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 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 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 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 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 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 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 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 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 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 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 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 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 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 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 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 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 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 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 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 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 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 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 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 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 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 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 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 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
河北正定中学 2013-2014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 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 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 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 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 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 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 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 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 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 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 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 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 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 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 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 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 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 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 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 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 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 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 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 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 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 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 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 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
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唱赚、戏文和小说的创 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 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 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 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书会先生一般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 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 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多雍容养望, 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 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 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 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 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 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 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 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 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繚从事,贻后世笑, 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 广信,芝龙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 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唱赚、戏文和小说的创 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 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 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 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书会先生一般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 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 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 4—7 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多雍容养望, 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 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 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 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 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 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 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 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 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 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 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 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3 分)( )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⑥C.②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 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 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 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 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分) (2)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繚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5分)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 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 8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劝学》)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 道难》 (3)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l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奸臣 安勇 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岳小湖 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 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黄道周最终死于郑芝龙的衔 恨报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 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 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 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5 分) (2)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5 分) (二)古诗文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 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 诗。 8.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 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劝学》)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 道难》) (3)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 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奸臣 安勇 岳小湖第一次带秦松回家时,岳忠良正坐在桌子边,守着半导体听《岳飞传》。岳小湖 把秦松推到他面前,满怀期待地喊了一声爸,说,这就是小秦,秦松。岳忠良从秦松的头看 到脚,又反过来从脚看回头,眉头就皱成了一个大疙瘩。秦松毕恭毕敬地把手里的礼物递过
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 成了一根呆木头。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这时,岳忠良去而复 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 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 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岀奷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 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瞧,看看我 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奷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 别出色。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一样, 我爸说了,你迟早有一天要当奸臣。 秦松的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秦松把喜讯带回家,岳小 湖很兴奋,岳小湖的母亲也很兴奋,两个女人张罗着要庆贺一下。岳忠良却面沉似水,冷冷 地说,这不是什么好事,秦桧也是个当官的,可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五年后,秦松当处长时,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但岳忠良仍然不依 不饶,自言自语地说,官越大越危险,路还长着呢,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 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秦松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盯着他看,时时刻刻都让他 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开始他没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终于想清楚了,是岳忠良给他下的 奸臣 结论始终在监视着他。岳忠良的手好像就悬在他的头顶上,手里拿着一顶写着奸臣的帽 如果他稍不留意,这顶帽子就会扣到他的脑袋上。 又是几年后,秦松当了局长。但他越是不断的升官,岳忠良就越是认定他离奸臣又进了 一步,甚至岳忠良还倚老卖老装糊涂,不时地把秦松的名字喊成秦桧。有时候岳忠良不理秦 松,模仿说书人的语气对着空气来一句:秦桧,你这个奸臣! 秦松局长多年来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每次只要心里稍微动一点坏念头,耳朵边就能 听到有人喊他秦桧。那声音沙哑低沉,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秦松每次都是咬咬牙,战胜了诱 惑,暗自说一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当了二十五年官,始终清正廉洁 金钱美女都不沾边儿 秦松五十三岁那年市里发生了一桩大案。一位副市长跳楼身亡,紧跟着一大批领导干部 纷纷落马。全市八大局有六个局长被撤职查办,秦松是幸免的两人之一。秦松得知这一结果 后没有喊司机,跑着去了医院。八十高龄的岳忠良,像枯木头似的已经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秦松拉着岳父的手涕泪横流,说,如果不是你老人家用特殊的方式警告了我二十八年,现在 我就 岳忠良又奇迹般地活了两年后去世。在临死之前,秦松问他,现在你承认自己看错人了 吧?我秦松是个好人,不是奸臣。岳忠良盯着秦松看了很久,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最后 句话:没看见你变成秦桧,我死不瞑目!说完,就睁着眼睛离开了人世 岳小湖遵照父亲的遗嘱,把骨灰盒摆在了她和秦松的家里。遗嘱里还有句话,她没敢告 诉秦松——就算死了,我也要看到这家伙变成奸臣的那副嘴脸! 料理完岳父的丧事后,秦松就办理了退居二线的手续。不再做领导的秦松每天都有很多 时间,不时地他就会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问,你说说
去,礼貌地叫了声伯父。岳忠良没接东西,鼻子里哼了一声,站起身,拂袖而去,把秦松晾 成了一根呆木头。半导体里的说书人“啪”一拍醒木,吓得他浑身一抖。这时,岳忠良去而复 返,秦松以为有了希望,讪笑着喊声“伯父”。岳忠良抓起桌上的收音机,又冷冷地哼了一声。 那天,一直到秦松离开,就再没见到岳忠良。 几天后,秦松心事重重地问岳小湖,你爸他,是不是看我不顺眼?岳小湖听他这么问, 就笑成了一团,说,我爸说你长得像奸臣,将来要变成秦桧。 当天晚上,秦松对着镜子看了自己半个钟头,到底也没弄明白他和奸臣究竟有什么关系。 但从此,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一年后,在秦松和岳小湖的婚礼上,岳忠良借 着酒劲,拍拍秦松的肩膀说了四个字:好自为之!秦松咬咬牙,在心里回了句:等着瞧,看看我 到底是不是奸臣! 秦松为了尽量远离奸臣,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小心翼翼循规蹈矩,表现得特 别出色。不时地,秦松会问岳小湖,你爸还认为我会变成奸臣吗?岳小湖的回答每次都一样, 我爸说了,你迟早有一天要当奸臣。 秦松的表现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重视,不久就提拔他当了科长。秦松把喜讯带回家,岳小 湖很兴奋,岳小湖的母亲也很兴奋,两个女人张罗着要庆贺一下。岳忠良却面沉似水,冷冷 地说,这不是什么好事,秦桧也是个当官的,可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五年后,秦松当处长时,表现得很平静,只是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但岳忠良仍然不依 不饶,自言自语地说,官越大越危险,路还长着呢,从量变到质变,只是时间问题! 多年来,不管身在何处,秦松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像刀子似的盯着他看,时时刻刻都让他 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开始他没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终于想清楚了,是岳忠良给他下的 奸臣 结论始终在监视着他。岳忠良的手好像就悬在他的头顶上,手里拿着一顶写着奸臣的帽 子, 如果他稍不留意,这顶帽子就会扣到他的脑袋上。 又是几年后,秦松当了局长。但他越是不断的升官,岳忠良就越是认定他离奸臣又进了 一步,甚至岳忠良还倚老卖老装糊涂,不时地把秦松的名字喊成秦桧。有时候岳忠良不理秦 松,模仿说书人的语气对着空气来一句:秦桧,你这个奸臣! 秦松局长多年来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每次只要心里稍微动一点坏念头,耳朵边就能 听到有人喊他秦桧。那声音沙哑低沉,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秦松每次都是咬咬牙,战胜了诱 惑,暗自说一句:等着瞧,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奸臣!!秦松当了二十五年官,始终清正廉洁, 金钱美女都不沾边儿。 秦松五十三岁那年市里发生了一桩大案。一位副市长跳楼身亡,紧跟着一大批领导干部 纷纷落马。全市八大局有六个局长被撤职查办,秦松是幸免的两人之一。秦松得知这一结果 后没有喊司机,跑着去了医院。八十高龄的岳忠良,像枯木头似的已经在医院躺了一个月。 秦松拉着岳父的手涕泪横流,说,如果不是你老人家用特殊的方式警告了我二十八年,现在 我就…… 岳忠良又奇迹般地活了两年后去世。在临死之前,秦松问他,现在你承认自己看错人了 吧?我秦松是个好人,不是奸臣。岳忠良盯着秦松看了很久,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最后一 句话:没看见你变成秦桧,我死不瞑目!说完,就睁着眼睛离开了人世。 岳小湖遵照父亲的遗嘱,把骨灰盒摆在了她和秦松的家里。遗嘱里还有句话,她没敢告 诉秦松——就算死了,我也要看到这家伙变成奸臣的那副嘴脸! 料理完岳父的丧事后,秦松就办理了退居二线的手续。不再做领导的秦松每天都有很多 时间,不时地他就会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问,你说说
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两次写“秦松咬咬牙”,写出了秦松强烈地证明自己的愿望以及他坚持的毅力, 也为后面写秦松能保持一生清廉做铺垫。 B.文中写岳忠良时用了面沉似水”倚老卖老”幸灾乐祸像枯木头似的”等词语,及 哼”拂袖而去”等动作来表现他的“冷酷”和对女婿的“挤兑”,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C.秦松能始终保持廉洁之身的秘诀是什么 监督的力量!一个偏执的岳父,以终其 生的刻薄,成就了一个谨慎为官的女婿 D.文章在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冷酷严厉的“岳父”形象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深远的 思考:人需要监督,社会也需要监督! E.文章在老人之“言”与秦松之“行”的拧拗之间展开,看似有悖情理,让人对老人的偏 执啼笑皆非。但事实上,包裹在“岳父”冰冷外衣里面的刻薄,才是大爱 (2)小说开头写岳忠良听《岳飞传》有何作用?(6分) (3)“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秦松都已格外谨小慎微了,岳忠良为何还这 么认定秦松是奸臣?(6分) (4)小说结尾秦松“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句,你说 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请问你认为他们俩谁对谁错?说说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 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 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 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 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 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 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 0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 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 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 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 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 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 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 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 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 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 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 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
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小说中两次写“秦松咬咬牙”,写出了秦松强烈地证明自己的愿望以及他坚持的毅力, 也为后面写秦松能保持一生清廉做铺垫。 B.文中写岳忠良时用了“面沉似水”“倚老卖老”“幸灾乐祸”“像枯木头似的”等词语,及 “哼”“拂袖而去”等动作来表现他的“冷酷”和对女婿的“挤兑”,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C.秦松能始终保持廉洁之身的秘诀是什么?——监督的力量!一个偏执的岳父,以终其 一生的刻薄,成就了一个谨慎为官的女婿。 D.文章在用传神的笔触刻画了冷酷严厉的“岳父”形象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深远的 思考:人需要监督,社会也需要监督! E.文章在老人之“言”与秦松之“行”的拧拗之间展开,看似有悖情理,让人对老人的偏 执啼笑皆非。但事实上,包裹在“岳父”冰冷外衣里面的刻薄,才是大爱。 (2)小说开头写岳忠良听《岳飞传》有何作用?(6 分) (3)“秦松在岳忠良的面前就表现得格外谨小慎微,生怕一不小心就露出奸臣的迹象来。 但他越是这样,岳忠良就越认定他是个奸臣。”秦松都已格外谨小慎微了,岳忠良为何还这 么认定秦松是奸臣?(6 分) (4)小说结尾秦松“对着岳父的骨灰盒想起一些往事,经常想着想着就会问一句,你说 说,咱们俩到底是谁错了”,请问你认为他们俩谁对谁错?说说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1931 年 9 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 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 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 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 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 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 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 岁 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 5 分,数学、化学共考了 20 分,英文因没学过是 0 分。 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 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 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 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 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 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 课程超过了 70 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 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 识。” 1940 年 1 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 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 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 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