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中2011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问: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芳与泽其杂揉兮, 。(屈原《离骚》) (5)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6)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邻女说 (清)戴名世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 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曰:“可得闻乎?″曰:“发黄 费吾膏,面黠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人来费吾茶。”日:“若何以得 嫁?″日:“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曰:“有陋汝者 奈何?”″西邻之女竦肩枭颈,桀然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 年二十而无聘者也。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而孰 得陋余而弃余?”处女日:“亦有不类若者乎?”日:“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 矣。 处女俯而叹。西邻之女日:“处女无叹,吾试数处女之过失。自处女之长也, 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 时为巧靡之涂妆。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
龙岩一中 2011 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时问: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 劝学》 ) ( 2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 (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 ( 4)芳与泽其杂揉兮, 。(屈原《离骚》 ) ( 5)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 ( 6 )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邻女说 (清)戴名世 西邻之女,陋而善嫁。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无聘.之者,乃过西邻而问焉, 曰:“若何以得嫁?”西邻之女曰:“吾有五费。”曰:“可得闻乎?”曰:“发黄 费吾膏,面黠费吾粉,履阔费吾布,垢多费吾藏,人来费吾茶。”曰:“若何以得 嫁?”曰:“吾嫁士,吾嫁商,吾嫁工,吾嫁佣保,吾嫁乞丐。”曰:“有陋汝者, 奈何?”西邻之女竦肩枭颈,桀然捧腹而笑曰:“处女乃陋余乎?此处女之所以 年二十而无聘者也。吾见人家女子多矣,类我;吾见丈夫多矣,无不类我。而孰 得陋余而弃余?”处女曰:“亦有不类若者乎?”曰:“有不类我者,则处女已嫁 矣。” 处女俯而叹。西邻之女曰:“处女无叹,吾试数.处女之过失。自处女之长也, 而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又不能随 时为巧靡之涂妆。吾观处女态度,类有以自异者。处女将自以为美乎?世之所艳
羡者,真为美矣。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 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 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处女变 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注释:戴名世,清代著名文学家,安徽相城人.散文中尤长史传文学.所作 传记,有不少记述杭清.志土和民事迹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聘之者 聘:下聘礼 B.吾试数处女过失 数:列举 C.处女诚换其故貌 诚:实在 D.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效:仿效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处女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②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 ③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④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⑤处 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⑥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 A.①③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篇寓言体杂文,处女无可奈何地向西邻女打听善嫁之道,听了西 邻女取悦世人、人尽可夫的一番教导,发誓一定要通晓善嫁之理 B.作者未作出半句议论,处女也没有任何答辩,只以白描手法写出处女 听罢的反应,就鲜明地表示了处女的处世准则。 C.本文写人很有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写邻女耸肩、缩脖子、捧腹大笑的 神态,还是写处女俯而叹的神情,都形象宛然 D.此文以对比手法为主,“处女”的贞淑品格与“邻女”滥嫁形成对比, 表现了清初士人的人格态度,发人深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3分)
羡者,真为美矣。而处女无相逢顾盼者,处女将以何时得偶乎?且处女性情姿态 如此,又不自媒,而傲然待聘,则处女过矣。处女诚.换其故貌,易旧妆为新妆, 倚门而笑,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然又恐余门之履且满处女户外也。”处女变 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注释:戴名世,清代著名文学家,安徽相城人.散文中尤长史传文学.所作 传记,有不少记述杭清.志士和遗民事迹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无聘.之者 聘:下聘礼 B .吾试数.处女过失 数:列举 C .处女诚.换其故貌 诚:实在 D .则吾有可以效.于处女者 效:仿效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处女与众不同的一组是(3 分)( ) ① 鬻卖粉黛者过处女之门而不售 ② 儿女相聚笑乐,处女独深思不与语 ③ 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 ④ 世之所艳羡者,真为美矣 ⑤ 处 女变色,拂衣而起,趋而归,誓终身弗与通 ⑥ 东邻有处人,贞淑而美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这是篇寓言体杂文,处女无可奈何地向西邻女打听善嫁之道,听了西 邻女取悦世人、人尽可夫的一番教导,发誓一定要通晓善嫁之理。 B .作者未作出半句议论,处女也没有任何答辩,只以白描手法写出处女 听罢的反应,就鲜明地表示了处女的处世准则。 C .本文写人很有艺术感染力,无论是写邻女耸肩、缩脖子、捧腹大笑的 神态,还是写处女俯而叹的神情,都形象宛然。 D .此文以对比手法为主,“处女”的贞淑品格与“邻女”滥嫁形成对比, 表现了清初士人的人格态度,发人深省。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 l )此处女之所以年二十而无聘者也。(3 分)
(2)而孰得陋余而弃余?(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济上作 明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干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1)诗中前两句,“两年”写 千里”突出 (2分) (2)诗中尾句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 境相同,请分析其异同点。(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1)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在橫线上填写相关内容。(2分) ①《红楼梦》里一支曲子《枉凝眉》说:“一个是间苑仙葩,一个是美玉 无瑕”,其中“间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 (1分)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写关羽水淹七军,夺取樊城后,华佗用刀为他 刮骨疗毒:此时,东吴派大将吕子明乘虚袭取荆州,关羽只好退守麦城。正扣紧 回目“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 (1分)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 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 的人 说这话的是觉新,他说的“叛徒”是他的弟弟觉慧。对于觉慧决心远走高飞 的想法,觉新感到无限的悲哀,但他知道觉慧是强留不住的,犹豫再三,终于答 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家》) B.“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 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 2 )而孰得陋余而弃余?( 3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济上作 明徐祯卿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 1 )诗中前两句,“两年”写 ;“千里”突出 (2 分) ( 2 )诗中尾句与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意 境相同,请分析其异同点。(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 . ( 1)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2 分) ① 《红楼梦》 里一支曲子《枉凝眉》说:“一个是间苑仙葩,一个是美玉 无瑕”,其中“间苑仙葩”指的是林黛玉,“美玉无瑕”指的是 。(1 分) ②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写关羽水淹七军,夺取樊城后,华佗用刀为他 刮骨疗毒:此时,东吴派大将吕子明乘虚袭取荆州,关羽只好退守麦城。正扣紧 回目“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 ”( l 分) ( 2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 .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 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 的人。” 说这话的是觉新,他说的“叛徒”是他的弟弟觉慧。对于觉慧决心远走高飞 的想法,觉新感到无限的悲哀,但他知道觉慧是强留不住的,犹豫再三,终于答 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家》 ) B . “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 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 将玛教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 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C.“所以我说其中有奥妙啦!花了钱可以打胜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 是花了钱也可叫人家打败仗,那就没有几个人想得到了。” 这是当谈到中央军打胜仗和公债市场时,吴荪甫跟杜竹斋说的话。吴荪甫利 用父亲的丧事,请来上海滩有头脸的人物,计划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 个托拉斯。(《子夜》) D.“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这是朗台太太想到洁白的羔羊一样的女儿,将孤零零留在自私自利的世界上 任人宰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葛朗台太太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一生 逆来顺受,她相信能在天国享福。(《欧也妮·葛朗台》) 8.简述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收服姜维的经过 (2)(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 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事纨裁 处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日:“礼重。”“色与礼孰重?”日:“礼 重。”日:“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得 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日:“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取色之重者与 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①色重!往应之日:轸②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 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
“他”指的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 将玛教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 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 C . “所以我说其中有奥妙啦!花了钱可以打胜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 是花了钱也可叫人家打败仗,那就没有几个人想得到了。” 这是当谈到中央军打胜仗和公债市场时,吴荪甫跟杜竹斋说的话。吴荪甫利 用父亲的丧事,请来上海滩有头脸的人物,计划跟另外两个老板联合起来建立一 个托拉斯。(《子夜》 ) D . “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 这是朗台太太想到洁白的羔羊一样的女儿,将孤零零留在自私自利的世界上 任人宰割,临终时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葛朗台太太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一生 逆来顺受,她相信能在天国享福。(《欧也妮· 葛朗台》 ) 8 .简述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 1 )请简述《 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收服姜维的经过。 ( 2 ) (王夫人)凡有了大事,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 纨协理。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未免逞纵了下人,王夫人便命探春合同事纨裁 处 请简述探春“裁处”了哪些府内的事务?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 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得 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取色之重者与 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①色重!往应之曰:‘轸②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 轸,则不得食,则将轸之乎?’
注:①翅:同“啻”,只。②轸:扭转. (1)文段中孟子用 和 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2 分) (2)“告子曰:‘食、色,性也。”文中孟子是阐明“礼重”还是“食、色 重”?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大众文化”是近年来的焦点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一方面,一些 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否定的立场,认为大众文化冲击了高雅文化,造成了不良 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受到更多欢迎、受到市场追捧的作品 就是有价值的,大众文化应该就是文化的主流.这两种意见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 面,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 现实状况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确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互相转化 和渗透的一面。两者并不存在截然的对立和冲突,一些通俗文化的产品确实如过 眼云烟,甚至对社会有不良作用;但也有许多通俗性作品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 价值,还有一些也可能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淘洗而“经典化”,成为经典 市场化对高难文化构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积极的可能 性,如果市场健全并发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高稚文化也会有自己更广阔的动作 空间,大众文化中一些不如人意和刻意迎合低级趣味的状况,引起了读者强烈的 反感和争议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大众文化”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中性”的。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有 其必然性,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对其发展路径 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也确实不可缺少。客观、理性地认识其复杂性,对于我们在文 化领域里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对于文化的评价和传播的机制的健全都有积极的意
注:① 翅:同“啻”,只。② 轸:扭转. ( 1 )文段中孟子用 和 的方法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2 分) ( 2 ) “告子曰:‘食、色,性也。’”文中孟子是阐明“礼重”还是“食、色 重”?试作简要分析。(4 分) 三、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一 12 题。 “大众文化”是近年来的焦点议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一方面,一些 论者对大众文化持基本否定的立场,认为大众文化冲击了高雅文化,造成了不良 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认为,受到更多欢迎、受到市场追捧的作品 就是有价值的,大众文化应该就是文化的主流.这两种意见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 面,是从两种不同角度得出的不同结论。 现实状况是,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确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互相转化 和渗透的一面。两者并不存在截然的对立和冲突,一些通俗文化的产品确实如过 眼云烟,甚至对社会有不良作用;但也有许多通俗性作品具有积极的社会和文化 价值,还有一些也可能经过历史的考验和淘洗而“经典化”,成为经典。 市场化对高难文化构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诸多积极的可能 性,如果市场健全并发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高稚文化也会有自己更广阔的动作 空间,大众文化中一些不如人意和刻意迎合低级趣味的状况,引起了读者强烈的 反感和争议,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大众文化”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中性”的。一方面,大众文化的发展有 其必然性,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对其发展路径 和价值取向的引导也确实不可缺少。客观、理性地认识其复杂性,对于我们在文 化领域里的公共政策的实施,对于文化的评价和传播的机制的健全都有积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