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计划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的 总体部署,为明确“十三五”期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 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 定《"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 称“规划”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 确硏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
— 1 — “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计划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等的 总体部署,为明确“十三五”期间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 创新工作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 定《“十三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下简 称“规划”)。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对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准 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
险挑战。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就是指在城乡规划与区域 发展、城镇基础设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领域,开展科 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价值创造活动 、形势与需求 (一)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政府对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发展工作高度重视,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特别是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 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本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 断提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首次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作为重点领域迸行独立部署,设 立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 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 信息平台”等五个优先主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 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
— 2 — 险挑战。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就是指在城乡规划与区域 发展、城镇基础设施、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领域,开展科 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价值创造活动。 一、形势与需求 (一)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政府对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发展工作高度重视,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特别是自《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 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实施以来,本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不 断提升。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首次将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作为重点领域进行独立部署,设 立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 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 信息平台”等五个优先主题。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 计划、 973 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在
区域规划、建筑节能、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居住环境等技术领 域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总体看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技术 水平在某些关键科技点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大部分还处于“跟 跑”和“并跑”的水平。 具体来看,我国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跨江跨海 超长桥隧等特种结构领域的工程设计建造和集成技术应用已居于 世界领先水平,在新型建筑结构技术方面突破了技术瓶颈,我国 重大工程建造科技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筑节能、绿色 建筑等领域取得突破,抢占了部分技术制高点,取得了一批重大 成果,孵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研发团队、科研条件和 平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科技 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 研究偏少,理论创新不足,无法有力攴撑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 科技的全链条一体化发展;二是技术集成创新聚焦程度不足,新
— 3 — 区域规划、建筑节能、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居住环境等技术领 域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总体看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技术 水平在某些关键科技点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大部分还处于“跟 跑”和“并跑”的水平。 具体来看,我国在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跨江跨海 超长桥隧等特种结构领域的工程设计建造和集成技术应用已居于 世界领先水平,在新型建筑结构技术方面突破了技术瓶颈,我国 重大工程建造科技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建筑节能、绿色 建筑等领域取得突破,抢占了部分技术制高点,取得了一批重大 成果,孵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研发团队、科研条件和 平台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 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基础 研究偏少,理论创新不足,无法有力支撑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 科技的全链条一体化发展;二是技术集成创新聚焦程度不足,新
技术和交叉学科技术研发和应用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相关技术转化平台的协同共享机 制尚未建立,技术转化比率低于发达国家,部分技术领域核心产 品竞争力仍处于劣势。 (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当下城镇化领域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社会可持续 发展、节能不保和改善民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研究对象不断 增多,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 1.研究领以从单一要素向系统整体转变,研究手段从传统技 术方法向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促迸技术创新转变 发达国家在城镇化科学基础硏究方面,已经进入以复杂巨系 统为对象的综合集成研究阶段,聚焦于现有城市空间结构对通勤 流、交通流商务流、信息流等“流″的影响,硏究空间扩张、 形态变化对城镇群用地布局、土地利用、生态廊道、功能组织和 环境质量等的影响,探索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及延续。此 外还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服务功
— 4 — 技术和交叉学科技术研发和应用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相关技术转化平台的协同共享机 制尚未建立,技术转化比率低于发达国家,部分技术领域核心产 品竞争力仍处于劣势。 (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 当下城镇化领域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社会可持续 发展、节能环保和改善民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研究对象不断 增多,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 1. 研究领域从单一要素向系统整体转变,研究手段从传统技 术方法向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促进技术创新转变 发达国家在城镇化科学基础研究方面,已经进入以复杂巨系 统为对象的综合集成研究阶段,聚焦于现有城市空间结构对通勤 流、交通流、商务流、信息流等“流”的影响,研究空间扩张、 形态变化对城镇群用地布局、土地利用、生态廊道、功能组织和 环境质量等的影响,探索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的保护及延续。此 外还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和基础设施服务功
能的长期连续监测,期望在更大程度上揭示城市与人员活动的相 互影响机制。美国2050、欧洲空间发展规划(ESDP)的硏究, 都关注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发展、城市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研究方法与手段实现了从单项技术走向多种技术的集成。 2.研究热点从工业化向可持续瑜念较变 作为节能减排和改善居住品质的关键途径,可持续理念成为 近30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一方面,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镇资 源生态承载力研究,20世纪9年代初“生态足迹”概念的提出 使承载力的研究从生态系统中的单一要素转向整个生态系统,并 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积极硏究绿色 建筑与低碳节能技术标准的发展和技术集成,大力硏发新型节 能设备和功能材料,最近部分发达国家还开展了近零能耗建筑的 研究与实践,目标是基本不再主动向外需求能源原。此外,发达国 家还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低碳城市技术集成与示范建设,据统计 近20年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推广已经超过10万栋、面积超过 上亿平米,而生态低碳城市的建设数量也超过了上百个
— 5 — 能的长期连续监测,期望在更大程度上揭示城市与人员活动的相 互影响机制。美国 2050、欧洲空间发展规划(ESDP)的研究, 都关注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发展、城市地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研究方法与手段实现了从单项技术走向多种技术的集成。 2. 研究热点从工业化向可持续理念转变 作为节能减排和改善居住品质的关键途径,可持续理念成为 近 30 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一方面,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镇资 源生态承载力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初“生态足迹”概念的提出, 使承载力的研究从生态系统中的单一要素转向整个生态系统,并 与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相融合。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积极研究绿色 建筑与低碳节能技术、标准的发展和技术集成,大力研发新型节 能设备和功能材料,最近部分发达国家还开展了近零能耗建筑的 研究与实践,目标是基本不再主动向外需求能源。此外,发达国 家还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低碳城市技术集成与示范建设,据统计 近 20 年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推广已经超过 10 万栋、面积超过 上亿平米,而生态低碳城市的建设数量也超过了上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