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1、短期规划:两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2、中期规划:一般涉及2一5年的职业目标和任务,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3、长期规划:指5一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目标。4、人生规划:规划时间长达40年左右,是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和阶梯。(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1、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2、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3、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是否一致。4、挑战性原则:目标与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用。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7、全程性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8、具体性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9、实际性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做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已的特质、社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定可行的途径。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一评量、检查,使自已随时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提供参考的依据。第二节生涯发展阶段人的生涯历程是连续的,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发展形态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发展理论就是从动态角度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及职业发展阶段。随着实践的发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日趋成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各有所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舒伯和施恩的生涯发展理论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把一个人的生涯发展从出生到死亡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1、短期规划:两年以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 2、中期规划:一般涉及 2—5 年的职业目标和任务,是最常用的一种职业生涯规划。 3、长期规划:指 5—10 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目标。 4、人生规划:规划时间长达 40 年左右,是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和阶梯。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清晰性原则:考虑目标措施是否清晰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是否直截了当。 2、变动性原则:目标或措施是否有弹性。 3、一致性原则:主要目标与分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与措施是否一致,个人目标与组织 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4、挑战性原则:目标与措施是否具有挑战性,还是仅保持其原来状况而已。 5、激励性原则: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内在激励作 用。 6、合作性原则:个人的目标与他人的目标是否具有合作性与协调性。 7、全程性原则:拟定生涯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的考虑。 8、具体性原则:生涯规划各阶段的路线划分与安排,必须具体可行。 9、实际性原则:实现生涯目标的途径很多,在做规划时必须要考虑到自己的特质、社 会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其他相关的因素,选择确定可行的途径。 10、可评量原则:规划的设计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标准,一评量、检查,使自己随时 掌握执行状况,并为规划的提供参考的依据。 第二节 生涯发展阶段 人的生涯历程是连续的,也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任务,发展形态也会表 现出不同的特征。发展理论就是从动态角度研究人的职业行为及职业发展阶段。随着实践的 发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日趋成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国内外学者各有所 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舒伯和施恩的生涯发展理论。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把一个人的生涯发展从出生到死亡分为 五个阶段,分别是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退出阶段
(一)成长阶段(0一14岁)主要任务: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对职业好奇占主导地位,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1、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已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并进行模仿。2、兴趣期(11一12岁)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做职业选择。3、能力期(13一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相符合,有意识地进行能力培养。(二)探索阶段(15一24岁)主要任务:主要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为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1、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已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2、过渡期(18—21岁)正式进入职业,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明确某种职业倾向。3、尝试期(22一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三)建立阶段(25一44岁)主要任务:获取一个合适的工作领域,并谋求发展。1、尝试期(25—30岁)处于职业探索期。2、稳定期(31-44岁)这一时期致力于实现职业目标,是个富有创造性的时期,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四)维持阶段(45—64岁)主要任务:一般人已经在职业的发展上到达顶峰,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维持职业发展的成果,为退休做好准备。(五)衰退阶段(65岁以上)主要任务:逐步退出职业和结束职业生涯,开发社会角色,减少权利和责任,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子女已经成人,不用再操心;工作的压力也没有了,时间都由自已来安排了,可以用这段时间发展自已的业余爱好,甚至实现自已没有实现的梦想
(一)成长阶段(0—14 岁) 主要任务: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对职业好奇占主导地位,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 能力。 1、 幻想期(10 岁之前) 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并进行模仿。 2、 兴趣期(11—12 岁) 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做职业选择。 3、 能力期(13—14 岁) 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是否相符合,有意识地进行能力培养。 (二)探索阶段(15—24 岁) 主要任务:主要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选择适合自己的职 业,并为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1、 试验期(15—17 岁) 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2、 过渡期(18—21 岁) 正式进入职业,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明确某种职业倾向。 3、 尝试期(22—24 岁) 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 (三)建立阶段(25—44 岁) 主要任务:获取一个合适的工作领域,并谋求发展。 1、 尝试期(25—30 岁) 处于职业探索期。 2、 稳定期(31—44 岁) 这一时期致力于实现职业目标,是个富有创造性的时期,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四)维持阶段(45—64 岁) 主要任务:一般人已经在职业的发展上到达顶峰,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维持职业发展的 成果,为退休做好准备。 (五)衰退阶段(65 岁以上) 主要任务:逐步退出职业和结束职业生涯,开发社会角色,减少权利和责任,适应退休 后的生活。子女已经成人,不用再操心;工作的压力也没有了,时间都由自己来安排了,可 以用这段时间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甚至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
【知识链接】:环境决定因素历史的社会经济的维持阶段建立验院学生个人决定因素年龄与生会阶全辅韵图1-2-1生涯彩虹图解读:在每一个阶段对每一个投入程度是用涂颜色来表示,颜色面积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多,空白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少。在这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又称为"大周期"。彩虹图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相当于儿童时期)、探索期(相当于青春期/少年时期)、建立期(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相当于成人后期/青年时期)、以及衰退期(相当于老年时期/退休时期)。在这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在一生当中每个人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各种角色间是有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如果发展的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也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二、施恩的生涯发展理论施恩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由美国的施恩教授创立,他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9个阶段
【知识链接】: 解读:在每一个阶段对每一个投入程度是用涂颜色来表示,颜色面积越多表示该角色投 入的程度越多,空白越多表示该角色投入的程度越少。在这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 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又称为"大周期"。彩虹图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 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相当于儿童时期)、探索期(相当于青春期/少年时期)、建立期 (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相当于成人后期/青年时期)、以及衰退期(相当于老年时期 /退休时期)。在这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职位 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在一生当中每个人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 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各种角色间是有相互作用的,一个角 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如果发展的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在 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也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 二、施恩的生涯发展理论 施恩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由美国的施恩教授创立,他立足于人生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问 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分为 9 个阶段
表二施恩的职业生涯阶段表色阶段角主要任务学生、职业工作发现和发展自已的需要、兴趣、能力和才干,为进行实际的成长、幻想、探索阶段的候选人和申职业选择打好基础: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做出合理的受教请者(0~20岁)育决策:开发工作领域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入职业生涯:学会寻找并评估一项工作,做出现实有效的进入工作世界应聘者、新学员工作选择:个人和雇主之间达成正式可行的契约:个人真正(16~25岁)成为一个组织的成员了解、熟悉组织,接受组织文化,克服不安全感:学会与人基础培训实习生、新手相处,融入工作群体:适应独立工作,成为一名有效的成员(16~25岁)早期职业的正式承担责任,成功地履行第一次工作任务:发展和展示自己的取得职业正式成员资格技能和专长,为提升或横向职业成长打基础:重新评估现有成员资格的职业,理智地进行新的职业决策;寻找良师和保护人(17~30岁)正式成员、任职选定一项专业或进入管理部门:保持技术竞争力,力争成为职业中期者、终生成员、名专家或职业能手:承担较大责任,确定自已的地位:开发个(25岁以上)主管、经理等人的长期职业计划:寻求家庭、自我和工作事物间的平衡现实地评估自已的才干,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抱负及个人职业中期危险阶段前途;就接受现状或争取看得见的前途做出具体选择;建立(35~45岁)与他人的良师关系成为一名工作指导者,学会影响他人并承担贵任:提高才干,以担负更重要的责任:选拔和培养接替人员:女果求安稳,职业后期骨干成员、管理就此停滞,但要接受和正视自已的影响力和接受挑战的能力(45岁~退休)者、有效贡献者下降学会接受权力、责任、地位的下降:学会接受和发展新角色:衰退和离职阶段培养新的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寻找新的满足源;评估自(45岁~退休)已的职业生涯,着手退休适应角色、生活方式和生活标准的急剧变化,保持一种认同感:保持一种自我价值观,运用自已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以退休各种资深角色,对他人进行传、帮、带
第二章认识自我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就业形势、熟悉毕业生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科学合理的求职择业方法、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2、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四、课程思政融入点:在学习兴趣、性格、能力的内容方面,通过各种测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职业价值观部分的内容则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五、授课时数:8课时课程导入:【课堂活动】环游六岛(课本P38)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游的机会,有机会去下列六个岛屿中的一个…………第一节职业兴趣培养一、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加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包括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自已的才干,是保证职业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从最早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弗克·帕森斯开始,职业发展专家就把兴趣当作职业选择的一个最重要依据。二、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1、兴趣是你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2、兴趣可以增强你的职业生涯适应性;3、由兴趣的本质性质所决定。三、职业兴趣
第二章 认识自我 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为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就业形势、熟悉毕业生 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科学合理的求职择业方法、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2、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课程思政融入点: 在学习兴趣、性格、能力的内容方面,通过各种测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职业价 值观部分的内容则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 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五、授课时数:8 课时 课程导入:【课堂活动】环游六岛(课本 P38) 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度假游的机会,有机会去下列六个岛屿中的一个. 第一节 职业兴趣培养 一、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和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加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或者说,兴趣 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包括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是保证职业稳定性和 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从最早期的美国心理学家弗克•帕森斯开始,职业发展专家就把兴趣 当作职业选择的一个最重要依据。 二、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1、兴趣是你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 2、兴趣可以增强你的职业生涯适应性; 3、由兴趣的本质性质所决定。 三、职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