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屯溪一中、歙县中学、休宁中学2013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 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 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 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 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 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 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 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 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 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 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 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 《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 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 俯就、迎合、媚悦”。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健康的文 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艺 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 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 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 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 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 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 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 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 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 审美能力的大众。”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 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 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 滋生蔓延。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 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3分)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 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 悦大众的文艺,对大众无益
安徽省屯溪一中、歙县中学、休宁中学 2013 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 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 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 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 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 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 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 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 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 为游戏,沦为搞笑。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 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 极意义不言而喻。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正如鲁迅在 《文艺的大众化》一文中所说:“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 悦大众。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满足群众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 “俯就、迎合、媚悦”。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健康的文 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真正的文艺 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 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 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 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按某些人的逻辑,似 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 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 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 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 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 审美能力的大众。”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 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 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 滋生蔓延。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 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的一项是( )(3 分)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 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 悦大众的文艺,对大众无益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 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 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 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 玩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 艺术作品对“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 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3.结合文段,你认为文艺观念上的哪些误区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3 分) 二、(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 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 太学,补国子生,举髙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 见革弊絮单席,而耽 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 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 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 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 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 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 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 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 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 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 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 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 恒有褒贬,以此为杈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 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
C.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 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D.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 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 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B.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 玩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C.马克思说的“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阐明了 艺术作品对“艺术对象”,即文艺大众这一消费主体的影响力。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 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3.结合文段,你认为文艺观念上的哪些误区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3 分) 二、(3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革幼而聪敏,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与弟观 同生,少孤贫,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 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宿卫,还过候革,时大雪, 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除少府卿,出为镇北豫章王长史,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乃泛 舟而还,途经下邳,遂为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元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 称患脚不拜,延明将加害焉,见革辞色严正,更相敬重。延明令革作祭彭祖文, 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逼之逾苦,将加箠扑。革厉色而言曰:“江革 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为幸,誓不为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 止,日拾脱粟三升,仅余性命。值魏主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还朝。 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上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匡 正,欲以卿代为行事。”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州, 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 惟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辨析,曾无疑滞。功必赏, 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震恐。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将还,民皆恋惜之,赠 遗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惟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或谓革日:“船既不平,济江甚险,当移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 西陵岸取石十余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征入为度支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至朝宴, 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大同元年卒。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 行事,傍无姬侍,家徒壁立,世以此高之。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 。 4.下 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 勖:勉励 B.闻革应至,并赍持缘道迎候 赍:携带
C.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徒壁立 徒:仅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泛舟而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革辞以囚执既久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革厉色而言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延明将加害焉 于是余有叹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 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 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 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 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 压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5 分)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 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8.“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分) 答 10.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甲、乙两题任选一题。(6分) 【甲】早岁那知世事 艰
C.府王惮之,遂雅相钦重 相:互相 D.傍无姬侍,家徒壁立 徒:仅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乃泛舟而还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革辞以囚执既久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革厉色而言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延明将加害焉 于是余有叹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江革敏而好学。他六岁便能写文章。父亲去世后,与弟弟在贫困中仍能坚持 读书,不知疲倦。母丧结束后,又与弟弟一起赴太学学习,成绩很优秀。 B.江革临危不挠。他曾随府王镇守彭城,彭城失守后,被魏人俘获。魏朝徐州 刺史元延明软硬兼施,江革始终不从。元延明见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放他还朝。 C.江革为官刚正。武陵王年少骄纵,高祖让江革辅佐他。江革任武陵王长史、 会稽郡丞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民安吏畏,百城畏服,连武陵王也怕他。 D.江革清正廉洁。他将要离开会稽时,百姓赠送的礼物江革概不接收,只乘坐 官府给的一条小船返京。由于船不平稳,渡江危险,便在岸边搬取十多块石头来 压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5 分) (2)革性强直,每至朝宴,恒有褒贬,以此为权势所疾,乃谢病还家。(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秋江写望 【宋】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 期隐居西湖的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8.“片水无痕浸碧天”一句中“浸”在使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9.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歌作简要欣赏。(4 分) 答: 10.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甲、乙两题任选一题。(6 分) 【甲】早岁那知世事 艰, 。 ,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乙】(1)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 《陋室铭》)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 说》)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五个饽饽(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 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 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 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 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讠 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 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 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 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 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 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 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 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 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大门 上,镶金砖/状元旗杆竖两边/进了大门朝里望/迎面是堵影壁墙…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 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 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 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 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 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 。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乙】(1)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 《陋室铭》)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 说》)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 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 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 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 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 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 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 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 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 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 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 我真想放声大哭。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财神爷, 站门前 / 看着你家过新年 / 大门口,好亮堂 / 石头狮子蹲两旁/大门 上,镶金砖/状元旗杆竖两边 / 进了大门朝 里望 / 迎面是堵影壁墙……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 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 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 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 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 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一一奶奶忽然想起来 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 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 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 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 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 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 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 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 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 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 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 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 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 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 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 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 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 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 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地揉着眼睛,又扯了一下耳朵, 很 痛,不是在做梦!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 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 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 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 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 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 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 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 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 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 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快点拿,快点拿 / 金子银子往家爬 / 快点 抢,快点抢 / 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 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 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 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 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 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 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 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 上…… 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地揉着眼睛,又扯了一下耳朵, 很 痛,不是在做梦!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