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瀛洲(ying)瞋目(chen 渌水(1u)訇然(hong) B.逸兴(xing)咨嗟(jie)坼裂(che)酣畅(han C.鱼凫(fu) 彘肩(zhi) 玉玦(jue)木屐(zhi) D.飨士( xiang)卮酒(zhi) 目毗(zi)戍边(si)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音 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注意多音字现象。词语意义不同时读音有时会不同。A项,瞋chen,C项, 屐j,D项,戍shu。 点睛:本题考査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 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 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 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缺少 的问题,以至于邻里之间都出现 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 次感受到,这些艺术家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 地,不管那是音乐、绘画还是书籍。 ③那时候,每个人都住在帐篷里,很简单,他们 ,仅是糊口,但是,却又那么 快乐 A.沟通不止身无长物B.沟通不只 无所长 C.勾通不止身无长物D.勾通不只无所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词语的理解和辨析。“沟通”指使两方能连通;“勾通”指暗 中勾结,是贬义词。“不止”,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连词,指“不 但,不仅”。“身无长物”是没有多余的东西,指贫穷。“一无所长”指没有特长。根据语 境,应该选A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瀛.洲(yíng) 瞋.目(chēng) 渌.水(lù) 訇.然(hōng) B. 逸兴.(xìng) 咨嗟.(jiē) 坼.裂(chè) 酣.畅(hān) C. 鱼凫.(fú) 彘.肩(zhì) 玉玦.(jué) 木屐.(zhī) D. 飨.士(xiǎng) 卮.酒(zhī) 目眦.(zì) 戍.边(s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字音 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注意多音字现象。词语意义不同时读音有时会不同。A 项,瞋 chēn,C 项, 屐 jī,D 项,戍 shù。 点睛:本题考查普通话字音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 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 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 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的人们普遍存在缺少________的问题,以至于邻里之间都出现 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 ②我____________一次感受到,这些艺术家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 地,不管那是音乐、绘画还是书籍。 ③那时候,每个人都住在帐篷里,很简单,他们____________,仅是糊口,但是,却又那么 快乐。 A. 沟通 不止 身无长物 B. 沟通 不只 一无所长 C. 勾通 不止 身无长物 D. 勾通 不只 一无所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辨析。“沟通”指使两方能连通;“勾通”指暗 中勾结,是贬义词。“不止”,副词,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连词,指“不 但,不仅”。“身无长物”是没有多余的东西,指贫穷。“一无所长”指没有特长。根据语 境,应该选 A
3.下列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 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 斑斓的怜爱。 D.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 “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项,不胫而走:胫,小腿。比喻事情不待 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用错对象;B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将尽,不能形容晩会氛围, 语境错误;C项,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错对象;D项,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 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正确。 点睛: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词语的基本义、 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 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 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年的金球将刻 上谁的名字,注定会成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 C.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群体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未 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原则所致 D.司法的过程是一个依靠理性和知识作出公正判断的过程,是一个不能掺杂个人的利害关系 于其中的推理过程,司法追求的目标就是公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项,“强化”与“友好和亲近”搭配不当 应是“强化了……关系”: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注定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 议的话题”;C项,“根本原因……所致”,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 下列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 我收到美国朋友给我的来信,发现那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B. 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 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 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 斑斓的怜爱。 D. 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 “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A 项,不胫而走:胫,小腿。比喻事情不待 推行,就迅速地传播、流行,用错对象;B 项,春意阑珊:指春天将尽,不能形容晚会氛围, 语境错误;C 项,穿云裂石:形容声音高亢嘹亮,用错对象;D 项,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 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正确。 点睛: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即词语的基本义、 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 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 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 在刚刚公布的金球奖三人候选名单中,C 罗、梅西与诺伊尔最终入围,2014 年的金球将刻 上谁的名字,注定会成为人们热议的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的话题。 C. 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群体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立起未 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原则所致。 D. 司法的过程是一个依靠理性和知识作出公正判断的过程,是一个不能掺杂个人的利害关系 于其中的推理过程,司法追求的目标就是公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 项,“强化”与“友好和亲近”搭配不当, 应是“强化了……关系”;B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注定会成为未来一个多月时间里人们热 议的话题”;C 项,“根本原因……所致”,句式杂糅,去掉“所致”。 5.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所守或匪亲 B.距关,毋内诸侯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査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査通假字的辨析和理解。A项, “匪”通“非”,不是:B项,“距”通“拒”,把守;“内”通“纳”,让……进入:C项, “不” 不这 6.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 A.沛公欲王关中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吾得兄事之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情况。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 法,然后分析所给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再将选项与例句相对应,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例句与C项,名词活用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像(对待)兄弟一样:A项,名词活用做动 词,称王;B项,D项,均为使动,意思是:使……活下来,使……跟从。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属于实词考查的一部分,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 常见的实词活用情况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掌握实词活用的常 见类型,注意识记和累积,学会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语境分析法等 方法来推断。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记 妇女无所幸 宠爱 籍吏民,封府库 户籍 B.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道芷阳间行 道路
A. 所守或匪亲 B. 距关,毋内诸侯 C.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考查通假字的辨析和理解。A 项, “匪”通“非”,不是;B 项,“距”通“拒”,把守;“内”通“纳”,让……进入;C 项, “不”通“否”,不这样。 6. 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加点字相同的一项是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 A. 沛公欲王.关中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吾得兄.事之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情况。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例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 法,然后分析所给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再将选项与例句相对应,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例句与 C 项,名词活用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像(对待)兄弟一样;A 项,名词活用做动 词,称王;B 项,D 项,均为使动,意思是:使……活下来,使……跟从。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属于实词考查的一部分,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 常见的实词活用情况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 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掌握实词活用的常 见类型,注意识记和累积,学会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语境分析法等 方法来推断。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背叛、忘记 妇女无所幸. 宠爱 籍.吏民,封府库 户籍 B. 素善.留侯张良 与……交好 道.芷阳间行 道路
故遣将守关者 所以 C.杀人如不能举 尽 沛公则置车骑 舍弃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协力 D.大礼不辞小让 谦让 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 度我至军中 估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 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题干要求选正确的一项,所以该题用 排除法。A项,籍:登记造册;B项,道:取道,故:特地:D项,让:责备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项王未有以应 寿毕,请以剑舞 C.长于臣 贪于财货 D.臣死且不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理解文言 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文言虚 词的方法。A项,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表目的,来;介词,用;C项,介词比;介词 对;D项,副词’尚且;副词’将、将要 9.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沛公安在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大王来何操 C.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答案】B
故.遣将守关者 所以 C. 杀人如不能举. 全,尽 沛公则置.车骑 舍弃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协力 D. 大礼不辞小让. 谦让 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 度.我至军中 估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的意义。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 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实词含义的方法。题干要求选正确的一项,所以该题用 排除法。A 项,籍:登记造册;B 项,道:取道,故:特地;D 项,让:责备。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 项王未有以应 寿毕,请以剑舞 C. 长于臣 贪于财货 D. 臣死且不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A 9. 选出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沛公安在 A.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 大王来何操 C.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D.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 A项,判断句,标志是“……者,……也”:B项,宾语前置句,应是“大王来操何”:C项, 定语后置句,应是“一双白璧”:D项,省略句,应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状语后置句,应是“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 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识别特殊句式第一要把握句意,第二平时要 熟记各种特殊句式的标志,这样以利于辨别。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 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 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 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蓦怀敏败于定川贼太捩套遁原关史震恐民多山间使淹率众于由邠援之展贼忌患 褰及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 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 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 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 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式。 A 项,判断句,标志是“……者,……也”;B 项,宾语前置句,应是“大王来操何”;C 项, 定语后置句,应是“一双白璧”;D 项,省略句,应是“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状语后置句,应是“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 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 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识别特殊句式第一要把握句意,第二平时要 熟记各种特殊句式的标志,这样以利于辨别。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 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 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 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 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 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 “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 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 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 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 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 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