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目六、通过法的立、改、废、释,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230.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法发展的历史经验.232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232二、法治与民主相互促进233三、经济发展和法律发展相互促进235.四、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相互促进236第十一章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238238第一节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238一、民主与民主政治..:240二、民主是法治的基础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241第二节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选择·242242一、中国人民选择民主政治制度的艰难探索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244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246四、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248.: 249第三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49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51第十二章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255+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255255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原理二、社会主义法与法治经济建设256-第二节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科技263一、法与科技的一般原理…·263二、社会主义法与科技创新267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文化.270一、社会主义法与文化建设271二、社会主义法与道德279
目录 VJI 六、通过法的立、改、废、释,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 230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发展的历史经验.·.·.·.·. 232 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232 二、法治与民主相互促进................................................... 233 三、经济发展和法律发展相互促进. 235 四、社会发展和法律发展相互促进................ 236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民主政治. 238 第一节 法与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 238 一、民主与民主政治. 238 二、民主是法治的基础...................................................... 240 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241 第二节 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符合国情的选择.·. 242 一、中国人民选择民主政治制度的艰难探索. 242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244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 246 四、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 248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49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 249 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51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科技、文化、杜会、生态. 255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255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255 二、社会主义法与法治经济建设.············ 256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科技. 263 一、法与科技的一般原理................................................... 263 二、社会主义法与科技创新................................................ 267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文化.· 270 一、社会主义法与文化建设................................................ 271 二、社会主义法与道德···················. ;. 279
282三、社会主义法与宗教284第四节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284一、法与社会的一般原理….289二、法与社会治理.....292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建设294第五节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生态294一、社会主义法与生态的一般原理297二、社会主义法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十三章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303303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303一、党领导立法304二、科学立法…305三、民主立法四、依法立法.306306第二节中国的立法体制一、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306二、立法权限的划分:308第三节中国的立法程序.314314一、法律案提出二、法律案审议…:315三、法律案表决.316四、法律公布**317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17...317一、法律体系的概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318...322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25第五节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325一、国内法与国际法二、国内法与涉外法:327
Vfil 目录三、社会主义法与宗教...................................................... 282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 284 一、法与社会的一般原理 . :. 284 二、法与社会治理............................................................ 289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建设······••'••··········. 292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生态. 294 一、社会主义法与生态的一般原理. 294 二、社会主义法与生态文明建设.·. 297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和法律体系. 303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指导原则. 303 一、党领导立法............................................................... 303 二、科学立法.................................................................. 304 三、民主立法.................................................................. 305 四、依法立法.................................................................. 306 第二节 中国的立法体制......................................................... 306 一、统一而又分层次的立法体制. 306 二、立法权限的划分......................................................... 308 第三节 中国的立法程序......................................................... 314 一、法律案提出............................................................... 314 二、法律案审议............................................................... 315 三、法律案表决............................................................... 316 四、法律公布. 317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17 一、法律体系的概念......................................................... 31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318 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22 第五节 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325 一、国内法与国际法......................................................... 325 二、国内法与涉外法......................................................... 327
目IX第十四章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328第一节法律实施的意义328一、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329二、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宗旨和目的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332第二节法律执行·.332一、法律执行的概念....332.:二、法律执行的基本原则333三、行政执法与行政责任.335"第三节法律适用336一、法律适用的概念336:二、法律适用的主要特点…337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338.四、司法权与司法责任:341.第四节法律遵守…·.342一、法律遵守的概念·342二、法律遵守的理由和意义343三、法律遵守的范围和条件344第五节法律实施的正当程序344一、法律程序概述344...二、正当法律程序346三、程序正义...349第六节法律实施的监督351... 351一、法律实施监督的原理二、法律实施监督的原则353三、法律实施监督的性质和功能354第十五章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357第一节法治的一般原理:357357一、法治与人治.二、法治与法制359三、法治与德治359
目录 lX 第十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实施. 328 第一节法律实施的意义......................................................... 328 一、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329 二、法律实施是实现立法宗旨和目的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332 第二节法律执行.................................................................. 332 一、法律执行的概念......................................................... 332 二、法律执行的基本原则................................................... 333 三、行政执法与行政责任................................................... 335 第三节法律适用.................................................................. 336 一、法律适用的概念......................................................... 336 二、法律适用的主要特点................................................... 337 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338 四、司法权与司法责任...................................................... 341 第四节法律遵守.................................................................. 342 一、法律遵守的概念......................................................... 342 二、法律遵守的理由和意义................................................ 343 三、法律遵守的范围和条件................................................ 344 第五节法律实施的正当程序.·.·. 344 一、法律程序概述............................................................ 344 二、正当法律程序............................................................ 346 三、程序正义.................................................................. 349 第六节法律实施的监督......................................................... 351 一、法律实施监督的原理................................................... 351 二、法律实施监督的原则.......................................... 353 三、法律实施监督的性质和功能.·.· 354 第十五章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357 第一节法治的一般原理......................................................... 357 一、法治与人治. 357 二、法治与法制............................................................... 359 三、法治与德治. 359
X泉361四、法治与治理362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362一、坚持党的领导.·363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65三、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365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367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与重要任务..370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370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374三、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377第四节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378.378一、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二、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才队伍保障·379三、发挥“关键少数”的保障作用:381四、全面依法治国的科技支撑382第五节建设法治中国383383一、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目标....二、法治中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384三、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384阅读文献.386人名译名对照表390第一版后记393第二版后记394
XI 目录四、法治与治理............................................................... 361 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 362 一、坚持党的领导............................................................ 362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63 三、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 365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65 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367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与重要任务. 370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370 二、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374 三、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377 第四节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378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 378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人才队伍保障. 379 三、发挥“关键少数”的保障作用. 381 四、全面依法治国的科技支撑. .382 第五节建设法治中国. 383 一、法治中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目标. 383 二、法治中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384 三、法治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 384 阅读文献.................................................................................... 386 人名译名对照表........................................................................... 390 第一版后记················································································· 393 第二版后记. 394
导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也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反革命反人民的法制,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成果,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变革。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①。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简称“八二宪法”)以及五次修改,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推进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宪法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9年,这一基本方略被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宪法地位,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党的十九大在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在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依法治国,就是把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纳人法治的轨道,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9页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也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反革命反人民的法制,开启了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近代 100 多年来中 国人民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的英勇斗争成果, 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的历史变革。 1978 12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方针,提出“为 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 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 必严,违法必究”仇 1982 12 月 4H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 法(简称"丿匕二宪法”)以及五次修改,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推进法治 建设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宪法规范,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99 年,这一基本方略 被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宪法地位,也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 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 程,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重要组成部分。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在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把全面依法治国 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在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伟大的事 业。依法治国,就是把国家和社会的各项事业纳入法治的轨道,保证广大人民 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 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5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