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温镇群的相关微博已被转发千余次。虽然网上支援者甚多,但是响应的公司却寥 寥。“10号有一家公司找到我,后来叫我等通知,现在还没有回音。 有人说,我想法有点幼稚、天真,家人也不太理解。”面对质疑,温镇群说自己会坚持下去, 我愿意用5年的青春,换妈妈的恢复。” (原标题:大四学生微博“卖身”救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比天高,似海深。是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温镇群的“为筹集母亲治疗费愿无偿打工5年”的故事恰恰就是报答 母亲恩情的鲜活一例。温镇群面对已花费20余万元,至今仍瘫痪在床,继续治疗还需20 万元的母亲心怀“我不知道怎么回报大家,也不想影响大家的生活°,找工作才是我最需要 的”的心理,抗拒捐款,发出了“卖身”的微博,只是希望能自食其力。他的精神可嘉,但社 会反响不是很大。一方面我们要呼吁大企业、大商人发发善心接受温镇群的心愿,另一方面 小温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接受社会好心人的爱心捐助,自己积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但愿 小温母亲早日康复。祝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健康到永远! 乡村女教师遣遇两次车祸致残仍坚守岗位 中新网万源3月11日电(王永明)“人生的意外让我经历了许多不幸。但作为一名教师,如 果不能尽职尽责,那将给更多孩子带来不幸。”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四川万源市偏远的井溪 乡中心校,见到了今年44岁的苏瑛老师,她如此说 青春时节,苏瑛圆了自己的“教师梦”。1989年,苏瑛毕业被分配到离家乡近百公里远的井 溪乡任教。初为人师,苏瑛全身像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拼命地工作着。为了防止学生因为家 务繁重影响学习和辍学,苏瑛甚至到学生家里帮助采茶、割稻谷、种油菜...:也就是在这里, 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师所承担的责任。 因为意外的两次车祸,苏瑛的生活变得坎坷和艰辛。 1998年7月5日晚上。忙碌了整整一学期的苏瑛应该在家休闲避暑,好好休息一下了。可 是,她放心不下在期末考试中几位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决定在晚饭后到离学校不远处的几名 学生家里去看一看,做些家访工作 家访结束,已是晚上九点过了。苏瑛借着街道上昏暗的路灯回学校时,突然身后一辆疾 驰而来的大货车瞬间把她挂倒了。苏瑛老师被重重地掀翻在地,左腿顿时鲜血如注 “当时,有人带信息回来说苏老师的腿要截肢,我们满街人几乎都哭了!”街道居民李作江感 慨地说,“大家都知道苏瑛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多可惜呀!”就在车祸后的第二天,井溪乡 40多名学生和家长自发地赶到万源城区到医院看望慰问她 “左脚胫、腓骨螺旋粉碎性和开放性骨折…..”幸运的是,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苏瑛的左腿 终于保住了。但由于只有三分之一的腓骨重叠再生,因此不能承受重力,被鉴定为二等乙级 伤残 10年后的另一场车祸对苏瑛又从天而降 2009年农历正月初三。那天,苏瑛搭乘摩托车从井溪乡回娘家铁矿乡陈家坪。不料,她所 乘坐的摩托车在途中与对面一辆急驶而来的摩托车猛烈相撞,苏瑛被摔出了五米多远,导致 右肩胛骨和七根肋骨骨折、右肺受伤 又经历了一次生死线上的争夺战。最终,苏瑛再次从死神的魔掌中逃了回来! 第一次车祸后,苏老师刚刚恢复了三个多月,就回到了讲台上。”井溪学校王远刚老师介绍 说,那学期我正好教六年级毕业班,苏老师硬是主动找到学校,要和我一起搭档'挑重担 除了杵着双拐外,苏瑛像往常一样,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刚开始,苏瑛老师 要在讲台上搭了一个凳子,上课时站一会儿又要坐一会儿:后来,她觉得坐着讲课形象不好, 于是干脆把凳子搬了,咬着牙坚持站着上课
截至昨日,温镇群的相关微博已被转发千余次。虽然网上支援者甚多,但是响应的公司却寥 寥。“10 号有一家公司找到我,后来叫我等通知,现在还没有回音。” “有人说,我想法有点幼稚、天真,家人也不太理解。”面对质疑,温镇群说自己会坚持下去, “我愿意用 5 年的青春,换妈妈的恢复。” (原标题:大四学生微博“卖身”救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的恩情比天高,似海深。是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 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温镇群的“为筹集母亲治疗费愿无偿打工 5 年”的故事恰恰就是报答 母亲恩情的鲜活一例。温镇群面对已花费 20 余万元,至今仍瘫痪在床,继续治疗还需 20 万元的母亲,心怀“‘我不知道怎么回报大家,也不想影响大家的生活’,‘找工作才是我最需要 的’”的心理,抗拒捐款,发出了“卖身”的微博,只是希望能自食其力。他的精神可嘉,但社 会反响不是很大。一方面我们要呼吁大企业、大商人发发善心接受温镇群的心愿,另一方面 小温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接受社会好心人的爱心捐助,自己积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但愿 小温母亲早日康复。祝天下所有母亲幸福健康到永远! 乡村女教师遭遇两次车祸致残仍坚守岗位 中新网万源 3 月 11 日电 (王永明)“人生的意外让我经历了许多不幸。但作为一名教师,如 果不能尽职尽责,那将给更多孩子带来不幸。”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四川万源市偏远的井溪 乡中心校,见到了今年 44 岁的苏瑛老师,她如此说。 青春时节,苏瑛圆了自己的“教师梦”。1989 年,苏瑛毕业被分配到离家乡近百公里远的井 溪乡任教。初为人师,苏瑛全身像有使不完的劲,每天拼命地工作着。为了防止学生因为家 务繁重影响学习和辍学,苏瑛甚至到学生家里帮助采茶、割稻谷、种油菜……也就是在这里, 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教师所承担的责任。 因为意外的两次车祸,苏瑛的生活变得坎坷和艰辛。 1998 年 7 月 5 日晚上。忙碌了整整一学期的苏瑛应该在家休闲避暑,好好休息一下了。可 是,她放心不下在期末考试中几位考得不理想的同学,决定在晚饭后到离学校不远处的几名 学生家里去看一看,做些家访工作。 一一家访结束,已是晚上九点过了。苏瑛借着街道上昏暗的路灯回学校时,突然身后一辆疾 驰而来的大货车瞬间把她挂倒了。苏瑛老师被重重地掀翻在地,左腿顿时鲜血如注…… “当时,有人带信息回来说苏老师的腿要截肢,我们满街人几乎都哭了!”街道居民李作江感 慨地说,“大家都知道苏瑛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多可惜呀!”就在车祸后的第二天,井溪乡 40 多名学生和家长自发地赶到万源城区到医院看望慰问她。 “左脚胫、腓骨螺旋粉碎性和开放性骨折……”幸运的是,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苏瑛的左腿 终于保住了。但由于只有三分之一的腓骨重叠再生,因此不能承受重力,被鉴定为二等乙级 伤残。 10 年后的另一场车祸对苏瑛又从天而降。 2009 年农历正月初三。那天,苏瑛搭乘摩托车从井溪乡回娘家铁矿乡陈家坪。不料,她所 乘坐的摩托车在途中与对面一辆急驶而来的摩托车猛烈相撞,苏瑛被摔出了五米多远,导致 右肩胛骨和七根肋骨骨折、右肺受伤…… 又经历了一次生死线上的争夺战。最终,苏瑛再次从死神的魔掌中逃了回来! “第一次车祸后,苏老师刚刚恢复了三个多月,就回到了讲台上。”井溪学校王远刚老师介绍 说,“那学期我正好教六年级毕业班,苏老师硬是主动找到学校,要和我一起‘搭档’挑重担。” 除了杵着双拐外,苏瑛像往常一样,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刚开始,苏瑛老师 要在讲台上搭了一个凳子,上课时站一会儿又要坐一会儿;后来,她觉得坐着讲课形象不好, 于是干脆把凳子搬了,咬着牙坚持站着上课
2009年遭遇第二次车祸后,对苏瑛无疑是“雪上加霜”,行动更为艰难。平时,她右手无法 高举,每每写几行字后,就不得不放下歇息一阵子。尽管如此,苏瑛老师从来没有缺席过 堂课,更没在哪一学期落下过其他班的后腿。相反,她比学校其他教师更勤奋上进,在教学 中花费的时间更多 因为苏老师的右手不能抬高,所以她改作业基本上都是放在膝盖上完成的,同学们看着都 心疼!”井溪学校学生徐云梅说,“苏老师本来身体就不好,还经常为那些生病的同学看医生, 冬天常常把一些留守学生接到家里吃住。” (原标题:乡村女教师遭遇两次车祸致残仍坚守岗位) “人生的意外让我经历了许多不幸。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尽职尽责,那将给更多孩 子带来不幸。”乡村女教师苏瑛遭遇两次车祸致残,仍无怨无悔,依旧坚守教学第一线,她 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两次意外的车祸,使苏瑛老师的生活变得坎坷和艰辛:她“第一次 车祸后,苏老师刚刚恢复了三个多月,就回到了讲台上。”遭遇第二次车祸后,对苏瑛无疑 是“雪上加霜”,行动更为艰难。可她仍旧是那样克服困难,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她热爱 她的事业,她离不开孩子们,她离不开讲台…爱心使然,责任使然,事业使然…苏瑛老 师的这首爱心之歌,教育之歌,不屈之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女子20年义务为村民跑腿办事4000多件 新民市周坨子镇安坨子村村民马秀华被姐妺们誉为“大棚女雷锋”,有人算了一笔账:20年 里她为育龄妇女服务走了1600公里路,为村民代办各种服务事项4050件,发送计生科技知 识宣传手册近万份。540余名妇女跟着马秀华搞大棚蔬菜种植,年人均收入从1500元增长 到1.5万元。 20岁那年,马秀华当上了村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她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里的人口情况,鞋 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皮肤被日头晒得黝黑。为了把妇女在生产、生育、生活中遇到的难事 逐一解决,马秀华建立了全村第一份育龄妇女档案,她也成了村里的“人口活账本”。村民办 事不容易,马秀华就主动帮忙义务全程代办,20年来为村民代办各种服务事项4050件。 在全镇上大棚产业时,马秀华第一个报名。在她的带动下,百余户妇女第一批建起了暖棚 马秀华大胆尝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成功后再向全村妇女推广;她向村民推广秸秆生物反 应堆技术,增强了蔬菜抗病能力。 虽然赚了钱,但也不能忘了老本行。”这是马秀华常说的一句话。为此,马秀华成立了“计 划生育棚区服务点”,屋内设置计划生育宣传板,购置了棚菜生产、西瓜种植等技术指导图 书和光盘,并定期聘请专家讲解健康知识、种植技术。服务点成了村里妇女的“常驻营”,大 家有事没事都爱去屋里学学技术、唠唠家常。在马秀华的宣传倡导下,村里34对夫妻主动 放弃了二胎生育指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也日趋加强,雷锋精神得以大力弘扬。各行各业,好 人好事层出不穷,“大棚女雷锋”马秀华就是涌现出的典型代表。她20年如一日义务为村民 跑腿办事4000余件,带领群众科技致富,“年人均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1.5万元。”第一个 建立育龄妇女档案,她也成了村里的“人口活账本;第一个建立暖棚,带领群众致富,第 个成立了“计划生育棚区服务点”,宣传科学技术,健康知识。“服务点”成了村里妇女的“常 驻营”,这正是马秀华劳动的结晶,这正是马秀华成绩的见证。马秀华不仅仅是大家的科技 致富带头人,还是大家的生产、生活、生育贴心人。不计报酬,积极工作;不辞辛苦,模范 带头:热心群众,勇于献身 女销售员捡到25万巨奖彩票归还失主 北京晨报
2009 年遭遇第二次车祸后,对苏瑛无疑是“雪上加霜”,行动更为艰难。平时,她右手无法 高举,每每写几行字后,就不得不放下歇息一阵子。尽管如此,苏瑛老师从来没有缺席过一 堂课,更没在哪一学期落下过其他班的后腿。相反,她比学校其他教师更勤奋上进,在教学 中花费的时间更多。 “因为苏老师的右手不能抬高,所以她改作业基本上都是放在膝盖上完成的,同学们看着都 心疼!”井溪学校学生徐云梅说,“苏老师本来身体就不好,还经常为那些生病的同学看医生, 冬天常常把一些留守学生接到家里吃住。” (原标题:乡村女教师遭遇两次车祸致残仍坚守岗位) “人生的意外让我经历了许多不幸。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能尽职尽责,那将给更多孩 子带来不幸。”乡村女教师苏瑛遭遇两次车祸致残,仍无怨无悔,依旧坚守教学第一线,她 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两次意外的车祸,使苏瑛老师的生活变得坎坷和艰辛:她“第一次 车祸后,苏老师刚刚恢复了三个多月,就回到了讲台上。”遭遇第二次车祸后,对苏瑛无疑 是“雪上加霜”,行动更为艰难。可她仍旧是那样克服困难,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她热爱 她的事业,她离不开孩子们,她离不开讲台……爱心使然,责任使然,事业使然……苏瑛老 师的这首爱心之歌,教育之歌,不屈之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女子 20 年义务为村民跑腿办事 4000 多件 新民市周坨子镇安坨子村村民马秀华被姐妹们誉为“大棚女雷锋”,有人算了一笔账:20 年 里她为育龄妇女服务走了 1600 公里路,为村民代办各种服务事项 4050 件,发送计生科技知 识宣传手册近万份。540 余名妇女跟着马秀华搞大棚蔬菜种植,年人均收入从 1500 元增长 到 1.5 万元。 20 岁那年,马秀华当上了村计划生育中心户长,她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里的人口情况,鞋 子磨破了一双又一双,皮肤被日头晒得黝黑。为了把妇女在生产、生育、生活中遇到的难事 逐一解决,马秀华建立了全村第一份育龄妇女档案,她也成了村里的“人口活账本”。村民办 事不容易,马秀华就主动帮忙义务全程代办,20 年来为村民代办各种服务事项 4050 件。 在全镇上大棚产业时,马秀华第一个报名。在她的带动下,百余户妇女第一批建起了暖棚。 马秀华大胆尝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成功后再向全村妇女推广;她向村民推广秸秆生物反 应堆技术,增强了蔬菜抗病能力。 “虽然赚了钱,但也不能忘了老本行。”这是马秀华常说的一句话。为此,马秀华成立了“计 划生育棚区服务点”,屋内设置计划生育宣传板,购置了棚菜生产、西瓜种植等技术指导图 书和光盘,并定期聘请专家讲解健康知识、种植技术。服务点成了村里妇女的“常驻营”,大 家有事没事都爱去屋里学学技术、唠唠家常。在马秀华的宣传倡导下,村里 34 对夫妻主动 放弃了二胎生育指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也日趋加强,雷锋精神得以大力弘扬。各行各业,好 人好事层出不穷,“大棚女雷锋”马秀华就是涌现出的典型代表。她 20 年如一日义务为村民 跑腿办事 4000 余件,带领群众科技致富,“年人均收入从 1500 元增长到 1.5 万元。”第一个 建立育龄妇女档案,她也成了村里的“人口活账本;第一个建立暖棚,带领群众致富,第一 个成立了“计划生育棚区服务点”,宣传科学技术,健康知识。“服务点”成了村里妇女的“常 驻营”,这正是马秀华劳动的结晶,这正是马秀华成绩的见证。马秀华不仅仅是大家的科技 致富带头人,还是大家的生产、生活、生育贴心人。不计报酬,积极工作;不辞辛苦,模范 带头;热心群众,勇于献身。 女销售员捡到 25 万巨奖彩票归还失主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