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 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 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 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奷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 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 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 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 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不 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 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 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 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 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 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 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 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 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 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 况 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 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 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 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 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 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 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 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 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 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 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 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 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 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 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 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 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 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 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 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 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 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 式。 B. 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 “最”。 C. 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 况。 D. 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 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 部使让他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 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 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 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 而是积极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 基调 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 惜重视。 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 的关爱。 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 兴致盎然。 E.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 的起伏变化。 15.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三句表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渴望赴边建功的豪情壮志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劾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嬴这场攻 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 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 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 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 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 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 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A.①③⑤ B①④⑥ 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 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 韦应物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 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 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全诗的感情 基调。 B. 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 惜重视。 C. 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 的关爱。 D. 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 兴致盎然。 E. 整首诗意象绚丽丰富,风格飘逸豪放,在多个场景的切换中表现了情感 的起伏变化。 15. 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表现出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渴望赴边建功的豪情壮志。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真干实干,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攻 坚战,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②当年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哭着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儿女情长,令他心如刀割, 但为了事业,他咬咬牙,还是毅然登上西去的列车。 ③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们演唱的《苔》,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他们让观众 用“歌的形式”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④林教授讲课时,喜欢从现实生活具体案例中寻找切入点,呈现事实真相;然后 避实就虚,由实践上升到理论,寻求规律,直指本质。 ⑤美国出现贸易逆差的根源是其国内经济失衡,不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不增加居 民储蓄,单靠保护主义来解决问题,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⑥画家借李白的形象抒发胸臆,以笔墨挥洒豪情,飘逸飞动的墨线与李白浪漫清 俊的诗章并驾齐驱,将诗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南甜北咸”虽然是个笼统的说法,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地区 差异的明显特征,也反映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