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品种和杂交种玉米中,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分蘖多不结果穗,或穗小、粒 少,成熟很晚,经济意义不大。因此,一般在中耕除草时去蘖,或用培土办 法抑制分蘖,避免消耗水分和养料。但对分蘖类型的玉米,对作饲料栽培的 玉米或在杂交制种区内的父本,为了增加雄花散粉时间和花粉数,可以不必 去蘖。 三、叶 (一)叶的形态特征 玉米叶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互生排列。全叶可分为叶鞘、叶片、叶舌三部 分。叶鞘紧包着节间,其长度,在植株的下部比节间长,而上部的比节间短: 叶鞘肥厚坚硬,有保护茎秆和贮藏养分的作用。叶片着生于叶鞘顶部的叶环 之上,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中脉、中肋),主脉 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叶片边缘常有波状皱纹,这是因为在叶子的边缘 上薄壁组织生长快所造成的,这种波状皱褶可增加对光的吸收面,有避免风 害折断叶部的作用;玉米多数叶片的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1-5片叶(早 熟品种少,晚熟品种多)是光滑无毛的,这一特性可作为判断玉米叶位的参 考。玉米叶舌(亦有无叶舌的品种)着生于叶鞘与叶片交接处,紧贴茎秆 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侵入叶鞘内侧的作用 玉米叶片向上斜挺,并象漏斗一样包住茎秆,可以很好地利用雨水,促进 气生根的发育,并可湿润植株周围的土壤,对穴施肥料有利 玉米叶片的横切面可分为表皮、叶肉及维管束。叶子的上下表皮都布满许 多气孔。据研究,每一平方厘米叶面积上平均约有气孔17000个,一株中等 大小的玉米,气孔多达1亿个以上。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分布多20%。大量 的气孔可以保证植株能很好地进行气体交换。气孔有自动调节开闭的能力 干旱时,气孔闭合,防止水分过多的蒸腾。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 称运动细胞。这些细胞壁薄,液胞很大,有控制叶面水分蒸腾的作用。天气 正常水分充足时,运动细胞吸水膨大,使叶面保持平展状态;反之,气候干 旱,水分不足时,运动细胞失水,体积缩小,使叶片向上卷缩成筒状,减少 蒸腾面积,阵低蒸腾强度。气孔及表皮细胞还能吸收以溶液状态的矿质元素 养分进入叶片内部,这就是根外追肥的根据。 在表皮内部为叶肉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叶内维管束有特别发达的维管 束鞘,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许多特殊化的叶绿体,这是与稻麦作物显著不同 的重要特点。因此,维管束鞘内有无叶绿体,是C4和C3植物的重要区别之 玉米一生主茎出现的叶片数目因品种而不同,早熟品种叶片少,晚熟品种 叶片多,变幅在840片,一般在13-25片之间。每一品种的叶片数是相对 稳定的,在同一地区很少因栽培年份等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
16 的品种和杂交种玉米中,在一般栽培条件下,分蘖多不结果穗,或穗小、粒 少,成熟很晚,经济意义不大。因此,一般在中耕除草时去蘖,或用培土办 法抑制分蘖,避免消耗水分和养料。但对分蘖类型的玉米,对作饲料栽培的 玉米或在杂交制种区内的父本,为了增加雄花散粉时间和花粉数,可以不必 去蘖。 三、叶 (一)叶的形态特征 玉米叶着生在茎的节上,呈互生排列。全叶可分为叶鞘、叶片、叶舌三部 分。叶鞘紧包着节间,其长度,在植株的下部比节间长,而上部的比节间短; 叶鞘肥厚坚硬,有保护茎秆和贮藏养分的作用。叶片着生于叶鞘顶部的叶环 之上,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叶片中央纵贯一条主脉(中脉、中肋),主脉 两侧平行分布着许多侧脉;叶片边缘常有波状皱纹,这是因为在叶子的边缘 上薄壁组织生长快所造成的,这种波状皱褶可增加对光的吸收面,有避免风 害折断叶部的作用;玉米多数叶片的正面有茸毛,只有基部第 1—5 片叶(早 熟品种少,晚熟品种多)是光滑无毛的,这一特性可作为判断玉米叶位的参 考。玉米叶舌(亦有无叶舌的品种)着生于叶鞘与叶片交接处,紧贴茎秆, 有防止雨水、病菌、害虫侵入叶鞘内侧的作用。 玉米叶片向上斜挺,并象漏斗一样包住茎秆,可以很好地利用雨水,促进 气生根的发育,并可湿润植株周围的土壤,对穴施肥料有利。 玉米叶片的横切面可分为表皮、叶肉及维管束。叶子的上下表皮都布满许 多气孔。据研究,每一平方厘米叶面积上平均约有气孔 17000 个,一株中等 大小的玉米,气孔多达 1 亿个以上。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分布多 20%。大量 的气孔可以保证植株能很好地进行气体交换。气孔有自动调节开闭的能力, 干旱时,气孔闭合,防止水分过多的蒸腾。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大型细胞, 称运动细胞。这些细胞壁薄,液胞很大,有控制叶面水分蒸腾的作用。天气 正常水分充足时,运动细胞吸水膨大,使叶面保持平展状态;反之,气候干 旱,水分不足时,运动细胞失水,体积缩小,使叶片向上卷缩成筒状,减少 蒸腾面积,阵低蒸腾强度。气孔及表皮细胞还能吸收以溶液状态的矿质元素 养分进入叶片内部,这就是根外追肥的根据。 在表皮内部为叶肉组织,由薄壁细胞组成。叶内维管束有特别发达的维管 束鞘,维管束鞘细胞内含有许多特殊化的叶绿体,这是与稻麦作物显著不同 的重要特点。因此,维管束鞘内有无叶绿体,是 C4 和 C3 植物的重要区别之 一。 玉米一生主茎出现的叶片数目因品种而不同,早熟品种叶片少,晚熟品种 叶片多,变幅在 8—40 片,一般在 13—25 片之间。每一品种的叶片数是相对 稳定的,在同一地区很少因栽培年份等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
因为玉米叶片数是在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前逐渐分化形成的,从遗传性上来 说是非常保守的,因此性状也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条件改变,则玉米叶片 数也就表现减少或增加。如有的品种在春播时的叶片数就比夏播时期相对多 点。但如播种过早,叶数又有减少的趋势。 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发展过程,从出菌到孕穗是上升期,从孕穗到灌浆是稳 定期,也是单株叶面积最大期,所以一般来说,单株形成最大叶面积的时间 大致就在开花期前后。稳定期的特点是单株叶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从灌浆到 成熟下降期,这是由于下层叶片逐渐死亡的原故。生产上需要通过合理密植 与肥、水措施,延长稳定期,延缓下降期或减缓下降速度,使植株保持较大 的光合面积,以制造更多的有机物 玉米各节位叶面积的大小,因品种而异。但所有品种各叶面积在植株上的 分布,都是单峰曲线形状,即中部叶最大。一般来说,果穗叶及其上下叶(棒 三叶)叶片最长,叶片最宽,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重。这可能有利于果 穗干物质的积累,符合有机养分“就近供应”的原则。生产上要注意通过合 理肥水管理适当扩大“棒三叶”面积。 关于叶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国通常采用的公式为: 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2)x叶片最大宽度×0.75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0.75 (二)叶的生长与功能 玉米最初的5片叶子(晚熟种6-7片叶)是在种子胚胎发育时形成的, 故称胚叶。第一片叶子通常是圆的,而以后各叶片是尖的,每一叶片形成后 其长度和宽度继续增加 据观察,一个主茎总叶数为20片的杂交种,大约在第十二片叶全展开时 所有叶片的面积大小已经形成,只是第十二片叶以上的叶片尚未展开而已。 按此推断,也是全展开叶片占总叶片60%时,各叶面积已经定局,这个时期 约在雌穗小花分化期前后,即在大喇叭口期左右,因此,要使玉米中上部叶 片长得宽大一些,就必须在大喇叭口期以前拔节期以后加强管理,创造良好 营养条件。 玉米各叶片日增面积,各叶之间差异很大。据山东昌潍农专观察,夏播“鲁 三9号”玉米(总叶片21个),第一至六叶生长速度慢,日增面积3-158cm 七至十一叶迅速上升,到十一叶,日增面积达72.9cm2,第十二至十五叶生 长速度高而稳,日增面积为86—906cm2。另外,根据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理 室对春玉米“双跃3号”的观察,也获得同样的趋势。据此,按叶面积日增 长速度可分为四组 第一至六叶为第一组,是缓慢生长组,相当于苗期 第七至十一叶为第二组,是迅速生长组,相当于拔节期; 第十二至十六叶为第三组,是稳定生长组,相当于孕穗期;
17 因为玉米叶片数是在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前逐渐分化形成的,从遗传性上来 说是非常保守的,因此性状也相对稳定。但是,如果条件改变,则玉米叶片 数也就表现减少或增加。如有的品种在春播时的叶片数就比夏播时期相对多 一点。但如播种过早,叶数又有减少的趋势。 玉米单株叶面积的发展过程,从出苗到孕穗是上升期,从孕穗到灌浆是稳 定期,也是单株叶面积最大期,所以一般来说,单株形成最大叶面积的时间 大致就在开花期前后。稳定期的特点是单株叶面积变化幅度不大。从灌浆到 成熟下降期,这是由于下层叶片逐渐死亡的原故。生产上需要通过合理密植 与肥、水措施,延长稳定期,延缓下降期或减缓下降速度,使植株保持较大 的光合面积,以制造更多的有机物。 玉米各节位叶面积的大小,因品种而异。但所有品种各叶面积在植株上的 分布,都是单峰曲线形状,即中部叶最大。一般来说,果穗叶及其上下叶(棒 三叶)叶片最长,叶片最宽,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重。这可能有利于果 穗干物质的积累,符合有机养分“就近供应”的原则。生产上要注意通过合 理肥水管理适当扩大“棒三叶”面积。 关于叶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国通常采用的公式为: 叶面积(cm2)=叶片中脉长度(cm2)叶片最大宽度0.75 单株叶面积(cm2)=全株各叶片中脉长度与最大宽度乘积之和(cm2)0.75 (二)叶的生长与功能 玉米最初的 5 片叶子(晚熟种 6—7 片叶)是在种子胚胎发育时形成的, 故称胚叶。第一片叶子通常是圆的,而以后各叶片是尖的,每一叶片形成后 其长度和宽度继续增加。 据观察,一个主茎总叶数为 20 片的杂交种,大约在第十二片叶全展开时, 所有叶片的面积大小已经形成,只是第十二片叶以上的叶片尚未展开而已。 按此推断,也是全展开叶片占总叶片 60%时,各叶面积已经定局,这个时期 约在雌穗小花分化期前后,即在大喇叭口期左右,因此,要使玉米中上部叶 片长得宽大一些,就必须在大喇叭口期以前拔节期以后加强管理,创造良好 营养条件。 玉米各叶片日增面积,各叶之间差异很大。据山东昌潍农专观察,夏播“鲁 三 9 号”玉米(总叶片 21 个),第一至六叶生长速度慢,日增面积 3—15.8 cm2; 七至十一叶迅速上升,到十一叶,日增面积达 72.9 cm2,第十二至十五叶生 长速度高而稳,日增面积为 86—90.6 cm2。另外,根据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理 室对春玉米“双跃 3 号”的观察,也获得同样的趋势。据此,按叶面积日增 长速度可分为四组: 第一至六叶为第一组,是缓慢生长组,相当于苗期; 第七至十一叶为第二组,是迅速生长组,相当于拔节期; 第十二至十六叶为第三组,是稳定生长组,相当于孕穗期;
第十七至二十叶(或顶叶)为第四组,是生长速度下降组,相当于孕穗期 以后的子粒形成期 如从各叶片的面积大小功能期(从叶片伸出到枯黄的天数)长短和光合势 的强弱来看,昌潍农专对“鲁三9号”研究指出:第一至五叶面积最小(6.1 一788cm2),功能期短(18-32天),光合势低(0.0104-0.201米2·日);第 六至十二叶三数值剧增,范围分别为142.3-6867cm2,33-60天和04078 3.84米2·日;第十三至十六叶的面积、功能期、光合势都很高,范围分别 为782.6-800.5cm2,63-60天和6-45米2·日;第十七叶以上,三值剧降 第二十一叶的叶面积降为1867cm2,功能期45天,光合势0.796米2·日。 从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能力看,玉米每一叶片光合强度的强弱表明了该叶 片光含效率的高低。玉米在营养生长时期,植株上部的叶片正在不断地形成, 下部叶片不断地衰老和死亡,它们之间的光合强度存在明显差别。山东农业 科学院研究(表4-5)表明,已经开始衰老的叶片和幼叶片光合能力较低, 中年叶片光合能力最强 (表4-5)不同节位叶片的相对光合强度(脉冲毫克分) 叶序 月/日 5 7 9 lI 15 17 1812 2834 l811 l788 了解玉米不同节位叶片的生理功能,对丰产栽培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上述 研究结果,初步搞清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不同节位叶片的相互关系玉米在叶片形成过程中,植株上部叶片的 形成是靠下部已建成叶为基础的。拔节期测定,植株每一叶片的光合产物除 本身积累和消耗外,主要是供应较上部正在形成的幼嫩叶片,而相邻的两叶 C14光合产物流通极少(有少量的叶鞘中积累)。大喇叭口期测定结果与拔节 期基本相似,所不同的仅是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发展,叶的生长中心不断向上 移动。 2.不同节位叶片与根系形成的关系玉米植株在拔节前,是以根系形成为 中心,因而对根系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已经形成的植株基部五、六个叶 片。用C14标记不同叶片追踪结果(表4-6)证明了这一点
18 第十七至二十叶(或顶叶)为第四组,是生长速度下降组,相当于孕穗期 以后的子粒形成期。 如从各叶片的面积大小功能期(从叶片伸出到枯黄的天数)长短和光合势 的强弱来看,昌潍农专对“鲁三 9 号”研究指出:第一至五叶面积最小(6.1 —78.8 cm2),功能期短(18—32 天),光合势低(0.0104—0.201 米 2 ∙日);第 六至十二叶三数值剧增,范围分别为 142.3—686.7 cm2,33 一 60 天和 0.4078 —3.84 米 2 ∙日;第十三至十六叶的面积、功能期、光合势都很高,范围分别 为 782.6—800.5 cm2,63—60 天和 6—4.5 米 2 ∙日;第十七叶以上,三值剧降, 第二十一叶的叶面积降为 186.7 cm2 ,功能期 45 天,光合势 0.796 米 2 ∙日。 从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能力看,玉米每一叶片光合强度的强弱表明了该叶 片光含效率的高低。玉米在营养生长时期,植株上部的叶片正在不断地形成, 下部叶片不断地衰老和死亡,它们之间的光合强度存在明显差别。山东农业 科学院研究(表 4—5)表明,已经开始衰老的叶片和幼叶片光合能力较低, 中年叶片光合能力最强。 (表 4—5)不同节位叶片的相对光合强度(脉冲/毫克/分) 叶序 月/日 5 7 9 11 13 15 17 7/26 8/22 219 — 994 845 665 1105 201 1812 — 2834 — 1811 — 1788 了解玉米不同节位叶片的生理功能,对丰产栽培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上述 研究结果,初步搞清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不同节位叶片的相互关系 玉米在叶片形成过程中,植株上部叶片的 形成是靠下部已建成叶为基础的。拔节期测定,植株每一叶片的光合产物除 本身积累和消耗外,主要是供应较上部正在形成的幼嫩叶片,而相邻的两叶 C14 光合产物流通极少(有少量的叶鞘中积累)。大喇叭口期测定结果与拔节 期基本相似,所不同的仅是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发展,叶的生长中心不断向上 移动。 2.不同节位叶片与根系形成的关系 玉米植株在拔节前,是以根系形成为 中心,因而对根系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已经形成的植株基部五、六个叶 片。用 C14 标记不同叶片追踪结果(表 4 一 6)证明了这一点
表4-6不同节位叶片与根系形成的关系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期(月/日 标记叶 占各叶片总脉冲% (雄穗小穗分化期) 35791 8/19 叶叶叶叶叶叶叶叶 ※13叶为穗位叶 玉米进入开花末期,根系干物质基本停止积累,这一时期植株基部叶片不 断地衰老死亡,因此根系生长和它生命活动能量的供应,就要由较上节位叶 片来代替。从8月19日用Cl4的追踪结果来看,11叶以下是其主要负担者。 由此可见,下部叶片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而根系生长的好 坏又直接影响到植株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因此在生产上促进下部叶片的 良好发育,延长它的寿命,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根系发达,而且可以减少较上 节位叶片对根系的负担。生产实践证明,下部叶片早衰不能获得高产,其主 要原因就在于此。 3.不同节位叶片与茎秆形成的关系不同节位叶片和在不同生育时期 对茎秆光合产物的供给是不相同的。据测定(表4—7):拔节期(7/20),茎 节伸长缓慢,叶片供给茎秆的光合产物少,只占供给叶片同化产物的490 15.13%,从供应量上看,以第五叶为最多。但总的来说,基部一组叶片不是 供应茎秆营养物质的主要负担者。玉米在大喇叭口期(8/4),是茎节伸长旺盛 时期,叶片供给茎杆的光合产物显著增加,不同节位叶片同化的C14光合产物 有1354-5747%积累于茎秆。并且愈靠近植株下部的叶片供应茎秆的百分比 愈高。从表中明显看出,第七至十一叶是茎杆形成的主要负担者 玉米开花授粉末期和果穗子粒形成期,植株的下部叶片死亡而其余叶片光 合产物积累于茎秆的比例呈现上下部位大、中部小的趋势,即是靠近果穗的 中部叶片同化的C14光合产物,在茎杆积累少,而距离果穗愈远的叶片,在茎 秆的积累愈多,其原因主要与靠近果穗叶片将其光和产物直接供应果穗有关
19 表 4—6 不同节位叶片与根系形成的关系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时 期(月/日) 标 记 叶 占各叶片总脉冲% 7/20 (雄穗小穗分化期) 3 叶 5 叶 7 叶 28.72 21.34 5.65 8/19 (开 花 末 期) 9 叶 11 叶 13 叶 15 叶 17 叶 22.92 17.99 4.68 0 0 ※13 叶为穗位叶 玉米进入开花末期,根系干物质基本停止积累,这一时期植株基部叶片不 断地衰老死亡,因此根系生长和它生命活动能量的供应,就要由较上节位叶 片来代替。从 8 月 l9 日用 C14 的追踪结果来看,11 叶以下是其主要负担者。 由此可见,下部叶片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根系的生长,而根系生长的好 坏又直接影响到植株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因此在生产上促进下部叶片的 良好发育,延长它的寿命,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根系发达,而且可以减少较上 节位叶片对根系的负担。生产实践证明,下部叶片早衰不能获得高产,其主 要原因就在于此。 3.不同节位叶片与茎秆形成的关系 不同节位叶片和在不同生育时期, 对茎秆光合产物的供给是不相同的。据测定(表 4—7):拔节期(7/20),茎 节伸长缓慢,叶片供给茎秆的光合产物少,只占供给叶片同化产物的 4.90— 15.13%,从供应量上看,以第五叶为最多。但总的来说,基部一组叶片不是 供应茎秆营养物质的主要负担者。玉米在大喇叭口期(8/4),是茎节伸长旺盛 时期,叶片供给茎杆的光合产物显著增加,不同节位叶片同化的 C14 光合产物 有 13.54—57.47%积累于茎秆。并且愈靠近植株下部的叶片供应茎秆的百分比 愈高。从表中明显看出,第七至十一叶是茎杆形成的主要负担者。 玉米开花授粉末期和果穗子粒形成期,植株的下部叶片死亡而其余叶片光 合产物积累于茎秆的比例呈现上下部位大、中部小的趋势,即是靠近果穗的 中部叶片同化的 C14 光合产物,在茎杆积累少,而距离果穗愈远的叶片,在茎 秆的积累愈多,其原因主要与靠近果穗叶片将其光和产物直接供应果穗有关
表4-7不同节位叶片同化C4在茎秆的分配(占各叶片总脉冲%) (山东农业科学院) 标记叶 7 3 15 17 7.89 574735.81 30731354 514054982919354|46.95 109231.48 54.4 注:⑦□20为雄穗小穗分化期;84为开花末期;9/3为乳熟期。 4.不同节位叶片与生殖器官形成的关系不同节位叶片对生殖器官作用 大小是不一样的(表4-8)。 表4-8不同节位叶片同化C14与生殖器官分化形成的关系(占各叶片 总脉冲%) (山东农业科学 7 II 13 15 17 74 0.49 0.54 2.08 0.722 雌穗雌穗雌穗子粒 L30 23.57 32.71 27.04 2.45 13.25 苞叶穗 (1)对雄穗养分的供给据在大喇叭口期(814)测定,第七至十三叶片 的C14光合产物流向雄穗的占274-10.93%。其中以第九至十一叶片是养分 供给的主要负担者。说明中部和中下部叶片对雄穗干重的增长起重要作用 (2)对雌穗养分的供给从上表在大喇叭口期(8阵4)测定结果来看,植 株下部叶片(第九叶以下)对雌穗的分化起一定作用,而在8月中旬雌穗干 重迅速增长后,C凵4光合产物运向雌穗的却很少,靠近雌穗的叶片(11叶)则 较多。在开花末期(8/9)测定,在雌穗以上距离雌穗越远、流向雌穗的比例 越少。这恰好与叶片干重的趋势是一致的。在乳熟期各叶片光合产物供给果 穗的量进一步提高,其基本趋势和上一期一致。从表4-8中三期测定结果来
20 表 4—7 不同节位叶片同化 C14在茎秆的分配 (占各叶片总脉冲%) (山东农业科学院) 标记叶 位 测定日期 3 5 7 9 11 13 15 17 7/20 8/4 8/19 9/3 7.89 15.13 4.9 57.47 35.81 51.40 30.73 54.98 19.69 13.54 29.19 10.92 37.54 31.48 46.95 54.45 注:7/20 为雄穗小穗分化期;8/4 为开花末期;9/3 为乳熟期。 4.不同节位叶片与生殖器官形成的关系 不同节位叶片对生殖器官作用 大小是不一样的(表 4—8)。 表 4—8 不同节位叶片同化 C14与生殖器官分化形成的关系(占各叶片 总脉冲%) (山东农业科学院) 叶位 月/日 器 官 7 9 11 13 15 17 8/4 雄 穗 雌 穗 2.74 0.49 9.36 0.54 10.93 2.08 4.75 0.722 — — — — 8/19 雌 穗 — 1.30 23.57 32.71 27.04 12.45 9/3 雌 穗 子 粒 苞叶穗 轴 — — — — — — 46.20 13.25 32.95 69.35 23.05 46.30 37.95 33.81 4.14 31.97 26.42 5.55 (1)对雄穗养分的供给 据在大喇叭口期(8/4)测定,第七至十三叶片 的 C14 光合产物流向雄穗的占 2.74—10.93%。其中以第九至十一叶片是养分 供给的主要负担者。说明中部和中下部叶片对雄穗干重的增长起重要作用。 (2)对雌穗养分的供给 从上表在大喇叭口期(8/4)测定结果来看,植 株下部叶片(第九叶以下)对雌穗的分化起一定作用,而在 8 月中旬雌穗干 重迅速增长后,C14 光合产物运向雌穗的却很少,靠近雌穗的叶片(11 叶)则 较多。在开花末期(8/19)测定,在雌穗以上距离雌穗越远、流向雌穗的比例 越少。这恰好与叶片干重的趋势是一致的。在乳熟期各叶片光合产物供给果 穗的量进一步提高,其基本趋势和上一期一致。从表 4—8 中三期测定结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