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一中2009—2010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 (2) ,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 所守或匪亲, 。(李白《蜀道难》)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飞湍瀑流争喧胚,。(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 或未当,宣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 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 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 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 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 其分。”遂皆悦服
福建省龙岩一中 2009—2010 学年高三第七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6 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 (2) ,竞周容以为度。(屈原《离骚》) 所守或匪亲, 。(李白《蜀道难》) (3)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飞湍瀑流争喧胚, 。(李白《蜀道难》)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 或未当,宣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 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 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 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 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 其分。”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 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 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 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 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 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 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鞋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 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骼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 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 刀笔:文书 B.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 必:假使,果真 C.朕诚无所爱 爱:爱护 D.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除:任命,授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论功行赏,在殿上把长孙无忌等人酌爵位、封邑进行宣逮!让众臣谈谈自己的看 法,并且解释不能凭着私情让他的叔父李神通和功臣同赏。 B.房玄龄等人善于谋断,因此李世民认为他们的功劳并不小于他的叔父,论功行赏应当在 李神通的前面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 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 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 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 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 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 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鞋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 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骼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 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 刀笔:文书。 B.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 必:假使,果真。 C.朕诚无所爱 爱:爱护。 D.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 除:任命,授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唐太宗论功行赏,在殿上把长孙无忌等人酌爵位、封邑进行宣逮!让众臣谈谈自己的看 法,并且解释不能凭着私情让他的叔父李神通和功臣同赏。 B.房玄龄等人善于谋断,因此李世民认为他们的功劳并不小于他的叔父,论功行赏应当在 李神通的前面
C.唐太宗认为设立官员分掌职务,为的是人民,因此应该选择有才能的来用,当然,个别 旧部下可在掌管国家大政的原则下让他们任职 D.唐太宗以身作则,常常暗自鄙视以前的帝王弄虚作假,坚决严格要求自身,做到源清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4分) (2)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后游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 首《后游》。 (1)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2分) (2)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 情的?(4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唐太宗认为设立官员分掌职务,为的是人民,因此应该选择有才能的来用,当然,个别 旧部下可在掌管国家大政的原则下让他们任职。 D.唐太宗以身作则,常常暗自鄙视以前的帝王弄虚作假,坚决严格要求自身,做到源清而 流长。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 ) (1)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4 分) (2)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 首《后游》。 (1)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2 分) (2)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 情的?(4 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三岁时母亲死了,被聂赫留朵夫的姑妈收养。十六 岁时,她因与聂赫留朵夫发生关系并怀孕,被赶出家门。她去给人家当女仆,最后沦落到妓 院。后来,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途中,她被聂 赫留朵夫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B.《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个性化语 言入木三分地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守财奴盼形象——一葛朗台, C.聂赫罾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 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 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租金,面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D.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 她的脸色査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 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 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桑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 心情非常复杂。 E.聂赫留朵夫返身回到法院脱下大衣,走上楼去。他在第一条走廊里就遇见了法纳 林,他拦住律师,说有事要同他商量 玛丝洛娃被判刑后,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去找律师法纳林,准备 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 7.填空题。(5分) (1)“孩子,记住,只有在天上,在那个世界里,才有幸福。” 像秋天的落叶一样 脆弱,在她临终时,对欧也妮说了上面的最后一句话。 (2) 原是查理母亲留给他的,查理去前把它交给欧也妮保管,有一天 欧也妮与母亲正在欣赏,被葛朗台撞见
A.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三岁时母亲死了,被聂赫留朵夫的姑妈收养。十六 岁时,她因与聂赫留朵夫发生关系并怀孕,被赶出家门。她去给人家当女仆,最后沦落到妓 院。后来,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途中,她被聂 赫留朵夫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B.《欧也妮·葛朗台》中,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真实的细节描写和典型的个性化语 言入木三分地塑造了著名的吝啬鬼、守财奴盼形象——葛朗台。 C.聂赫罾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 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 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租金,面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D.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 她的脸色查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 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 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桑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 心情非常复杂。 E.聂赫留朵夫返身回到法院脱下大衣,走上楼去。他在第一条走廊里就遇见了法纳 林,他拦住律师,说有事要同他商量。 玛丝洛娃被判刑后,聂赫留朵夫认为法庭作出的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去找律师法纳林,准备 把案件告到高级法院。 7.填空题。(5 分) (1)“孩子,记住,只有在天上,在那个世界里,才有幸福。” 像秋天的落叶一样 脆弱,在她临终时,对欧也妮说了上面的最后一句话。 (2) 原是查理母亲留给他的,查理去 前把它交给欧也妮保管,有一天, 欧也妮与母亲正在欣赏,被葛朗台撞见
(3)在审讯玛丝洛娃过程中, 心想快点结束这个案子,好赶去同他的瑞士情妇会 面。副检察长发表了扬扬洒洒的讲话,最后由写定罪意见。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齐灭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面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 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 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 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旬,十天。②举,攻占。③天殃:天降的灾殃。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 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⑤运:转、转换。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国人战胜了燕国后,有人劝齐宣王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他占领它,齐宣王感到有 些为难 B.齐宣王虽然把是否古领燕国这件事去问孟子,但他的话语之中还是透露出想占领燕国的 意思 C.对齐宣王的问话,孟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出武王与文王的例子来说明取与不取的决 定权还是齐宣王自己。 D.孟子认为,假如齐国人攻打燕国,能够受到燕国的老百姓的欢迎,那么齐国就应该去攻 打并占领它 (2)这一则文字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3分)
(3)在审讯玛丝洛娃过程中, 心想快点结束这个案子,好赶去同他的瑞士情妇会 面。副检察长发表了扬扬洒洒的讲话,最后由 写定罪意见。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 分) 齐灭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 五旬①面举②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③,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 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 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④,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 火益热,亦运⑤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旬,十天。②举,攻占。③天殃:天降的灾殃。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用 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⑤运:转、转换。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国人战胜了燕国后,有人劝齐宣王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他占领它,齐宣王感到有 些为难。 B.齐宣王虽然把是否古领燕国这件事去问孟子,但他的话语之中还是透露出想占领燕国的 意思。 C.对齐宣王的问话,孟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出武王与文王的例子来说明取与不取的决 定权还是齐宣王自己。 D.孟子认为,假如齐国人攻打燕国,能够受到燕国的老百姓的欢迎,那么齐国就应该去攻 打并占领它。 (2)这一则文字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3 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