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 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具体是 到2017年,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60项以 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立项 原则,制定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等基 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等关键技术标准,探索制 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 准,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 修订500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 键技术标准全覆盖,智能制造标准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验 证,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大幅 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3 失的问题,第二阶段(2018-2020 年)主要解决标准体系完 善及标准在全制造业领域推广应用的问题。具体是: 到 2017 年,初步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 60 项以 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立项 原则,制定参考模型、术语定义、标识解析、评价指标等基 础共性标准和数据格式、通讯协议等关键技术标准,探索制 定重点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并率先在《中国制造 2025》十大 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 准,标准应用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到 2020 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 修订 500 项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基本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 键技术标准全覆盖,智能制造标准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验 证,在制造业全领域推广应用,促进我国智能制造水平大幅 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建设思路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 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 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组成的三维智 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界定智能制造标ⅶ准化的内涵和外延, 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 叠关系;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 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 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 到智能功能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 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重点行业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 体系结构;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 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 个维度构建完成,主要解决智能制造标ⅶ准体系结构和框架 的建模研究。如图1所示
4 二、 建设思路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按照“三步法”原则建设完成。 第一步,通过研究各类智能制造应用系统,提取其共性抽象 特征,构建由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组成的三维智 能制造系统架构,从而界定智能制造标准化的内涵和外延, 识别智能制造现有和缺失的标准,认知现有标准间的交叉重 叠关系;第二步,在深入分析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综合智 能制造系统架构各维度逻辑关系,将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的生 命周期维度和系统层级维度组成的平面自上而下依次映射 到智能功能维度的五个层级,形成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 能服务、工业软件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五类关键技术标 准,与基础共性标准和重点行业标准共同构成智能制造标准 体系结构;第三步,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分解细化,进 而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指导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及相关标准立项工作。 (一)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功能 三个维度构建完成,主要解决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 的建模研究。如图 1 所示
系统层级 企业 车间 控制 设备 资源要素/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 命 周期 系统集成 互联互通 信息融合 新兴业态 智能功能 图1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1.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 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生命周期中各项 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 2.系统层级 系统层级自下而上共五层,分别为设备层、控制层、车 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智能制造的系统层级体现了装备的 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的扁平化趋势。具
5 图 1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1.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由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 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组成的链式集合。生命周期中各项 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不同行业的生命周期构成不尽相 同。 2. 系统层级 系统层级自下而上共五层,分别为设备层、控制层、车 间层、企业层和协同层。智能制造的系统层级体现了装备的 智能化和互联网协议(IP)化,以及网络的扁平化趋势。具
体包括 (1)设备层级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 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2)控制层级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 与监视控制系统( 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 线控制系统(FCS)等 3)车间层级实现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制造 执行系统(MES)等; (4)企业层级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 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 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 (5)协同层级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 息实现协同硏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 3.智能功能 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 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 (1)资源要素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 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 燃气等能源。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 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由 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
6 体包括: (1) 设备层级包括传感器、仪器仪表、条码、射频识别、 机器、机械和装置等,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 (2) 控制层级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 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 线控制系统(FCS)等; (3) 车间层级实现面向工厂/车间的生产管理,包括制造 执行系统(MES)等; (4) 企业层级实现面向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企业资源 计划系统(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 系统(SCM)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 (5) 协同层级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通过互联网络共享信 息实现协同研发、智能生产、精准物流和智能服务等。 3. 智能功能 智能功能包括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 合和新兴业态等五层。 (1) 资源要素包括设计施工图纸、产品工艺文件、原材 料、制造设备、生产车间和工厂等物理实体,也包括电力、 燃气等能源。此外,人员也可视为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2) 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息 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由 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
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淛制造系统的集成。 (3)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 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4)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 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实现信息协同共享。 (5)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 务型制造模式 4.示例解析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三个维度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 猊。为更好的解读和理解系统架构,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为例,分别从点、线、 面三个方面诠释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在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 置及其相关标准。 (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7 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3) 互联互通是指通过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实现机器 之间、机器与控制系统之间、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 (4) 信息融合是指在系统集成和通信的基础上,利用云 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实现信息协同共享。 (5) 新兴业态包括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工业云等服 务型制造模式。 4.示例解析 智能制造系统架构通过三个维度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 貌。为更好的解读和理解系统架构,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为例,分别从点、线、 面三个方面诠释智能制造重点领域在系统架构中所处的位 置及其相关标准。 (1)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