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教育教学复旦大学研讨会 学术信息整理 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进入了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崭新历史 时期。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兴起;18-19世纪,连续介质力学的 诞生使力学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并且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科学。马克思曾指出“力学是大 工业的真正的科学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的研究范畴从传统的刚性机械运动延拓 至可变形的复杂介质运动,从纯机械世界延拓至机械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 用,甚至渗透至经济、管理、医学等领域 为探讨新形势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由全国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协作组主 办,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承办的“2011年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教育教学复旦大学研讨 会”于2011年3月25日-26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有力学专业的六 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以及 上世纪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设立有力学专业的部分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河 南理工大学等30余名专家学者及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武际可先生以及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有关负责同志等为本次研讨会做特别邀请报告 研讨会开幕式于25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在复旦大学逸夫楼圆桌会议室正式开始 首先,由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艾剑良教授致欢迎辞,艾老师代表我系欢迎和 感谢各位老师来到复旦参加研讨会,指出力学学科及其人才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作 用,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成功 然后,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物理学教授陆昉老师,代表校方致词 并发言。发言指出,力学学科非常“古老”,且对于现代科技及社会发展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由此力学专业是个非常重要的专业。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教学环境及所面对的学生都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探讨新环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本次会议的学术 信息对于现代力学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解放以来,我们国家对专业教学的目 的及方式方法实际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五十年代,主要借鉴苏联模式,学校及专业类别分 得较细,希望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相关领域,当时专业教育的任务是很艰巨的。随着科 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本科教育而言,仅传授本专业的知识已显得远远不够,我们希 望培养的本科生“厚基础而宽口径”,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包括个人道德品德、人文及科学素养, 籍此需要发展通识教育,进一步需要协调通识教育同专业教育间的关系。对于基础学科,在 新的形势下,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素养,激发学生追求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 第1页共19页
第 1 页 共 19 页 2011 年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教育教学 复旦大学研讨会 学术信息整理 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进入了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崭新历史 时期。17 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兴起;18-19 世纪,连续介质力学的 诞生使力学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并且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科学。马克思曾指出“力学是大 工业的真正的科学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的研究范畴从传统的刚性机械运动延拓 至可变形的复杂介质运动,从纯机械世界延拓至机械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 用,甚至渗透至经济、管理、医学等领域。 为探讨新形势下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由全国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协作组主 办,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承办的“2011 年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教育教学复旦大学研讨 会”于 2011 年 3 月 25 日-26 日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立有力学专业的六 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以及 上世纪九十年代及本世纪初设立有力学专业的部分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河 南理工大学等 30 余名专家学者及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特别邀请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武际可先生以及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有关负责同志等为本次研讨会做特别邀请报告。 研讨会开幕式于 25 日上午八点三十分,在复旦大学逸夫楼圆桌会议室正式开始。 首先,由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艾剑良教授致欢迎辞,艾老师代表我系欢迎和 感谢各位老师来到复旦参加研讨会,指出力学学科及其人才培养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作 用,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成功。 然后,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物理学教授陆昉老师,代表校方致词 并发言。发言指出,力学学科非常“古老”,且对于现代科技及社会发展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由此力学专业是个非常重要的专业。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教学环境及所面对的学生都 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探讨新环境下本科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本次会议的学术 信息对于现代力学人才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解放以来,我们国家对专业教学的目 的及方式方法实际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五十年代,主要借鉴苏联模式,学校及专业类别分 得较细,希望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进入相关领域,当时专业教育的任务是很艰巨的。随着科 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本科教育而言,仅传授本专业的知识已显得远远不够,我们希 望培养的本科生“厚基础而宽口径”,对学生的培养需要包括个人道德品德、人文及科学素养, 籍此需要发展通识教育,进一步需要协调通识教育同专业教育间的关系。对于基础学科,在 新的形势下,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素养,激发学生追求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
志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才能实现我们为各行各业培养领军人物的目标。对 于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可结合研究生培养进行统筹。本科生教育教学应注重学习能力及思维 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适合宽广知识体系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研究的能力。吸引优秀学生 进入力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学习,对于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衷心祝 愿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教师同学生自愿者们一起,在逸夫楼门前愉快地进行 了合影留念。随后研讨会进入学术议程。 本次研讨会学术议程,主要有三方面,(-)与会各校有关负责老师进行本院校力学专业 教育教学的教务报告;(二)北大资深教授武际可先生以及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特别邀 请报告;(三)专题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学术报告 以下籍借上述三方面的学术报告及讨论的会议记录(包括部分报告人提供的ppt等),并 摘引相关参考文献,对此次研讨会的学术信息作如下的整理,以作为工作上参阅。限于记录 的完整性以及整理者的认识水平,不妥之处,敬请谅解。另需指出,(一)以下整理未经报告 人等审阅;(二)有关内容为多个报告相关内容的综合,故未能明确引用出处 今力学学科的特点 力学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兴起 19世纪,连续介质力学的诞生使力学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并且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科 马克思曾指出“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的科学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的研究 范畴从传统的刚性杋械运动延拓至可变形的复杂介质运动,从纯机械世界延拓至机械与物理、 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用,甚至渗透至经济、管理、医学等领域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2007年对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的贺词中指 出:“力学有两方面的服务对象:一是为工程技术服务,另一是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两者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力学专业教育教学教务报告,包括:北京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黄克服;兰州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周又和;吉林大学 力学专业教务报告吴柏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何陵辉;中山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刘祚秋;复旦大学 力学专业教务报告谢锡麟;上海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张俊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张永利;河南理工 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廖明成 摘引自《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2020年)》有关文稿 摘引自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复旦力学校友李家春院士,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天津 大学周恒院士对我系进行了学术访问时的演讲稿。 第2页共19页
第 2 页 共 19 页 志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才能实现我们为各行各业培养领军人物的目标。对 于本科阶段的专业教育可结合研究生培养进行统筹。本科生教育教学应注重学习能力及思维 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适合宽广知识体系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研究的能力。吸引优秀学生 进入力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学习,对于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衷心祝 愿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教师同学生自愿者们一起,在逸夫楼门前愉快地进行 了合影留念。随后研讨会进入学术议程。 本次研讨会学术议程,主要有三方面,(一)与会各校有关负责老师进行本院校力学专业 教育教学的教务报告* ;(二)北大资深教授武际可先生以及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的特别邀 请报告;(三)专题性教学研究与实践学术报告。 以下籍借上述三方面的学术报告及讨论的会议记录(包括部分报告人提供的 ppt 等),并 摘引相关参考文献,对此次研讨会的学术信息作如下的整理,以作为工作上参阅。限于记录 的完整性以及整理者的认识水平,不妥之处,敬请谅解。另需指出,(一)以下整理未经报告 人等审阅;(二)有关内容为多个报告相关内容的综合,故未能明确引用出处。 力学学科的特点 力学是一门传统的基础学科。17 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兴起; 18-19 世纪,连续介质力学的诞生使力学发展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并且获得广泛应用的基础科 学† 。 马克思曾指出“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的科学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力学的研究 范畴从传统的刚性机械运动延拓至可变形的复杂介质运动,从纯机械世界延拓至机械与物理、 化学、生物学等过程的相互作用,甚至渗透至经济、管理、医学等领域‡ 。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 2007 年对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的贺词中指 出:“力学有两方面的服务对象:一是为工程技术服务,另一是为发展自然科学服务,两者是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 力学专业教育教学教务报告,包括:北京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黄克服;兰州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周又和;吉林大学 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吴柏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何陵辉;中山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刘祚秋;复旦大学 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谢锡麟;上海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张俊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张永利;河南理工 大学力学专业教务报告 廖明成。 † 摘引自《中国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11-2020 年)》有关文稿 ‡ 摘引自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复旦力学校友李家春院士,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天津 大学周恒院士对我系进行了学术访问时的演讲稿
◇理科力学的起源及当前背景 全国现估计有100多个力学专业,大部分为工科属性,如工程力学等。对于理科力学, 50年代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以及吉林大学设立 了6个理科力学专业,上世纪90年代及本世纪初陆续又在约12个院校设立了力学专业。有 些学校设立这个专业也非常有特色,比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力学专业定位在主要给矿业提 供人才,每年培养人数较多。理科力学的现状和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工科力学的办法,让 我们学习如何把力学办大。目前理科力学在学校里受重视程度较低,我们也要学习经验。 北大的力学专业,最早由周培源先生于1952年办起来的,很多老师比如武际可老师等这 辈人都是这个专业毕业的;时代变迁,北大力学现设立在北大工学院。在工学院发展理科 力学需要考虑特定的途径。北大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强调依托北大强大的文理医工综合优势 及广泛的国内外影响,聚焦前沿尖端技术和交叉学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 学科与教育可持续发展;定位于前瞻性、创新型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希望在新型工程学科 中有所发现。 ◇理科力学的定位及课程(知识)体系 由于当前大学本科培养定位由解放初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逐渐演变成综合型人才培养°。 由此,结合力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基本为“厚基础、宽口径” 北大理科力学的本科教学定位,强调三条:第一条,注重理论基础。重视基础教育,鼓 励创新,注重能力培养,对本科生的培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范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基于 坚实的基础,今后具有转型的能力。有别于传统的工学,北京大学的工学是前瞻性、创新型 的工学。第二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工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本科生设置了实 验及实习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参与科研奠定良好 的基础。第三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为本科生进入实验 室接触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复旦力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基础理科化、实践工科化 要求一流化”的类似定位。 知识体系方面,力学专业主要涉及 数学基础方面:微积分+线性代数〔核心基础)亠⑩复变函数;②常微分方程+数理方 程;③概论统计等。理科力学一般采用同数学相近专业的教学路径,以强化数理基础。微 积分教学,北大、科大、复旦均通过《数学分析》课程讲授微积分,以追求较高的要求。 北大力学采用《微积分》(一)、(二)以及《高等徵积分》课程,选用张筑生著《数学分 本观点在陆昉老师的发言中亦有提及 第3页共19页
第 3 页 共 19 页 理科力学的起源及当前背景 全国现估计有 100 多个力学专业,大部分为工科属性,如工程力学等。对于理科力学, 50 年代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以及吉林大学设立 了 6 个理科力学专业,上世纪 90 年代及本世纪初陆续又在约 12 个院校设立了力学专业。有 些学校设立这个专业也非常有特色,比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力学专业定位在主要给矿业提 供人才,每年培养人数较多。理科力学的现状和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及工科力学的办法,让 我们学习如何把力学办大。目前理科力学在学校里受重视程度较低,我们也要学习经验。 北大的力学专业,最早由周培源先生于 1952 年办起来的,很多老师比如武际可老师等这 一辈人都是这个专业毕业的;时代变迁,北大力学现设立在北大工学院。在工学院发展理科 力学需要考虑特定的途径。北大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强调依托北大强大的文理医工综合优势 及广泛的国内外影响,聚焦前沿尖端技术和交叉学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实现 学科与教育可持续发展;定位于前瞻性、创新型技术科学(工程科学),希望在新型工程学科 中有所发现。 理科力学的定位及课程(知识)体系 由于当前大学本科培养定位由解放初期的专业型人才培养逐渐演变成综合型人才培养§ 。 由此,结合力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基本为“厚基础、宽口径”。 北大理科力学的本科教学定位,强调三条:第一条,注重理论基础。重视基础教育,鼓 励创新,注重能力培养,对本科生的培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范的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基于 坚实的基础,今后具有转型的能力。有别于传统的工学,北京大学的工学是前瞻性、创新型 的工学。第二条,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工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本科生设置了实 验及实习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参与科研奠定良好 的基础。第三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并为本科生进入实验 室接触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复旦力学人才的培养,也提出“基础理科化、实践工科化、 要求一流化”的类似定位。 知识体系方面,力学专业主要涉及: 1. 数学基础方面:微积分+线性代数(核心基础)→ ①复变函数;②常微分方程+数理方 程;③概论统计等。理科力学一般采用同数学相近专业的教学路径,以强化数理基础。微 积分教学,北大、科大、复旦均通过《数学分析》课程讲授微积分,以追求较高的要求。 北大力学采用《微积分》(一)、(二)以及《高等微积分》课程,选用张筑生著《数学分 § 本观点在陆昉老师的发言中亦有提及
析新讲》(共三卷)作为教材;复旦力学《数学分析》采用同北大力学一样的教材,一学 年制(每周六学时,习题课另作安排),通过署期选修课程《经典力学数学名著选讲》(有 关数学分析深化),主要参照卓里奇著巛 Ma thema tical Analys is》(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 为有兴趣学生进一步介绍 Euclid空间以及一般赋范线性空间上微积分的有关内容。北大 主要通过《线性代数与几何》、《高等代数》讲授线性代数。需指出,现国内力学专业关于 数学深化方面的课程似乎较少,如在本科阶段引入测度论、泛函分析以及微分几何等基础 知识较为少见。实际面对复杂的现代工程技术,这些现代数学所提供的思想及方法是极其 有用,甚至是必须的 2.力学基础方面:理论力学+树料力学(核心基础)→①弹性力学;②流体力学;③振动 力学等。复旦力学的飞行器专业侧重于上述力学基础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按:理论力 学+材料力学(核心基础)→①工程固体力学;②工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③结构 振动基础等教学路径。北大、中科大、复旦等力学专业的理论力学,目前仍安排一年制的 教学;但似乎均未将控制力学列入必修内容。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从上世纪60年代 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和控制力学为核心的力学专业教学计划,且沿 用至今”。 3.计算机应用方面:程序设计(含数据结构),CAD与工程图形学、数值方法、计算力学等。 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计算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专业深化方面:可选择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与材料设计等方向进行 相关理论及应用的深入学习。复旦力学的飞行器专业注重飞行器总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控制原理及应用等专门化学习。各校结合自身特点,在专业深化方面反映各自的学科优势 如科大力学设有“安全工程与防护设计”方向,包含《爆炸动力学及其应用》、《爆轰理论》、 《气体爆炸与工业安全》等课程 5.实践环节方面:北大力学,充分利用其囯际化优勢,利用暑期开设前沿拓展课程(暑期有 四周左右小课程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在二、三年级暑假或作为交换生时期,要求参加 摘自《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第7版),柯尔莫戈洛夫、佛明著,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柯 尔莫戈洛夫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数学家,在数学和理论物理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并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执教多 年,积累有丰富教学经验。他锐意创新,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用称为《分析Ⅲ》的统一的教程代替实变函数论、积分方程 及变分法等课程,并亲自讲授此教程。柯尔莫戈洛夫的教学思想,首先是关于抽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统一性问题,培养学生 具有双重视野:一方面,注意集合论、度量空间与拓扑空间连续映照的一般理论、线性空间以及其上的泛函与算子、一般“测 度空间”中纯测度论与积分法等的发展的内部逻辑;另一方面,不忽略被这些更为抽象的数学领域所服务的古典分析学甚至 应用分析学。其次,宣传“综合”课程的必要性,宣传这样一种理念:教育就如同一种螺旋运动,学习者可以越来越高的层 次来观察整个轨迹。《分析Ⅲ》中对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在课程中已接触到的古典分析(《分析I》)与代数、几何与微分方 程(《分析Ⅱ》)的概念实行综合 摘自《连续介质力学》(第一卷)(第6版),谢多夫,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谢多夫(1907-1999) 俄罗斯力学家,1907年11月出生于顿河罗斯托夫。193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36年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37年 获得数理科学博士学位。从1937年起担任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教授;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3年当选为 院士。莫斯科大学流体力学学派的领袖,上述力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就是在谢多夫院士的推动下建立的 第4页共19页
第 4 页 共 19 页 析新讲》(共三卷)作为教材;复旦力学《数学分析》采用同北大力学一样的教材,一学 年制(每周六学时,习题课另作安排),通过暑期选修课程《经典力学数学名著选讲》(有 关数学分析深化),主要参照卓里奇著《Mathematical Analysis》(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 为有兴趣学生进一步介绍 Euclid 空间以及一般赋范线性空间上微积分的有关内容。北大 主要通过《线性代数与几何》、《高等代数》讲授线性代数。需指出,现国内力学专业关于 数学深化方面的课程似乎较少,如在本科阶段引入测度论、泛函分析以及微分几何等基础 知识较为少见。实际面对复杂的现代工程技术,这些现代数学所提供的思想及方法是极其 有用,甚至是必须的** 。 2. 力学基础方面:理论力学 + 材料力学(核心基础)→ ①弹性力学;②流体力学;③振动 力学等。复旦力学的飞行器专业侧重于上述力学基础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按:理论力 学+材料力学(核心基础)→ ①工程固体力学;②工程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③结构 振动基础等教学路径。北大、中科大、复旦等力学专业的理论力学,目前仍安排一年制的 教学;但似乎均未将控制力学列入必修内容。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从上世纪 60 年代 开始逐渐形成的以理论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和控制力学为核心的力学专业教学计划,且沿 用至今†† 。 3. 计算机应用方面:程序设计(含数据结构),CAD 与工程图形学、数值方法、计算力学等。 充分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计算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专业深化方面:可选择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与材料设计等方向进行 相关理论及应用的深入学习。复旦力学的飞行器专业注重飞行器总体、结构分析与设计、 控制原理及应用等专门化学习。各校结合自身特点,在专业深化方面反映各自的学科优势, 如科大力学设有“安全工程与防护设计”方向,包含《爆炸动力学及其应用》、《爆轰理论》、 《气体爆炸与工业安全》等课程。 5. 实践环节方面:北大力学,充分利用其国际化优势,利用暑期开设前沿拓展课程(暑期有 四周左右小课程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在二、三年级暑假或作为交换生时期,要求参加 ** 摘自《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第 7 版),柯尔莫戈洛夫、佛明著,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柯 尔莫戈洛夫是苏联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数学家,在数学和理论物理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并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执教多 年,积累有丰富教学经验。他锐意创新,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用称为《分析Ⅲ》的统一的教程代替实变函数论、积分方程 及变分法等课程,并亲自讲授此教程。柯尔莫戈洛夫的教学思想,首先是关于抽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统一性问题,培养学生 具有双重视野:一方面,注意集合论、度量空间与拓扑空间连续映照的一般理论、线性空间以及其上的泛函与算子、一般“测 度空间”中纯测度论与积分法等的发展的内部逻辑;另一方面,不忽略被这些更为抽象的数学领域所服务的古典分析学甚至 应用分析学。其次,宣传“综合”课程的必要性,宣传这样一种理念:教育就如同一种螺旋运动,学习者可以越来越高的层 次来观察整个轨迹。《分析Ⅲ》中对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在课程中已接触到的古典分析(《分析Ⅰ》)与代数、几何与微分方 程(《分析Ⅱ》)的概念实行综合。 †† 摘自《连续介质力学》(第一卷)(第 6 版),谢多夫,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谢多夫(1907-1999) 俄罗斯力学家。1907 年 11 月出生于顿河罗斯托夫。1931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36 年获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37 年 获得数理科学博士学位。从 1937 年起担任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教授;1946 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53 年当选为 院士。莫斯科大学流体力学学派的领袖,上述力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就是在谢多夫院士的推动下建立的
科研计划。复旦力学主要在三年级后暑期安排学生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 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 习,合作进行毕业论文等。此外,学生可进入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学生工作室,以团队合作 的形式基于专业知识研制模型飞机;进入金工实验室实践机械加工等。科大力学的培养方 案也设有金工实习和专业实践。 力学教学的若干特色 北大力学本科教学特色有,①做强国际化教育。北大工学院有很多与国外交流的机会, 籍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希望学生在四年时间里都有机会出去交流 做论文可以由企业出题目,为人家做完一件事情。这方面工作由工学院统一在做。②实习导 师制。我们实行了实在的导师制。一个导师管一个宿舍四个学生;指导专业介绍及人生规划 平时与学生聊天等以了解学生及时给予引导等。③试行小班化教学。从基础课开始就施行小 班化教育;一个班不超过50人,人多就开多班级,让学生有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于此相 关我们想办法进入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刚开始只有五个专业,数、理、化、生物、计 算机,没有力学而现在教育部要试点五个专业以外的专业,在北大清华各试一个专业。清华 选了钱学森力学班。我们考虑清华的力学可以进入计划其他学校力学也可以努力。北大力学 拔尖人才培养主要有三方面考虑:①力学还是以理科基础为核心,强调基础。以理科力学核 心课程为主,强化一些核心课程,数学一大块、力学一大块。②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 学科,由此需要培养学生研究工程问题的兴趣。③利用北大学科综合优势,培养有人文精神 的学者。 复旦大学,目前倡导通识教育;将小班化教学及研讨型教学作为课程的常态;积极推进 国际化进程,希望每位学生在四年内有在国外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年的经历;积极推进复旦本 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0P)让更多学生有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等。这些举措同北大的 非常类似。 上海大学从1996年开始设立数理综合班,学制四年,专业涉及数学、物理和力学;培养 模式上,前2年不分专业,后2年按个人意愿选择专业 办学的主要思路和特色为:①以学科为依托,坚持系所共同办学。系、所教师共同制定 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由系、所教师 统一组成的本科生导师队伍,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言传身教;为力学学科的发展 提供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②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 知名学者领衔、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所有教授都必须为本科生上课,鼓励 第5页共19页
第 5 页 共 19 页 科研计划。复旦力学主要在三年级后暑期安排学生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 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家级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实 习,合作进行毕业论文等。此外,学生可进入飞行器设计与制作学生工作室,以团队合作 的形式基于专业知识研制模型飞机;进入金工实验室实践机械加工等。科大力学的培养方 案也设有金工实习和专业实践。 力学教学的若干特色 北大力学本科教学特色有,①做强国际化教育。北大工学院有很多与国外交流的机会, 籍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希望学生在四年时间里都有机会出去交流。 做论文可以由企业出题目,为人家做完一件事情。这方面工作由工学院统一在做。②实习导 师制。我们实行了实在的导师制。一个导师管一个宿舍四个学生;指导专业介绍及人生规划, 平时与学生聊天等以了解学生及时给予引导等。③试行小班化教学。从基础课开始就施行小 班化教育;一个班不超过 50 人,人多就开多班级,让学生有更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于此相 关我们想办法进入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刚开始只有五个专业,数、理、化、生物、计 算机,没有力学而现在教育部要试点五个专业以外的专业,在北大清华各试一个专业。清华 选了钱学森力学班。我们考虑清华的力学可以进入计划其他学校力学也可以努力。北大力学 拔尖人才培养主要有三方面考虑:①力学还是以理科基础为核心,强调基础。以理科力学核 心课程为主,强化一些核心课程,数学一大块、力学一大块。②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 学科,由此需要培养学生研究工程问题的兴趣。③利用北大学科综合优势,培养有人文精神 的学者。 复旦大学,目前倡导通识教育;将小班化教学及研讨型教学作为课程的常态;积极推进 国际化进程,希望每位学生在四年内有在国外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年的经历;积极推进复旦本 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让更多学生有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等。这些举措同北大的 非常类似。 上海大学从 1996 年开始设立数理综合班,学制四年,专业涉及数学、物理和力学;培养 模式上,前 2 年不分专业,后 2 年按个人意愿选择专业。 办学的主要思路和特色为:①以学科为依托,坚持系所共同办学。系、所教师共同制定 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等教学过程;由系、所教师 统一组成的本科生导师队伍,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言传身教;为力学学科的发展 提供高质量的研究生生源。②坚持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 知名学者领衔、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所有教授都必须为本科生上课,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