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附中209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6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汉字的形声相益 世界上古史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 因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面貌与特征。同时,又因相关远古族团大 体相当的社会文化与思想认知水平,加之彼此间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文 字系统经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即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发展到表意、表 音相结合的阶段,此后,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中国史前考古资料所见,其刻画于陶、石、龟、骨上的 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 数字。前者一律刻画于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并在商代甲骨或殷周金文的族名徽号用字中可 以找到它们的余绪,它们是多物崇拜的自然物的名字。后者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其频繁 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古今相承,与商代甲骨、金文中的纪数字基本一致 目前所知,处在原始阶段的古汉字,其通行的年代大概由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尚 书序》所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及《后汉书·律历志》“天地初 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等记载,与考古资料相互吻合。 完成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书·五 行志》《后汉书·律历志》又有“筹,所以纪数”的记载,都表述了这样的史实:结绳与筹策 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而原始数字系统即由仿象原始纪数工具创制而成。 古代先贤以古汉字始于结绳(《易·系辞》)或“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八卦原是以筹策求取 奇偶之数表示阴阳变化的游戏)的看法,都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形声相益为汉字的发展开辟坦途。世间事物,有具象有抽象。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只 可施于前者,而于后者则无以为计。为摆脱这种困境,先贤开辟转注与假借两种途径,把依 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如以仿象工具的“我”字为第一人称的“我”)或假借字音(如 假羽翼之“翼”为翌日之“翌”)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字。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 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转机。 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譬如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如古称羽物的鸡、鸦、鸠,古称毛 物的狼、狈、狐)比比皆是,而依类象形却实难一一有所区分。另外,一个表意字,通过借其 读音用作多个辞字的情况,虽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造成了麻烦。在商代后期的 甲骨卜辞中,一种规避了上述弊端的新的汉字类型已经出现,这就是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 相益”的文字。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如“鸟”加奚为“鸡”),或在表音 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如“可”加水为“河”),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这种既有 表意字用作形符或声符并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构字方式,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 阻的大道。 中国汉字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在世界文字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承载着华夏文明的 精髓,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而盛行不衰,成为历史积淀厚重又充满蓬勃活力的 文字系统。当我们面对其他古老文字系统纷纷远离传统改为纯粹表音的文字系统时,其改弦
- 1 - 安师大附中 2009 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共 6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汉字的形声相益 世界上古史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 因所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各不相同的面貌与特征。同时,又因相关远古族团大 体相当的社会文化与思想认知水平,加之彼此间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这些文 字系统经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即由初始的表意文字阶段逐渐发展到表意、表 音相结合的阶段,此后,除少数特例之外,多数文字系统先后步入了单一表音的阶段。 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中国史前考古资料所见,其刻画于陶、石、龟、骨上的 原初文字,主要是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 数字。前者一律刻画于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并在商代甲骨或殷周金文的族名徽号用字中可 以找到它们的余绪,它们是多物崇拜的自然物的名字。后者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其频繁 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古今相承,与商代甲骨、金文中的纪数字基本一致。 目前所知,处在原始阶段的古汉字,其通行的年代大概由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尚 书序》所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及《后汉书·律历志》“天地初 形,人物既著,则算数之事生”等记载,与考古资料相互吻合。 完成于战国时期的《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书·五 行志》《后汉书·律历志》又有“筹,所以纪数”的记载,都表述了这样的史实:结绳与筹策 原是古代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始纪数工具,而原始数字系统即由仿象原始纪数工具创制而成。 古代先贤以古汉字始于结绳(《易·系辞》)或“万物之数因八卦而起”(八卦原是以筹策求取 奇偶之数表示阴阳变化的游戏)的看法,都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形声相益为汉字的发展开辟坦途。世间事物,有具象有抽象。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只 可施于前者,而于后者则无以为计。为摆脱这种困境,先贤开辟转注与假借两种途径,把依 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如以仿象工具的“我”字为第一人称的“我”)或假借字音(如 假羽翼之“翼”为翌日之“翌”)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字。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 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转机。 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譬如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如古称羽物的鸡、鸦、鸠,古称毛 物的狼、狈、狐)比比皆是,而依类象形却实难一一有所区分。另外,一个表意字,通过借其 读音用作多个辞字的情况,虽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造成了麻烦。在商代后期的 甲骨卜辞中,一种规避了上述弊端的新的汉字类型已经出现,这就是古代学术界称作“形声 相益”的文字。这种新的构字法或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如“鸟”加奚为“鸡”),或在表音 字(假借字)上附加形符(如“可”加水为“河”),形成形与声相辅相成的形声字。这种既有 表意字用作形符或声符并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构字方式,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 阻的大道。 中国汉字系统的起源与发展,在世界文字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承载着华夏文明的 精髓,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而盛行不衰,成为历史积淀厚重又充满蓬勃活力的 文字系统。当我们面对其他古老文字系统纷纷远离传统改为纯粹表音的文字系统时,其改弦
之由,易辙之路,或可在中国汉字系统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启示 1.下列对“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要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 都是汉字的原初文字 B.神名的称谓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它频繁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 C.古汉字始于结绳或八卦游戏的看法,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D.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或在假借字上附加形符,这种新的构字方法,被古代学术界 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 2.下列对“表意字用作形符或声符并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构字方式,为古汉字的发展 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表意字通过借其读音用作多个辞字的情况,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 造成了麻烦,从而让先贤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 B.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如古称羽物的鸡、鸦、鸠等有很多,但依类象形很难 区分,于是加上声旁或形旁加以区别。 C.先贤把依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或假借字音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 字,为古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转机 D.《尚书序》等记载与考古资料说明,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已经通行了原始阶 段的古汉字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虽然有各不相同的外貌和体征,但都经 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 B.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 C.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都一律刻 画在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 D.世间事物具有的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可以施用于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 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 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 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 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十 当矢石, 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杈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兒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 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 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 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 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 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扦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 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 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
- 2 - 之由,易辙之路,或可在中国汉字系统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启示。 1.下列对“汉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主要用作原始图腾或神名的称谓字以及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 都是汉字的原初文字。 B.神名的称谓多刻画在废弃的陶片上,它频繁出现、重复使用的几率高且形体简单。 C.古汉字始于结绳或八卦游戏的看法,与古汉字基础数字的形成密切相关。 D. 在表意字上附加声符,或在假借字上附加形符,这种新的构字方法,被古代学术界 称作“形声相益”的文字。 2.下列对“表意字用作形符或声符并相互补充、相互增益的构字方式,为古汉字的发展 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个表意字通过借其读音用作多个辞字的情况,给书写者提供了便利,却为识读者 造成了麻烦,从而让先贤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 B. 归于同一品类但形近实异者,如古称羽物的鸡、鸦、鸠等有很多,但依类象形很难 一一区分,于是加上声旁或形旁加以区别。 C.先贤把依类象形的名物字,通过转折字义或假借字音的方式,使之成为意义抽象的辞 字,为古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转机。 D.《尚书序》等记载与考古资料说明,距今七八千年至四五千年之间已经通行了原始阶 段的古汉字。 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文明发达较早地区产生的一些古老文字系统,虽然有各不相同的外貌和体征,但都经 历了大体一致的源起与发展的历程。 B.转注与假借两种手段的应用为古汉字的发展辟出一条畅行无阻的大道。 C.原始的汉字是依类象形的产物,律历、度、量、衡制度所必需的基础纪数字都一律刻 画在祭神礼器的特定部位。 D.世间事物具有的具象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可以施用于初制文字的依类象形。 二 古诗文阅读(32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 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 先期,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 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 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兒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 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 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 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 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 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 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 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
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 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 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 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日当攻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疾:痛恨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如此害:妒忌 5.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凌统果毅勇敢的一组是()(3分)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扦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⑤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⑥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凌统为人正直,敢打抱不平。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当面 顶撞,陈勤一再辱骂凌统的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了陈勤。 B.凌统忠义勇猛,多次随孙权出兵作战,冲锋陷阵。为保护孙杈,凌统不惧个人安危,拼命 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他也重伤在身,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这才退回。 C.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统战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逍遥津战役中,凌统得 以生还,孙权既惊又喜,并亲自用衣袖为凌统擦泪。 D.凌统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召见了据说节操比凌统还好的盛暹,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凌 统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与盛暹牵手走进房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5分) 译文: (2)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8-9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 3 - 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 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 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 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选自《三国志 吴书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克.日当攻 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 疾:痛恨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如此 害:妒忌 5.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凌统果毅勇敢的一组是( )(3 分)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 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⑤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⑥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A.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凌统为人正直,敢打抱不平。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当面 顶撞,陈勤一再辱骂凌统的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了陈勤。 B.凌统忠义勇猛,多次随孙权出兵作战,冲锋陷阵。为保护孙权,凌统不惧个人安危,拼命 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他也重伤在身,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这才退回。 C.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统战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逍遥津战役中,凌统得 以生还,孙权既惊又喜,并亲自用衣袖为凌统擦泪。 D.凌统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召见了据说节操比凌统还好的盛暹,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凌 统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与盛暹牵手走进房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5 分) 译文: (2)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5 分) 译文: (二) 古代诗文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8-9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8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5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8))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5分) 屋檐 钟成才 (1)椽檩瓦栋这些名称是民间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教材。你一上学堂读几年书,在路上不提 防好事者从斜刺里伸出一只手拽住你的胳膊,人家要考你这些字。我小时侯被拦考过,当然 考的也有别的内容,而且大部分是生僻的,有些字至今也没有弄懂,比如“井”字中间加 点,说是表示石头落井,象声词,这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各地风俗不同,说话都以“本地系 统”为主,民间创造的字词句总是充满魅力。如“屋檐”,在我的故乡称为“栋尾”。屋顶 边角的部分都是“尾”。栋尾,顾名思义即瓦栋的尾巴,似乎比“屋檐”更形象贴切些。屋 顶总是有欲盖弥彰之势,而且民房大多是泥墙,如果没有这“尾巴”,房子挡不住风雨冲击, 场大雨剥蚀,足以让泥墙崩塌,百年基业怕是难以为继。“栋尾”意义类似于牛的尾巴 但没尾巴的牛影响不到生计:没有栋尾的房子那不是普通的残缺,而是道义上的死τ (2)就建筑本身而言,屋檐是被利用的产物,从属于建筑学的范畴。建筑材料发达了,摩 天大厦主体柱形梯形很少有在天顶盖凸出于边沿的屋檐。俗话说,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现代建筑物已经让这俗话成为化石。现代建筑物是矿物凝结的巢穴,它们不怕雨,屋檐萎缩 了,不管该建筑物看上去如何金碧辉煌,它永远是一只被剪了尾巴而伤残了体魄的鸡仔,奔 跑在另外一条没有雅致韵味的水泥道上。从造型上看,传统的屋子,屋檐绝不是简单的三角 几何的累赘,而是屋子的裙摆,是它的神韵所在,给房子増添了三分精神。屋子给泥墙撑伞
- 4 -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8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 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 (三) 名句名篇默写(5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题)(5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 安石《游褒禅山记》) (6)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8) )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5 分) 屋 檐 钟成才 ⑴椽檩瓦栋这些名称是民间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教材。你一上学堂读几年书,在路上不提 防好事者从斜刺里伸出一只手拽住你的胳膊,人家要考你这些字。我小时侯被拦考过,当然 考的也有别的内容,而且大部分是生僻的,有些字至今也没有弄懂,比如“井”字中间加一 点,说是表示石头落井,象声词,这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各地风俗不同,说话都以“本地系 统”为主,民间创造的字词句总是充满魅力。如“屋檐”,在我的故乡称为“栋尾”。屋顶 边角的部分都是“尾”。栋尾,顾名思义即瓦栋的尾巴,似乎比“屋檐”更形象贴切些。屋 顶总是有欲盖弥彰之势,而且民房大多是泥墙,如果没有这“尾巴”,房子挡不住风雨冲击, 一场大雨剥蚀,足以让泥墙崩塌,百年基业怕是难以为继。“栋尾”意义类似于牛的尾巴。 但没尾巴的牛影响不到生计;没有栋尾的房子那不是普通的残缺,而是道义上的死亡。 ⑵就建筑本身而言,屋檐是被利用的产物,从属于建筑学的范畴。建筑材料发达了,摩 天大厦主体柱形梯形很少有在天顶盖凸出于边沿的屋檐。俗话说,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现代建筑物已经让这俗话成为化石。现代建筑物是矿物凝结的巢穴,它们不怕雨,屋檐萎缩 了,不管该建筑物看上去如何金碧辉煌,它永远是一只被剪了尾巴而伤残了体魄的鸡仔,奔 跑在另外一条没有雅致韵味的水泥道上。从造型上看,传统的屋子,屋檐绝不是简单的三角 几何的累赘,而是屋子的裙摆,是它的神韵所在,给房子增添了三分精神。屋子给泥墙撑伞
泥墙给屋子撑腰,互利互惠,相得益彰。这是一种互为牵制达成共生平衡的美。这是表面的。 而它的隐含的意义远大于建筑学上的意义 (3)当你在流浪途中需要别人的屋檐的时候,并且能找到屋檐,“低头”就是你的门票, 你得到的是庇护和关怀。这在乡村还活着,乡村会收留那些需要屋檐的人的造访,假如你流 落乡村而不是流浪在城市,这是你的造化。 (4)在乡下,在大雨来临的时候,破屋檐或过之或不及,急急忙忙而不可得,只能借助近 处虎蹲之势的岩石,取其歪斜向外伸展的部分权为“屋檐”,这也是应急之妙。那时侯不是 低头的问题,而是找不到能让自己低头的屋檐。即便有个低矮的屋檐,蛛网蒙尘,也胜过遥 远的天堂。 (5)平常的时候,奇岩怪崖成为路人眼中的冰冷坚硬的风景,是传说中鬼怪出没的地方, 但谁能估计到几万年几百年以来,有多少生命得到它的亲抚?我每每发现巨岩之下岩鼠攀爬 的路径,小虫子吹砂的窝点,以及一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歇夜的痕迹。而这一道道屋檐非岩崖 堪比,这好比莺雀装备了苍鹰的翅膀,护墙有余,明显的宽阔。 (6)前些日子,我一次外出,时近午夜,途中狂风肆虐,飞沙扬尘,空中撕开几道耀眼的 闪电,迅雷震荡,各路灯火立时熄灭,豆大的雨点敲着路面冒起一层水雾,车灯映衬出周围 浓墨一般的黑。我发现路边有座旧式民房,遂跑到屋檐底下,大雨即倾盆而下,还好这样巧 我突然感到屋檐的温暖和可爱。我相信几十年的光阴里,或秋行夏令,或冬行春令,难免风 雨无常,总有缺少雨具的路人,进屋不方便,赶路又不合时宜,就可以在屋檐底下得到一点 便利。而且,身后可能有一个小窗子,让我们嗅到特别的气味,里面应该是个卖糖饼酱醋香 烟火柴的店铺。这地点莫非是乡民的娱乐聚会的场所?谈论妖魔鬼怪吗?还在更小的村庄, 我见过屋檐底下摆放着条石,方便人们就座,场所虽然不是城市茶吧酒吧那样讲究铺张和蓄 意,但是很踏实和随意。在那儿躲避风雨,抽一支烟,放松一下手脚,也是很闲适和安静的, 其间似乎有点逍遥的趣味。 ⑦)多好的屋檐,没有屋檐的房子那叫房子吗?我的心中随即产生一种对屋主的感激之情 (8)雷声隆隆,雷雨不停,还可以隐约听到相当远的地方有几道汽车防盗器不安分的声音。 11.“没有栋尾的房子那不是普通的残缺,而是道义上的死亡。”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 加以阐释。(5分) 12.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凸显“屋槍”的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3.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互为牵制达成共生平衡的美”,试结合全文内容具体阐述。(6 答 14.品读《屋檐》,读者想见的不仅仅是乡村传统意思上的屋檐,还有那渐近渐远的乡 情乡趣,更有那日渐缺失却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据此,有人说本文角度新颖,立意深远。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观点加以探究。(8) 答
- 5 - 泥墙给屋子撑腰,互利互惠,相得益彰。这是一种互为牵制达成共生平衡的美。这是表面的。 而它的隐含的意义远大于建筑学上的意义。 ⑶当你在流浪途中需要别人的屋檐的时候,并且能找到屋檐,“低头”就是你的门票, 你得到的是庇护和关怀。这在乡村还活着,乡村会收留那些需要屋檐的人的造访,假如你流 落乡村而不是流浪在城市,这是你的造化。 ⑷在乡下,在大雨来临的时候,破屋檐或过之或不及,急急忙忙而不可得,只能借助近 处虎蹲之势的岩石,取其歪斜向外伸展的部分权为“屋檐”,这也是应急之妙。那时侯不是 低头的问题,而是找不到能让自己低头的屋檐。即便有个低矮的屋檐,蛛网蒙尘,也胜过遥 远的天堂。 ⑸平常的时候,奇岩怪崖成为路人眼中的冰冷坚硬的风景,是传说中鬼怪出没的地方, 但谁能估计到几万年几百年以来,有多少生命得到它的亲抚?我每每发现巨岩之下岩鼠攀爬 的路径,小虫子吹砂的窝点,以及一些无家可归的动物歇夜的痕迹。而这一道道屋檐非岩崖 堪比,这好比莺雀装备了苍鹰的翅膀,护墙有余,明显的宽阔。 ⑹前些日子,我一次外出,时近午夜,途中狂风肆虐,飞沙扬尘,空中撕开几道耀眼的 闪电,迅雷震荡,各路灯火立时熄灭,豆大的雨点敲着路面冒起一层水雾,车灯映衬出周围 浓墨一般的黑。我发现路边有座旧式民房,遂跑到屋檐底下,大雨即倾盆而下,还好这样巧。 我突然感到屋檐的温暖和可爱。我相信几十年的光阴里,或秋行夏令,或冬行春令,难免风 雨无常,总有缺少雨具的路人,进屋不方便,赶路又不合时宜,就可以在屋檐底下得到一点 便利。而且,身后可能有一个小窗子,让我们嗅到特别的气味,里面应该是个卖糖饼酱醋香 烟火柴的店铺。这地点莫非是乡民的娱乐聚会的场所?谈论妖魔鬼怪吗?还在更小的村庄, 我见过屋檐底下摆放着条石,方便人们就座,场所虽然不是城市茶吧酒吧那样讲究铺张和蓄 意,但是很踏实和随意。在那儿躲避风雨,抽一支烟,放松一下手脚,也是很闲适和安静的, 其间似乎有点逍遥的趣味。 ⑺多好的屋檐,没有屋檐的房子那叫房子吗?我的心中随即产生一种对屋主的感激之情。 ⑻雷声隆隆,雷雨不停,还可以隐约听到相当远的地方有几道汽车防盗器不安分的声音。 11.“没有栋尾的房子那不是普通的残缺,而是道义上的死亡。”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 加以阐释。(5 分) 答: 12.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凸显“屋檐”的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 分) 答: 13.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互为牵制达成共生平衡的美”,试结合全文内容具体阐述。(6) 答: 14.品读《屋檐》,读者想见的不仅仅是乡村传统意思上的屋檐,还有那渐近渐远的乡 情乡趣,更有那日渐缺失却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据此,有人说本文角度新颖,立意深远。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观点加以探究。(8)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