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一层一层轮生的节根根系。节根层数依品种及水、肥、密等条件而异, 般为6-9层,多者可达10层以上。地下节根约4—7层,地上节根约2—3 层或更多些(亦有没有的)。节根条数,地面以下的自下而上逐层增加,地面 以上的又有逐层减少的趋势,其总根数约在50-120条。根的长度是自下而 上逐层减少,根的粗度是自下而上逐层增加的,最上层又有逐层减少的趋势 根层间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加长。入土情况,地上节根开始在空气中生长而后 入土,它入土浅,入土角度陡,形如支柱,故有气生根和支柱根之称。地下 节根入土深,最初呈水平分布,向四周伸长,而后垂直向下。 地上节根比地下节根粗壮坚韧地,具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后壁组织特别 发达,入土前在根尖端常分泌粘液,入土后才产生分枝和根毛,起到吸收根 的作用 节根是玉米的主体根系,分枝多,根毛密。一株玉米根的总长度可达1 2公里,这就使植株在耕作层中构成了一个强大而密集的节根根系。 (二)根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营养、水分、支持植株和合成的作用。 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是通过根毛来进行的。据测定,着生在根尖部分的玉 米根毛,每平方厘米有42500条。由于根毛发达,玉米根的吸收面积增加了 55倍左右。 被玉米根系吸收的无机盐,一部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株各部分,另一部分 就在根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这一过程是光合作用产生的糖转移到根系后 与从土壤中吸收的P2Os和CO2起作用形成各种有机酸 有机酸与进入根部的NH4+、NO3-结合形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随水分运 输到植株的各部分。据研究,在玉米抽雄期,地下节根和支持根中氨基酸的 含量大大超过同时期叶中的含量10-15倍,而且氨基酸的种类也多。根中富 有组氨酸、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苏氨酸、 丙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而支持根(气生根)中则除了含有以上10种氨基 酸外,还有许多未知名的氨基酸,而且象天门冬酰胺、谷氨酸、苏氨酸、脯 氨酸等数量特别多,比普通根中多20-25倍。 玉米根系的特点不仅在于节根发达,支持根作用显著,而且能产生较高的 渗透压力。据测定,玉米的根毛细胞汁液渗透压为16-27个大气压,黑麦、 小麦、燕麦为5-8个大气压,大麦则为7—16个大气压。这也是玉米吸收水 分及矿物营养的能力超过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原因。 (三)根的生长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适应的关系。根系生长较好,能保
11 呈现一层一层轮生的节根根系。节根层数依品种及水、肥、密等条件而异, 一般为 6—9 层,多者可达 10 层以上。地下节根约 4—7 层,地上节根约 2—3 层或更多些(亦有没有的)。节根条数,地面以下的自下而上逐层增加,地面 以上的又有逐层减少的趋势,其总根数约在 50—120 条。根的长度是自下而 上逐层减少,根的粗度是自下而上逐层增加的,最上层又有逐层减少的趋势。 根层间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加长。入土情况,地上节根开始在空气中生长而后 入土,它入土浅,入土角度陡,形如支柱,故有气生根和支柱根之称。地下 节根入土深,最初呈水平分布,向四周伸长,而后垂直向下。 地上节根比地下节根粗壮坚韧地,具有色素,表皮角质化,后壁组织特别 发达,入土前在根尖端常分泌粘液,入土后才产生分枝和根毛,起到吸收根 的作用。 节根是玉米的主体根系,分枝多,根毛密。一株玉米根的总长度可达 1— 2 公里,这就使植株在耕作层中构成了一个强大而密集的节根根系。 (二)根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营养、水分、支持植株和合成的作用。 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是通过根毛来进行的。据测定,着生在根尖部分的玉 米根毛,每平方厘米 有 42500 条。由于根毛发达,玉米根的吸收面积增加了 5.5 倍左右。 被玉米根系吸收的无机盐,一部分通过导管输送到植株各部分,另一部分 就在根部合成复杂的有机物质。这一过程是光合作用产生的糖转移到根系后 与从土壤中吸收的 P2O5 和 CO2 起作用形成各种有机酸。 有机酸与进入根部的 NH4 +、NO3 − 结合形成氨基酸。这些氨基酸随水分运 输到植株的各部分。据研究,在玉米抽雄期,地下节根和支持根中氨基酸的 含量大大超过同时期叶中的含量 10—15 倍,而且氨基酸的种类也多。根中富 有组氨酸、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苏氨酸、 丙氨酸、脯氨酸、亮氨酸。而支持根(气生根)中则除了含有以上 10 种氨基 酸外,还有许多未知名的氨基酸,而且象天门冬酰胺、谷氨酸、苏氨酸、脯 氨酸等数量特别多,比普通根中多 20—25 倍。 玉米根系的特点不仅在于节根发达,支持根作用显著,而且能产生较高的 渗透压力。据测定,玉米的根毛细胞汁液渗透压为 l6—27 个大气压,黑麦、 小麦、燕麦为 5—8 个大气压,大麦则为 7—16 个大气压。这也是玉米吸收水 分及矿物营养的能力超过其他禾谷类作物的原因。 (三)根的生长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是相适应的关系。根系生长较好,能保
证地上部各器官也相应地繁茂茁壮;地上部生长良好又能为根系发育获得充 分的有机养分,根系也相应比较发达。因此,地下部分与地上部生长的相互 关系是玉米有机体内平衡协调的关系。据统计,玉米根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0.993。据胡昌浩(1980)研究(表4-3),单株节根条数与单株 穗数、粒数、粒重呈正相关,单株节根条数増加7.5~13.25,单株穗数増加1~2 个,粒数增加82.1~1114%,粒重增加78.7~124.3%。值得指出的是,地上节 根(气生根)增多,更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 表4-3玉米单株节根数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胡昌浩,1980) 节根条节根层单株穗 单株粒数 单株粒重 78.9 97 596.2 100 1359 84.8 9.6 108551821 242.8 178.7 10.0 1260.32114 224.3 玉米不同根系对各器官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从山东昌潍 农专用剪根法试验结果(表4-4)看出,剪去胚根和地下节根的玉米,植株 矮,穗位叶短,支持根层少,果穗秃尖加长,剪去第五、六层节根和剪去支 持根的植株倒伏率分别达96%和91% 表4-4剪根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东昌潍农专,1975) 处 株高|穗位叶忮持根穗粒穗粒秃尖倒伏 (cm)长(cm)层数|数(粒)重(克)长(cm)率(%) 248.6 596 273.5 2.0 242.2 86.8 211.2 4.2 下书第二、三层276 89.2 1.8 05.2 4.4 834 .8 384 74.4 3.9 剪一、二层支持根 359 104.8 *品种:鲁三9号。播期:6月20日 月13日剪胚根,第一、二层节根:8月3日剪第五、六层节根:8月20日剪去支持根 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其根的干物重的增长以及与地上部的比例关系是不 同的。据河北农业大学对春播三个不同品种的测定,三叶期单株根干物重为 0.03—006克,三叶期至拔节期前的苗期阶段,根干物重为0.16-0.93克,拔 节时期为1.55-202克,孕穗期为638-19.5克,抽雄开花期为10.60-3460 克,开花至子粒形成为10.90-2856。可以看出玉米根的干物重的绝对量是由 小到大逐渐增加的,到抽雄开花期达到了最高峰。再从地下部/地上部的增长
12 证地上部各器官也相应地繁茂茁壮;地上部生长良好又能为根系发育获得充 分的有机养分,根系也相应比较发达。因此,地下部分与地上部生长的相互 关系是玉米有机体内平衡协调的关系。据统计,玉米根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 r=0.993。据胡昌浩(1980)研究(表 4—3),单株节根条数与单株 穗数、粒数、粒重呈正相关,单株节根条数增加 7.5~13.25,单株穗数增加 1~2 个,粒数增加 82.1~111.4%,粒重增加 78.7~124.3%。值得指出的是,地上节 根(气生根)增多,更有利于产量性状的提高。 表 4—3 玉米单株节根数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胡昌浩,1980) 节根条 数 节根层 数 单株穗 数 单株粒数 单株粒重 粒 % 克 % 78.9 84.8 89.3 9.7 9.6 10.0 1 2 3 596.2 1085.5 1260.3 100 182.1 211.4 135.9 242.8 304.8 100 178.7 224.3 玉米不同根系对各器官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从山东昌潍 农专用剪根法试验结果(表 4—4)看出,剪去胚根和地下节根的玉米,植株 矮,穗位叶短,支持根层少,果穗秃尖加长,剪去第五、六层节根和剪去支 持根的植株倒伏率分别达 96%和 91%。 表 4—4 剪根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山东昌潍农专,1975) 处 理 株 高 (cm) 穗位叶 长(cm) 支 持 根 层 数 穗 粒 数(粒) 穗 粒 重(克) 秃 尖 长(cm) 倒 伏 率(%) 对 照 剪 掉 胚 根 248.6 242.2 93.2 86.8 2.6 1.6 596 426 273.5 211.2 2.0 4.2 0 0 剪 地 下 节 根 第一、二层 第五、六层 237.6 207.4 89.2 83.4 1.8 1.8 454 384 205.2 174.4 4.4 3.9 0 96 剪一、二层支持根 — — 3.8 359 104.8 3.5 91 品种:鲁三 9 号。播期:6 月 20 日 7 月 13 日剪胚根,第一、二层节根;8 月 3 日剪第五、六层节根;8 月 20 日剪去支持根。 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其根的干物重的增长以及与地上部的比例关系是不 同的。据河北农业大学对春播三个不同品种的测定,三叶期单株根干物重为 0.03—0.06 克,三叶期至拔节期前的苗期阶段,根干物重为 0.16—0.93 克,拔 节时期为 1.55—2.02 克,孕穗期为 6.38—19.5 克,抽雄开花期为 10.60—34.60 克,开花至子粒形成为 10.90—28.56。可以看出玉米根的干物重的绝对量是由 小到大逐渐增加的,到抽雄开花期达到了最高峰。再从地下部/地上部的增长
比值来看,三叶期为043-071,三叶期至拔节期前为0.34-0.88,拔节时期 为0.59—0.79,孕穗期为0.18—0.25,抽雄开花期为0.13-0.34,开花至子粒 形成期为0.18-0.27。由上可以看出,三个品种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增长比值, 均以苗期及拔节时期表现最大。如从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强度来看,自三叶 期至拔节期地下部比地上部增长速度快10-50%。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拔节 前是以根系形成为中心,而后逐步转移和过渡到以茎叶生长为主的时期,拔 节期成为二者生长的分界线与转折点。因此,在田间管理上拔节前的苗期阶 段应该是积极促进地下部而适当控制地上部,达到根多、株壮而不徒长的苗 期长相。在生育中后期,应促使茎叶与根系的稳健生长,达到均衡发展。 玉米根系的重量占全株总重量,一般密度为226%,密植的为172%。 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与条件关系密切。0-20cm土层中的玉米 根量约占总根量的60%左右,0-30cm土层中约占总根量的80%左右,0 50cm的土层中约占总根量的90%左右。入土深度最深可达2米以上,一般 约1米左右,分布范围,最大直径可达2米以上,一般约在1米左右,但其 主要根群集中在离茎秆周围的15-20cm范围内。一般来说,旱地玉米根系 分布浅,停止生长早;水浇地玉米根系分布深,停止发育晚。据开鲁日林观 察,旱地玉米根系深入土中仅达50-60cm,在抽雄穗后即停止生长,水浇 地根系深入土中可达90-100cm以上,抽雄穗前根的生长量约占根量的50 60%,抽雄到蜡熟前约占总根量的40%左右。所以,后期浇水能延长根系 活动时期,有利于正常成熟防止早衰。 茎 (一)茎的形态与生理功能 玉米茎的高矮,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矮生类型的,株高只有0.5-0.8米; 高大类型的,株高可达3-4米; 巨大类型的,株高可达7—9米。 般来说,矮秆的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高秆的生育期长,单株产量髙; 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等适宜的,茎秆生长比较高大,单株的产量也较髙, 我国栽培的玉米品种,植株最矮的只有1米(桐城伏脚),生育期约60--80 天;植株最高的(秋傻子)可达4米左右,生育期约140-150天。当前生产 上通常将株高在2米以下者称为矮秆型,2-2.5米为中秆型,2.5米或3米以 上者为髙秆型。株高与栽培关系密切,当前有降低株髙提髙种植密度创高产 的趋势 玉米茎杆上有许多节,每节生长一片叶子,茎节数目与叶片数目相应地变 化在8-40范围内。位于地面以下的茎节数目一般3—7个,多者可达8-9 节,而地面以上的茎节数6-30个以上。我国北方主要栽培的玉米,品种茎
13 比值来看,三叶期为 0.43—0.71,三叶期至拔节期前为 0.34—0.88,拔节时期 为 0.59—0.79,孕穗期为 0.18—0.25,抽雄开花期为 0.13—0.34,开花至子粒 形成期为 0.18—0.27。由上可以看出,三个品种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增长比值, 均以苗期及拔节时期表现最大。如从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强度来看,自三叶 期至拔节期地下部比地上部增长速度快 10—50%。由此可以充分说明,拔节 前是以根系形成为中心,而后逐步转移和过渡到以茎叶生长为主的时期,拔 节期成为二者生长的分界线与转折点。因此,在田间管理上拔节前的苗期阶 段应该是积极促进地下部而适当控制地上部,达到根多、株壮而不徒长的苗 期长相。在生育中后期,应促使茎叶与根系的稳健生长,达到均衡发展。 玉米根系的重量占全株总重量,一般密度为 22.6%,密植的为 17.2%。 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范围与条件关系密切。0—20cm 土层中的玉米 根量约占总根量的 60%左右,0—30cm 土层中约占总根量的 80%左右,0— 50cm 的土层中约占总根量的 90%左右。入土深度最深可达 2 米以上,一般 约 1 米左右,分布范围,最大直径可达 2 米以上,一般约在 1 米左右,但其 主要根群集中在离茎秆周围的 15—20cm 范围内。一般来说,旱地玉米根系 分布浅,停止生长早;水浇地玉米根系分布深,停止发育晚。据开鲁日林观 察,旱地玉米根系深入土中仅达 50—60cm ,在抽雄穗后即停止生长,水浇 地根系深入土中可达 90—100cm 以上,抽雄穗前根的生长量约占根量的 50 —60%,抽雄到蜡熟前约占总根量的 40%左右。所以,后期浇水能延长根系 活动时期,有利于正常成熟防止早衰。 二、茎 (一)茎的形态与生理功能 玉米茎的高矮,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矮生类型的,株高只有 0.5—0.8 米; 高大类型的,株高可达 3—4 米; 巨大类型的,株高可达 7—9 米。 一般来说,矮秆的生育期短,单株产量低,高秆的生育期长,单株产量高; 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等适宜的,茎秆生长比较高大,单株的产量也较高, 我国栽培的玉米品种,植株最矮的只有 1 米(桐城伏脚),生育期约 60—80 天;植株最高的(秋傻子)可达 4 米左右,生育期约 140—150 天。当前生产 上通常将株高在 2 米以下者称为矮秆型,2—2.5 米为中秆型,2.5 米或 3 米以 上者为高秆型。株高与栽培关系密切,当前有降低株高提高种植密度创高产 的趋势。 玉米茎杆上有许多节,每节生长一片叶子,茎节数目与叶片数目相应地变 化在 8—40 范围内。位于地面以下的茎节数目一般 3—7 个,多者可达 8—9 节,而地面以上的茎节数 6—30 个以上。我国北方主要栽培的玉米,品种茎
秆总节数多变化在18-25节范围内 一般来说,晚熟高秆类型,节间数目多,早熟矮秆类型,节间数目少。节 与节之间称节间 节间的粗度自茎基部向顶端逐渐减小,而节间的长度从基部到顶端呈现有 规律的变化 种是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及早熟、早熟品种及杂交种,或在南方生长的中 熟品种及杂交种,每一个节间都完成了生长,表现上部每一个节间比下部所 有节间长,最上面的一个节间最长,即节间生长的生物学曲线接近矢量(450) 曲线。 另一种是在我国北方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及杂交种,或在南方生长的极晚熟 品种及杂交种,上部节间生长没有正常完成,表现上部节间比中部节间短, 因此,节间生长生物学曲线常常不是呈矢量的,而是呈单峰曲线。据山东农 学院在泰安观察,用中熟品种“烟三6号”,无论春播(生育期100天左右) 或夏播(生育期90天左右),上部节间均没有正常完成,节间生长的生物学 曲线均呈单峰曲线,假如在玉米生长期间,遇到特别不利的条件,玉米节间 生长的生物学曲线,也可能表现为多峰曲线,这种曲线反映了玉米个别节间 或一组节间的缓慢生长期。因此,测量节间的长度,可以作为判断玉米植株 形成条件的方法之 实践表明,靠近地面的节间粗短,根系发育良好,抗风力强,不易倒伏。 反之,节间细长,根系发育差,抗风力弱,容易倒伏。因此,基部节间长短 粗细,是鉴定植株根系发育和栽培技术的标志。我国农民经验,在玉米茎杆 显著伸长以前,适当控制水肥,使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得均衡协调,可 以防止倒伏并获得高产 玉米茎秆多汁,髓部充实而疏松,富有水分和营养物质 玉米的维管束没有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增粗生长,但它可以借助初步增 粗分生组织进行初生增粗生长,使茎加粗。通常这种初生增粗生长,可以在 几个节间同时进行。 茎的功能 功能很多,其茎中的维管束是植株根与叶、花、果穗之间的运输管道,它 除担负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外,还有支持茎秆的作用。茎能支撑叶片,使之在 空中均匀分布,便于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茎杆还是贮藏养料器官,后期可将部分养分转运到子粒中去,这对产量的 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山东农业大学(1982)研究,茎秆转入籽粒的干 物量约占粒重的69%。其中各节组对籽粒重贡献的大小顺序是:下部>中部〉 上部>基部。 茎秆还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当植株倒伏时,又能够弯曲向上生长,使 植株重立起来,减少损失。茎又是果穗发生和产品的支持器官,茎秆生长好
14 秆总节数多变化在 18—25 节范围内。 一般来说,晚熟高秆类型,节间数目多,早熟矮秆类型,节间数目少。节 与节之间称节间。 节间的粗度自茎基部向顶端逐渐减小,而节间的长度从基部到顶端呈现有 规律的变化: 一种是在我国北方生长的及早熟、早熟品种及杂交种,或在南方生长的中 熟品种及杂交种,每一个节间都完成了生长,表现上部每一个节间比下部所 有节间长,最上面的一个节间最长,即节间生长的生物学曲线接近矢量(45o) 曲线。 另一种是在我国北方生长的中晚熟品种及杂交种,或在南方生长的极晚熟 品种及杂交种,上部节间生长没有正常完成,表现上部节间比中部节间短, 因此,节间生长生物学曲线常常不是呈矢量的,而是呈单峰曲线。据山东农 学院在泰安观察,用中熟品种“烟三 6 号”,无论春播(生育期 100 天左右) 或夏播(生育期 90 天左右),上部节间均没有正常完成,节间生长的生物学 曲线均呈单峰曲线,假如在玉米生长期间,遇到特别不利的条件,玉米节间 生长的生物学曲线,也可能表现为多峰曲线,这种曲线反映了玉米个别节间 或一组节间的缓慢生长期。因此,测量节间的长度,可以作为判断玉米植株 形成条件的方法之一。 实践表明,靠近地面的节间粗短,根系发育良好,抗风力强,不易倒伏。 反之,节间细长,根系发育差,抗风力弱,容易倒伏。因此,基部节间长短 粗细,是鉴定植株根系发育和栽培技术的标志。我国农民经验,在玉米茎杆 显著伸长以前,适当控制水肥,使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得均衡协调,可 以防止倒伏并获得高产。 玉米茎秆多汁,髓部充实而疏松,富有水分和营养物质。 玉米的维管束没有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增粗生长,但它可以借助初步增 粗分生组织进行初生增粗生长,使茎加粗。通常这种初生增粗生长,可以在 几个节间同时进行。 茎的功能 功能很多,其茎中的维管束是植株根与叶、花、果穗之间的运输管道,它 除担负水分和养分的运输外,还有支持茎秆的作用。茎能支撑叶片,使之在 空中均匀分布,便于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茎杆还是贮藏养料器官,后期可将部分养分转运到子粒中去,这对产量的 形成具有一定的意义。根据山东农业大学(1982)研究,茎秆转入籽粒的干 物量约占粒重的 6.9%。其中各节组对籽粒重贡献的大小顺序是:下部>中部> 上部>基部。 茎秆还具有向光性和负向地性,当植株倒伏时,又能够弯曲向上生长,使 植株重立起来,减少损失。茎又是果穗发生和产品的支持器官,茎秆生长好
坏与产量关系密切 玉米茎秆的坚固性机器抗倒伏能力,取决于内在结构和外部压力,当植株 上部的重量和所受的外力超过茎秆所能承受的压力时,便发生倒伏。实践证 明,玉米倒伏虽受多种一素的影响,但品种是否具有抗倒性乃起主导作用。 据山东农业大学(1987)试验,在玉米乳熟期遇到9级大风,三个供试品种 茎倒伏率分别为:小粒红(91%)>掖单2号(62%)>掖单4号(6%) 评定玉米茎秆质量的指标 在形态方面有植株基部节间的粗度、长与粗的比值、茎粗系数[(茎粗 株高)×100]和株高系数[(穗位高/株高)×100等。 在解剖方面有机械组织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密度、机械组织厚度等。 在茎部物理性状方面有茎切段压力、穿刺力、比重(干物质比鲜体积)、 干重、衰老程度等 这些性状之间,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可以综合地 或有些选择地运用这些指标。 (二)茎的生长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玉米茎中各种组织的形成,除早期由茎的生长锥形成外后期则主要是由 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居间分生组织并非永久保留,待生长到一定时期 以后,变为老熟,节间即不再伸长。各节间伸长的顺序是从下向上逐渐进行。 最上面的一个节间最后伸出,并从最上部的叶鞘中顶出雄穗,这时即为抽雄 穗期。雄穗开花期,茎的髙度一般不再增加。但是如果不利的外界条件延迟 了果穗的发育,使果穗的形成落后于雄穗的形成时,茎可能在雄穗开始开花 以后还继续生长,这时茎的增高是依靠着生果穗的那些节间中居间分生组织的 生长而增加。可见,茎的生长和结实器官的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 玉米茎杆增长的速度,同当时的温度和土壤水分、养分有关,温度高,水 分、养分充足,则伸长迅速。春玉米生长的前期气温较低,茎秆伸长较慢, 等到温度上升到20℃以上时,茎秆才开始迅速伸长。夏玉米在生长的初期即 处在髙温条件下,所以茎秆迅速伸长的时期较早,外界环境条件不利于茎秆 伸长时,节间就达不到应有的长度。因此,植株高度与坏境条件之间也有密 切的关系。 玉米不同生育期茎秆与叶片的生长速度不同,干物重差异很大。河北农业 大学在1960年测定结果证明,拔节期以前,全叶干物重比全茎大13.09—2413 倍,表明苗期地上部是以叶子生长为主的时期,拔节以后,茎叶相差则逐渐 减少,表明这一时期地上部生长中心器官即由叶子逐渐转向了茎秆,到了抽 雄穗期以后,茎的干物重反比叶部增大。 玉米由茎基部节上的腋芽长成的侧枝称为分蘖(分枝)。分蘖多少与品种 类型、土壤肥力及种植密度有关。甜质型和硬粒型玉米比马齿型玉米分蘖多 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种植密度小时,分孽多,反之则少。在当前大量种植
15 坏与产量关系密切。 玉米茎秆的坚固性机器抗倒伏能力,取决于内在结构和外部压力,当植株 上部的重量和所受的外力超过茎秆所能承受的压力时,便发生倒伏。实践证 明,玉米倒伏虽受多种一素的影响,但品种是否具有抗倒性乃起主导作用。 据山东农业大学(1987)试验,在玉米乳熟期遇到 9 级大风,三个供试品种 茎倒伏率分别为:小粒红(91%)>掖单 2 号(62%)>掖单 4 号(6%)。 评定玉米茎秆质量的指标 在形态方面有植株基部节间的粗度、长与粗的比值、茎粗系数[(茎粗/ 株高)×100]和株高系数[(穗位高/株高)×100]等。 在解剖方面有机械组织木质化程度、维管束密度、机械组织厚度等。 在茎部物理性状方面有茎切段压力、穿刺力、比重(干物质比鲜体积)、 干重、衰老程度等。 这些性状之间,有些是相互关联的,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可以综合地、 或有些选择地运用这些指标。 (二)茎的生长与其他器官的关系 玉米茎中各种组织的形成,除早期由茎的生长锥形成外,后期则主要是由 居间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居间分生组织并非永久保留,待生长到一定时期 以后,变为老熟,节间即不再伸长。各节间伸长的顺序是从下向上逐渐进行。 最上面的一个节间最后伸出,并从最上部的叶鞘中顶出雄穗,这时即为抽雄 穗期。雄穗开花期,茎的高度一般不再增加。但是如果不利的外界条件延迟 了果穗的发育,使果穗的形成落后于雄穗的形成时,茎可能在雄穗开始开花 以后还继续生长,这时茎的增高是依靠着生果穗的那些节间中居间分生组织的 生长而增加。可见,茎的生长和结实器官的形成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 玉米茎杆增长的速度,同当时的温度和土壤水分、养分有关,温度高,水 分、养分充足,则伸长迅速。春玉米生长的前期气温较低,茎秆伸长较慢, 等到温度上升到 20℃以上时,茎秆才开始迅速伸长。夏玉米在生长的初期即 处在高温条件下,所以茎秆迅速伸长的时期较早,外界环境条件不利于茎秆 伸长时,节间就达不到应有的长度。因此,植株高度与坏境条件之间也有密 切的关系。 玉米不同生育期茎秆与叶片的生长速度不同,干物重差异很大。河北农业 大学在 1960 年测定结果证明,拔节期以前,全叶干物重比全茎大 13.09—24.13 倍,表明苗期地上部是以叶子生长为主的时期,拔节以后,茎叶相差则逐渐 减少,表明这一时期地上部生长中心器官即由叶子逐渐转向了茎秆,到了抽 雄穗期以后,茎的干物重反比叶部增大。 玉米由茎基部节上的腋芽长成的侧枝称为分蘖(分枝)。分蘖多少与品种 类型、土壤肥力及种植密度有关。甜质型和硬粒型玉米比马齿型玉米分蘖多, 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种植密度小时,分孽多,反之则少。在当前大量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