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2013-201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6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个3分,共9分)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 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 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 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 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 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 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 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 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 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 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 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 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 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 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州、四川广汉三星堆 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 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 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 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 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2.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3下列可作为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3分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安徽省巢湖市 2013-2014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 I 卷(阅读题 共 69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个 3 分,共 9 分)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于是, 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 两岸也辽阔得多。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 成就。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 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即使到了铜 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 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 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 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 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 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 1974 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 城遗址的相同。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 城定居。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 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 住。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州、四川广汉三星堆 遗址。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 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觊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 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 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 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1.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 C.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一体化”过程是一个艰难的历史过程。 D.中国的两河流域不像西亚的两河流域那样,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 2.下列是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的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C.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D.统一不仅要有政治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有经济上的需求。 3.下列可作为两河“共尊一个王权”的最重要证据的一项是( )3 分 A.商王朝曾派人率部到盘龙城筑城建立据点。 B.在湖北黄陂发现的盘龙城据点有重要战略意义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朝时代的铜矿遗址。 二、(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计22分) 余靖传二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 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 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 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 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己。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 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 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 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 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o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 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 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 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 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 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 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 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 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 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 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 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 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 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C.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 D.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一批商朝时代的铜矿遗址。 二、(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共计 22 分) 余靖传二 朱 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 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 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 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 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 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 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 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 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 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 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 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 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 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 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 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 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 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 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 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 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 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 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 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 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借,称他们为四贤”。 B.庆历四年,朝廷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 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 对他更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 子上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3分) (2)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4分) (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9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分) 10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甲题计分。)(6分) 甲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 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1)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 壁赋》) (4)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 (5)吴质不眠倚桂树, 。(《李凭箜篌引》) (6)狗吠深巷中, (《归园田居其一》)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少年龙桐 蒋勋 战争一直没有发生,但是为了没有发生的战争,整个城市做了很多准备。 每一家的灯泡上都装置了黑布,预防一旦空袭来临,就可以拉下布套,遮蔽灯光,使负 责空袭的敌机找不到对象。 少年听到呜——鸣——”的警报声,即刻躲避在桌子下,用手抱着头部,蜷曲得像一个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 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B.庆历四年,朝廷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 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 对他更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 子上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3 分) (2)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4 分) (3)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9.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4 分) 10.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甲题计分。)(6 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 初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乙: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雨霖铃》) (2)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3)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 壁赋》) (4)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登高》) (5)吴质不眠倚桂树,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6)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少年龙桐 蒋勋 战争一直没有发生,但是为了没有发生的战争,整个城市做了很多准备。 每一家的灯泡上都装置了黑布,预防一旦空袭来临,就可以拉下布套,遮蔽灯光,使负 责空袭的敌机找不到对象。 少年听到“呜——呜——”的警报声,即刻躲避在桌子下,用手抱着头部,蜷曲得像一个
婴儿。他在空袭警报的声音中分辨着节奏的变化,从缓慢到紧张,越来越急促。“这是紧急 警报了,应该赶快跑进防空洞去。”他这样告诉自己 在犹豫的刹那,警报的声音又舒缓了,慢悠悠的,像慵懒的猫伸着懒腰。他听到了邻近 的人家讲话的声音,收音机里广播员字正腔圆地讲述空袭警报演习的声音,还有隔壁厨房里 沈妈妈“叮叮当当”开始炒菜的声音。 没事就来一个空袭演习…隔着竹篱笆,沈伯伯粗犷高亢的声音特别浑厚有力。他喜 欢下棋,每次下棋下到一半,突遇空袭演习,他就要停止下棋,因此特别恼怒,骂着骂着, 还对着天空加了一句:“有种你就来个真的嘛!干吗穷演习!” 对于战争,大人们常常有很不同的评论,在空袭警报的紧张声音中,通常大人们也都不 完全遵照规定地噤声,他们或者躲避在桌子下面,或者挤在防空泂中,仍然评论着有关战争 的种种。“战争很可怕吗?”在阴暗的防空洞中,他依偎在母亲怀中,抬头仰看母亲在幽微的 光线里微笑着的侧面。 母亲没有回答什么,好像战争是一段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的空白。 他记起学校里播放过空袭的影片,飞机轰隆隆飞来,逐渐低飞,飞到城市建筑物密集的 地方,从机腹处放下一枚一枚的炸弹,接着是炸裂的房子,四处飞散的爆破物,翻腾滚滚的 火药的硝烟,坐在废墟中哭号的幼儿 他看过很多次有关战争的宣传短片,大多数在学校,有固定的时间播放给全校的小学生 看:也有时候是在庙口广场,用几根粗麻竹搭架子,架起一张白色幕布,用一台发出很大声 音的放映机,播岀战争画面——飞机低飞,投掷炸弹,房屋倒塌爆裂,人的奔逃哭叫 那或许就是“战争”吧——是一部看了又看的陈旧影片,同样的情节一演再演,终于使他 觉得“战争”好像是某些人编导的一出戏,可以到处巡回演出,可以使大家在平静无聊的生活 里多一点戏剧性的惊恐 母亲对战争总是沉默微笑以对,仿佛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防空洞很安全吗?”在阴暗密闭的圆形穹隆的空间里,少年挤在母亲怀中,听着母亲很 近的呼吸与心跳,仿佛又回到了胎儿的状态。母亲依旧没有回答, 战争始终没有发生,少年长大了,嘴角冒出青嫩的髭须,头角峥嵘,像一头初长成的小 鹿,有敏捷的四肢,可以即时快速奔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旦奔跑起来,就听到脚后 跟着一长串空袭警报的声音 战争像是罩在灯泡上黑布的阴影,黑布拿掉了.那暗影却始终留在苍白的墙上摇晃。 防空洞上长满了杂草、野花,覆土厚的防空洞上甚至栽植了扶桑、芙蓉,一年四季开着 艳红或浅粉的美丽花朵,在阳光下迎风摇曳,使人逐渐忘记那个地方与战争的关系 有些防空洞被拆除了,盖起了房舍 有些防空洞被遗忘了,成为附近居民丢弃垃圾的地方,建筑物的废料、剩余的食物、猫 或狗的死尸、破旧断脚的家具….都堆放在防空洞四周,防空洞成为肮脏、破败的记忆,好 像大家努力在这里丢垃圾,是想要用垃圾掩盖掉对战争的恐惧。 因为连日豪雨积水,防空洞附近被淹成一片水泽,很快有青绿色的浮萍蔓延生长起来 甚至也从附近的池塘漂来布袋莲,一个一个圆鼓鼓的球茎浮在水中,上面开出紫蓝色有黄斑 点的花。 他是为了观察布袋莲来的,走近防空洞附近,发现有小小的鸭雏在水中游泳,看到他走 近,并不惊怕,反而抬起头侧着眼睛看他。 少年翻着书包,想起中午的便当里还有吃剩的饭,便拿出来,把米粒摊在手掌上,呼叫 鸭雏来吃食 鸭雏疑虑了一会儿,不多久,游了过来,望着少年手掌上的白饭粒,似乎感觉到是美好 的食物,便一摇一摆走来,用小小的喙叼食饭粒
婴儿。他在空袭警报的声音中分辨着节奏的变化,从缓慢到紧张,越来越急促。“这是紧急 警报了,应该赶快跑进防空洞去。”他这样告诉自己。 在犹豫的刹那,警报的声音又舒缓了,慢悠悠的,像慵懒的猫伸着懒腰。他听到了邻近 的人家讲话的声音,收音机里广播员字正腔圆地讲述空袭警报演习的声音,还有隔壁厨房里 沈妈妈“叮叮当当”开始炒菜的声音。 “没事就来一个空袭演习......”隔着竹篱笆,沈伯伯粗犷高亢的声音特别浑厚有力。他喜 欢下棋,每次下棋下到一半,突遇空袭演习,他就要停止下棋,因此特别恼怒,骂着骂着, 还对着天空加了一句:“有种你就来个真的嘛!干吗穷演习!” 对于战争,大人们常常有很不同的评论,在空袭警报的紧张声音中,通常大人们也都不 完全遵照规定地噤声,他们或者躲避在桌子下面,或者挤在防空洞中,仍然评论着有关战争 的种种。“战争很可怕吗?”在阴暗的防空洞中,他依偎在母亲怀中,抬头仰看母亲在幽微的 光线里微笑着的侧面。 母亲没有回答什么,好像战争是一段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的空白。 他记起学校里播放过空袭的影片,飞机轰隆隆飞来,逐渐低飞,飞到城市建筑物密集的 地方,从机腹处放下一枚一枚的炸弹,接着是炸裂的房子,四处飞散的爆破物,翻腾滚滚的 火药的硝烟,坐在废墟中哭号的幼儿…… 他看过很多次有关战争的宣传短片,大多数在学校,有固定的时间播放给全校的小学生 看;也有时候是在庙口广场,用几根粗麻竹搭架子,架起一张白色幕布,用一台发出很大声 音的放映机,播出战争画面——飞机低飞,投掷炸弹,房屋倒塌爆裂,人的奔逃哭叫…… 那或许就是“战争”吧——是一部看了又看的陈旧影片,同样的情节一演再演,终于使他 觉得“战争”好像是某些人编导的一出戏,可以到处巡回演出,可以使大家在平静无聊的生活 里多一点戏剧性的惊恐。 母亲对战争总是沉默微笑以对,仿佛战争从来没有发生过。 “防空洞很安全吗?”在阴暗密闭的圆形穹隆的空间里,少年挤在母亲怀中,听着母亲很 近的呼吸与心跳,仿佛又回到了胎儿的状态。母亲依旧没有回答, 战争始终没有发生,少年长大了,嘴角冒出青嫩的髭须,头角峥嵘,像一头初长成的小 鹿,有敏捷的四肢,可以即时快速奔跑,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一旦奔跑起来,就听到脚后 跟着一长串空袭警报的声音。 战争像是罩在灯泡上黑布的阴影,黑布拿掉了.那暗影却始终留在苍白的墙上摇晃。 防空洞上长满了杂草、野花,覆土厚的防空洞上甚至栽植了扶桑、芙蓉,一年四季开着 艳红或浅粉的美丽花朵,在阳光下迎风摇曳,使人逐渐忘记那个地方与战争的关系。 有些防空洞被拆除了,盖起了房舍。 有些防空洞被遗忘了,成为附近居民丢弃垃圾的地方,建筑物的废料、剩余的食物、猫 或狗的死尸、破旧断脚的家具……都堆放在防空洞四周,防空洞成为肮脏、破败的记忆,好 像大家努力在这里丢垃圾,是想要用垃圾掩盖掉对战争的恐惧。 因为连日豪雨积水,防空洞附近被淹成一片水泽,很快有青绿色的浮萍蔓延生长起来。 甚至也从附近的池塘漂来布袋莲,一个一个圆鼓鼓的球茎浮在水中,上面开出紫蓝色有黄斑 点的花。 他是为了观察布袋莲来的,走近防空洞附近,发现有小小的鸭雏在水中游泳,看到他走 近,并不惊怕,反而抬起头侧着眼睛看他。 少年翻着书包,想起中午的便当里还有吃剩的饭,便拿出来,把米粒摊在手掌上,呼叫 鸭雏来吃食。 鸭雏疑虑了一会儿,不多久,游了过来,望着少年手掌上的白饭粒,似乎感觉到是美好 的食物,便一摇一摆走来,用小小的喙叼食饭粒
他陶醉于鸭雏的叼食,芙蓉花的摇曳,积水中的布袋莲,以及水中倒映的云天的影子 忽然一阵巨大的吆喝响起“天杀的,你们要把我怎么样?” 他一回头,一个蓬松着头发,一脸花白胡子的瘦削男人看着他,紧紧握着拳头 少年望看那如同野兽被惊吓时的眼睛,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那男子咆哮着:“你追到这里来了啊—一个防空洞的人都死光了,你还不肯放过我啊 —你饶了我吧!你饶了我吧 男子号陶咆哮,跌坐在泥泞中,满身满脸都是泥水,一身都是垃级一样的臭味 少年想起学校老师警告过他们,不要去废弃的防空洞玩。‘那边有疯子—”老师说。 “这是疯子吗?” 少年望着这个蒙着脸号啕大哭的男子,他哭号的声音这么粗哑低沉,像是空袭警报的声 音,忽长忽短,忽然紧张,忽然放松。 战争还没有给束吗? 少年看着男子,心里一片凄伤的回忆,仿佛灯泡上的黑布影子又摇晃了起来。 12.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一段中说整个城市为战争做了很多的准备,请概括做了哪些准备。(4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 答 1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6分) 答 4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果将“少年”换成”我”,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做比较。(4 分) 答 15.文章的结尾写了一个“疯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阅读经验 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8分) 答 第Ⅱ卷(81分) 6.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蹊跷( q1 qiao)惩罚( cheng)洁癖(pi) 强词夺理( qiang) B、掂量(dian) 框架( kuang)揩油(kai) 哄而散(hong) C、炽热(chi) 倔强(jue)字帖(te)汗流浃背(jia) D、泯灭(min) 挑剔(t) 徇私(xun) 混水摸鱼(hun)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以3:0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32年来逢 韩必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B.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 观众的一片喝彩。 C.教授李大潜院士认为,应用数学要真正取得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有比较长的周期, 所以校方和企业都要对此有耐心,不要趋利避害。 D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 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 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他陶醉于鸭雏的叼食,芙蓉花的摇曳,积水中的布袋莲,以及水中倒映的云天的影子。 忽然一阵巨大的吆喝响起“天杀的,你们要把我怎么样?” 他一回头,一个蓬松着头发,一脸花白胡子的瘦削男人看着他,紧紧握着拳头。 少年望看那如同野兽被惊吓时的眼睛,觉得似曾相识,却又不记得在哪里见过。 那男子咆哮着:“你追到这里来了啊——一个防空洞的人都死光了,你还不肯放过我啊 ——你饶了我吧!你饶了我吧!’’ 男子号陶咆哮,跌坐在泥泞中,满身满脸都是泥水,一身都是垃级一样的臭味。 少年想起学校老师警告过他们,不要去废弃的防空洞玩。‘那边有疯子—”老师说。 “这是疯子吗?” 少年望着这个蒙着脸号啕大哭的男子,他哭号的声音这么粗哑低沉,像是空袭警报的声 音,忽长忽短,忽然紧张,忽然放松。 “战争还没有给束吗?” 少年看着男子,心里一片凄伤的回忆,仿佛灯泡上的黑布影子又摇晃了起来。 12.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6 分) (1)第一段中说整个城市为战争做了很多的准备,请概括做了哪些准备。(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2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如果将“少年”换成”我”,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做比较。(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的结尾写了一个“疯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阅读经验, 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II 卷(81 分) 16.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蹊跷(qī qiào) 惩罚(chéng) 洁癖(pì) 强词夺理(qiǎng) B、掂量(diān) 框架(kuàng) 揩油(kāi) 一哄而散(hòng) C、炽热(chì) 倔强(juè) 字帖(tiē) 汗流浃背(jiā) D、泯灭(mǐn) 挑剔(tì) 徇私(xùn) 混水摸鱼(hùn)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在东亚四强赛上,国足气冲斗牛,以 3:0 大比分大胜韩国足球队,打破了 32 年来逢 韩必败的怪圈,令国人瞬间点燃对足球的热望。 B.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 观众的一片喝彩。 C.教授李大潜院士认为,应用数学要真正取得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有比较长的周期, 所以校方和企业都要对此有耐心,不要趋利避害。 D.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 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 的目标,尤其是 80 后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