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粤联合体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闽粤名校联谊试题研究中心组审核: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些年,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值得社会关注。这种“戾 气”主要表现有三 一是表现为一种“怨气”,将诸多抱怨加以发泄,把个人的一切不幸和困扰都变 成对他人和社会的怨气,一股子幽怨,一肚皮牢骚;二是表现为一股“火气”,对 于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不是深入探究,用文艺的方式加以思考和表现,而是宣泄 火气,表现怒气,渲染对立而非理解,鼓励对抗而非沟通,醉心于“放炮”,沉溺于 “出气”和“过瘾”,而无心寻求解决;三是表现为一种“贫气”,用油腔滑调 声嘶力竭的谩骂和嘲笑来表达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虚无的态度,犬儒虚无的态度和 对于现实的哈哈镜般的理解,使得文艺作品流于类似手机短信和段子的水准 “怨气”“火气”和“贫气”造成了一种“戾气”蔓延的文化心态。这样的文艺 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 产生不良的影响。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 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 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 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 它们的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 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 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髙的。晚清的 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 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而当时出现的“文明戏”也由于这种状态在流行了 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了。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 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 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这样的作品喧嚣 时,但如过眼烟云,很快就会被遗忘。 感情是文艺创作的基础,但情绪的泛滥和宣泄并非文艺的正道。放任情绪的过度 展现,往往会流于滥情和矫情,失掉了文艺的动人力量。滥情就会偏执,让情绪支 配了自己的整个创作,放任放纵放肆,失掉了文艺的真实的力量。而矫情会虚假地 迎合公众的情绪和社会的热点,变成“无情装有情”“作者无真情”。今天大家 所警觉的所谓“装”,其实正是这种宣泄情绪的表现,看起来气势压人,其实既缺 节制,也少深度,情绪泛滥矫揉造作的同时也没有艺术的平衡和真实的感受。“戾 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的生机。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会的独 到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促进人们“守 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 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气”,让文艺更多地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才是我们需要 的
福建省闽粤联合体 2016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命题:闽粤名校联谊试题研究中心组 审核: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这些年,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值得社会关注。这种“戾 气”主要表现有三—— 一是表现为一种“怨气”,将诸多抱怨加以发泄,把个人的一切不幸和困扰都变 成对他人和社会的怨气,一股子幽怨,一肚皮牢骚;二是表现为一股“火气”,对 于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不是深入探究,用文艺的方式加以思考和表现,而是宣泄 火气,表现怒气,渲染对立而非理解,鼓励对抗而非沟通,醉心于“放炮”,沉溺于 “出气”和“过瘾”,而无心寻求解决;三是表现为一种“贫气”,用油腔滑调、 声嘶力竭的谩骂和嘲笑来表达一种消极的情绪和虚无的态度,犬儒虚无的态度和 对于现实的哈哈镜般的理解,使得文艺作品流于类似手机短信和段子的水准。 “怨气”“火气”和“贫气”造成了一种“戾气”蔓延的文化心态。这样的文艺 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 产生不良的影响。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 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 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 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 它们的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 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 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高的。晚清的 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 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而当时出现的“文明戏”也由于这种状态在流行了 一段时间之后就消失了。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 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 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这样的作品喧嚣一 时,但如过眼烟云,很快就会被遗忘。 感情是文艺创作的基础,但情绪的泛滥和宣泄并非文艺的正道。放任情绪的过度 展现,往往会流于滥情和矫情,失掉了文艺的动人力量。滥情就会偏执,让情绪支 配了自己的整个创作,放任放纵放肆,失掉了文艺的真实的力量。而矫情会虚假地 迎合公众的情绪和社会的热点,变成“无情装有情”“作者无真情”。今天大家 所警觉的所谓“装”,其实正是这种宣泄情绪的表现,看起来气势压人,其实既缺 节制,也少深度,情绪泛滥矫揉造作的同时也没有艺术的平衡和真实的感受。“戾 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的生机。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会的独 到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促进人们“守 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 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气”,让文艺更多地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才是我们需要 的
(摘编自张颐武《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 1.下列关于“文艺作品的‘戾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中的“戾气”主要表现为“怨气”“火气”和“贫气” B.文艺作品中的“戾气”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 C.文艺作品中的“戾气”往往是对某种社会负面情绪的“迎合”与渲染 D.文艺作品中的“戾气”是公众情绪的宣泄,是社会问题的客观表现。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的泛滥和宣泄,导致滥情和矫情,失掉了文艺的动人的与真实的力量。 B.情绪泛滥矫揉造作,既缺节制,也少深度,缺失艺术的平衡和真实的感受 C.宣泄情绪、渲染“戾气”,扭曲了社会现实,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 D.作品放任情绪过度展现,刻意迎合公众的情绪与社会热点,追求反映社会的独 到角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戾气”蔓延的文艺作品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消极影响。 B.晚清的谴责小说,是类似“戾气”的文化,被鲁迅批评,这类作品很快就会被遗 C.文艺作品中的“怨气”表现为对于社会问题或现实矛盾的挑战与对抗 D.宣泄“戾气”的文艺作品让社会问题成为它唯一的表现,极端化社会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 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 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 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 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 青苗米,口米、常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 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盜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 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 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 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 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 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 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 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 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 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摘编自张颐武《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 1.下列关于“文艺作品的‘戾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中的“戾气”主要表现为“怨气”“火气”和“贫气”。 B.文艺作品中的“戾气”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 C.文艺作品中的“戾气”往往是对某种社会负面情绪的“迎合”与渲染。 D.文艺作品中的“戾气”是公众情绪的宣泄,是社会问题的客观表现。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绪的泛滥和宣泄,导致滥情和矫情,失掉了文艺的动人的与真实的力量。 B.情绪泛滥矫揉造作,既缺节制,也少深度,缺失艺术的平衡和真实的感受。 C.宣泄情绪、渲染“戾气”,扭曲了社会现实,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 D.作品放任情绪过度展现,刻意迎合公众的情绪与社会热点,追求反映社会的独 到角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戾气”蔓延的文艺作品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消极影响。 B.晚清的谴责小说,是类似“戾气”的文化,被鲁迅批评,这类作品很快就会被遗 忘。 C.文艺作品中的“怨气”表现为对于社会问题或现实矛盾的挑战与对抗。 D.宣泄“戾气”的文艺作品让社会问题成为它唯一的表现,极端化社会情绪。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 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①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 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 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为帝言:“人主 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 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 教授。 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 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 青苗米,口米﹑常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 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 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 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 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 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 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 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 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 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 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 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 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日/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 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 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 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 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 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 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髙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 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问,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 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 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 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5分)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B.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C.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D.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日/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 人责/以不可得 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 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 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 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 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根很讲究孝道。当初改任京官时,因为四亲在堂,他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 转给祖父母,把给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朝廷最终成全了他的志向。 B.张根很有才华。刚刚成年,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人上书说明他的美好义 行,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提出了建议,皇帝高兴地赞美他,认为他是亲 贤宅教授。 C.张根关心百姓疾苦。大观年问,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 加任直龙图阁,当时水灾频发,他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 救济流民。 D.张根仕途多舛。张根的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 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5 分) (2)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l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竞何成!
【注】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 皆是草本植物。③芊蔚,草木茂盛。④朱蕤,红色的花。蕤(rui):花草下垂的 样子。 8.本诗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妙?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简要赏析。(5分) 9.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F几千年 人们心声 的名句是; (2)《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效果的两句是: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把答题 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4)题。(25分) 鬼脸钱 张建生 当年,开封府有条古玩街,店铺经营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其中有家古币店,老 板刘少白觉得来钱太慢,便打起了歪主意。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天灾人祸频发。穷人揭不开锅,就卖祖宗传下来的古董+ 古地中原,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很多,其中不乏宝物。可惜穷人不知道啥是文物, 更不懂得行情,遇见黑心买主就当废物卖,给多少钱是多少钱。 刘少白经常守在古玩街口,见破衣烂衫者过来就问:“卖东西吗?”穷人不逛古 玩街,来了就是卖东西。他坑蒙拐骗,用很少的价钱就把西周的贝币、西汉的五 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弄到手。 刘少白的舅舅冯老先生是中原古玩界泰斗,听说外甥发昧心财,拄着拐杖找上门 来,言辞恳切苦苦规劝。刘少白竞也当成耳旁风。老人见劝不醒他,非常失望。 那夭,刘少白在古玩街口拦住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那人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他 看见后,兴奋得心里怦怦乱跳。这是一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币,椭圆形,币面文 字形状怪异,像传说中狰狞的鬼脸,俗称“鬼脸钱”。这种古币在市场上稀缺, 价值两三万块大洋,可遇而不可求 对不懂行的卖主,要欲擒故纵,不可操之过急。刘少白暗中深吸了口气。努力使 情绪镇静下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这玩意儿不值凡个钱。两人经过一番讨 价还价,最后以一万块大洋成交
【注】①陈子昂:唐代诗人,有政治抱负却屡遭排挤。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 皆是草本植物。③芊蔚,草木茂盛。 ④朱蕤,红色的花。蕤(rui):花草下垂的 样子。 8.本诗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妙?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简要赏析。(5 分) 9.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了中的空缺部分。(6 分) (l)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 F 几千年 人们心声 的名句是;___ 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效果的两句是: , . (3)《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 是: ___ _ , ,_ 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把答题 纸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块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一(4)题。(25 分) 鬼脸钱 张建生 当年,开封府有条古玩街,店铺经营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其中有家古币店,老 板刘少白觉得来钱太慢,便打起了歪主意。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天灾人祸频发。穷人揭不开锅,就卖祖宗传下来的古董+ 古地中原,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很多,其中不乏宝物。可惜穷人不知道啥是文物, 更不懂得行情,遇见黑心买主就当废物卖,给多少钱是多少钱。 刘少白经常守在古玩街口,见破衣烂衫者过来就问:“卖东西吗?”穷人不逛古 玩街,来了就是卖东西。他坑蒙拐骗,用很少的价钱就把西周的贝币、西汉的五 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弄到手。 刘少白的舅舅冯老先生是中原古玩界泰斗,听说外甥发昧心财,拄着拐杖找上门 来,言辞恳切苦苦规劝。刘少白竞也当成耳旁风。老人见劝不醒他,非常失望。 那天,刘少白在古玩街口拦住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那人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他 看见后,兴奋得心里怦怦乱跳。这是一枚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币,椭圆形,币面文 字形状怪异,像传说中狰狞的鬼脸,俗称“鬼脸钱”。这种古币在市场上稀缺, 价值两三万块大洋,可遇而不可求! 对不懂行的卖主,要欲擒故纵,不可操之过急。刘少白暗中深吸了口气。努力使 情绪镇静下来,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这玩意儿不值几个钱。两人经过一番讨 价还价,最后以一万块大洋成交
刘少白心中大喜,自己一转手,至少赚一万块大洋!回到家里,他兴奋地拿出来 欣赏把玩。鬼脸钱边缘和币面手感有些毛糙,这枚鬼脸钱却光滑如玉。他觉得事 情不妙,急忙去找舅舅鉴定。 冯老先生古币鉴定道行深厚,单凭手摸就能断代。他接过那枚鬼脸钱,捻须注目 端详,微眯的双眼陡然睁大,愕然道:“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不出这是个 赝品?真品鬼脸钱,铸造呈自然状态,未经精细縻琢,币面文字一挥而就,书法 流畅隽秀。赝品边緣和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实属画蛇添足:而且字体呆滞,缺 乏灵气,有明显模仿痕迹,铜质粗杂,分量也厚重· 连几天,刘少白在街头寻找那卖主。可哪里还能找到?他越想越窝火,把假币 狠狠摔到地上。好在杂铜耐摔,只磕出个小坑。 这枚假币像一块石头,沉重地压在刘少白心头,让他寝食难安。他不敢在门店卖 买主发现有假,会兴师问罪,闹腾起来自砸招牌,谁还敢再光顾?思前想后,只 有拿出去卖,反正谁也不认得谁。 开封包公祠附近有个卖古玩的地摊市场。刘少白装扮出一副穷困潦倒的落魄相。 虽有人对那枚假币感兴趣,可一问价钱扭头就走。直到日斜西天,他准备收摊子, 才有人执意要买,不过对价钱一路猛砍,最后砍到100块大洋。 拿回去一分钱不值,他只好忍痛成交,拿着银票走出老远,还心跳如鼓。 第二天,那张百元银票有些变色,刘少白赶紧拿到票号兑现。人家说:“刘老板, 你在哪儿捡的假票,颜色都褪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刘少白的大儿子一年四季在外收购古币,这天,他风尘仆仆回来,喜滋滋地说: “爹,出去没有收到好货,回来走到西城门口捡个大‘漏’儿,用一万块大洋收 来个宝贝!” 刘少白见是个鬼脸钱,不由喜上眉梢。拿过来一看很是眼熟,定睛再看,见上面 有个小坑。天哪,冤家又回来了!他顿觉夭旋地转,跌坐在太师椅上,半晌说不 出话来。 两万大洋打了水漂,弄得元气大伤,再无资金周转,古币店面临倒闭,全家人如 同末日来临。 这天,冯老先生让外甥带那枚假币来家里。刘少白见到舅舅,满脸愧色,嗫嚅道:” 怪我眼力还不到家,闹出这么大乱子……”冯老先生摇头道:“不是眼力不济你 是被金钱乱了心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少白经营古币多年,如果仔细察看不会走眼,可惜心思都用 在欺骗上,结果掉进陷阱。 “这枚假币出自‘造假圣手’之手。”冯老先生神色黯然,说罢良久无语。 中原古玩界对“造假圣手”几乎无人不晓。当年,他在古玩界竞屡作造假大案, 特别是古币造假以假乱真,连不少行家都“打眼”,所以人称“造假圣手”。刘 少白叹道:“造假圣手有如此高超的造假本事,一定腰缠万贯!” “错了,错了!当年,他明里经营古币店,暗中造假古币,本想大捞一把,最后 倾家荡产。常言说,柜台不欺三尺子,买卖义取四方财。有谁靠坑蒙拐骗长久立 足商界?” 刘少白一脸困惑,舅舅对“造假圣手”知道得如此淸楚? “我就是造假圣手!”冯老先生语调悲伤,缓缓举起那只残手。惨痛的教训让他 悔恨不已,就砍下自己一个手指。刘少白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冯老先生收回那枚假币,又拿出两张万元银票,双方物归原主。为了让外甥知道 害人如害己,他派人演出了卖假买假这场戏
刘少白心中大喜,自己一转手,至少赚一万块大洋!回到家里,他兴奋地拿出来 欣赏把玩。鬼脸钱边缘和币面手感有些毛糙,这枚鬼脸钱却光滑如玉。他觉得事 情不妙,急忙去找舅舅鉴定。 冯老先生古币鉴定道行深厚,单凭手摸就能断代。他接过那枚鬼脸钱,捻须注目 端详,微眯的双眼陡然睁大,愕然道:“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看不出这是个 赝品?真品鬼脸钱,铸造呈自然状态,未经精细縻琢,币面文字一挥而就,书法 流畅隽秀。赝品边缘和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实属画蛇添足:而且字体呆滞,缺 乏灵气,有明显模仿痕迹,铜质粗杂,分量也厚重……” 一连几天,刘少白在街头寻找那卖主。可哪里还能找到?他越想越窝火,把假币 狠狠摔到地上。好在杂铜耐摔,只磕出个小坑。 这枚假币像一块石头,沉重地压在刘少白心头,让他寝食难安。他不敢在门店卖, 买主发现有假,会兴师问罪,闹腾起来自砸招牌,谁还敢再光顾?思前想后,只 有拿出去卖,反正谁也不认得谁。 开封包公祠附近有个卖古玩的地摊市场。刘少白装扮出一副穷困潦倒的落魄相。 虽有人对那枚假币感兴趣,可一问价钱扭头就走。直到日斜西天,他准备收摊子, 才有人执意要买,不过对价钱一路猛砍,最后砍到 100 块大洋。 拿回去一分钱不值,他只好忍痛成交,拿着银票走出老远,还心跳如鼓。 第二天,那张百元银票有些变色,刘少白赶紧拿到票号兑现。人家说:“刘老板, 你在哪儿捡的假票,颜色都褪了!”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刘少白的大儿子一年四季在外收购古币,这天,他风尘仆仆回来,喜滋滋地说: “爹,出去没有收到好货,回来走到西城门口捡个大‘漏’儿,用一万块大洋收 来个宝贝!” 刘少白见是个鬼脸钱,不由喜上眉梢。拿过来一看很是眼熟,定睛再看,见上面 有个小坑。天哪,冤家又回来了!他顿觉天旋地转,跌坐在太师椅上,半晌说不 出话来。 两万大洋打了水漂,弄得元气大伤,再无资金周转,古币店面临倒闭,全家人如 同末日来临。 这天,冯老先生让外甥带那枚假币来家里。刘少白见到舅舅,满脸愧色,嗫嚅道:” 怪我眼力还不到家,闹出这么大乱子……”冯老先生摇头道:“不是眼力不济你 是被金钱乱了心性!” 一语惊醒梦中人,刘少白经营古币多年,如果仔细察看不会走眼,可惜心思都用 在欺骗上,结果掉进陷阱。 “这枚假币出自‘造假圣手’之手。”冯老先生神色黯然,说罢良久无语。 中原古玩界对“造假圣手”几乎无人不晓。当年,他在古玩界竞屡作造假大案, 特别是古币造假以假乱真,连不少行家都“打眼”,所以人称“造假圣手”。刘 少白叹道:“造假圣手有如此高超的造假本事,一定腰缠万贯!” “错了,错了!当年,他明里经营古币店,暗中造假古币,本想大捞一把,最后 倾家荡产。常言说,柜台不欺三尺子,买卖义取四方财。有谁靠坑蒙拐骗长久立 足商界?” 刘少白一脸困惑,舅舅对“造假圣手”知道得如此清楚? “我就是造假圣手!”冯老先生语调悲伤,缓缓举起那只残手。惨痛的教训让他 悔恨不已,就砍下自己一个手指。刘少白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冯老先生收回那枚假币,又拿出两张万元银票,双方物归原主。为了让外甥知道 害人如害己,他派人演出了卖假买假这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