量 (一)自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上.作业变量:作业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 种刺藏,若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则改变了的环 境特性即环境自变量。 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这些因素 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 驱力等。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如内驱力:有的是被试本身固有,不 能主动操纵,只能进行测量的,如智力等。 (二)对自变量的操纵
19 第三章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非连续变量)。 实际上,实验中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实验条件,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就是对因变量 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另一类是在这些实验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即因变量。除此之外,还有 无关变量,它们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实验者不与研究;额外变量,它们对因变量产生影响, 需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又叫控制变量。 一、变量:实验的基本特征 (1)变量是构成实验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中的关键要素,是实验的核心。 它决定了实验的基本特征是操纵环境以产生变化。 (2)实验中要求系统操纵环境并观察因此导致的行为变化。系统操纵环境指对环境的操 纵至少要有两个水平。对被试行为的观察指比较在这两个环境水平下被试的反应,以此判断 环境的改变是否导致了行为的变化。 因此,实验研究就是对各种变量的操纵、控制、观察和比较等的过程,变量是实验研究 最基本的问题。 二、自变量 (一)自变量的分类 自变量即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 作业变量:作业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 种刺激,若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 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则改变了的环 境特性即环境自变量。 3. 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这些因素 包括:被试的性别 、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 驱力等。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如内驱力;有的是被试本身固有,不 能主动操纵,只能进行测量的,如智力等。 (二)对自变量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