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高三8月语文测评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蜗牛/女娲 灼热/斟酌 风靡/奢靡 贻误/怡然自得 惊蛰/真挚 喟叹/称谓 着陆/着急 诧异/叱咤风云 C.妇孺/懦弱 料峭/刀鞘 打折/折本 颓圮/杞人忧天 D.簇拥/箭镞 倚靠/绮丽 纤细/纤维 联袂/三昧真火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神曲《江南 Style》红遍全球,其标志性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编成课间操。 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 浮躁?我们并非食古不化,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 靡,不应在校园肆行。我们不能为了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 的科学性 A.无所不为 B.食古不化 C.风靡 D.肆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12月7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3点半进入前海深 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毕业生“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 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 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离CBA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 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 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 北人
1 广东广州高三 8 月语文测评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蜗.牛/女娲. 灼.热/斟酌. 风靡./奢靡. 贻.误/怡.然自得 B.惊蛰./真挚. 喟.叹/称谓. 着.陆/着.急 诧.异/叱咤.风云 C.妇孺./懦.弱 料峭./刀鞘. 打折./折.本 颓圮./杞.人忧天 D.簇.拥/箭镞. 倚.靠/绮.丽 纤.细/纤.维 联袂./三昧.真火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神曲《江南 Style》红遍全球,其标志性的“骑马舞”被我国许多中小学改编成课间操。 为何流行娱乐无所不为?是向往个性自由成了人心的共同追求,还是“泛娱乐”时代让人心 浮躁?我们并非食古不化,也绝不歧视流行文化,只是认为纯娱乐的东西只适合在娱乐圈风 靡,不应在校园肆行。我们不能为了猎奇和新颖就将课间操简单娱乐化,从而丧失了其应有 的科学性。 A.无所不为 B.食古不化 C.风靡 D.肆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 12 月 7 日离京视察深圳时,由八辆车组成的车队下午 3 点半进入前海深 港合作区,记者在现场没有看到任何横幅欢迎。 B.高校毕业生 “主动失业”的状况令人担忧,出于对职业发展前景的考虑,毕业生们决定 从事哪一份工作,要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才能作出选择。 C.能不能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关键是党的领导是否正确, 政府能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离 CBA 赛季常规赛开战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佛山男篮计划在近两天内试训新的外援, 试训情况如果理想,球队将会换掉队中现有的外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少年听雨,青年听雨,也在异乡,那是在祖国的北方。 。 。 。 。 。 。柔风细雨,不是北方的个性,只有领略过北方豪雨的人,才能真正 感受北方的魅力。 ①忽晴忽雨,豪爽淋漓,一如北方汉子草原牧民的脾性,一如在黄土高坡上高唱信天游的陕 北人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②⑤④③①⑥B.④⑤③②⑥①C.⑥⑤③②①④D.④②⑤①⑥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in]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 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 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 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 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 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 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 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煕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 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 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 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 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 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 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 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閤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 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 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 2
2 ②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铺天盖地而来,真个是豪气冲天 ③骑在自行车上,大雨淋了个透,阳光很快就晒干了 ④在风沙弥漫的北方,绝没有细雨如丝,要下就是瓢泼大雨 ⑤那雨从天而下,冲刷一切,荡涤一切,忽而又雨过天晴,阳光灼灼 ⑥在北方,永远不用带伞 A.②⑤④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⑥① C.⑥⑤③②①④ D.④②⑤①⑥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 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 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 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 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 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 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 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 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 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 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 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侍 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 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 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 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 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 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
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 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 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先生之初至京也 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3分)(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閤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 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 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 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 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伯兄骤闻而骇之, 然则吾将试汝。”(3分)
3 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 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 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先生之初至京也 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3 分)( )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 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 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 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 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 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3 分)
②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3分) ③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分)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分)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樊迟未达。子曰:“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4 ②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3 分) ③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4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 分) 浪淘沙·秋江 张炎 万里一飞蓬,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 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注】张炎,南宋词人,宋亡后曾北游元都谋官,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 (1)上片中的“飞蓬”“鸥”两个意象分别有何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词,谈谈你对最后一句“长笛霜空”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⒒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樊迟未达。子曰:“ , 。” (4)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墨家刹那辉煌之后为何在历史上失踪了?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 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 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 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 块思想化石。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 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 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 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 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 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 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 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 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
5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 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我们现在还能从文本上大致了解墨家的思想体系,但它已经只是 一块思想化石。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 面它与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 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做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 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 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约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 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 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 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 面的规定。 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墨家不易为人接受的重要原因,但这一点尚不足以解释一 切。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 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 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 幸福彼岸的舟筏。正由于有这种“心灵鸡汤”,虔诚的佛门弟子可以忽略形而下的艰苦,去 追求形而上的禅悦。 而墨家的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世俗化的。墨家思想中唯一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观点是相信 鬼神并以此劝善,但这不足以改变整个墨家思想体系的高度世俗化色彩,不足以成为墨家门 徒灵魂信仰的基础。而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 而长久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一种学问要想成为广被接受的显学,总得有某种足以吸引信徒的东西,这种 东西可以是形而下的物质动机,也可以是形而上的精神慰藉。而墨家恰好这两方面的东西都 无法提供,最后只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墨家如要长存,必得把世俗主义与禁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