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江五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卷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让喜鹊亲近我们的城市 虞快黄正 ①喜鹊是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留鸟。它分布范围很广,在中国,除草原 荒漠、高寒地区外,均可见到喜鹊。它体长往往可达450-460毫米,体形特征 与乌鸦类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喜鹊有一条长长的楔形尾羽。嘴、腿、脚均为 黑色,背羽自前往后分别呈紫、深绿、蓝黑色的光泽。但腹面以胸为界,前黑 后白,翼肩也有一块大白斑 ②喜鹊鸣声宏亮,食性较杂,常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会大量捕食蝗 虫、蝼蛄、地老虎、金龟甲、蛾类幼虫等小型动物,也吃瓜果、谷物、植物种 子等,偶尔还会偷食其他鸟类的卵。喜鹊一般只在秋季结成小群活动,其余时 间大多成对生活。早春时节,由雌雄鸟共冋衔来枯枝、铁丝、秸秆等材料,在 髙树、烟囱、输电铁塔上营巢筑窝,或是在四五月间用软质材料“装修”旧巢 当作产房。喜鹊每窝约产蛋4至8只,卵呈淡褐色,带灰褐色斑点。由雌鸟担 任孵卵任务。雏鹊经18天左右孵化出壳,羽色似成鸟,但金属光泽不显著。小 喜鹊其实有点“懒”,要由双亲轮流饲喂1个月左右方能离巢 ③喜鹊是一种很“亲人”、且对人类有很大帮助的益鸟。人们清晨出工劳 动,而喜鹊也往往赶大早到田野草地上捕食害虫,而且很少回避人类,由此我 们的先民对它产生了喜爱之情,把它嘹亮动听的鸣声喻为吉祥之兆,并且给它 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作“喜鹊”,还给它们添上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④喜鹊曾经大量栖息在上海城乡。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市区边缘公园和 街路旁高大行道树上,也有不少喜鹊窝,常可见到成双作对的喜鹊在街坊近旁 地上觅食的景象。当然,喜鹊更爱在郊区村落附近活动,因为那里有更多的食 物、更空旷的活动场所 ⑤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场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运动,除错误地把 麻雀当作害鸟大打特打,还殃及喜鹊、乌鸦、八哥等鸟类。加上城市规模迅速 扩大,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可供喜鹊筑窠的髙大树木日渐稀少;大量使用烈性 农药来杀虫,严重影响了喜鹊的食物来源;加之较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大气环 家族,终于迫使喜鹊成群结队地迁出了曾经长期居住的上海。刺”向喜鹊 境整体恶化、空气质量持续下降等等。种种原因就像一把把刀剑 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生物科学家曾多次不同规模地对上海野生动 物的生存情况进行调查,总体而言,喜鹊数量呈急剧降低的趋势。1997至1999 年,以虞快为首,黄正一教授等一起参加进行的上海野生动植物资源鸟类抽样 调査中,仅在崇明岛上观察到8只喜鹊,即使按生物抽样调査的比例扩大计算 也仅相当于存在200多只喜鹊。难怪今天的小学生难以一睹喜鹊的丰采。喜鹊 离开上海,这既是喜鹊的悲剧,也是上海人的悲剧 ⑦让喜鹊回来,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问题。和许多其他生物一样,喜鹊 也是上海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以往它们大量居住在我们城市,说明那时 的环境质量较好;后来离开了我们,那就说明上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综合生态 水准正在下降。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喜鹊正开始 逐步回归。在崇明、嘉定、宝山、青浦、松江、奉贤等郊区的绿地及村庄的开
- 1 - 安徽省庐江五中 2010 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卷 阅 读 (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题。(15 分) 让喜鹊亲近我们的城市 虞 快 黄正一 ①喜鹊是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留鸟。它分布范围很广,在中国,除草原、 荒漠、高寒地区外,均可见到喜鹊。它体长往往可达 450—460 毫米,体形特征 与乌鸦类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喜鹊有一条长长的楔形尾羽。嘴、腿、脚均为 黑色,背羽自前往后分别呈紫、深绿、蓝黑色的光泽。但腹面以胸为界,前黑 后白,翼肩也有一块大白斑。 ②喜鹊鸣声宏亮,食性较杂,常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会大量捕食蝗 虫、蝼蛄、地老虎、金龟甲、蛾类幼虫等小型动物,也吃瓜果、谷物、植物种 子等,偶尔还会偷食其他鸟类的卵。喜鹊一般只在秋季结成小群活动,其余时 间大多成对生活。早春时节,由雌雄鸟共同衔来枯枝、铁丝、秸秆等材料,在 高树、烟囱、输电铁塔上营巢筑窝,或是在四五月间用软质材料“装修”旧巢, 当作产房。喜鹊每窝约产蛋 4 至 8 只,卵呈淡褐色,带灰褐色斑点。由雌鸟担 任孵卵任务。雏鹊经 18 天左右孵化出壳,羽色似成鸟,但金属光泽不显著。小 喜鹊其实有点“懒”,要由双亲轮流饲喂 1 个月左右方能离巢。 ③喜鹊是一种很“亲人”、且对人类有很大帮助的益鸟。人们清晨出工劳 动,而喜鹊也往往赶大早到田野草地上捕食害虫,而且很少回避人类,由此我 们的先民对它产生了喜爱之情,把它嘹亮动听的鸣声喻为吉祥之兆,并且给它 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作“喜鹊”,还给它们添上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④喜鹊曾经大量栖息在上海城乡。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市区边缘公园和 街路旁高大行道树上,也有不少喜鹊窝,常可见到成双作对的喜鹊在街坊近旁 地上觅食的景象。当然,喜鹊更爱在郊区村落附近活动,因为那里有更多的食 物、更空旷的活动场所。 ⑤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场声势浩大的“除四害”运动,除错误地把 麻雀当作害鸟大打特打,还殃及喜鹊、乌鸦、八哥等鸟类。加上城市规模迅速 扩大,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可供喜鹊筑窠的高大树木日渐稀少;大量使用烈性 农药来杀虫,严重影响了喜鹊的食物来源;加之较长一段时间里,城市大气环 境整体恶化、空气质量持续下降等等。种种原因就像一把把刀剑“刺”向喜鹊 家族,终于迫使喜鹊成群结队地迁出了曾经长期居住的上海。 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生物科学家曾多次不同规模地对上海野生动 物的生存情况进行调查,总体而言,喜鹊数量呈急剧降低的趋势。1997 至 1999 年,以虞快为首,黄正一教授等一起参加进行的上海野生动植物资源鸟类抽样 调查中,仅在崇明岛上观察到 8 只喜鹊,即使按生物抽样调查的比例扩大计算, 也仅相当于存在 200 多只喜鹊。难怪今天的小学生难以一睹喜鹊的丰采。喜鹊 离开上海,这既是喜鹊的悲剧,也是上海人的悲剧! ⑦让喜鹊回来,这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问题。和许多其他生物一样,喜鹊 也是上海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以往它们大量居住在我们城市,说明那时 的环境质量较好;后来离开了我们,那就说明上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综合生态 水准正在下降。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随着上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喜鹊正开始 逐步回归。在崇明、嘉定、宝山、青浦、松江、奉贤等郊区的绿地及村庄的开
阔地中,都发现了喜鹊的身影。但是,要使喜鹊重新大批地回到城区中,与我 们的孩子们亲密相处,和谐生活,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⑧在今年爱鸟周的开幕式上,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起了让“喜鹊回归 上海”的活动,该活动为期3年,包含三个阶段:久寻找、发现喜鹊的行踪, 并帮助大众认识喜鹊;B.鼓励青少年学生和其他市民在喜鹊栖息区域布设鸟巢、 撒食等,招引喜鹊来产卵、孵化、育雏;C.通过导人喜鹊,营造片林,改善并 逐步扩大喜鹊生态环境,最终争取让第二代、第三代雏鹊长期留住在上海城区。 ⑨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喜鹊更是我们的好朋友。保护喜鹊,保护鸟类,就 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我们理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鸟类生存的城市生 态环境,使上海成为人的天堂,也成为喜鹊的天堂、其他鸟类的天堂。 (选自《文汇报》2008.4.13,有删改) 1.(4分)第①段,作者是从口囗口囗和囗口囗口两方面来介绍喜鹊的 生态特征的。 2.(2分)第②段,“小喜鹊其实有点‘懒’”。“懒”字在文中的含义 是 3.(4分)第⑥段,文中说“这既是喜鹊的悲剧,也是上海人的悲剧”。 (1)(2分)说是“喜鹊的悲剧”是因为 (2)(2分)说是“上海人的悲剧”是因为 4.(2分)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喜鹊回归上海”活动可概括为:寻鹊、引鹊和留鹊三个阶段。 B.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一些鹊雀已经回归到上海郊区。 C.和其他生物一样,喜鹊是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的唯一的物种 D.喜鹊“亲人”,是益鸟,且又叫声嘹亮动听,所以人们叫它喜鹊。 5.(3分)第③段写道,人们给喜鹊“添上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其实,不仅有 “传说”,民间还有“画鹊兆喜”的风俗。请你单一个例子,或传说,或图画, 并简要地说一说喜鹊在其中表达的文化含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X分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①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 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②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 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 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 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③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 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 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 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 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唐 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 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
- 2 - 阔地中,都发现了喜鹊的身影。但是,要使喜鹊重新大批地回到城区中,与我 们的孩子们亲密相处,和谐生活,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⑧在今年爱鸟周的开幕式上,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发起了让“喜鹊回归 上海”的活动,该活动为期 3 年,包含三个阶段:久寻找、发现喜鹊的行踪, 并帮助大众认识喜鹊;B.鼓励青少年学生和其他市民在喜鹊栖息区域布设鸟巢、 撒食等,招引喜鹊来产卵、孵化、育雏;C.通过导人喜鹊,营造片林,改善并 逐步扩大喜鹊生态环境,最终争取让第二代、第三代雏鹊长期留住在上海城区。 ⑨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喜鹊更是我们的好朋友。保护喜鹊,保护鸟类,就 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自己。我们理应积极营造有利于鸟类生存的城市生 态环境,使上海成为人的天堂,也成为喜鹊的天堂、其他鸟类的天堂。 (选自《文汇报》2008.4.13,有删改) 1.(4 分)第①段,作者是从□□□□和□□□□两方面来介绍喜鹊的 生态特征的。 2.(2 分)第②段,“小喜鹊其实有点‘懒’”。“懒”字在文中的含义 是 。 3.(4 分)第⑥段,文中说“这既是喜鹊的悲剧,也是上海人的悲剧”。 (1)(2 分)说是“喜鹊的悲剧”是因为 (2)(2 分)说是“上海人的悲剧”是因为 4.(2 分)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喜鹊回归上海”活动可概括为:寻鹊、引鹊和留鹊三个阶段。 B.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一些鹊雀已经回归到上海郊区。 C.和其他生物一样,喜鹊是上海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的唯一的物种。 D.喜鹊“亲人”,是益鸟,且又叫声嘹亮动听,所以人们叫它喜鹊。 5.(3 分)第③段写道,人们给喜鹊“添上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其实,不仅有 “传说”,民间还有“画鹊兆喜”的风俗。请你单一个例子,或传说,或图画, 并简要地说一说喜鹊在其中表达的文化含义。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6—12 题。(X 分) 文化的梅岭 徐怀谦 ①我是嗅着历史深处透出的一缕梅花香,循着苏东坡、文天祥、戚继光、 汤显祖等人的足迹,谛听着驿道上“嚼嚼”的马蹄声来到这里的。 ②梅岭,这座横亘于江西、广东两省的重要关隘,这条沟通长江、珠江两 大水系的古驿道,这段“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唯一旱路,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 多少无奈,多少血泪,多少次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这样开开朗朗,无遮无 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 ③我不无激动地打量着她,发现她比我预想的要青春、靓丽得多。曾经以 为这座令无数流放官员失魂落魄的梅关,一定是荒山秃岭、荆棘丛生;曾经以 为这条通往岭南瘴疠之地的古驿道,一定狭窄陡峭、凹凸不平。然而并不,这 里环境幽静,古木参天,绿意葱茏,枝叶密得连阳光都难得渗下来;驿道宽阔 达四米半,远比我在云南盐津豆沙关看到的“五尺道”要宽阔、平坦得多。唐 代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可供人行,唐开元年间,时任宰相的广东韶关人张 九龄奉旨开辟此驿道,路开通后,“坦坦而方五轨”,大大方便了南来北往的
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 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④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 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 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 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 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58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 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 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 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 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 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 苍凉的。 ⑥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 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 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 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 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 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 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⑦《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144名,多为全家南徙,能 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 的 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 54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 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 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头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 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 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 可练的广东。 241年),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 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 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 先河。 ⑩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髙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 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 是梅花。”何香凝老人1926年和1927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 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⑩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 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 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 3 - 车马;到了明清时期,这里更是呈现出一派“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 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④很显然,梅岭古驿道是为了发展经济而开通的。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条 古驿道上,除了活跃着大批商贾的身影之外,还走来了一个个被贬岭南的官员, 而由于这些官员大多是文人或儒将,他们于此留下大量情真意切的诗作,从而 形成了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⑤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 年)秋,惶恐滩上驶来一艘官船,船头立着一位头 戴靛青斜角头巾、身穿玄色夹袍的老人,他就是 58 岁的苏东坡。他的身旁是儿 子苏过、侍妾朝云和两个老女仆。刚刚从定州知州调任英州知州,又再贬为宁 远节度副使,惠州安置,苏东坡就要远离中原,过梅岭,投身那蛮荒之地了。 小船在漩涡中艰难前行,东坡触景生情,吟诗一首:“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 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 减石鳞。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看得出,老人的内心是郁闷、 苍凉的。 ⑥七年之后,苏东坡蒙宋徽宗开恩,奉诏内迁。北归途中,他又一次登梅 岭,穿行在古驿道上。在山头的一家村店休息时,一老翁问苏东坡的随从:“官 为谁?”随从答:“是苏尚书。”老翁即走上前来,向东坡施礼,对他说:“今 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听了很受感动,把老翁视为知己,写了一首《赠 岭上老人》,题于村头壁上。诗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问 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是啊,苏东坡的红颜知己朝云就没有回来, 而是永远留在了惠州! ⑦《宋史》载,宋代因罪贬岭南的知名官员有 144 名,多为全家南徙,能 活着回老家去的确实不多,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就是贬雷州后病死 的。 ⑧与苏东坡心境同样苍凉的还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万历十一年二月, 54 岁的戚继光受张居正牵连,由蓟镇总兵贬为广东总兵。那是一个清秋时节, 他登上梅岭时,一弯明月挂在天际,他写下这样一首诗:“五岭山头月半弯, 照人千古去未还。青鞋芒履途中味,白简红缨头上斑。姻水情多鸥意惬,长林 风静鸟声闲。依稀已觉黄粱梦,却把梅关当玉关。”戎马一生的他多么希望眼 前的梅关是玉门关,他可以出关卫国,战死疆场!然而,这是梅关,南下是无兵 可练的广东。 ⑨除了贬官文化,梅岭留给游客印象最深的就是梅文化了。赤乌四年(公元 241 年),东吴大将陆凯奉命南征,过梅岭时,正值梅花怒放。他立马于梅花丛 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便折下一枝梅 交给驿使,并赋诗一首《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据考证,这是最早赞叹梅岭梅花的诗句,开创了梅岭梅文化的 先河。 ⑩梅是友谊的见证,更是美丽、刚强、高洁的象征。宋代诗人张道洽《梅 岭》诗,赞的是梅花的美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 是梅花。”何香凝老人 1926 年和 1927 年两度赴梅岭,咏梅赋诗,写的是梅花 的品格:“南国有高枝,先开岭上梅。临风高挺立,不畏雪霜吹。” ⑩据说梅岭最美的景致在冬天,踏雪寻梅才别有一番情趣。我乐于赏梅, 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小小一座梅岭所负载的太过悠久太过深厚的文化,显 然是需要慢慢行来,慢慢体悟,慢慢消化的。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
(选自《美文》2007.9,有删改 6.(2分)第③段,作者从口口口口和口口口口两个角度,描写梅岭关隘比预想 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7.②2分)第②段,面对他眼前出现的梅岭,作者写道:“就这样开开朗朗,无 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8.(3分)⑤⑥两段,各引用了苏轼的一首诗,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9.(4分)文中既已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 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1 10.(4分)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全文以游览梅岭为主线,将游梅岭、忆往昔、品文化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B.开头一段,作者以排比的句式,诗般的语言,表达出梅岭文化对他的吸引 C.第④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作用,从介绍驿道历史转到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D.文末赋予“梅”友谊、刚强、高洁的象征含义,这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E.写张九龄奉旨开辟梅岭驿道,主要是表现开辟的艰难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F.全文多处引用古人诗歌,但无近人诗歌,在表现梅岭文化传承上似嫌不足。 11.(3分)从主客观因素看,梅岭形成独特的贬官文化的原因是: (2) 12.(4分)文末,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6空)(6分) 13.(1)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途舍》)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6)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顺风而呼, (四)阅读宋代陆游的诗,完成第14-16题。(8分) (荀子《劝学》) 夜游宫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死 14.(1分)陆游,字 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1分) 15.(3分)对作品理解、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梦中的情景,下片主要写了梦醒后的感受。 B.“雪晓清笳乱超”,描写出敌军在清晨突然发起进攻的状况。 C.全词境界壮阔,多用含蓄笔法,婉转地表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 4 - (选自《美文》2007.9,有删改) 6.(2 分)第③段,作者从口口口口和口口口口两个角度,描写梅岭关隘比预想 的要青春、靓丽得多。 7.(2 分)第②段,面对他眼前出现的梅岭,作者写道:“就这样开开朗朗,无 遮无拦地走到了我的面前。”请简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8.(3 分)⑤⑥两段,各引用了苏轼的一首诗,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9.(4 分)文中既已写了苏轼贬官的例子,又写了戚继光贬官的例子,两个例子 看似重复,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组织材料。 (1) (2) 10.(4 分)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全文以游览梅岭为主线,将游梅岭、忆往昔、品文化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B.开头一段,作者以排比的句式,诗般的语言,表达出梅岭文化对他的吸引。 C.第④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作用,从介绍驿道历史转到梅岭独特的贬官文化。 D.文末赋予“梅”友谊、刚强、高洁的象征含义,这是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E.写张九龄奉旨开辟梅岭驿道,主要是表现开辟的艰难与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F.全文多处引用古人诗歌,但无近人诗歌,在表现梅岭文化传承上似嫌不足。 11.(3 分)从主客观因素看,梅岭形成独特的贬官文化的原因是: (1) (2) 12.(4 分)文末,作者以“梅香依旧在,何日可重来”收笔,请分析作者这样 写的用意。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 6 空)(6 分) 13.(1)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途舍》) (2)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6)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7)顺风而呼, , 。(荀子《劝学》) (四)阅读宋代陆游的诗,完成第 14—16 题。(8 分) 夜 游 宫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死。 14.(1 分)陆游,字 ,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1 分) 15.(3 分)对作品理解、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主要写了梦中的情景,下片主要写了梦醒后的感受。 B.“雪晓清笳乱超”,描写出敌军在清晨突然发起进攻的状况。 C.全词境界壮阔,多用含蓄笔法,婉转地表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D.“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生动地渲染了一场血战之后的悲凉, 16.(4分)结合词中内容,请分析一下“漏声断、月斜窗纸”这两句写景的作 用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柳元公家行 赵璘 仆射柳元公家行①,为士林仪表。居大官,奉继亲薛太夫人,尽孝敬之道, 凡事不异布衣时。薛夫人左右仆使,至有以小字呼公者。性严重,居外,下辈 常惕惧。在薛夫人之侧,未尝以毅颜②待家人,恂恂如小子弟。敦睦内外,当 世无比。 宗族穷苦无告,因公而存立优泰者,不知其数。在方镇③,子弟有事他适, 所经境内,人不之知。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潜语 所亲曰:“柳应规以儒素④进身,始人省,便坐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 及水部殁,公抚视孤幼,恩意加厚,特为置居处,诸子皆与身名。族孙立疾病 以儿女托公。及廉察⑤夏口,嫁其孤女,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 公出自清河崔氏,继外族薛氏,前后与舅能、从同时领方镇,居省闼⑥ 又与继舅苹同时为观察使,妻父韩仆射同时居大僚,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 下之敬,其行己⑦如此。 (选自《因话录》卷二?商部上) [注]①家行:在家中的操行举止。②毅颜:严厉的脸色。③方镇: 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④儒素:儒者的品德操行。⑤廉察:巡访。⑥居 省闼:这里是“掌管省府’的意思。⑦行己:立身行事。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宗族穷苦无告()(3)求公为市宅,公不与( (3)子弟有事他适()(4)为士林仪表() 18.(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是 A.性严重,居外,下辈常惕惧B.凡事不异布衣时 C.所经境内,人不之知D.及廉察夏口,嫁其孤女 19.(5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个小 (1)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 译文 (2)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下之敬 译文: 20.(2分)作者用“在方镇,子弟有事他适,所经境内,人不之知”的事例 想要说明的是 21.(3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一二两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表现柳元公 的立身行事的?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 5 - D.“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生动地渲染了一场血战之后的悲凉。 16.(4 分)结合词中内容,请分析一下“漏声断、月斜窗纸”这两句写景的作 用。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1 题。(16 分) 柳元公家行 赵璘 仆射柳元公家行①,为士林仪表。居大官,奉继亲薛太夫人,尽孝敬之道, 凡事不异布衣时。薛夫人左右仆使,至有以小字呼公者。性严重,居外,下辈 常惕惧。在薛夫人之侧,未尝以毅颜②待家人,恂恂如小子弟。敦睦内外,当 世无比。 宗族穷苦无告,因公而存立优泰者,不知其数。在方镇③,子弟有事他适, 所经境内,人不之知。族子应规,为水部员外郎,求公为市宅,公不与。潜语 所亲曰:“柳应规以儒素④进身,始人省,便坐新宅,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 及水部殁,公抚视孤幼,恩意加厚,特为置居处,诸子皆与身名。族孙立疾病, 以儿女托公。及廉察⑤夏口,嫁其孤女,虽箱箧刀尺微物,悉手自阅视以付之。 公出自清河崔氏,继外族薛氏,前后与舅能、从同时领方镇,居省闼⑥。 又与继舅苹同时为观察使,妻父韩仆射同时居大僚,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 下之敬,其行己⑦如此。 (选自《因话录》卷二?商部上) [注] ①家行:在家中的操行举止。 ②毅颜:严厉的脸色。 ③方镇: 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 ④儒素:儒者的品德操行。 ⑤廉察:巡访。 ⑥居 省闼:这里是“掌管省府’的意思。 ⑦行己:立身行事。 17.(4 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宗族穷苦无告( ) (3)求公为市宅,公不与( ) (3)子弟有事他适( ) (4)为士林仪表 ( ) 18.(2 分)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 是 …………………………( ) A.性严重,居外,下辈常惕惧 B.凡事不异布衣时 C.所经境内,人不之知 D.及廉察夏口,嫁其孤女 19.(5 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殊不若且税居之为善也 译文: (2)未尝敢以爵位自高,减卑下之敬 译文: 20.(2 分)作者用“在方镇,子弟有事他适,所经境内,人不之知”的事例, 想要说明的是: 21.(3 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一二两段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表现柳元公 的立身行事的?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 22—26 题。(1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