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 初侵染。 再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经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 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发展有两种情况: 1)单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 单循环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 2)少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还有1-2次再侵染的病害,称为, 如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这些病害虽然在寄主的生长 后期有进行再侵染的可能,但不重要。再侵染有多次的,称 为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 3)多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有初侵染,又有多次再侵染的病 害。小麦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 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决定于适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和再侵染的次数。病原物通 过各种方式作近距离或远距离传播,病害扩大蔓延直至达到高峰或作物成熟收获 为止。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 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 引起病害。有的在一个地方的作物收获前,病原物转移到另一地方的同一作物上 例如稻瘟病菌可从早稻转到中稻和晚稻。有的可从一种作物转移到另一种作物, 例如水稻纹枯病菌也可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寄生。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 马铃薯环腐病等可通过块根、块茎在贮藏期继续发展为害,成为下一生长季节发 病的菌源。以上是病害循环的过程,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 冬、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和形成繁殖体,又经 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生长季节结束,病原物又进行越 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 第二节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和 发展,就会导致病害大发生。 病害流行: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普遍而严重发生,对 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病害不一定每年都流行。在流行的年份,不一定每个地区都能流行,因此分 为常发区和偶发区。 常发区:有些地区的条件,经常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害经常流行。 偶发区:一般年份条件都不利于病害发生,只有个别年份病害偶然流行的地区 地方流行病:在地理范围上,多数病害是局部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流行病,一些 由土壤传播的病原物,如一些由细菌或线虫所引起的病害,病原物在田间传播的 距离不远尤其是这样
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 初侵染。 再侵染: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经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 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发展有两种情况: 1)单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 单循环病害,如小麦腥黑穗病; 2)少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还有 1-2 次再侵染的病害,称为, 如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这些病害虽然在寄主的生长 后期有进行再侵染的可能,但不重要。再侵染有多次的,称 为多循环病害。如小麦条 3)多循环病害:在一个作物生长季节中,除有初侵染,又有多次再侵染的病 害。小麦锈病、稻瘟病、玉米小斑病等。 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决定于适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和再侵染的次数。病原物通 过各种方式作近距离或远距离传播,病害扩大蔓延直至达到高峰或作物成熟收获 为止。 四、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 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 引起病害。有的在一个地方的作物收获前,病原物转移到另一地方的同一作物上, 例如稻瘟病菌可从早稻转到中稻和晚稻。有的可从一种作物转移到另一种作物, 例如水稻纹枯病菌也可以在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寄生。有些病害如甘薯黑斑病、 马铃薯环腐病等可通过块根、块茎在贮藏期继续发展为害,成为下一生长季节发 病的菌源。以上是病害循环的过程,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前病原物从越 冬、越夏场所经过传播与寄主植物接触、侵入、潜育、发病和形成繁殖体,又经 过传播和再侵染,造成植物群体发病达到高峰。生长季节结束,病原物又进行越 冬,越夏,到下一生长季开始时,病害的发生过程又开始。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各种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和 发展,就会导致病害大发生。 病害流行: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普遍而严重发生,对 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病害不一定每年都流行。在流行的年份,不一定每个地区都能流行,因此分 为常发区和偶发区。 常发区:有些地区的条件,经常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害经常流行。 偶发区:一般年份条件都不利于病害发生,只有个别年份病害偶然流行的地区。 地方流行病:在地理范围上,多数病害是局部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流行病,一些 由土壤传播的病原物,如一些由细菌或线虫所引起的病害,病原物在田间传播的 距离不远尤其是这样
广泛流行病:一些由气流传播的病原物,就可以被传播较远,例如锈菌的夏孢子 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锈病发生的面积可达几个省,几个国 家。称为广泛流行病。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在农业系统中植物病害的消长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农业系统涉及生态系统 和经济系统,人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如能将各因素保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 动态平衡,例如杜绝危险性的病原物的引进、合理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保持 合理的栽培管理等等,就能把生产放在稳定的基础上。如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利于 病害的发生,病害将大流行。现将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如下: 1.寄主植物 (1)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中,病害的潜育 期短,病原物形成的繁殖体数量大,多循环病害的循环周转快,在有利的环境条 件下,病害容易流行。 种植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但如果种植具有专化抗性的品种和在病 原物群体中如出现对它能致病的小种,抗病品种就会表现为感病。 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如对当地的病原物小种不能抵抗,就会引起病害流行。 如湖南省从东北引进青森5号水稻品种引起稻瘟病流行;河北省从罗马尼亚引进 玉米杂交种引起小斑病流行。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植物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 有关。感病寄主植物群体越大,分布越广,病害流行的范围也越大,为害也越重。 尤其是大面积种植同一感病品种,即品种单一化,就为病原物繁殖积累和扩大传 播创造有利的条件,可以导致在短期内病害迅速流行。 例如1960年前后,碧蚂1号小麦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1964年气 象条件对条锈病流行有利,加上其它感病品种,当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总面积 800万公顷。这实例都说明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性同质的感病品种,是人为地为 病害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病原物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没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 病害是不能流行的 (1)病原物的毒性病原物通过变异产生毒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导致作物品 种由抗病表现为不抗病以至病害流行,是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例如稻瘟病菌 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不断发生变异,使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发生困难 但是有的病原物变异后具有较强的毒力和适应力,可以逐渐增长而导致病害 流行。例如美国1970年造成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的玉米小斑病菌小种T,过去早 就在美国存在。将1955年的培养物与1970年的相比较,1970年的小种T在形 成孢子的能量上要比1955年的大15倍,在感病组织中定殖得较快和能在较广泛 的气候范围内引起侵染。1970年遇到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感病品种和气候适宜于 小斑病流行,就爆发了毁灭性的灾难 (2)病原物的数量上面已经提过,病害的迅速增长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 速增长。 各种病原物的繁殖能力不同,有的有高度的繁殖力,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 的后代,为病害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例如小麦条锈菌的一千夏孢子侵入小麦 后,可以产生10-100个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以产生3000个夏孢子。即
广泛流行病:一些由气流传播的病原物,就可以被传播较远,例如锈菌的夏孢子 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锈病发生的面积可达几个省,几个国 家。称为广泛流行病。 二、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在农业系统中植物病害的消长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农业系统涉及生态系统 和经济系统,人的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如能将各因素保持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 动态平衡,例如杜绝危险性的病原物的引进、合理进行作物和品种布局、保持 合理的栽培管理等等,就能把生产放在稳定的基础上。如破坏这种平衡使有利于 病害的发生,病害将大流行。现将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如下: 1.寄主植物 (1)种植感病的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中,病害的潜育 期短,病原物形成的繁殖体数量大,多循环病害的循环周转快,在有利的环境条 件下,病害容易流行。 种植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但如果种植具有专化抗性的品种和在病 原物群体中如出现对它能致病的小种,抗病品种就会表现为感病。 从外地引进新品种,如对当地的病原物小种不能抵抗,就会引起病害流行。 如湖南省从东北引进青森 5 号水稻品种引起稻瘟病流行;河北省从罗马尼亚引进 玉米杂交种引起小斑病流行。 (2)种植感病品种面积的大小和分布与植物病害流行范围的大小和为害程度 有关。感病寄主植物群体越大,分布越广,病害流行的范围也越大,为害也越重。 尤其是大面积种植同一感病品种,即品种单一化,就为病原物繁殖积累和扩大传 播创造有利的条件,可以导致在短期内病害迅速流行。 例如 1960 年前后,碧蚂 1 号小麦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1964 年气 象条件对条锈病流行有利,加上其它感病品种,当年小麦条锈病发生的总面积 800 万公顷。这实例都说明大面积单一种植遗传性同质的感病品种,是人为地为 病害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 2.病原物 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没有大量的病原物存在, 病害是不能流行的。 (1)病原物的毒性 病原物通过变异产生毒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导致作物品 种由抗病表现为不抗病以至病害流行,是生产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例如稻瘟病菌 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不断发生变异,使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发生困难。 但是有的病原物变异后具有较强的毒力和适应力,可以逐渐增长而导致病害 流行。例如美国 1970 年造成玉米小斑病大流行的玉米小斑病菌小种 T,过去早 就在美国存在。将 1955 年的培养物与 1970 年的相比较,1970 年的小种 T 在形 成孢子的能量上要比 1955 年的大 15 倍,在感病组织中定殖得较快和能在较广泛 的气候范围内引起侵染。1970 年遇到大面积种植单一的感病品种和气候适宜于 小斑病流行,就爆发了毁灭性的灾难。 (2)病原物的数量 上面已经提过,病害的迅速增长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 速增长。 各种病原物的繁殖能力不同,有的有高度的繁殖力,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 的后代,为病害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例如小麦条锈菌的一千夏孢子侵入小麦 后,可以产生 10—100 个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以产生 3000 个夏孢子。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