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2014届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4)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5)白头搔更短, 。(《春望》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武夷精舍记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 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Φ。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 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 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 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鸟则白鹇 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 木四时敷华。道十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 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 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 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 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 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 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 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 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 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 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 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 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 风。,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注】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华:通“花”。④舍:古代计量单 位,一舍为三十里。⑤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
龙岩 2014 届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2)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3)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4) ,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 (5)白头搔更短, 。(《春望》)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5 题。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 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 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 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 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 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 木四时敷华③。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 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④,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 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 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⑤,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 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 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 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 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 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 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 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 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乃独为圣人所予。 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 风 ⑥,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华:通“花”。④舍:古代计量单 位,一舍为三十里。⑤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
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⑥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 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莫:没有人 B.去武夷山一舍 去:距离 C.元晦躬画其处 画:规划 D.讲书肄业 肄:学习 3.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描写“武夷精舍”环境与布置的一组是(3分)() ①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②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 ③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 ④奇石佳林,拱揖映带 ⑤中以为堂, 旁以为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 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 饮酒长啸。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 C.武夷精舍面溪背石,是朱元晦与门徒亲自建造出来的,其规模比邻近的道 庐大了一倍多,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 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3分) 答 2)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3分)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宋】苏轼 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 桥声春市散,塔影莫。淮平 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 [注]①攒眉,皱眉;恨。遗憾。②莫。同“暮” (1)请从反衬角度简要分析“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的表达 效果 (2分) (2)作者是如何借景表达思想感情的变化?请简要赏析。(4分)
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⑥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 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莫:没有人 B.去武夷山一舍 去:距离 C.元晦躬画其处 画:规划 D.讲书肄业 肄:学习 3.以下句子中,全都是描写“武夷精舍”环境与布置的一组是(3 分)( ) ①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 ②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 ③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 ④奇石佳林,拱揖映带 ⑤中以为堂, 旁以为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武夷山山势宏伟,山形奇特,历史悠久,充满神话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但一日之游时间仓促,游览者往往匆匆而返。 B.因居住地距武夷山较近,朱元晦与门徒常携书前往,颂《诗经》《楚辞》, 饮酒长啸。辞官后,享受祠官的俸禄,更能常游武夷山水。 C.武夷精舍面溪背石,是朱元晦与门徒亲自建造出来的,其规模比邻近的道 庐大了一倍多,而且各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D.朱元晦是一介儒生,心中有“道”,虽居深山,却不行寻仙访道、炼丹吃 灵芝之举,而是效仿孔子收徒讲学,逸情于山水。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3 分) 答: (2) 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 (3 分)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 分)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宋】苏轼 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 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 桥声春市散,塔影莫。淮平。 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 [注]①攒眉,皱眉;恨。遗憾。②莫。同“暮”. (1)请从反衬角度简要分析“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的表达 效果。 (2 分) 答: (2)作者是如何借景表达思想感情的变化?请简要赏析。(4 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冯乐山想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觉民向大哥觉新求助。觉新因为梅的 死,不愿让觉民和琴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和三弟觉慧一起帮助觉民逃离了公馆 (《家》) B.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 甫推举以吴荪甫为首办一个金融机构。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子 夜》 C.乞丐王克劳班率领成千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 救爱斯梅拉达。在伽西莫多的帮助下,他们冲入教堂,救走了爱斯梅拉达。(《巴 黎圣母院》) D.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她只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 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 婚。(《复活》) E.1806年,葛朗台得到三笔遗产,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他由原来只 有二千法郎的商人变为拥有一千七百万法郎的大富翁。(《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 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 这番话是谁对谁说的?“你”因为什么事而说了“那些好话”?请简述相关 的情节 答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他)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玄德 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断桥一事”是指谁做了什么事?刘备又为何说“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 较”?请简述相关的前因后果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 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 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 可以为民父母。 《梁惠王下》 (1)上述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简答。(3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7.下列各项对作品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 A.冯乐山想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觉民向大哥觉新求助。觉新因为梅的 死,不愿让觉民和琴重蹈自己的覆辙,他和三弟觉慧一起帮助觉民逃离了公馆。 (《家》) B.金融公债上混乱、投机的情形妨害了工业的发展,实业界同人孙吉人、王和 甫推举以吴荪甫为首办一个金融机构。很快地,益中信托公司就成立起来了。(《子 夜》) C.乞丐王克劳班率领成千上万的巴黎流浪人和乞丐,前来攻打巴黎圣母院,营 救爱斯梅拉达。在伽西莫多的帮助下,他们冲入教堂,救走了爱斯梅拉达。(《巴 黎圣母院》) D.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她只把他当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 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 婚。(《复活》) E.1806 年,葛朗台得到三笔遗产,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他由原来只 有二千法郎的商人变为拥有一千七百万法郎的大富翁。(《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选做一题)(5 分) (1)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 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 今。” 这番话是谁对谁说的?“你”因为什么事而说了“那些好话”? 请简述相关 的情节。 答: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他)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玄德 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断桥一事”是指谁做了什么事?刘备又为何说“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 较”?请简述相关的前因后果。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 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 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 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 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1)上述一段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简答。(3 分)
(2)上述一段话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 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 后,钱穆又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 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 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 言,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 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 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 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 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 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 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 地风俗更是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 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 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 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 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 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人为 中心的文化,天意即民意,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 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 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 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 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 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 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 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 “失范
答: (2)上述一段话体现了孟子什么思想 ?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2 题 重拾中华之“礼”的当代价值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两者的关键区别究竟何在?梁启超说:“中 国重礼治,西方重法治。”钱穆赞扬此语“深得文化分别之大旨所在”。数十年 后,钱穆又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梁启超、钱穆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归 结为礼治,绝非向壁虚造,而是渊源有自。 在中国文化中,礼是理的同义词。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 来生活的,其它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 言,是人生第一要义。礼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 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 者与“非礼”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礼是社会一切活 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 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也都会寓教 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人生礼 仪”进行指导,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为重要的是,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四方发展不平衡,各 地风俗更是歧异,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 年的经营,礼超越于方言、风俗之上,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议, 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历史长河 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如今,举国上下都在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汇通,但如果对两大文化没有深入的 认识,盲目从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圣经》 的说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中国文化是人为 中心的文化,天意即民意,人性本善,人的灵魂不仅要由自己来管理,而且能管 好。礼是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的不二法门,惟有经由礼,道德才能落实 到人的身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几十年的社会变革证明,物质与精神, 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精神层面的需求就 会提上议事日程。近年,各地纷纷举办道德大讲堂,反映了社会对道德的呼唤。 道德只有体现在人的身上,对人与社会的进步发生作用,道德才是鲜活的、有价 值的,礼恰恰是把道德转换为可以操作的规范的完整体系。今天在社会秩序方面 出现的种种乱象,包括某些国民出境旅游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归根到底是行为 “失范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 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 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 辉煌。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礼”的理解和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人看来,礼就是理。人是按照礼的要求来生活的,这一点是人和其他 动物的根本区别。 B.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礼仪、 风俗,能够彼此认同 C.礼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只有通过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 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D.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而且还对周边国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请结合全文指出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3分) 12.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为什么依然有生命力?(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 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冬日在明月山中 冯艺 ①寒风来袭,告知季节的变换;冬日,又进入了阴冷和雾霾。此时,友 人邀我前去宜春,说那里的明月山天空净亮,仰俯可见明月,天上与湖中;山下 有富硒温汤,可饮可浴,暖意融融。 ②我向往,于是如约。 ③在这之前,我只知道人们老调侃宜春是一个“叫春”的城市。到了宜春, 虽己入冬,却果真满城花叶依旧一展芳香气韵,感觉到的依然是春天的温婉,真 是遍地是春。 ④城有山水,城之幸事。走进明月山,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着一脉相连的数 座秀美山峰,十多个主峰簇拥环绕,互竞姿色,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变幻莫 测。我们在山脚换乘缆车,顺着山势向海拔1600多米的顶峰攀爬。40分钟的缓 缓上升,通览四周,风光旖旎。于这迷离闪烁中,不知不觉的画轴轻轻舒展,徐 徐打开。翠竹古树,瀑布流泉,山寺、云影、风声、鸟鸣、禅语,空灵澄澈,悠 然入眼,入耳,入心。此时此地,造物就是一位高超画家在地球的长卷上任意挥 洒,轻松而优美。吸纳吐息一番,躁动的心仿佛逐渐平静下来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甚 至远播东亚,推动了朝鲜、日本文明的进程。中国文化中的礼,与修身、齐家密 切相关,内涵极其丰富。社会在飞速发展,中华礼仪也定能完成现代转型,再度 辉煌。 (节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0.下列对“礼”的理解和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 在中国人看来,礼就是理。人是按照礼的要求来生活的,这一点是人和其他 动物的根本区别。 B. 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中华民族形成了共同的礼仪、 风俗,能够彼此认同。 C. 礼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转换到操作层面,只有通过礼,道德才能落实到人的身 上,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D. 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礼仪,而且还对周边国家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 东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文明,请结合全文指出两者的区别有哪些? (3 分) 答: 12. 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为什么依然有生命力?(3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 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一 15 题 冬日在明月山中 冯艺 ①寒风来袭,告知季节的变换;冬日,又进入了阴冷和雾霾。此时,友 人邀我前去宜春,说那里的明月山天空净亮,仰俯可见明月,天上与湖中;山下 有富硒温汤,可饮可浴,暖意融融。 ②我向往,于是如约。 ③在这之前,我只知道人们老调侃宜春是一个“叫春”的城市。到了宜春, 虽已入冬,却果真满城花叶依旧一展芳香气韵,感觉到的依然是春天的温婉,真 是遍地是春。 ④城有山水,城之幸事。走进明月山,层层叠叠的绿色包围着一脉相连的数 座秀美山峰,十多个主峰簇拥环绕,互竞姿色,这里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变幻莫 测。我们在山脚换乘缆车,顺着山势向海拔 1600 多米的顶峰攀爬。40 分钟的缓 缓上升,通览四周,风光旖旎。于这迷离闪烁中,不知不觉的画轴轻轻舒展,徐 徐打开。翠竹古树,瀑布流泉,山寺、云影、风声、鸟鸣、禅语,空灵澄澈,悠 然入眼,入耳,入心。此时此地,造物就是一位高超画家在地球的长卷上任意挥 洒,轻松而优美。吸纳吐息一番,躁动的心仿佛逐渐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