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怀远县二轮复习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怀远县一二三高考辅导班语文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 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 程美东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现代 化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必然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 化自觉。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 这种“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的出现,有多种因素,至少以下 几点不可忽视 筹一,这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 应。中国上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 极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提高。长期孜孜以 求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尤其是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后,中国民众希望借此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 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认同方能增 添我们的自豪感。第二,这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 并非信心十足的体现。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很多相应的制 度并未健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不足,这使得人们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 不明确,对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为了排解这种不自信 情绪,为了寻求更为安全的出路,人们不自觉地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发展方向和对 策。第三,这是民众对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特-续性的某种担崽的表现。虽然我 们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但由于国际上出于意识形态因素、国家利益因素而反共 反华势力的存在,国内的某些分裂势力的存在,以及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而出 现的一些有损社会公平的做法,等等,使得一些人对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存 在某种担忧,希望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重建来增加安全感。第四,这是改革开放 以来暂时“不争论”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 小平同志为了保证改革的效率和速度,时于一些短时期内纠结不清的理论问题采 取了“不争论”的策略,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标 准和思路来开展我们的实践,这被实践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决策。但是,当我们的 主要阶段性目标实现以后,一些当初不争论的理论问题却变成了现实问题,这引 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传统的理论 无法解决。于是,人们希望通过从文化角度来寻找答案。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它推动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物质领域向文化 领域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把任何问 题的解决都诉诸文化,尤其不能随便拿某一种既成的文化形式来当做灵丹妙药 我们要对一些具体的“文化热”保持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稳妥有效的做法,就 是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以此作为我们民
2013 届怀远县二轮复习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题:怀远县一二三高考辅导班语文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所有客观选择题答案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 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 程美东 文化是一个社会制度存在的根基,是人们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基本。中国现代 化的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必然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是否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文 化自觉。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觉的意识。 这种“文化渴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的出现,有多种因素,至少以下 几点不可忽视: 筹一,这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 应。中国上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 极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提高。长期孜孜以 求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尤其是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后,中国民众希望借此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 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恒久的吸引力,这种文化的认同方能增 添我们的自豪感。第二,这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 并非信心十足的体现。我们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骄人的成绩,但是很多相应的制 度并未健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不足,这使得人们对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 不明确,对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为了排解这种不自信 情绪,为了寻求更为安全的出路,人们不自觉地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发展方向和对 策。第三,这是民众对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特-续性的某种担崽的表现。虽然我 们有强有力的党的领导,但由于国际上出于意识形态因素、国家利益因素而反共、 反华势力的存在,国内的某些分裂势力的存在,以及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而出 现的一些有损社会公平的做法,等等,使得一些人对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存 在某种担忧,希望通过文化反思和文化重建来增加安全感。第四,这是改革开放 以来暂时“不争论”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 小平同志为了保证改革的效率和速度,时于一些短时期内纠结不清的理论问题采 取了“不争论”的策略,按照“三个有利于”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标 准和思路来开展我们的实践,这被实践证明是极其正确的决策。但是,当我们的 主要阶段性目标实现以后,一些当初不争论的理论问题却变成了现实问题,这引 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传统的理论 无法解决。于是,人们希望通过从文化角度来寻找答案。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它推动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物质领域向文化 领域发展。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病急乱投医,不能把任何问 题的解决都诉诸文化,尤其不能随便拿某一种既成的文化形式来当做灵丹妙药。 我们要对一些具体的“文化热”保持客观全面冷静的态度,稳妥有效的做法,就 是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以此作为我们民
族的魂魄,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吸收一切民族、一切画家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形式来,为我所用,利我所需,铸我精神,固我根本。 (选自半月谈网2011.11.8.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 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 B.“文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 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信心不足的体现、 C.“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于当前政治稳定以及 社会安全持续性客观存在普遍担忧的表现。 D.“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 论”的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 觉的意识,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指日可待 B.第二段指出社会各界表现出来的“文化竭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人在物质水平提高后,希望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C.第三段作者提出按照张岱年的“练台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 并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 现 D.文章对中国社会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成因进 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也提出了研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现在己经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 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园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B.中国身份的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 恒久的吸引力 C.很多相应的制度不健全使人们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持续发展 表现出不自信。 D.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只要吸收别的 国家的优秀文化就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文化形式。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4~7题。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来 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正守之。陈友谅寇南昌,显守 章江、新城二门。友谅攻甚急,显随方御之,间岀锐卒榑战,斩刘进昭,擒赵祥 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邓仲谦据新淦不下,显讨斩之,因徇下未附诸郡县 以功擢江西行省参政。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遏春攻湖州。别将游 军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显帅舟师 奋击,烧其船。众大溃,五太子及朱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遇春谓
族的魂魄,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要吸收一切民族、一切画家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具有中国特 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形式来,为我所用,利我所需,铸我精神,固我根本。 (选自半月谈网 2011.11. 8.有删改) 1.下列有关“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在经济发展到一种程度 后,期求自我身份得到承认的强烈心理反应。 B.“文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不 够明确和社会继续进步信心不足的体现、 C.“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民众对于当前政治稳定以及 社会安全持续性客观存在普遍担忧的表现。 D.“文化渴求”心理和“文化自觉”意识的出现是改革开放以来暂时“不争 论”的策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要求。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作者认为现在全国社会各界都表现出对文化的强烈饥渴现象和文化自 觉的意识,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指日可待. B.第二段指出社会各界表现出来的“文化竭求”的心理和“文化自觉”的意识,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国人在物质水平提高后,希望得到世人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C.第三段作者提出按照张岱年的“练台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 并以此作为我们民族的魂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这种文化发展思路的集中体 现。 D.文章对中国社会表现出来的“文化渴求”心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成因进 行了多方面的探究,也提出了研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现在已经提前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两番的目标,近来又积极 地应对了这次金融危机,中园人民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地提高。 B.中国身份的认同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体现在我们独特的文化具有 恒久的吸引力。 C.很多相应的制度不健全使人们对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感到不明确,对持续发展 表现出不自信。 D.按照张岱年的“综合创新”思路来创造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只要吸收别的 国家的优秀文化就能够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与风格的文化形式。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 4~7 题。 薛显,萧人。赵均用据徐州,以显为元帅,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来 降,授亲军指挥,从征伐。南昌平,命显从大都督正守之。陈友谅寇南昌,显守 章江、新城二门。友谅攻甚急,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刘进昭,擒赵祥。 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邓仲谦据新淦不下,显讨斩之,因徇下未附诸郡县。 以功擢江西行省参政。从徐达等收淮东,遂伐张士诚。与常遏春攻湖州。别将游 军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诚遣其五太子盛兵来援,遇春与战,小却。显帅舟师 奋击,烧其船。众大溃,五太子及朱暹、吕珍等以旧馆降,得兵六万人。遇春谓
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舂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 下。进围平江,与诸将分门而军。吴平,进行省右丞。 命从大将军徐达取中原。濒行,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傅友德勇略冠 军,可当一面。”进克兖、沂、青、济,取东昌、棣州、乐安。还收河南,捣关、 陕。渡河,取卫辉、彰德、广平、临青。帅马步舟师取德州、长芦。败元兵于河 西务,又败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获乔右丞等三十四 人。进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败脱因贴木儿。与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 定西。抵临洮,别将攻马鞍山西番寨,大获其畜产,袭走元豫王,败扩廓于宁夏 也。复与迭会师取平凉。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显 营,突围免。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扩廓遣韩扎儿攻原州,以挠明师。显驻兵 灵州,遏之。良臣援绝,遂败。追贺宗晢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显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吴富 面数其罪。封永城侯,勿予券,谪居海南。分其禄为 以赡所杀吴富及马 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显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还。予世券, 食禄一千五百石。 复从大将军征漠北。数奉命巡视河南,屯田北平,练军山西,从魏国公巡北边, 从宋国公出金山。二十年冬,召还,次山海卫,卒。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 弟纲幼。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以死不问,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 纳:接受 进征山西,次保定 次:驻扎 C.吴平,进行省右丞 进:进攻 D.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 坐:连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死不问,爵除 木欣欣以向荣 B.因徇下来附诸郡县 不如因善遇之 C.与友德将铁骑三千 彼与彼年相若也 D.败扩廓于宁夏也 何为其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 A.薛显在赵均用死后投奔明太祖,他和常遇春的在和张士诚的五太子 的大兵作战中都大获全胜,直接导致五太子等人后来的投降 B.太祖曾在群臣面前盛赞薛显作战勇猛和做事有谋略,行军打仗可以 独当一面,这些方面特点在南昌之战和湖州之战中有所表现 C.薛显在和元朝的军队作战过程中一向少有败绩。虽然在收复庆阳的 过程中险遭不测,但最终还是和徐达等合力平定了陕西全境。 D.明初,朝廷奖赏有功之臣,虽封薛显为永城侯,却因罪让他谪居海 南。后虽回到朝中赐官加爵,但死后若干年还是被免除爵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友谅攻甚急,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刘进昭,擒赵祥。(3分) 译文 (2)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3分) 译文:
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吴人震恐,湖州遂 下。进围平江,与诸将分门而军。吴平,进行省右丞。 命从大将军徐达取中原。濒行,太祖谕诸将,谓“薛显、傅友德勇略冠 军,可当一面。”进克兖、沂、青、济,取东昌、棣州、乐安。还收河南,捣关、 陕。渡河,取卫辉、彰德、广平、临青。帅马步舟师取德州、长芦。败元兵于河 西务,又败之通州,遂克元都。分兵逻古北诸隘口,略大同,获乔右丞等三十四 人。进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败脱因贴木儿。与友德将铁骑三千,略平 定西。抵临洮,别将攻马鞍山西番寨,大获其畜产,袭走元豫王,败扩廓于宁夏 也。复与迭会师取平凉。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良臣蒲伏道迎,夜劫显 营,突围免。良臣据城叛,达进围之。扩廓遣韩扎儿攻原州,以挠明师。显驻兵 灵州,遏之。良臣援绝,遂败。追贺宗哲于六盘山,逐扩廓出塞外,陕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以显擅杀胥吏、兽医、火者、马军及千户吴富, 面数其罪。封永城侯,勿予券,谪居海南。分其禄为三: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 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显居海南逾年,帝念之,召还。予世券, 食禄一千五百石。 复从大将军征漠北。数奉命巡视河南,屯田北平,练军山西,从魏国公巡北边, 从宋国公出金山。二十年冬,召还,次山海卫,卒。赠永国公,谥桓襄。无子, 弟纲幼。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以死不问,爵除。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九》,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良臣伪以庆阳降,显往纳之 纳:接受 B.进征山西,次保定 次:驻扎 C.吴平,进行省右丞 进:进攻 D.二十三年追坐显胡惟庸党 坐:连坐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以死不问,爵除 木欣欣以向荣 B.因徇下来附诸郡县 不如因善遇之 C.与友德将铁骑三千 彼与彼年相若也 D.败扩廓于宁夏也 何为其然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 分) A.薛显在赵均用死后投奔明太祖,他和常遇春的在和张士诚的五太子 的大兵作战中都大获全胜,直接导致五太子等人后来的投降。 B.太祖曾在群臣面前盛赞薛显作战勇猛和做事有谋略,行军打仗可以 独当一面,这些方面特点在南昌之战和湖州之战中有所表现。 C.薛显在和元朝的军队作战过程中一向少有败绩。虽然在收复庆阳的 过程中险遭不测,但最终还是和徐达等合力平定了陕西全境。 D.明初,朝廷奖赏有功之臣,虽封薛显为永城侯,却因罪让他谪居海 南。后虽回到朝中赐官加爵,但死后若干年还是被免除爵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友谅攻甚急,显随方御之,间出锐卒搏战,斩刘进昭,擒赵祥。(3 分) 译文: (2)遇春谓显曰:“今日之战,将军功,遇春弗如也。”(3 分) 译文:
(3)分其禄为三: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 自伤。 8.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4分) 9.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4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 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千古江山, ①。舞榭歌 台 寻常巷陌, 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 赋》)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 《琵琶行》) ④ ,天下归心 (曹 操《短歌行》) ⑤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 ⑥大漠孤烟直, 维《使至塞上》)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迟到的善果 张鸣跃 这天,老根晚出门拾满了一袋子饮料瓶回家,天已经黑了。走进胡同口,听见里 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绕道回家。他觉得这条胡同简直就是他 的灾根,20年前就是这里面一声救命让他一头扎入灾难! 回到家,老根发现儿子不在家里,早就放学了,怎么回事?等了好久,有电话打 来:“你是老根吗?你儿子小三受伤了,现在二院……”老根呼地站起 到二院,进病房,儿子还在打点滴,身上缠着绷带,伤得不轻。儿子看见他,挣 扎着说:“爹,你别着急,没事……”老根问医生咋回事,医生说:“警察送来
(3)分其禄为三:一以赡所杀吴富及马军之家:一以给其母妻,令功过无相掩。 (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 ~9 题。(8 分) ’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 自伤。 8.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4 分) 9.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 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千古江山, ① 。舞榭歌 台, ② 。 ③ ,寻常巷陌, ④ 。想 当年, ⑤ , 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乙:①亦余心之所善兮, 。 (屈原《离骚》 ②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 赋》) 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 (白居易 《琵琶行》) ④ ,天下归心。 (曹 操《短歌行》) ⑤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 ⑥大漠孤烟直, 。 (王 维《使至塞上》)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迟到的善果 张鸣跃 这天,老根晚出门拾满了一袋子饮料瓶回家,天已经黑了。走进胡同口,听见里 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绕道回家。他觉得这条胡同简直就是他 的灾根,20 年前就是这里面一声救命让他一头扎入灾难! 回到家,老根发现儿子不在家里,早就放学了,怎么回事?等了好久,有电话打 来:“你是老根吗?你儿子小三受伤了,现在二院……”老根呼地站起。 到二院,进病房,儿子还在打点滴,身上缠着绷带,伤得不轻。儿子看见他,挣 扎着说:“爹,你别着急,没事……”老根问医生咋回事,医生说:“警察送来
的。您老先回家拿住院费吧,先拿5000元吧 老根心里一紧,问儿子:“打 架?”儿子说:“不是。我去接你,在胡同碰见几个歹徒劫持一个女孩,我救了 那女孩……”老根吼断儿子:“那女孩呢?”儿子说:“我让她跑了,是她报的 警……”老根跺脚骂:“你活该!老子没钱!”转身走了。 老根跑去派出所,送小三到医院的几个警察正在为此案忙着,老根进门就问:“我 儿子怎么了?”警察说,是一个女孩报的警,说三个歹徒正在行凶……他们赶到 现场,歹徒已经跑了,小三受伤倒地……老根吼:“他活该!我没钱!你们看着 办!”说罢拧身就走。 老根回到家,坐立不安。他又悔又恨,悔的是他明明听见那胡同里的情况,却不 知儿子会倒霉,如果他也跑过去,也许儿子不会受伤。恨的是,儿子和他从前 样,管这种闲事不是一次了,这次是管出大痛了,还不知能不能痛醒。 第二天,老根开始借钱,家里只有2000元,东借西借又借了3000元,凑够5000 元,去了医院。 交住院费时,医生告诉他,好人有好报,记者来采访了,警察也来看小三了,歹 徒早晚会落网的,小三的伤也无大碍,不会落下残疾 老根去病房,又有记者在采访,儿子已经能坐起来了,还冲他笑!记者还想采访 他,笑着问候他,他不理,走近儿子,一把扯开上衣,露出胸上几道伤疤,说: “20年前,也是在那胡同,爹救了一个女孩,被歹徒捅了六刀!那女孩跑了, 连案也没报,我是被路人送医院的,自己花钱看病,落下残疾,丢了工作,穷跑 了你妈,我捡饮料瓶养活你,没一个人看在我见义勇为的份上来救这个家!现在, 我还没挣来你上大学的钱,这又欠债了,你就等着和爹一起捡饮料瓶吧!”儿子 竟笑了:“爹,原来你一直为自己的见义勇为后悔啊?我不后悔,捡饮料瓶也不 后悔 记者全记下了,走时对老根笑说了一句:“老人家,有这样的好儿子,也是您那 善根的一种善果嘛!” 老根心里苦,还是得在医院陪伴儿子。儿子的事迹上报了,护士小姐拿来给老根 念,老根一言不发,只叹气。 第三天,警察和院长把老根叫去办公室,给他一个小皮包,说是一个女人让交给 “见义勇为小英雄的父亲”的 老根打开皮包,吓了一跳,里面是整捆的钱,10万!还有一封信。信上写到: “老人家,我是在报上看到你儿子的事迹的,也打听到你家的难处。我给你讲个 故事,20年前,我遭遇过三个歹徒的劫持,也是在那条胡同,一位大哥哥突然 出现,怒吼着扑向歹徒,扭打成一团时还朝我叫,让我快跑,我一边喊人一边跑 出胡同,本想打电话报警,但刚出胡同就被一辆车撞飞了,醒来是在医院。我住 了三个月院,出院后我一直在打听那位大哥哥,无果。这20年,我一直在用我 的方式来回报大哥哥,以匿名的方式奖励过十多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我的事业也 是这种作为激励成功的。我想对你说的是,人间的善和恶是两个对战的阵营,在 善的这一边,我们是一条根上的传承和延伸,在这条根上,每个人的投入都必有 善果,我们共有的是一条善根啊!” 老根拿信的手哆嗦了好久,慢慢抬起泪脸,哭吼:“老根,你是个混蛋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根走进胡同口,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走出胡同,绕道回家。 可见他已经丧失了见义勇为的勇气
的。您老先回家拿住院费吧,先拿 5000 元吧……”老根心里一紧,问儿子:“打 架?”儿子说:“不是。我去接你,在胡同碰见几个歹徒劫持一个女孩,我救了 那女孩……”老根吼断儿子:“那女孩呢?”儿子说:“我让她跑了,是她报的 警……”老根跺脚骂:“你活该!老子没钱!”转身走了。 老根跑去派出所,送小三到医院的几个警察正在为此案忙着,老根进门就问:“我 儿子怎么了?”警察说,是一个女孩报的警,说三个歹徒正在行凶……他们赶到 现场,歹徒已经跑了,小三受伤倒地……老根吼:“他活该!我没钱!你们看着 办!”说罢拧身就走。 老根回到家,坐立不安。他又悔又恨,悔的是他明明听见那胡同里的情况,却不 知儿子会倒霉,如果他也跑过去,也许儿子不会受伤。恨的是,儿子和他从前一 样,管这种闲事不是一次了,这次是管出大痛了,还不知能不能痛醒。 第二天,老根开始借钱,家里只有 2000 元,东借西借又借了 3000 元,凑够 5000 元,去了医院。 交住院费时,医生告诉他,好人有好报,记者来采访了,警察也来看小三了,歹 徒早晚会落网的,小三的伤也无大碍,不会落下残疾。 老根去病房,又有记者在采访,儿子已经能坐起来了,还冲他笑!记者还想采访 他,笑着问候他,他不理,走近儿子,一把扯开上衣,露出胸上几道伤疤,说: “20 年前,也是在那胡同,爹救了一个女孩,被歹徒捅了六刀!那女孩跑了, 连案也没报,我是被路人送医院的,自己花钱看病,落下残疾,丢了工作,穷跑 了你妈,我捡饮料瓶养活你,没一个人看在我见义勇为的份上来救这个家!现在, 我还没挣来你上大学的钱,这又欠债了,你就等着和爹一起捡饮料瓶吧!”儿子 竟笑了:“爹,原来你一直为自己的见义勇为后悔啊?我不后悔,捡饮料瓶也不 后悔!” 记者全记下了,走时对老根笑说了一句:“老人家,有这样的好儿子,也是您那 善根的一种善果嘛!” 老根心里苦,还是得在医院陪伴儿子。儿子的事迹上报了,护士小姐拿来给老根 念,老根一言不发,只叹气。 第三天,警察和院长把老根叫去办公室,给他一个小皮包,说是一个女人让交给 “见义勇为小英雄的父亲”的。 老根打开皮包,吓了一跳,里面是整捆的钱,10 万!还有一封信。信上写到: “老人家,我是在报上看到你儿子的事迹的,也打听到你家的难处。我给你讲个 故事,20 年前,我遭遇过三个歹徒的劫持,也是在那条胡同,一位大哥哥突然 出现,怒吼着扑向歹徒,扭打成一团时还朝我叫,让我快跑,我一边喊人一边跑 出胡同,本想打电话报警,但刚出胡同就被一辆车撞飞了,醒来是在医院。我住 了三个月院,出院后我一直在打听那位大哥哥,无果。这 20 年,我一直在用我 的方式来回报大哥哥,以匿名的方式奖励过十多位见义勇为的英雄,我的事业也 是这种作为激励成功的。我想对你说的是,人间的善和恶是两个对战的阵营,在 善的这一边,我们是一条根上的传承和延伸,在这条根上,每个人的投入都必有 善果,我们共有的是一条善根啊!” 老根拿信的手哆嗦了好久,慢慢抬起泪脸,哭吼:“老根,你是个混蛋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老根走进胡同口,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走出胡同,绕道回家。 可见他已经丧失了见义勇为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