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2020届高三月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 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但是,当中国人 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 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 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 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 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 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 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 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 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 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 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 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 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 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 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 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 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 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 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 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 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 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 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
安徽省桐城 2020 届高三月考试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 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 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时间为 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 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 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 生命特质的体认。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 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 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 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 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 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 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 经验的主观建构。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 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 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 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 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 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 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 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中国农事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规律, 中国最早的历法就是农事诗,两者均体现出时间进程、自然审美体验与农事乃至 政治实践相协调的特点。后世的“四季歌” 、文学的伤春悲秋主题、绘画的“四 条屏”等,均是这种时间模式的艺术延伸形式。 最后,在这种审美化的自然经验中,时间被空间化,空间也被时间化,从而使天 下体系成为时空协调的审美体系。根据现有文献,中国人的四季感知至少自《吕
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一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 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 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 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 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 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C.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文中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 观念的影响。 B.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 有审美价值。 C.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中国人才把四季感知纳入到“中央一四方”的空 间架构之内 D.农事是规律性的活动,中国人据此划分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使时 间获得表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0%,65岁及以 上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 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世 纪70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 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年,全球有 6.17亿人口年龄在65岁以上:预计到2020年,13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 即20%以上的人口超过65岁。到2050年全球将有16亿老年人,届时将有94个 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21%,其中有39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28%以上 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阿 行动计划》;199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2年联合国 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 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 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氏春秋•十二纪》始,已被纳入到了“中央—四方”的空间架构之内。其中,东 方因与春天关联而气候宜人、关乎理想;南方因与夏天相联而炽热、富于浓情; 西方因与秋天关联而消极、充满肃杀;北方则因为与寒冬关联而代表一种否定的 精神。据此,由时空交会生成的世界就成为人的情感和价值取向的符码,所谓四 季、节令之变则通过与空间方位的配置,将世界带入到一种节奏化、韵律化的动 态和谐之中。 (摘编自刘成纪《论中国美学的天下体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美学的角度看,传统的“天下”体系是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审美体系。 B.河洛中原的人们居于天下中心,他们基于乡土经验的的时间观念有普适性。 C.中国古人的时间观念,依托于对土地气候物候和天象变化等的过程性经验。 D.时间进程、农事活动、自然审美体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中,是协调一致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否定对天下概念的政治层面的定性,接着展开论证。 B.第二段分析了两个问题: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形成以及它具有审美特征的原因。 C.第四段到第六段从三个方面对第三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文中引用的文学、绘画、历史典籍方面的例证,增强了说服力,支撑了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研究中国人时间意识与天下观念的关系,要考虑中国早期农耕文明对其时间 观念的影响。 B.中国传统的时间观念,是从中原出发对世界的想象性建构,没有科学性,只 有审美价值。 C.自《吕氏春秋•十二纪》始,中国人才把四季感知纳入到“中央—四方”的空 间架构之内。 D.农事是规律性的活动,中国人据此划分了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使时 间获得表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10%,65 岁及以 上人口比例达到 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 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 家生育率持续下降,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 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 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 世 纪 70 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 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 21 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加快。2015 年,全球有 6.17 亿人口年龄在 65 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 个国家将成为“超高龄”国, 即 20%以上的人口超过 65 岁。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16 亿老年人,届时将有 94 个 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 21%,其中有 39 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 28%以上。 1982 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 行动计划》;1991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 年联合国 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 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 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年: 年份新增出生人口(万人)总出生人口(万人)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0.5个百分点,而到2050年也仅降低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世界后 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40%, 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 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 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 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10%: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 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 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口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4.87亿 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 2000年—2005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 平从10%提高到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 在不断加剧,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占老年人口总 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 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髙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髙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 “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 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 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髙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 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 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 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 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图表中看,2018年新增出生人口和总出生人口都是最高的,2021年都将最 B.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 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材料二: 全面两孩政策下的生育态势,2017—2021 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 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 世界后 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的老龄化态势,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 40%,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 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 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人口政策的框架体 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 10%;2015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 口达到 2.22 亿,占总人口的 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 预计到 2025 年,老年人口突破 3 亿,2033 年突破 4 亿,2053 年达到 4.87 亿, 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2000 年—2005 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 平从 10%提高到 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 在不断加剧,2050 年,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 1 亿,占老年人口总量 的 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 人,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 “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 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 遇。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 断扩大,并且提出更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 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 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 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图表中看,2018 年新增出生人口和总出生人口都是最高的,2021 年都将最 低。 B. 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 率的短暂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C.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 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D.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 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 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 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C.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 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 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6.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金大力 汪曾祺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为什么叫他金 大力,已经无从查考。他姓金,块头很大,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 明,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是个老实 人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 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 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 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 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 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 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 瓦。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 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 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 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 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 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检个漏,修 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 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 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 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 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 麻刀、纸脚。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分钱的好处
C. 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 展的角度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D. 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 政策仍是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上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 应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B. 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 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C. 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 龄、患病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D. 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 构的变化,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6.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金大力 汪曾祺 金大力想必是有个大名的,但大家都叫他金大力,当面也这样叫。为什么叫他金 大力,已经无从查考。他姓金,块头很大,但是他是不是有很大的力气,没法证 明,他没有表演过一次,也没有人和他较量过。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是个老实 人。 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 按说,瓦匠里当头的,得要年高望重,手艺好,有两手绝活,能压众,有口才, 会讲话,能应付场面,还得有个好人缘儿。前面几条,金大力都不沾。金大力是 个很不够格的瓦匠,他的手艺比一个刚刚学徒的小工强不了多少,什么活也拿不 起来。一般老师傅会做的活,不用说相地定基,估工算料,砌墙时挂线,布瓦时 堆瓦脊两边翘起的山尖,用一把瓦刀舀起半桶青灰在瓦脊正中塑出花开四面的浮 雕……这些他统统不会,他连砌墙都砌不直!当了一辈子瓦匠,砌墙会砌出一个 鼓肚子,真也是少有。他是一个瓦匠头,只能干一些小工活,和灰送料,传砖递 瓦。这人很拙于言词,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老是闷声不响,他不会说几句恭喜发 财、大吉大利的应酬门面话讨主人家喜欢;也不会说几句夸赞奉承、道劳致谢的 漂亮话叫同行高兴;更不会长篇大套地训教小工以显示一个头儿的身份。他说的 只是几句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说话很慢,声音很低,跟他那副大骨架很不相符。 只有一条,他倒是具备的:他有一个好人缘儿。不知道为什么,他的人缘儿会那 么好。 这一带人家,凡有较大的泥工瓦活,都愿意找他。一般的零活,比如检个漏,修 补一下被雨水冲坍的山墙,这些,直接雇两个瓦匠来就行了,不必通过金大力。 若是新建房屋,或翻盖旧房,就会把金大力叫来。金大力听明白了是一个多大的 工程,就告辞出来。他算不来所需工料、完工日期,就去找有经验的同行商议。 第二天,带了一个木匠头儿,一个瓦匠老师傅,拿着工料单子,向主人家据实复 告。主人家点了头,他就去约人、备料。到窑上订砖、订瓦,到石灰行去订石灰、 麻刀、纸脚。他一辈子经手了数不清的砖瓦石灰,可是没有得过一分钱的好处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 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 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 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和灰泥。灰泥和好,伙计 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 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钧, 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 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 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洒了两大把茶叶梗子, 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 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 质量(他的手艺虽不高,这些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肢 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 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 好呢,我们会照 看。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 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 钱。这我就知足。” 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选自《汪增祺作品集》,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职业、性格,金大力既无大力气 又无大本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瓦匠头儿 B.“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单独成段,就是为了引出了下文当瓦匠头的条 C.文章最后表面上是讲金大力老了,实际上是对金大力这种具有人性纯洁美的朴 实劳动人民的赞美,也暗含对于像金大力这类人逐渐流失的惋惜之情。 D.这篇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描写方式较为单一,除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描写,没有 其他的描写手段,主要以叙述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8.金大力为什么能当瓦匠头儿?试分条概括其原因。(6分) 9.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和一般的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一些不同,请简要分 析其特别之处。(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 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 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 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 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 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
每天,金大力都是头一个来,比别人要早半小时。来了,把孩子们搬下来搭桥、 搭鸡窝玩的砖头捡回砖堆上去,把碍手碍脚的棍棍棒棒归置归置,清除“脚手” 板子上昨天滴下的灰泥,把 “脚手”往上提一提,捆“脚手”的麻绳紧一紧, 扫扫地,然后,挑了两担水来,用铁锹、抓钩和青灰,和灰泥。灰泥和好,伙计 们也就来上工了。他是个瓦匠,上工时照例也在腰带里掖一把瓦刀,手里提着一 个抿子。可是他的瓦刀抿子几乎随时都是干的。他一天使的家伙就是铁锹、抓钧, 他老是在和灰、和泥。他只能干这种小工活,也就甘心干小工活。他从来不想去 露一手,去逞能卖嘴,指手画脚,到了半前晌和半后晌,伙计们照例要下来歇一 会,金大力看看太阳,提起两把极大的紫砂壶就走。在壶里洒了两大把茶叶梗子, 到他自己家的茶水炉上,灌了两壶水,把茶水筛在大碗里,就抬头叫嚷:“哎, 下来喝茶!”傍晚收工时,他总是最后一个走。他要各处看看,看看今天的进度、 质量(他的手艺虽不高,这些还是会看的),也看看有没有留下火星(木匠熬肢 要点火,瓦匠里有抽烟的)。然后,解下腰带,从头到脚,抽打一遍。走到主人 家窗下,扬声告别:“明儿见啦!晚上你们照看着点!”——“好呢,我们会照 看。明儿见,金师傅!” 金大力是个瓦匠头儿,可是拿的工钱很低,比一个小工多不了多少。同行师傅们 过意不去,几次提出要给金头儿涨涨工钱。金大力说:“不。干什么活,拿什么 钱。这我就知足。” 大力不变样,多少年都是那个样子:高大结实,沉默寡言。 不,他也老了。他的头发已经有了几根白的了,虽然还不大显,墨里藏针。 . (选自《汪增祺作品集》,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篇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职业、性格,金大力既无大力气, 又无大本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瓦匠头儿。 B.“他怎么会当了瓦匠头儿呢?”单独成段,就是为了引出了下文当瓦匠头的条 件。 C.文章最后表面上是讲金大力老了,实际上是对金大力这种具有人性纯洁美的朴 实劳动人民的赞美,也暗含对于像金大力这类人逐渐流失的惋惜之情。 D.这篇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描写方式较为单一,除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描写,没有 其他的描写手段,主要以叙述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8. 金大力为什么能当瓦匠头儿?试分条概括其原因。(6 分) 9. 本文是一篇短篇小说,但和一般的短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一些不同,请简要分 析其特别之处。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1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不得作干佐,为 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 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①,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 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 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 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