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 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人的活动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从遭受病原物的 侵染到发病,从植物个体发病到群体发病,以及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 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都需经过一定的过程,并且受许多条件的影响而不断 地变化着。了解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是制定防治病害的策略和方 法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 d isease cycle)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 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病害发生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 体表的阶段。 (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在什么场所、以什么方式越冬或越夏,这涉及病原物的 来源问题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1)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在作物生长后期,有些病原物可以侵染种子或无 性繁殖材料,有的则从病株体内蔓延到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中。 如稻瘟病菌可以侵染水稻种子;甘薯黑斑病菌可以侵染块根等。在 作物收获脱粒过程中,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黑穗病菌可以沾附 在种子的表面,小麦粒线虫病的虫瘿可以混在种子中。这些带有病 原物的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经过越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节,就 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 2)病株残体病株或染病器官死亡后,死体营养生物可以在病组织内以腐 生或休眠方式越冬、越夏。如稻瘟病菌可以在染病的残株中越冬 如小麦赤霉病菌可以在稻桩、玉米等残体中越冬 3)田间的病株活体营养生物在自然间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如小 麦条锈菌在我国平原冬麦区小麦收获前,随气流转移到高山的春麦 上越夏,秋天又随气流转移到平原地区的冬麦苗上越冬。 如小麦黄矮病毒在小麦收获前转移,到玉米、鹅观草上越夏:烟草 花叶病毒可以在多年生野生植物的宿根中越冬。 4)土壤许多病原物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有些病原物随病株残体进 入土壤中越冬,病株死体腐烂分解后,病原物就不能单独长期在土 壤中存活,这类病原物称为土壤寄居菌,如稻白叶枯病菌。有些病 原物在病组织腐烂分解之后仍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存活,这 类平原物称为土壤习居菌,如棉花枯、黄萎病菌等。还有些病原物 产生各种休眠体,如玉米黑粉病菌的冬孢子、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等, 都可以较长时期地在土壤中休眠越冬
第四章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 定的外界环境条件包括人的活动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植物从遭受病原物的 侵染到发病,从植物个体发病到群体发病,以及一种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发病到 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都需经过一定的过程,并且受许多条件的影响而不断 地变化着。了解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规律,是制定防治病害的策略和方 法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 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 体表的阶段。 (一)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在什么场所、以什么方式越冬或越夏,这涉及病原物的 来源问题。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 1)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 在作物生长后期,有些病原物可以侵染种子或无 性繁殖材料, 有的则从病株体内蔓延到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中。 如稻瘟病菌可以侵染水稻种子;甘薯黑斑病菌可以侵染块根等。在 作物收获脱粒过程中,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黑穗病菌可以沾附 在种子的表面,小麦粒线虫病的虫瘿可以混在种子中。这些带有病 原物的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经过越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节,就 成为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源。 2)病株残体 病株或染病器官死亡后,死体营养生物可以在病组织内以腐 生或休眠方式越冬、越夏。如稻瘟病菌可以在染病的残株中越冬; 如小麦赤霉病菌可以在稻桩、玉米等残体中越冬。 3)田间的病株 活体营养生物在自然间只能在活的寄主植物上寄生。如小 麦条锈菌在我国平原冬麦区小麦收获前,随气流转移到高山的春麦 上越夏,秋天又随气流转移到平原地区的冬麦苗上越冬。 如小麦黄矮病毒在小麦收获前转移,到玉米、鹅观草上越夏;烟草 花叶病毒可以在多年生野生植物的宿根中越冬。 4)土壤 许多病原物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有些病原物随病株残体进 入土壤中越冬,病株死体腐烂分解后,病原物就不能单独长期在土 壤中存活,这类病原物称为土壤寄居菌,如稻白叶枯病菌。有些病 原物在 病组织 腐烂 分解 之后仍 能在 土壤中 较长 期存 活,这 类平原物称为土壤习居菌,如棉花枯、黄萎病菌等。还有些病原物 产生各种休眠体,如玉米黑粉病菌的冬孢子、稻纹枯病菌的菌核等, 都可以较长时期地在土壤中休眠越冬
5)粪肥有些病原物可以随病株残体混入肥料中。有些病原物如谷子白发 病菌的卵孢子随病株残体被牲畜吃食后,经消化道并不死亡,可 随牲畜粪便混入粪肥中。 6)昆虫有些病毒可以在传毒的昆虫体内越冬,如水稻普通矮缩病毒在黑 尾叶蝉体内越冬。 ⑦)温室内或贮藏窖内有些病原物可以在温室内生长的作物上或在贮藏窖 内贮存的农产品中越冬。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等都可以在贮藏运输 期间存活。 各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各不相同,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 越夏 如棉花枯萎病菌,可以在种子、病株残体、土壤、棉子饼和粪肥中越冬,而小 麦散黑穗病菌则仅能在种子内越夏、越冬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有三种: 1)休眠有些病原物产生各种各样的休眠体,如卵孢子、厚壁孢子、菌核、 冬孢子、闭囊壳等。这些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而越冬、越夏。 2)腐生有些病原物可以在病株残体、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腐生而越冬、 越夏,如油菜菌核菌、棉苗立枯病菌等。 3)寄生有些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上越冬、越夏,如小麦锈菌和 植物病毒等。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病原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以及越冬越夏后存活的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凡环境惫件如温度、湿度、雨水、积雪等有利于作物越冬的都有利于病原物的越 冬。夏季髙温潮湿有利于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分解,可以减少越夏的病原物。 高温堆肥,加速病残组织的分解,就可以减少粪肥中的病原物。 (二)、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1、主动传播:病原物靠自身力量进行传播,例如线虫和游动孢子,能短距 离移动。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都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传播 2、被动传播 (1)人为传播播种带有病原物的种子、块根、块茎就可以把病原物从越冬 越夏场所传到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 枯萎病等。在田间施用带有病原物的粪肥,就把病原物传到 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谷子白发病、花生线虫病等。 (2)气流传播许多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的真菌,生长季节遇到适宜的温湿度,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田间引起发病,如稻瘟 病、玉米小斑病等。 (3)昆虫传播有些越冬带毒的昆虫迁到田间作物上,就可以引起病毒病的 发生,如玉米粗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等。 (4)雨水和流水水滴的反溅和地面的流水,都可以传播在土壤中越冬、越 夏的病原物,如稻白叶枯病菌等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冬、越夏 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三)、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接触 阶段时间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短的几十小时
5)粪肥 有些病原物可以随病株残体混入肥料中。有些病原物如谷子白发 病菌的卵孢子随病株残体被牲畜吃食后,经消化道并不死亡,可 随牲畜粪便混入粪肥中。 6)昆虫 有些病毒可以在传毒的昆虫体内越冬,如水稻普通矮缩病毒在黑 尾叶蝉体内越冬。 7)温室内或贮藏窖内 有些病原物可以在温室内生长的作物上或在贮藏窖 内贮存的农产品中越冬。如马铃薯环腐病菌等都可以在贮藏运输 期间存活。 各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场所各不相同,一种病原物可以在几个场所越冬、 越夏。 如棉花枯萎病菌,可以在种子、病株残体、土壤、棉子饼和粪肥中越冬,而小 麦散黑穗病菌则仅能在种子内越夏、越冬。 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 有三种: 1)休眠 有些病原物产生各种各样的休眠体,如卵孢子、厚壁孢子、菌核、 冬孢子、闭囊壳等。这些休眠体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而越冬、越夏。 2)腐生 有些病原物可以在病株残体、土壤及各种有机物上腐生而越冬、 越夏,如油菜菌核菌、棉苗立枯病菌等。 3)寄生 有些活体营养生物只能在活的寄主上越冬、越夏,如小麦锈菌和 植物病毒等。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病原物能否顺利越冬、越夏以及越冬越夏后存活的菌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凡环境惫件如温度、湿度、雨水、积雪等有利于作物越冬的都有利于病原物的越 冬。夏季高温潮湿有利于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分解,可以减少越夏的病原物。 高温堆肥,加速病残组织的分解,就可以减少粪肥中的病原物。 (二)、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 1、主动传播:病原物靠自身力量进行传播,例如线虫和游动孢子,能短距 离移动。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都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传播。 2、被动传播 (1)人为传播 播种带有病原物的种子、块根、块茎就可以把病原物从越冬、 越夏场所传到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 枯萎病等。在田间施用带有病原物的粪肥,就把病原物传到 田间,引起病害发生,如谷子白发病、花生线虫病等。 (2)气流传播 许多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的真菌,生长季节遇到适宜的温湿度, 就可以产生大量的孢子,随气流传播到田间引起发病,如稻瘟 病、玉米小斑病等。 (3)昆虫传播 有些越冬带毒的昆虫迁到田间作物上,就可以引起病毒病的 发生,如玉米粗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等。 (4)雨水和流水 水滴的反溅和地面的流水,都可以传播在土壤中越冬、越 夏的病原物,如稻白叶枯病菌等。 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冬、越夏 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三)、病原物和寄主接触 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接触 阶段时间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短的几十小时
或几天,长的要经过几个月。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毒接触寄主和侵入寄主 几乎是同时完成的。真菌的孢子、细菌等接触寄主后,如条件适宜很快就可以萌 发或繁殖和侵入,否则就要待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能侵入。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 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谷子白发病菌的卵孢子,可在种子表面越夏或越冬长达数月 之久,待种子播人土壤中后才萌发和侵人。 、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病程或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称为病程。当病原物作用于寄主时,寄 主必有相应的反应,因此病原物的侵人和扩展以及寄主的抗侵入和抗扩展,无不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激烈地进行着。病害是否能发生和发生程度,决定于寄主和病 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发展可分以下几个过程 (一)、侵入和抗侵入 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 入阶段 这段时间的长短,一般为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 要遇到寄主的抵抗,病原物必须能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真菌侵入寄主有以下几种途径 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从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 从伤口侵入。机械损伤、自然伤口如叶片脱落、虫口。 真菌孢子在侵入寄主前,先要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有的芽管顶端与 寄主表面接触部分膨大形成附着胞,固着在寄主表皮上,然后从附着胞长 出侵染丝侵入寄主。 细菌:从自然孔口 伤口 病毒:微小的伤口,寄主细胞没有死亡。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对真菌、细菌来说主要是水分和温、湿度,特别是 水分和湿度更为重要 多数真菌的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顺利萌发,如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水 滴中萌发率达86%,如只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不超过1%,而相对湿度低于90% 时就不能萌发。所以稻瘟病在多雨、多露的季节发生较重。低等真菌的游动孢子 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释放、游动和萌发。小麦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情况有所 不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不如在饱和湿度下高 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细菌的繁殖都有其最适、最髙和最 低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影响孢子萌发的快慢,甚至抑制其萌发。 天气干旱时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冬小麦播种过 晚、玉米播种过早过深,延长幼芽出土时间,从而延长了小麦腥黑穗病菌和玉米 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时间。 3、寄主的抗侵入
或几天,长的要经过几个月。许多由昆虫传播的病毒,病毒接触寄主和侵入寄主 几乎是同时完成的。真菌的孢子、细菌等接触寄主后,如条件适宜很快就可以萌 发或繁殖和侵入,否则就要待环境条件适宜时才能侵入。有些病原物,如小麦腥 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谷子白发病菌的卵孢子,可在种子表面越夏或越冬长达数月 之久,待种子播人土壤中后才萌发和侵人。 二、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病程或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称为病程。当病原物作用于寄主时,寄 主必有相应的反应,因此病原物的侵人和扩展以及寄主的抗侵入和抗扩展,无不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激烈地进行着。病害是否能发生和发生程度,决定于寄主和病 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发展可分以下几个过程: (一)、侵入和抗侵入 从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 入阶段。 这段时间的长短,一般为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病原物在侵入寄主的过程中, 要遇到寄主的抵抗,病原物必须能克服寄主的抵抗才能侵入。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真菌侵入寄主有以下几种途径: 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从自然孔口 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 从伤口侵入。 机械损伤、自然伤口如叶片脱落、虫口。 真菌孢子在侵入寄主前,先要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有的芽管顶端与 寄主表面接触部分膨大形成附着胞,固着在寄主表皮上,然后从附着胞长 出侵染丝侵入寄主。 细菌: 从自然孔口 伤口 病毒:微小的伤口,寄主细胞没有死亡。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对真菌、细菌来说主要是水分和温、湿度,特别是 水分和湿度更为重要。 多数真菌的孢子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顺利萌发,如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水 滴中萌发率达 86%,如只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不超过 1%,而相对湿度低于 90% 时就不能萌发。所以稻瘟病在多雨、多露的季节发生较重。低等真菌的游动孢子 只有在水滴中才能释放、游动和萌发。小麦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的情况有所 不同,在水滴中的萌发率不如在饱和湿度下高。 温度也有很大的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细菌的繁殖都有其最适、最高和最 低的温度。温度过高过低影响孢子萌发的快慢,甚至抑制其萌发。 天气干旱时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从而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冬小麦播种过 晚、玉米播种过早过深,延长幼芽出土时间,从而延长了小麦腥黑穗病菌和玉米 丝黑穗病菌侵染的时间。 3、寄主的抗侵入
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时,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生理特性或对病原物所作出 的生理反应,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 寄主固有的形态:例如寄主表皮的蜡质层、角质层、硅质层、木栓层和表皮 细胞壁较厚有抗侵入的作用。 寄主固有的生理特性:从寄主表面外渗的物质,有的可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 有的寄主表皮细胞内含有杀菌或抑菌物质,伤口愈合快的 如甘薯块根用高温处理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阻止黑斑病菌 的侵入 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病原菌侵入时,寄主体内酚类物质急剧增加。 (二)、扩展和抗扩展(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在真菌性病害 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育期和潜伏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和寄主植物抗扩展的阶段。一方面 病原物要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分泌各种酶、毒素或其他物质,破坏寄主的正常 新陈代谢和细胞组织,从侵染点向周围扩展蔓延;一方面寄主植物要对病原物的 侵染作出反应,来抵抗病原物的扩展。潜育阶段时间的长短不一,短的几天,长 的将近一年。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真菌:多以菌丝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外蔓延, 如腐霉菌、丝核菌等。 有的在细胞间蔓延,侵入细胞内产生吸器,吸收养料和水分,如霜霉 菌、锈菌等。 有的则穿透皮层细胞进入导管,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 病菌等。 有的侵入后很快扩展到生长点,然后随生长点蔓延,如小麦腥黑穗病 菌等。 有的菌丝只在寄主表面蔓延,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产生吸器摄取营养 如小麦白粉病菌。 细菌:侵入寄主后,先在薄壁细胞间繁殖,细胞死亡后进人细胞 有的能分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细胞内含物外渗,造成组 织腐烂,如白菜软腐病菌。 有的扩展到维管束中,造成整株萎蔫,如花生青枯病菌 有的从叶片水孔侵入,在叶片维管束组织中蔓延,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类菌原体和螺原体病是维管束性病害,由介体传递进入维管束后,多在韧皮 部组织内繁殖和扩展。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先在细胞内增殖,通过胞间联丝再向周围组织蔓延, 有的病毒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组织中蔓延,如枯斑病毒。有的 病毒则进入韧皮部的筛管,沿筛管向寄主周身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 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的,多数病害 属这一类,如形成各种斑点的病害(稻瘟病、玉米小斑病、)。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称为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时,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生理特性或对病原物所作出 的生理反应,可以抵抗病原物的侵入。 寄主固有的形态:例如寄主表皮的蜡质层、角质层、硅质层、木栓层和表皮 细胞壁较厚有抗侵入的作用。 寄主固有的生理特性:从寄主表面外渗的物质,有的可抑制病原物孢子的萌发。 有的寄主表皮细胞内含有杀菌或抑菌物质,伤口愈合快的 如甘薯块根用高温处理促进伤口愈合,可以阻止黑斑病菌 的侵入。 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病原菌侵入时,寄主体内酚类物质急剧增加。 (二)、扩展和抗扩展 (潜育期) 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在真菌性病害 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潜育期和潜伏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和寄主植物抗扩展的阶段。一方面 病原物要从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分泌各种酶、毒素或其他物质,破坏寄主的正常 新陈代谢和细胞组织,从侵染点向周围扩展蔓延;一方面寄主植物要对病原物的 侵染作出反应,来抵抗病原物的扩展。潜育阶段时间的长短不一,短的几天,长 的将近一年。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真菌:多以菌丝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穿透寄主细胞壁,在细胞内外蔓延, 如腐霉菌、丝核菌等。 有的在细胞间蔓延,侵入细胞内产生吸器,吸收养料和水分,如霜霉 菌、锈菌等。 有的则穿透皮层细胞进入导管,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 病菌等。 有的侵入后很快扩展到生长点,然后随生长点蔓延,如小麦腥黑穗病 菌等。 有的菌丝只在寄主表面蔓延,侵入寄主表皮细胞产生吸器摄取营养, 如小麦白粉病菌。 细菌:侵入寄主后,先在薄壁细胞间繁殖,细胞死亡后进人细胞。 有的能分解细胞间的中胶层,使细胞分离,细胞内含物外渗,造成组 织腐烂,如白菜软腐病菌。 有的扩展到维管束中,造成整株萎蔫,如花生青枯病菌。 有的从叶片水孔侵入,在叶片维管束组织中蔓延,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类菌原体和螺原体病是维管束性病害,由介体传递进入维管束后,多在韧皮 部组织内繁殖和扩展。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先在细胞内增殖,通过胞间联丝再向周围组织蔓延, 有的病毒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组织中蔓延,如枯斑病毒。有的 病毒则进入韧皮部的筛管,沿筛管向寄主周身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 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局部侵染: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仅在侵染点周围的局部细胞中扩展的,多数病害 属这一类,如形成各种斑点的病害(稻瘟病、玉米小斑病、)。 系统侵染:病原物从侵染点扩展到全株的称为系统侵染
有3种情况:①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黄萎病菌、花生青枯病菌等: ②沿筛管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小麦黄矮病毒等 ③沿生长点蔓延,如玉米丝黑穗病菌、谷子白发病菌等。 2.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 潜伏侵染: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不立即表现症状,而在 一定的条件下或在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 例如甘薯的块根被黑斑病菌侵染后不一定立即表现症状,而在贮 藏期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表现症状 这与潜育期不同,潜育期是在正常情况下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 定的潜育期即表现出症状来,潜伏侵染则不一定表现出症状 有的潜伏侵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表现症状。例如病毒侵染马铃薯品种爱德华 国王后,病毒在其中潜伏表表现症状称为带毒者。棉花枯萎病菌能侵染多种 植物,除了在少数植物如棉花上表现症状外,在许多植物中潜伏,并不表现 症状 症状隐蔽: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例如低 温或高温,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如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例如棉 花黄萎病再现症状后在棉株现蕾时由于髙温症状又隐蔽或不显 著,以后温度降低时又可再表现。 4.寄主的抗扩展 寄主受病原物侵染后在侵染点的周围形成木栓层,阻碍病原物向其他部位 蔓延及其毒素的扩散 在生理生化方面,寄主在侵染点还可以产生植物抗毒素。如甘薯感染黑斑 病后产生甘薯酮,能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潜育阶段的长短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湿度不成问题,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如稻 瘟病在26~28℃时潜育期只有4.5天,24~25度时为5.5天,17-18度时 为8天,9~11℃时为13~18天。 (三)、发病期 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寄主表现出症状,局部侵染的病害只出现局部性症状,系统 侵染的病害出现全株性症状。在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中,先出现病斑,后出现 孢子。细菌性病害则可在病部出现细菌“溢脓”。 环境条件对寄主症状的表现和新的繁殖体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如稻瘟病在潮 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干旱时则产生很少或不产生分生孢子。马 铃薯晚疫病在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并产生白色霉状物,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大,不 产生霉状物。 寄主的抗病性也有影响,在水稻抗病品种上,稻瘟病只形成很小的褐点型病 斑。在玉米抗病品种上,大斑病产生褪绿型病斑,很少产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 则形成萎蔫型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三、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群体中进行再次
有 3 种情况:①沿导管蔓延,如棉花枯、黄萎病菌、花生青枯病菌等; ②沿筛管蔓延,如烟草花叶病毒、小麦黄矮病毒等; ③沿生长点蔓延,如玉米丝黑穗病菌、谷子白发病菌等。 2.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蔽 潜伏侵染:是指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在寄主体内潜伏,不立即表现症状,而在 一定的条件下或在寄主的不同发育阶段才表现症状。 例如甘薯的块根被黑斑病菌侵染后不一定立即表现症状,而在贮 藏期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表现症状。 这与潜育期不同,潜育期是在正常情况下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一 定的潜育期即表现出症状来,潜伏侵染则不一定表现出症状。 有的潜伏侵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表现症状。例如病毒侵染马铃薯品种爱德华 国王后,病毒在其中潜伏表表现症状称为带毒者。棉花枯萎病菌能侵染多种 植物,除了在少数植物如棉花上表现症状外,在许多植物中潜伏,并不表现 症状。 症状隐蔽:是指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一般表现症状,但在某些条件下例如低 温或高温,症状可以暂时隐蔽,如条件适宜又可再表现。例如棉 花黄萎病再现症状后在棉株现蕾时由于高温症状又隐蔽或不显 著,以后温度降低时又可再表现。 4.寄主的抗扩展 寄主受病原物侵染后在侵染点的周围形成木栓层,阻碍病原物向其他部位 蔓延及其毒素的扩散。 在生理生化方面,寄主在侵染点还可以产生植物抗毒素。如甘薯感染黑斑 病后产生甘薯酮,能抑制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囊孢子的形成。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潜育阶段的长短因病害种类不同而异,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湿度不成问题,影响潜育期的重要因素是温度。如稻 瘟病在 26~28℃时潜育期只有 4.5 天,24~25 度时为 5.5 天,17—18 度时 为 8 天,9~11℃时为 13~18 天。 (三)、发病期 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在这一时期内,寄主表现出症状,局部侵染的病害只出现局部性症状,系统 侵染的病害出现全株性症状。在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中,先出现病斑,后出现 孢子。细菌性病害则可在病部出现细菌“溢脓”。 环境条件对寄主症状的表现和新的繁殖体的产生有很大影响。如稻瘟病在潮 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干旱时则产生很少或不产生分生孢子。马 铃薯晚疫病在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并产生白色霉状物,干旱时病斑停止扩大,不 产生霉状物。 寄主的抗病性也有影响,在水稻抗病品种上,稻瘟病只形成很小的褐点型病 斑。在玉米抗病品种上,大斑病产生褪绿型病斑,很少产生孢子,在感病品种上 则形成萎蔫型病斑,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三、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群体中进行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