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4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啜泣/点缀 精邃/作祟 开辟/复辟 B.羸弱/输赢 滑稽/跻身 省悟/内省 C.苗圃/哺育 针砭/迸发 失魂落魄/丢三落四 D.斑斓/谰言 隔阂/窠臼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 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正常而允许的。在书画鉴定中,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 道万,他只一言为定;更有甚者,依人多势众,三人成虎。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都是在艺术欣赏评价这一“软组织”上做文章。至于“硬伤”,则泾渭分明,不 能含糊。 A.意气用事 B.一言为定 三人成 虎 D.泾渭分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分) A.时值春夏之交,呼吸道感染患者持续增加,我院门诊已进入超负荷状态, 为方便患者就医,从今日起采取分时段挂号,敬请各位患者留意。 B.全市创办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始人、教育研究学会会长莫教授在滨江社区家 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追捧。 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人力、资本、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和优化,也带来了人口管理的新问题。 D.传统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 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磨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3分) 诗是体现诗性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书写本身就是多 义性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作为书写的工具。活得像一首诗,就是要活得充满诗 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 ,犹如灵魂是身体的内核。所以,失去诗性的诗无论如何都 不是诗, 。诗中自有灵魂在说话, 朴素的,透明的,澄澈的,美好 的 ,互相鼓舞,进而共 。诗让灵魂生长。 ①诗让大地上的人从匍匐到站立如树 ②而是对诗的摧残和篡改 ③而诗性正是诗的内核 ④有诗性的人彼此寻找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 2014 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啜泣/点缀 精邃/作祟 开辟/复辟 B.羸弱/输赢 滑稽/跻身 省悟/内省 C.苗圃/哺育 针砭/迸发 失魂落魄/丢三落四 D.斑斓/谰言 隔阂/窠臼 自怨自艾/方兴未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艺术欣赏是主观的,人们的经验有不同,所好有偏执,感受有深浅,都 会在认识上表现出差异。只要不是意气用事,都是正常而允许的。在书画鉴定中,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抬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则真伪是非,任你说千 道万,他只一言为定;更有甚者,依人多势众,三人成虎。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都是在艺术欣赏评价这一“软组织”上做文章。至于“硬伤”,则泾渭分明,不 能含糊。 A.意气用事 B.一言为定 C.三人成 虎 D.泾渭分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是 (3 分) A.时值春夏之交,呼吸道感染患者持续增加,我院门诊已进入超负荷状态, 为方便患者就医,从今日起采取分时段挂号,敬请各位患者留意。 B.全市创办第一所家长学校创始人、教育研究学会会长莫教授在滨江社区家 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追捧。 C.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人力、资本、信 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和优化,也带来了人口管理的新问题。 D.传统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 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磨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是 (3 分) 诗是体现诗性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书写本身就是多 义性的,身体,灵魂都可以作为书写的工具。活得像一首诗,就是要活得充满诗 性,内心生活作为本质生 活, 。 ,犹如灵魂是身体的内核。所以,失去诗性的诗无论如何都 不是诗, 。诗中自有灵魂在说话, 朴素的,透明的,澄澈的,美好 的, , ,互相鼓舞,进而共 鸣。 。诗让灵魂生长。 ①诗让大地上的人从匍匐到站立如树 ②而是对诗的摧残和篡改 ③而诗性正是诗的内核 ④有诗性的人彼此寻找
⑤必以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 ⑥押上韵就是生命本身自来的节奏 A.⑤④③②⑥① B.⑤③②⑥④① C.①③④⑥ ②⑤ D.①⑤③④⑥②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太祖在长安, 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 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且韦弦①非能 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誾浅,愿自比于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 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 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 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 业,然本初②以亡,而二寇未捷,非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 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 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 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 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 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 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 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③之德,恐非 其人也。”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 赐爵关内侯。黄初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韦弦,语出《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 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 本初,袁绍字本初。③西伯,即周文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A.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辟:征召 B.而圣贤引以自匡 匡:纠正 C.不当冀州之卒 当:充 D.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 隳:毁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3分) A.必以近察远 然本初以亡 B.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皆传于世 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此重得也 D.而孙权负险于吴归而修德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分)
⑤必以诗性作为唯一的标准 ⑥押上韵就是生命本身自来的节奏 A.⑤④③②⑥① B.⑤③②⑥④① C.①③④⑥ ②⑤ D.①⑤③④⑥②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刘廙字恭嗣,南阳安众人也。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属。太祖在长安, 欲亲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 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且韦弦①非能 言之物,而圣贤引以自匡。臣才智闇浅,愿自比于韦弦。昔乐毅能以弱燕破大齐, 而不能以轻兵定即墨者,夫自为计者虽弱必固,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自殿下起 军以来,三十余年,敌无不破,强无不服。今以海内之兵,百胜之威,而孙权负 险于吴,刘备不宾于蜀。夫夷狄之臣,不当冀州之卒,权、备之籍,不比袁绍之 业,然本初②以亡, 而二寇未捷,非闇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为计者, 与欲自溃者异势耳。故文王伐崇,三驾不下,归而修德,然后服之。秦为诸侯, 所征必服,及兼天下,东向称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毙于外,而不恤民 于内也。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 重得,有重失:势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势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 今之计,莫若料四方之险,择要害之处而守之,选天下之甲卒,随方面而岁更焉。 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太祖遂 进前而报廙曰:“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③之德,恐非 其人也。”廙著书数十篇,及与丁仪共论刑礼,皆传于世。文帝即王位,为侍中, 赐爵关内侯。黄初二年卒。 (选自 《三国志 ·魏书二十一》,有删节) 【注】①韦弦,语出《韩非子》“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 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比喻外界的启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规劝。② 本初,袁绍字本初。③西伯,即周文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辟:征召 B.而圣贤引以自匡 匡:纠正 C.不当冀州之卒 当:充 当 D.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 隳:毁坏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 (3 分) A.必以近察远 然本初以亡 B.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 皆传于世 C.欲自溃者虽强必败也 此重得也 D.而孙权负险于吴 归而修德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 安矣 B.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 安矣 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 矣安8是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 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 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 理的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 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 文治武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 (3分) ②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4 分) (2)对于太祖“欲亲征蜀”,刘廙的态度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刘 廙“善于说理”的一个事例,并简要分 析。 (3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 【明】沈宜 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 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 相逢,此生拚却 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 的? (3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A.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 安矣 B.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 国富民 安矣 C.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 矣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 安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 (3 分)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 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 理的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 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 文治武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 言。 (3 分) ②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4 分) (2)对于太祖“欲亲征蜀”,刘廙的态度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刘 廙“善于说理”的一个事例,并简要分 析。 (3 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踏莎 行 【明】沈宜 修 君庸①屡约归期,无定,忽尔梦归,觉后不胜悲感。赋此寄情。 粉箨②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 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 相逢,此生拚却 愁消尽。 【注】①君庸,作者之弟。②粉箨,指竹笋上一片片粉色的皮壳。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如何抒发情感 的? (3 分) (2)作者为什么说 “不如休想再相逢”?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荀子·劝学》) 利以也 ,俯察品类之盛,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王曦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 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 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混沌世界里的临界 点永澡 王春 在法国的一个小村落外有一个小池塘。人们在里面取水,孩子在里面洗 池塘里面有一片荷花,每天荷花自由生长。按照传统线性思维,这一小片荷花 要覆盖池塘,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一天,一点污水流进池塘里面,污水里刚好含有荷花的助长剂 使 得荷花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快,荷时的数目每天增加一倍。只需要30天,整个池 塘就会布满荷时 但是在前28天,根本没人发觉池塘中的变化。到第29天,村里的人才 注意 到池塘的一半突然充满了荷时,他们开始担心,但这时候他们已无能为力。第 二天早上,整个水面都布满了荷叶 自牛顿以来,直线和简化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 而近年来,很多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现,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它 并非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充满 着各种不可预测的混沌,这是线性思维无法解释的。多数生态危机的形成都是 这样。物种的灭绝也是如此:开始时通常不易发觉,慢慢地加速衰退一段很长 的时期后,接着很快绝迹。 美国前副总统小艾伯特·阿诺德·戈尔在其《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 人类精神》 书中,介绍了美国物理学家普·巴克和唐超所做的一个研究 在研究中,他们让沙子一粒一粒落下,形成逐渐増髙的一堆,借助慢速移 动录影和电脑模拟,精确地计算在沙堆顶部每落一粒沙会连带多少沙粒移动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利, , 。(《荀子 ·劝学》) (2) ,俯察品类之盛,所 以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 也。 (王曦之 《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 。 ,天 下归心。 (曹操 《短歌行》) (4) , 。万里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混沌世界里的临界 点 王春 永 在法国的一个小村落外有一个小池塘。人们在里面取水,孩子在里面洗 澡。 池塘里面有一片荷花,每天荷花自由生长。按照传统线性思维,这一小片荷花 要覆盖池塘,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有一天,一点污水流进池塘里面,污水里刚好含有荷花的助长剂, 使 得荷花的生长速度成倍增快,荷时的数目每天增加一倍。只需要 30 天,整个池 塘就会布满荷时。 但是在前 28 天,根本没人发觉池塘中的变化。到第 29 天,村里的人才 注意 到池塘的一半突然充满了荷时,他们开始担心,但这时候他们已无能为力。第 二天早上,整个水面都布满了荷叶。 自牛顿以来,直线和简化的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 而近年来,很多科学家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发现,其实世界并不是那么简单,它 并非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关联和交互影响中进化的。也就是说,世界上充满 着各种不可预测的混沌,这是线性思维无法解释的。多数生态危机的形成都是 这样。物种的灭绝也是如此:开始时通常不易发觉,慢慢地加速衰退一段很长 的时期后,接着很快绝迹。 美国前副总统小艾伯特·阿诺德·戈尔在其《平衡中的世界:生态与 人类精神》 一书中,介绍了美国物理学家普·巴克和唐超所做的一个研究。 在研究中,他们让沙子一粒一粒落下,形成逐渐增高的一堆,借助慢速移 动录影和电脑模拟,精确地计算在沙堆顶部每落一粒沙会连带多少沙粒移动
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小。但是当沙堆増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即使落下一粒沙也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巴克和唐超由此提出“自组织临 界”的理论。 沙堆达到“临界”时,每粒沙与其他沙就处于“一体性”状态。那时每 粒新落下 的沙都会产生一种“力波”,尽管微细,却能通过“一体性”的接触贯穿沙 堆整体, 将碰撞传给所有沙粒,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沙落下逐渐变得脆弱。说不定哪一 粒落下的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沙堆整体发生结构性失衡一一坍塌,也 可以说崩溃。 这就类似于那句来自阿拉伯文化的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 草。”往 匹健壮的骆驼身上放一根稻草,骆驼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骆驼还是 丝毫没有感觉……一直往骆驼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它 身上后,骆驼最终会不堪重负瘫倒在地。在社会学里,有人把这种作用的原理 取名为“稻草原理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在线性系统中,整体正好等于所 有部 分的相加,因此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可能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其 他部分,如此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而在非线性系统中,整体并不等于所有部 分的相加,它可能大于所有的部分的相加,因为系统中的一切都是相关联的。 观察物理学、生物学或社会学上的非线性系统,我们往往会发现它们 的基 本组成个体和基本组织法则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这些简单的组成因素自动地相 互发生作用,复杂性于是出现于组织之中:一个系统的组成个体有无数可能的 方式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无数可能性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的系统展现出一系列与 我们 以往的认识全然不同的特点,突破了我们最为大胆的想像力。其中最能够给我 们带来启示,也最富有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的结论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 旦超越了它的多样性临界点,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变化;而且原来的平衡一旦 被打破,就不可能自行恢复。 在问题被注意到的时候,或许已经太晚了。而起因,只是一片小小的 荷叶 甚至比荷叶更小的东西。每一个相关对象的偶然性因素,都包含了对象必然发 展的结果的信息。一个十分微小的诱因,在各内外因素参与下,有时会产生极 其重大、极其复杂的后果。 (选自王春永《博弈论的诡计一一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 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 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初始阶段,落下的沙粒对沙堆整体影响很小。但是当沙堆增高到一定程度之后, 即使落下一粒沙也可能导致整个沙堆发生坍塌。巴克和唐超由此提出“自组织临 界”的理论。 沙堆达到“临界”时,每粒沙与其他沙就处于“一体性”状态。那时每 粒新落下 的沙都会产生一种“力波” ,尽管微细,却能通过“一体性”的接触贯穿沙 堆整体, 将碰撞传给所有沙粒,沙堆的结构将随每粒沙落下逐渐变得脆弱。说不定哪一 粒落下的沙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沙堆整体发生结构性失衡——坍塌,也 可以说崩溃。 这就类似于那句来自阿拉伯文化的谚语:“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 草。”往 一匹健壮的骆驼身上放一根稻草,骆驼毫无反应;再添加一根稻草,骆驼还是 丝毫没有感觉… … 一直往骆驼身上加稻草,当最后一根轻飘飘的稻草放到了它 身上后,骆驼最终会不堪重负瘫倒在地。在社会学里,有人把这种作用的原理 取名为“稻草原理”。 对于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研究认为,在线性系统中,整体正好等于所 有部 分的相加,因此系统中的每一部分都可能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需要关心其 他部分,如此比较容易做数学分析。而在非线性系统中,整体并不等于所有部 分的相加,它可能大于所有的部分的相加,因为系统中的一切都是相关联的。 观察物理学、生物学或社会学上的非线性系统,我们往往会发现它们 的基 本组成个体和基本组织法则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这些简单的组成因素自动地相 互发生作用,复杂性于是出现于组织之中:一个系统的组成个体有无数可能的 方式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无数可能性的相互作用,非线性的系统展现出一系列与 我们 以往的认识全然不同的特点,突破了我们最为大胆的想像力。其中最能够给我 们带来启示,也最富有科学内涵和哲学魅力的结论是:一个非线性的混沌系统, 一旦超越了它的多样性临界点,就会发生爆炸性的变化;而且原来的平衡一旦 被打破,就不可能自行恢复。 在问题被注意到的时候,或许已经太晚了。而起因,只是一片小小的 “荷叶” , 甚至比荷叶更小的东西。每一个相关对象的偶然性因素,都包含了对象必然发 展的结果的信息。一个十分微小的诱因,在各内外因素参与下,有时会产生极 其重大、极其复杂的后果。 (选自王春永 《博弈论的诡计—— 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 略》,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 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