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经营与管理讲稿 课程:种子经营与管理 教师:张德俭 职称:副教授 基本教材 《现代种子经营和管理》,胡晋主编,2003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1.毕辛华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郝建平、时侠清主编,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3.陈殿元主编,种子营销,中国农业出版社 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5.颜启传编著,种子学,农业出版社 第一讲 I、课程(章、)节 第一章绪论 Ⅱ、教学目的 1.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现状 2.了解我国种子产业现状 3.掌握WTO与中国种业 Ⅲ、重点和难点 1.掌握WTO与中国种业 Ⅳ、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 V、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内外种子产业现状 、我国种子工作发展概况 (一)我国种子工作发展阶段 1、农户留种阶段2、“四自一辅”阶段3、“四化一供”阶段4、种子工程阶段 (二)我国种子工作已取得的成就 1、种子科研形成体系,良种培育推广成效益显著 2、种子经营形成规模,种子商品化进程加快 3、种子工程初见成效,种子生产加工能力明显提高 4、通过改革,现代种子企业逐步开始建立 5、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和频繁 6、种子管理法规制度日趋完善 (三)我国种子管理工作沿革 我国种子产业现状
- 1 - 种子经营与管理讲稿 课程:种子经营与管理 教师:张德俭 职称:副教授 一、基本教材 《现代种子经营和管理》,胡晋主编,2003 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1. 毕辛华主编,种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 郝建平、时侠清主编,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 3. 陈殿元主编 ,种子营销,中国农业出版社 4. 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5. 颜启传编著,种子学,农业出版社 第 一 讲 Ⅰ、课程(章、)节 第一章 绪论 Ⅱ、教学目的 1. 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现状 2. 了解我国种子产业现状 3. 掌握 WTO 与中国种业 Ⅲ、重点和难点 1. 掌握 WTO 与中国种业 Ⅳ、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 Ⅴ、时间分配 2 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种子产业现状 一、我国种子工作发展概况 (一)我国种子工作发展阶段 1、农户留种阶段 2、“四自一辅”阶段 3、“四化一供”阶段 4、种子工程阶段 (二)我国种子工作已取得的成就 1、种子科研形成体系,良种培育推广成效益显著 2、种子经营形成规模,种子商品化进程加快 3、种子工程初见成效,种子生产加工能力明显提高 4、通过改革,现代种子企业逐步开始建立 5、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和频繁 6、种子管理法规制度日趋完善 (三)我国种子管理工作沿革 二、我国种子产业现状
(一)规模庞大组织形式不合理(二)种子市场容量巨大发展潜力较大(三)种子产业在农业产 业链中获利能力突出(四)中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三、国际种子产业现状 第二节我国种子进出口状况 种子进口种类结构二、种子进口来源地域分布三、种子出口种类结构四、种子出口分布 第三节WTO与中国种业 、加入WTO对中国种子产业的影响 (一)短期内我国部分种子市杨将受到挤压 二、新形势下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体制不完善2、行业规模小,人员多,亏损大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信息网络不健全4、竞争 力不高,品种保护力度不够5、产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6、未形成强有力的执法体系 三、国际化条件下的中国种业发展思路 1、更新观念,树立竞争意识2、合理运用WTO有关规定,保护国内种子市场3、完善法制强化管 理,科技创新增强后劲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型种业集团5、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理念 6、加强信息工作,完善种业市场网络7、增加投入,强化种业科学研究8、建立种业风险保障制度, 提高竞争力 第二讲 I、课程(章、)节 第二章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原理 Ⅱ、教学目的 1.了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2.掌握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加工管理、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种子贮藏管理 Ⅲ、重点和难点 1.掌握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加工管理、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种子贮藏管理 Ⅳ、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 V、时间分配 2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三章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管理 种子生产从广义上讲,一切用于种用目的的种子(种苗)繁育过程都可以称为种子生产按生产 目的,可分为商品种子生产和农民自留种子生产;按生产用途,可分为原原种( Breeder Seed育种家 种子)生产,原种( Basic seed基础种子)及亲本种子( Inbredline Seed自交系种子)生产和大 田生产用良种( Certified Seed认证种子)生产(包括杂交制种和常现良种繁育)。 我国《种子法》对种子生产作出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商品种子的生产。商品种子生产是指以市 场销售为目的,通过系列的人力、物质投入和自然力的作用,生产出符合定的质量标准和商品交换 条件的商品种子的过程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应当附 有标签因此,商品种子的生产不仅包括田间生产过程,还包括加工、分级、包装和标注标签等过程。 第一节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 2 - (一)规模庞大组织形式不合理 (二)种子市场容量巨大发展潜力较大 (三)种子产业在农业产 业链中获利能力突出 (四)中国种子产业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三、国际种子产业现状 第二节 我国种子进出口状况 一、种子进口种类结构 二、种子进口来源地域分布 三、种子出口种类结构 四、种子出口分布 第三节 WTO 与中国种业 一、加入 WTO 对中国种子产业的影响 (一)短期内我国部分种子市杨将受到挤压 二、新形势下种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体制不完善 2、行业规模小,人员多,亏损大3、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信息网络不健全 4、竞争 力不高,品种保护力度不够 5、产业发展基础仍较薄弱 6、未形成强有力的执法体系 三、国际化条件下的中国种业发展思路 1、更新观念,树立竞争意识 2、合理运用 WTO 有关规定,保护国内种子市场 3、完善法制强化管 理,科技创新增强后劲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型种业集团 5、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理念 6、加强信息工作,完善种业市场网络 7、增加投入,强化种业科学研究8、建立种业风险保障制度, 提高竞争力 第 二 讲 Ⅰ、课程(章、)节 第二章 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原理 Ⅱ、教学目的 1. 了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2. 掌握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加工管理、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种子贮藏管理 Ⅲ、重点和难点 1. 掌握种子生产管理、种子加工管理、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种子贮藏管理 Ⅳ、教学方法 教师讲课。 Ⅴ、时间分配 2 学时。 Ⅵ、基本内容 第三章 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管理 种子生产从广义上讲,一切用于种用目的的种子(种苗)繁育过程都可以称为种子生产.按生产 目的,可分为商品种子生产和农民自留种子生产;按生产用途,可分为原原种(Breeder Seed 育种家 种子)生产,原种(Basic Seed 基础种子)及亲本种子 (Inbredline Seed 自交系种子)生产和大 田生产用良种(Certified Seed 认证种子)生产(包括杂交制种和常现良种繁育)。 我国《种子法》对种子生产作出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商品种子的生产。商品种子生产是指以市 场销售为目的,通过.系列的人力、物质投入和自然力的作用,生产出符合.定的质量标准和商品交换 条件的商品种子的过程。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加工、分级、包装(不能加工、包装的除外),应当附 有标签.因此,商品种子的生产不仅包括田间生产过程,还包括加工、分级、包装和标注标签等过程。 第一节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种子生产基地的形式 (一)自有良种繁育基地和特约良种繁育基地 (二)特约良种繁育基地 1、区域(化)特约繁种基地2、联户特约繁种基地3、专业户特约繁种基地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原则 (一)统筹安排,分类建设的原则 (二)质量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 (三)平等协商、巨惠互利的原则 三、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一)、自然条件 1、交通条件2、隔离条件3、土地条件4、气候条件5、检疫条件6、种子干燥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 (一)搞好论证,合理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 2、种子干燥、收购、贮藏设施建设 (三)管理体系建设 1、健全管理组织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四)技术培训 第二节种子生产管理 种子生产的特点 (一)繁殖方式多样性 (二)自然因素制约性 (三)计划、生产的时效性 (四)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 二、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1)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 (2)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3)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4)应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 (5)应取得该作物的品种权或该品种的生产授权 三、种子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种子生产计划的内容 (二)影响种子生产计划制定的因素 1、品种结构及其表现情况2、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发生情况3、需求总量及发展趋势分析4、当地 政府的政策导向5、同类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情况及库存情况 (三)种子生产计划的制定 1、品种决策 2、生产量决策 (1)商品种子生产量的确定 生产量=计划销售量一上年库存量十风险存量 (2)原种(亲本种子)生产量的确定 原种(亲本种子)生产量=商品种子生产面积×单位面积用种量十风险存量 商品种子生产面积=(当年商品种子生产量十下年预计增减量)/位面积产量
- 3 - 一、种子生产基地的形式 (一)自有良种繁育基地和特约良种繁育基地 (二)特约良种繁育基地 1、区域(化)特约繁种基地 2、联户特约繁种基地 3、专业户特约繁种基地 二、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原则 (-)统筹安排,分类建设的原则 (二)质量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 (三)平等协商、巨惠互利的原则 三、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一)、自然条件 1、交通条件2、隔离条件3、土地条件4、气候条件5、检疫条件6、种子干燥条件 (二)社会经济条件 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 (-)搞好论证,合理规划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 2、种子干燥、收购、贮藏设施建设 (三)管理体系建设 1、健全管理组织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四)技术培训 第二节 种子生产管理 一、种子生产的特点 (一)繁殖方式多样性 (二)自然因素制约性 (三)计划、生产的时效性 (四)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 二、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1)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 (2)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3)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4)应获得种子生产许可证. (5)应取得该作物的品种权或该品种的生产授权. 三、种子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种子生产计划的内容 (二)影响种子生产计划制定的因素 1、品种结构及其表现情况2、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发生情况3、需求总量及发展趋势分析4、当地 政府的政策导向5、同类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情况及库存情况 (三)种子生产计划的制定 1、品种决策 2、生产量决策 (l)商品种子生产量的确定。 生产量=计划销售量-上年库存量十风险存量 (2)原种(亲本种子)生产量的确定. 原种(亲本种子)生产量=商品种子生产面积×单位面积用种量十风险存量 商品种子生产面积=(当年商品种子生产量十下年预计增减量)/位面积产量
3、实施方案的制定 (1)与基地农民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合同应明确所生产的品种、数量、价格、质量标准、收 购方式、双方责任以及违约责任 (2)公司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所采取的物质保障计划,包括资金安排、所需生产资料的供应情 况等。 (3)公司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技术人员的落实、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 控制方案。 (4)种子收购计划,包括收购地点、收购方式、收购后的种子运输安排等。 四、种子田间生产管理 (一)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1、有性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1)自花授粉作物(2)异花授粉作物(3)常异花授粉作物 2、无性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二)种子生产主要技术 1、原种繁育技术2、杂交制种技术3、无性繁殖及组培技术 (三)种子生产主要管理措施 1、按作物不同繁殖方式组织生产2、按技术现程进行操作3、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档案4、落实生产 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五、种子收购 (一)脱粒(二)干燥(三)收购 六、种子生产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构成要素 (1)劳动力成本(2)物资成本(3)土地成本(4)生产管理成本 (二)影响成本因素及控制 (1)物化成本(2)单位面积产量(3)收购费用 第三节种子加工管理 、种子加工的主要工序 1、种子粗加工 (1)脱粒(2)预清选(3)除芒 2、种子干燥 3、种子基本清选 4、种子精选分级 5、种子包衣 二、选择种子加工流程需考虑的问题 1、资本的集约度 2、资源柔性 3、流程的节拍、瓶颈与空闲时间 4、流程的生产能力及其平衡 第四节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 、种子包装的意义和要求 (一)种子包装的意义 (二)种子包装工作的要求 (1)包装的种子必须达到包装所要求的种子含水量和净度等标准,确保种子在包装容器内,在贮藏 和运输过程中不变质,保持原有质量和活力 (2)包装容器必须防湿、清洁、无毒、不易破裂、重量轻等。 (3)可根据保存时间确定保存条件
- 4 - 3、实施方案的制定 (1)与基地农民签订种子生产合同,合同应明确所生产的品种、数量、价格、质量标准、收 购方式、双方责任以及违约责任。 (2)公司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所采取的物质保障计划,包括资金安排、所需生产资料的供应情 况等。 (3)公司对完成种子生产计划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技术人员的落实、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 控制方案。 (4)种子收购计划,包括收购地点、收购方式、收购后的种子运输安排等。 四、种子田间生产管理 (一)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1、有性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1)自花授粉作物 (2)异花授粉作物 (3)常异花授粉作物 2、无性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二)种子生产主要技术 1、原种繁育技术 2、杂交制种技术 3、无性繁殖及组培技术 (三)种子生产主要管理措施 1、按作物不同繁殖方式组织生产 2、按技术现程进行操作 3、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档案 4、落实生产 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五、种子收购 (-)脱粒(二)干燥(三)收购 六、种子生产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构成要素 (1)劳动力成本(2)物资成本(3)土地成本(4)生产管理成本 (二)影响成本因素及控制 (1)物化成本(2)单位面积产量(3)收购费用 第三节 种子加工管理 一、种子加工的主要工序 1、种子粗加工 (1)脱粒 (2)预清选 (3)除芒 2、种子干燥 3、种子基本清选 4、种子精选分级 5、种子包衣 二、选择种子加工流程需考虑的问题 1、资本的集约度 2、资源柔性 3、流程的节拍、瓶颈与空闲时间 4、流程的生产能力及其平衡 第四节 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 一、种子包装的意义和要求 (一)种子包装的意义 (二)种子包装工作的要求 (1)包装的种子必须达到包装所要求的种子含水量和净度等标准,确保种子在包装容器内,在贮藏 和运输过程中不变质,保持原有质量和活力。 (2)包装容器必须防湿、清洁、无毒、不易破裂、重量轻等。 (3)可根据保存时间确定保存条件
(4)包装种子贮藏条件。 (5)包装容器外面应加印或粘贴标签 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及选择 (一)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三、包装标签管理 (一)标注内容 1、标注的基本内容 2、加注的内容 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分别加注: (1)主要农作物种子应当加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品种审定编号: (2)两种以上混合种子应当标注“混合种子”字样,标明各类种子的名称及比率;混合种子是 指不同作物种类的种子混合物或者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种子混合物或者同一品种不同生产方式、不 同加工处理方式的种子混合物 (3)药剂处理的种子应当标明药剂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注意事项;并根据药剂毒性附骷髅 或十字骨的警示标志,标注红色“有毒”字样 (4)转基因种子应当标注“转基因”字样、农业转移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和安全控制措施 (5)进口种子的标签应当加注进口商名称、种子进出口贸易许可证书编号和进口种子审批文号 (6)分装种子应注明分装单位和分装日期 (7)种子中含有杂草种子的,应加注有害杂草的种类和比率。 (二)标签的制作、使用和管理 第五节种子贮藏管理 种子入库前的准备 、种子入库的标准与分批 (1)种子入库的标准 (2)种子入库前的分批 2、清仓和消毒 二、种子的入库 1、袋装堆放2、散装堆放 种子入库后的管理 1、生产岗位责任制2、安全保卫制度3、清洁卫生制度4、检查制度 四、低温库种子的贮藏管理 1、建立严格的仓贮管理制度 1)种子入库前,必须彻底清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熏蒸或消毒。 2)把好入库前种子质量关一种子入库前搞好翻晒,精选与熏蒸;种子含水量达不到国家规定标 准的,无质量合格证的种子不准入库 3)种子进库时间直安排在清晨或晚间:中午种子不宜人库,若室外温度或种温放高,应将种子 先存放在缓冲室一段时间,然后再安排入库。 4〕合理安排种垛位置,科学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利用率,种子垛底必须配备精气本质(或塑料) 垫架一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体之间应当保留一定间距。 (5)库宣密封门尽量少开,即使要查库,亦要多项事宜统筹进行,减少开门次数, (6)严格控制库房温度一通常,库存内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70摄氏度以下 并保持湿度稳定状态 (7)建立库房安全保卫制度一加强防火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用具,注意用电安全。 2、收集与贮存好主要种子信息 (1)按照国家颁发的种子检验操作规程,获取每批种子入库时初始的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及主 要性状的检验资料
- 5 - (4)包装种子贮藏条件。 (5)包装容器外面应加印或粘贴标签. 二、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及选择 (-)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三、包装标签管理 (一)标注内容 1、标注的基本内容 2、加注的内容 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分别加注: (1)主要农作物种子应当加注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和品种审定编号; (2)两种以上混合种子应当标注“混合种子”字样,标明各类种子的名称及比率;混合种子是 指不同作物种类的种子混合物或者同一作物不同品种的种子混合物或者同一品种不同生产方式、不 同加工处理方式的种子混合物。 (3)药剂处理的种子应当标明药剂名称、有效成分及含量、注意事项;并根据药剂毒性附骷髅 或十字骨的警示标志,标注红色“有毒”字样; (4)转基因种子应当标注“转基因”字样、农业转移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和安全控制措施; (5)进口种子的标签应当加注进口商名称、种子进出口贸易许可证书编号和进口种子审批文号; (6)分装种子应注明分装单位和分装日期; (7)种子中含有杂草种子的,应加注有害杂草的种类和比率。 (二)标签的制作、使用和管理 第五节 种子贮藏管理 一、种子入库前的准备 1、种子入库的标准与分批 (1)种子入库的标准 (2)种子入库前的分批 2、清仓和消毒 二、种子的入库 1、袋装堆放 2、散装堆放 三、种子入库后的管理 1、生产岗位责任制 2、安全保卫制度3、清洁卫生制度4、检查制度 四、低温库种子的贮藏管理 1、建立严格的仓贮管理制度 (1)种子入库前,必须彻底清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熏蒸或消毒。 (2)把好入库前种子质量关一种子入库前搞好翻晒,精选与熏蒸;种子含水量达不到国家规定标 准的,无质量合格证的种子不准入库。 (3)种子进库时间直安排在清晨或晚间;中午种子不宜人库,若室外温度或种温放高,应将种子 先存放在缓冲室一段时间,然后再安排入库。 (4)合理安排种垛位置,科学利用仓库空间,提高利用率,种子垛底必须配备精气本质(或塑料) 垫架一垛与垛之间、垛与墙体之间应当保留一定间距。 (5)库宣密封门尽量少开,即使要查库,亦要多项事宜统筹进行,减少开门次数。 (6)严格控制库房温度一通常,库存内温度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下,相对湿度控制在 70 摄氏度以下, 并保持湿度稳定状态。 (7)建立库房安全保卫制度一加强防火工作,配备必要的消防用具,注意用电安全。 2、收集与贮存好主要种子信息 (1)按照国家颁发的种子检验操作规程,获取每批种子入库时初始的发芽率、发芽势、含水量及主 要性状的检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