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 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 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 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 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 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 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 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 31.5%、50.4%、55.9%和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 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 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 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 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 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 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 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 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 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 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 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 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 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 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 年,原油、 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 60.8%、 31.5%、50.4%、55.9%和 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 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 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 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 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 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 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 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 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 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 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 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 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 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 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 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 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 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 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 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 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 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 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 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 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 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 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 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 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 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 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 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 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化工产业示范区。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延伸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坚持综合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积极采用现代煤化工绿色创新技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安全发展。加强全过 程控制管理,降低三废排放强度,提升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 开展二氧化碳减排等技术应用示范,推动末端治理向综合治 理转变,提高产业清洁低碳发展水平。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 与各省(区、市)高耗能项目的落后产能淘汰紧密结合,确 保全国及各有关省(区、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降低目标的实现。 、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产业技术升级示范 认真总结前期产业化示范经验教训,主动适应产业发展 新趋势和市场新要求,突破部分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系 统集成优化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重点开展煤制烯烃、 煤制油升级示范,提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平;有序开展 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示范,逐步完善工艺技术装 备及系统配置;稳步开展煤制芳烃工程化示范,加快推进科 研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技术升级示范重点 类别 升级示范重点 煤制油 直接液化、费托合成、煤油共炼等
化工产业示范区。结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因地制宜延伸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坚持综合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积极采用现代煤化工绿色创新技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和安全保障能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安全发展。加强全过 程控制管理,降低三废排放强度,提升三废资源化利用水平。 开展二氧化碳减排等技术应用示范,推动末端治理向综合治 理转变,提高产业清洁低碳发展水平。新建现代煤化工项目 与各省(区、市)高耗能项目的落后产能淘汰紧密结合,确 保全国及各有关省(区、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 放降低目标的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产业技术升级示范 认真总结前期产业化示范经验教训,主动适应产业发展 新趋势和市场新要求,突破部分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系 统集成优化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重点开展煤制烯烃、 煤制油升级示范,提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平;有序开展 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示范,逐步完善工艺技术装 备及系统配置;稳步开展煤制芳烃工程化示范,加快推进科 研成果转化应用。 产业技术升级示范重点 类别 升级示范重点 煤制油 直接液化、费托合成、煤油共炼等
煤制天然气大型化碎煤加压气化、大型化环保型固定床熔渣气化、气流床气化 甲烷化成套工艺等 煤制烯烃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 煤制芳烃甲醇制芳烃、煤分质利用联产制芳烃等 煤制乙二醇合成气制草酸酯、草酸酯加氢、合成气一步法制乙二醇等 环保 难降解废水高效处理、高含盐废水处理处置、结晶盐综合利用等 (二)加快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 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工、化纤 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 集群,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发展重点 领域 发展重点 现代煤化工一煤利用高硫煤气化技术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延长现役高硫 炭开采 煤矿井服务年限。重点转化利用山西和贵州高硫煤等劣质煤炭资源。 现代煤化工一电结合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电源点建设,发展煤化电热一体 力 化,推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建设,实现现代煤化工 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现代煤化工一石利用煤化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建设集原油加工、发电、供热、制 油化工 氢于一体的联合装置。发挥现代煤化工与原油加工中间产品互为供需的 优势,开展煤炭和原油联合加工示范。 现代煤化工一化发展煤制芳烃和煤制乙二醇,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化纤 纤 原料示范工程 现代煤化工一盐重点做好青海等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青海矿业海西州煤 化工 制烯烃项目。结合汞污染防治国际公约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适时实施 聚氯乙烯原料路线改造、乙炔加氢制乙烯。 现代煤化工一冶发展粉煤灰制建材产品,开发高铝粉煤灰制氧化铝、一氧化碳或氢 金建材 气直接还原铁等技术,重点在蒙西等地开展现代煤化工和冶金建材一体 化示范,提高冶金副产气体综合利用水平 (三)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管理,重点抓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 企业填平补齐、挖潜改造,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安全环保水平。推动神华集团包头、中煤集团榆林、延
煤制天然气 大型化碎煤加压气化、大型化环保型固定床熔渣气化、气流床气化、 甲烷化成套工艺等 煤制烯烃 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 煤制芳烃 甲醇制芳烃、煤分质利用联产制芳烃等 煤制乙二醇 合成气制草酸酯、草酸酯加氢、合成气一步法制乙二醇等 环保 难降解废水高效处理、高含盐废水处理处置、结晶盐综合利用等 (二)加快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采取煤化电热一体化、多联产方式, 大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石油化工、化纤、 盐化工、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 集群,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产业融合发展重点 领域 发展重点 现代煤化工—煤 炭开采 利用高硫煤气化技术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延长现役高硫 煤矿井服务年限。重点转化利用山西和贵州高硫煤等劣质煤炭资源。 现代煤化工—电 力 结合新疆、陕西、宁夏、内蒙古等电源点建设,发展煤化电热一体 化,推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建设,实现现代煤化工 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现代煤化工—石 油化工 利用煤化电热一体化集成技术,建设集原油加工、发电、供热、制 氢于一体的联合装置。发挥现代煤化工与原油加工中间产品互为供需的 优势,开展煤炭和原油联合加工示范。 现代煤化工—化 纤 发展煤制芳烃和煤制乙二醇,推动化纤原料多元化,实施煤基化纤 原料示范工程。 现代煤化工—盐 化工 重点做好青海等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青海矿业海西州煤 制烯烃项目。结合汞污染防治国际公约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适时实施 聚氯乙烯原料路线改造、乙炔加氢制乙烯。 现代煤化工—冶 金建材 发展粉煤灰制建材产品,开发高铝粉煤灰制氧化铝、一氧化碳或氢 气直接还原铁等技术,重点在蒙西等地开展现代煤化工和冶金建材一体 化示范,提高冶金副产气体综合利用水平。 (三)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 深入开展行业对标管理,重点抓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 企业填平补齐、挖潜改造,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安全环保水平。推动神华集团包头、中煤集团榆林、延
长集团靖边和陕煤化集团蒲城等企业运用现有生产装置运 行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烯烃收率,降 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煤制烯烃升级改造工程, 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四)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统筹区域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生态优 先、有序开发、规范发展、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托现有产业 基础,采取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的方式, 以石油化工产品能力补充为重点,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 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 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 产业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新增煤炭转化量总 量须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不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 料),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编制好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做好规划水资源论证,落实水资源条件,择优 确定项目业主,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结合示范区发展情况适 时进行评估,建立示范区的动态调整机制 (五)组织实施资源城市转型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 发、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充分利用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技
长集团靖边和陕煤化集团蒲城等企业运用现有生产装置运 行经验,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烯烃收率,降 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实施煤制烯烃升级改造工程, 促进产业规模化、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四)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统筹区域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生态优 先、有序开发、规范发展、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托现有产业 基础,采取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的方式, 以石油化工产品能力补充为重点,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 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 4 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 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 产业示范区。每个示范区“十三五”期间新增煤炭转化量总 量须控制在 2000 万吨以内(不含煤制油、煤制气等煤制燃 料),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编制好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做好规划水资源论证,落实水资源条件,择优 确定项目业主,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结合示范区发展情况适 时进行评估,建立示范区的动态调整机制。 (五)组织实施资源城市转型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 发、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充分利用资源型城市煤炭开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