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5届高三9月调研测试语文试 、(本大题8小题,共3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 阁饯别序》) 为欢几何? _,良有以也。(李白《春日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4)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仼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1)尾句中“风雨”“晴”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3分) (2)“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小题 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 礼 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异人,说曰:“吾 能大子之门!”异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门!”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 门而大。”异人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不韦曰:“秦王老矣。太子爱华阳 夫人,夫人无子。子之兄弟二十馀人,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太子即位, 子不得争为嗣矣。”异人曰:“然则奈何?”不韦曰:“能立适嗣者,独华阳 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曰:“必如君策,请 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异人,令结宾客。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见华阳 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因誉子异人之贤,宾客遍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 及夫人,曰:“异人也以夫人为天!”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夫 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今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 者,举以为适,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夫人以为然,承间言 于太子曰:“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因泣曰:“妾不幸无子,愿得子 异人立以为子,以托妾身!”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 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盛于诸侯。 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 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邯郸之围,赵人欲杀之,异人 与不韦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脱亡赴秦军,遂得归。异人楚服而见华阳夫人,夫人 曰:“吾楚人也,当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 (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 【注解】①适嗣:即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适”同“嫡”。古代只有嫡嗣 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②政:即后来的秦始皇赢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2015 届高三 9 月调研测试语文试 一、(本大题 8 小题,共 38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____,彩彻区明。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 阁饯别序》) (2)_____,为欢几何?_______,良有以也。(李白《春日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4)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1)尾句中“风雨”“晴”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3 分) (2)“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3—7 小题。 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 礼之。 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异人,说曰:“吾 能大子之门!”异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门!”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 门而大。”异人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不韦曰:“秦王老矣。太子爱华阳 夫人,夫人无子。子之兄弟二十馀人,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太子即位, 子不得争为嗣矣。”异人曰:“然则奈何?” 不韦曰:“能立适嗣①者,独华阳 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曰:“必如君策,请 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异人,令结宾客。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见华阳 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因誉子异人之贤,宾客遍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 及夫人,曰:“异人也以夫人为天!”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夫 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今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 者,举以为适, 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夫人以为然,承间言 于太子曰:“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因泣曰:“妾不幸无子,愿得子 异人立以为子,以托妾身!”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 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盛于诸侯。 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 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②,异人遂以为夫人。邯郸之围,赵人欲杀之,异人 与不韦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脱亡赴秦军,遂得归。异人楚服而见华阳夫人,夫人 曰:“吾楚人也,当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 (选自《资治通鉴》第五卷) 【注解】①适嗣:即嫡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适”同“嫡”。古代只有嫡嗣 才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②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嬴政。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赵人不礼之礼:厚待B.此奇货可居居:囤积 C.子居中,不甚见幸幸:幸运D.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蚤:早些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 A.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异人也以夫人为天 B.今夫人爱而无子/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 C.异人质于赵/承间言于太子曰 D.知其有娠/因更其名曰楚。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B.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C.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D.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异人开始时并不受重视,更没有王位的继承权,是吕不韦改变了他的命运。 B.吕不韦善于计谋,屡次用金钱来拉关系、造声势,逐渐为异人铺平了道路。 C.华阳夫人之所以立异人为嗣,是因为受吕不韦蒙骗,却没有考虑自身利益 D.吕不韦精心安排的一步险棋,就是把自己的美姬送给异人,异人最终中计。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1)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 (2)吾楚人也,当自子之。 二、(本大题12小题,共52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文中三处“口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8-12小题 毁家纾难的屠狗辈 余世存 (1)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位草莽英雄,以其义薄云天的豪侠和毁家纾难的牺牲, 嬴得了后人长久的尊重。人们习惯称他为大刀王五 2)大刀王五,本名正谊,字子斌。他出身贫寒,3岁时父亲去世。王五和母 亲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即开始养家糊口。他原籍河北沧州,沧州自古崇侠尚武, 武林高手云集。王五在此地方口口里,也口口使拳弄棒,但他并口口于简单的习 武健身,而是入门之后即向最高的境界攀登。王五师从双刀李凤岗,出师后在朋 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崇文区半壁街开办了一家镖局。他们开设镖局,固然是为了 生计,甚至为了挣大钱;但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有极强的社会化意识。他们的社会 参与精神远比今人要强烈。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草莽中国的江湖社会,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强者有所忌惮,弱者不因孤苦而无告。 (3)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向朝廷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 者,遭到清廷贬斥,被革职戍边。这种贬官一般落魄,行走社会不免危险。王五 出于义愤,自愿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这种义举在王五的生活中举不胜举 (4)就在天子脚下,南横街的汉人和牛街的回民之间,发生了回汉械斗事件, 这一事件因王五的调解才告平息。因为他的功德,众人赠给他“德容感化”和 “义重解骖”两块匾额
A.赵人不礼之 礼:厚待 B.此奇货可居 居:囤积 C.子居中,不甚见幸 幸:幸运 D.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 蚤:早些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 分) A.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异人也以夫人为天 B.今夫人爱而无子/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 C.异人质于赵/承间言于太子曰 D.知其有娠/因更其名曰楚。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B.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C.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D.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 盛于诸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异人开始时并不受重视,更没有王位的继承权,是吕不韦改变了他的命运。 B.吕不韦善于计谋,屡次用金钱来拉关系、造声势,逐渐为异人铺平了道路。 C.华阳夫人之所以立异人为嗣,是因为受吕不韦蒙骗,却没有考虑自身利益。 D.吕不韦精心安排的一步险棋,就是把自己的美姬送给异人,异人最终中计。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1)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 (2)吾楚人也,当自子之。 二、(本大题 12 小题,共 52 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文中三处“□□”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8—12 小题。 毁家纾难的屠狗辈 余世存 (1)近代史上有这么一位草莽英雄,以其义薄云天的豪侠和毁家纾难的牺牲, 赢得了后人长久的尊重。人们习惯称他为大刀王五。 (2)大刀王五,本名正谊,字子斌。他出身贫寒,3 岁时父亲去世。王五和母 亲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即开始养家糊口。他原籍河北沧州,沧州自古崇侠尚武, 武林高手云集。王五在此地方□□里,也□□使拳弄棒,但他并□□于简单的习 武健身,而是入门之后即向最高的境界攀登。王五师从双刀李凤岗,出师后在朋 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崇文区半壁街开办了一家镖局。他们开设镖局,固然是为了 生计,甚至为了挣大钱;但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有极强的社会化意识。他们的社会 参与精神远比今人要强烈。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草莽中国的江湖社会, 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强者有所忌惮,弱者不因孤苦而无告。 (3)甲午战争失败后,御史安维峻向朝廷上疏,力陈议和之弊,要求严惩误国 者,遭到清廷贬斥,被革职戍边。这种贬官一般落魄,行走社会不免危险。王五 出于义愤,自愿担负起了护送安维峻的责任。这种义举在王五的生活中举不胜举。 (4)就在天子脚下,南横街的汉人和牛街的回民之间,发生了回汉械斗事件, 这一事件因王五的调解才告平息。因为他的功德,众人赠给他“德容感化”和 “义重解骖”两块匾额
(5)这个侠客注定不单为自己而活,注定活得不同流俗。他的眼光越社会化, 他就越能把社会的危难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 样的传统教训在他那里不是一句空话。甲午战争使得清廷败于邻邦日本之手,最 有世界眼光的李鸿章委曲求全,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朝廷的无能, 使得国人义愤填膺。康有为和他的弟子梁启超为此发起“公车上书”,一时震动 天下。即使如此,朝廷在国民心中依然是强大的,高高在上的;而个体则是弱小 的,报国无门的。很多人激昂一时,但时过境迁,不过仍因循过生活罢了。 (6)但王五并不因循,他交游极广,在命运无形之手的安排下他仍在努力尽自 己的人事。同行为他介绍了湖南人谭嗣同来学艺,他除了向这个徒弟传授单刀和 七星剑外,也向徒弟学习了胸怀天下的肝胆和志向。他在甲午战争一年后即开办 “文武义学”,免费招有志青年入学,特聘有名学者教授经史、新学,自己则负 责传授武功。用现在的话说,他称得上“毁家纾难” (⑦)1898年,康有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锐意变法,谭嗣同参与其中。这就是 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这样的大事,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整个社会的 心理都显然准备不足。一般草莽中人对这种事多是旁观,即鲁迅一再感叹的国民 的麻木:王五却倾其全力支持谭嗣同。他说:“维新变法是富国强民之路,也是 王五所愿,能与复生(谭嗣同字)同道同志,乃王五之福分。”为支持谭嗣同, 谭的衣食住行均由他操持,他还选派精壮武师卫护谭嗣同的住所,而他自己则常 随谭嗣同左右。王五几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他的投入在今天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他又广交武林豪杰,发展赞同变法的人加入维新行列。用今天的话说,他几平是 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他不放过每一个宣传变法的机会,这跟大多数国民仍只关 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改革措施相比,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英雄豪杰曾在以往 的中国社会存在过。 (8)也许他的匹夫英烈无形中影响了谭嗣同,使得这位“天才轶荡”的大思想 家在变法失败后拒绝逃亡。虽然王五力劝谭嗣同出走,谭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各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谭嗣同始!” (9)谭嗣同死了,死前他留下了百年之后仍让人叹息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梁启超认为:“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 王五。”这是梁对他战友心地最为精当的解读,也是中国读书人对江湖人最高的 回报。唯有如此,读书人才不负屠狗辈。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但 到了谭嗣同和王五那里,这一中国社会中的功德和罪性现象有所救赎。谭嗣同为 我们读书人争得了荣誉,王五再一次证明了屠狗辈的肝胆侠义 (选自《大民小国》,有删节。 8.以此填入下列句子“口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王五在此地方口囗里,也口口使拳弄棒,但他并囗口于简单的习武健身,而是入 门之后即向最髙的境界攀登。 A.①氛围②不免③不止B.①氛围②未免③不只 C.①气氛②不免③不止D.①气氛②未免③不只 9.以下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目“毁家纾难的屠狗辈”,以“屠狗辈”指出大刀王五之出身,而以“毁 家纾难”概括大刀王五之侠义
(5)这个侠客注定不单为自己而活,注定活得不同流俗。他的眼光越社会化, 他就越能把社会的危难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 样的传统教训在他那里不是一句空话。甲午战争使得清廷败于邻邦日本之手,最 有世界眼光的李鸿章委曲求全,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朝廷的无能, 使得国人义愤填膺。康有为和他的弟子梁启超为此发起“公车上书”,一时震动 天下。即使如此,朝廷在国民心中依然是强大的,高高在上的;而个体则是弱小 的,报国无门的。很多人激昂一时,但时过境迁,不过仍因循过生活罢了。 (6)但王五并不因循,他交游极广,在命运无形之手的安排下他仍在努力尽自 己的人事。同行为他介绍了湖南人谭嗣同来学艺,他除了向这个徒弟传授单刀和 七星剑外,也向徒弟学习了胸怀天下的肝胆和志向。他在甲午战争一年后即开办 “文武义学”,免费招有志青年入学,特聘有名学者教授经史、新学,自己则负 责传授武功。用现在的话说,他称得上“毁家纾难”。 (7)1898 年,康有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锐意变法,谭嗣同参与其中。这就是 近代史上有名的“戊戌变法”。这样的大事,在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整个社会的 心理都显然准备不足。一般草莽中人对这种事多是旁观,即鲁迅一再感叹的国民 的麻木;王五却倾其全力支持谭嗣同。他说:“维新变法是富国强民之路,也是 王五所愿,能与复生(谭嗣同字)同道同志,乃王五之福分。”为支持谭嗣同, 谭的衣食住行均由他操持,他还选派精壮武师卫护谭嗣同的住所,而他自己则常 随谭嗣同左右。王五几乎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他的投入在今天看来是匪夷所思的。 他又广交武林豪杰,发展赞同变法的人加入维新行列。用今天的话说,他几乎是 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他不放过每一个宣传变法的机会,这跟大多数国民仍只关 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改革措施相比,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样的英雄豪杰曾在以往 的中国社会存在过。 (8)也许他的匹夫英烈无形中影响了谭嗣同,使得这位“天才轶荡”的大思想 家在变法失败后拒绝逃亡。虽然王五力劝谭嗣同出走,谭仍坚持自己的选择:“各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谭嗣同始!” (9)谭嗣同死了,死前他留下了百年之后仍让人叹息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0)梁启超认为:“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康有为),其一乃侠客大刀 王五。”这是梁对他战友心地最为精当的解读,也是中国读书人对江湖人最高的 回报。唯有如此,读书人才不负屠狗辈。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但 到了谭嗣同和王五那里,这一中国社会中的功德和罪性现象有所救赎。谭嗣同为 我们读书人争得了荣誉,王五再一次证明了屠狗辈的肝胆侠义。 (选自《大民小国》,有删节。) 8.以此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王五在此地方□□里,也□□使拳弄棒,但他并□□于简单的习武健身,而是入 门之后即向最高的境界攀登。 A.①氛围 ②不免 ③不止 B.①氛围 ②未免 ③不只 C.①气氛 ②不免 ③不止 D.①气氛 ②未免 ③不只 9.以下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题目“毁家纾难的屠狗辈”,以“屠狗辈”指出大刀王五之出身,而以“毁 家纾难”概括大刀王五之侠义
B.大刀王五之类的侠客武功高强,轻利重义,锄强扶弱,还积极参与变革,渐 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中流砥柱。 C.大刀王五活得“不同流俗”,是因为他不像平常人单为自己而活,而是把社 会的危难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D.第7段说“他几乎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是因为大刀王五思想超前,能 清醒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E.作者注意赋予历史人物以现代意义,并不时将其与今人比照,意在告诫今人 要学习传主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 10.以下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3段,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护送安维峻”一事属于“点”,“这种义 举在王五的生活中举不胜举”的概述则属于“面” B.第4段,既有正面的叙述,又写到众人赠给王五“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 两块匾额,从侧面来表现传主的品格 C.作者在行文时注意叙议结合,如第6段,首句、尾句以议论来揭示人物精神, 中间部分则以叙述来交待人物事迹 D.作者善于挖掘人物的典型意义,王五代表了有着肝胆侠义的屠狗辈,而谭嗣 同则代表着不负屠狗辈的多数读书人 11.第5自然段中描写了哪些社会环境?对表现传主起到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 (5分) 12.本文后半部分详述谭嗣同的事迹与诗歌,与表现传主王五有什么关系?(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第(10)段 处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3-16小题 论寂寞 梁晓声 (1)一般人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 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 (2)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 生锈的金属。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 拒腐蚀性也很强。而铁和铜,我们都知道,它们极容易生锈,像体质弱的人极容 易伤风感冒。 (3)而大学给我的印象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 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那样的一 个人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 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 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4)故我以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一一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 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 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 (5)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 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 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丛 外表锈到中间。 (6)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那都是需 要一种人性的大能力的
B.大刀王五之类的侠客武功高强,轻利重义,锄强扶弱,还积极参与变革,渐 渐成为当时社会的中流砥柱。 C.大刀王五活得“不同流俗”,是因为他不像平常人单为自己而活,而是把社 会的危难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D.第 7 段说“他几乎是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是因为大刀王五思想超前,能 清醒认识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E.作者注意赋予历史人物以现代意义,并不时将其与今人比照,意在告诫今人 要学习传主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 10.以下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第 3 段,采取点面结合的写法, “护送安维峻”一事属于“点”,“这种义 举在王五的生活中举不胜举”的概述则属于“面”。 B.第 4 段,既有正面的叙述,又写到众人赠给王五“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 两块匾额,从侧面来表现传主的品格。 C.作者在行文时注意叙议结合,如第 6 段,首句、尾句以议论来揭示人物精神, 中间部分则以叙述来交待人物事迹。 D.作者善于挖掘人物的典型意义,王五代表了有着肝胆侠义的屠狗辈,而谭嗣 同则代表着不负屠狗辈的多数读书人。 11.第 5 自然段中描写了哪些社会环境?对表现传主起到什么作用?请概括说明。 (5 分) 12.本文后半部分详述谭嗣同的事迹与诗歌,与表现传主王五有什么关系?(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第(10)段______处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13—16 小题。 论寂寞 梁晓声 (1)一般人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 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 (2)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 生锈的金属。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 拒腐蚀性也很强。而铁和铜,我们都知道,它们极容易生锈,像体质弱的人极容 易伤风感冒。 (3)而大学给我的印象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 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那样的一 个人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 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 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4)故我以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 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 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 (5)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 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 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 外表锈到中间。 (6)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那都是需 要一种人性的大能力的
(⑦)我的父亲虽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 放式的对待。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 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 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近五十岁 的男人了,我的父亲,他学起了织毛衣。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 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我们几个他的儿女织 袜子,织线背心。这一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 (8)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 种能力。而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 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 别种办法。 ⑨)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 十佘年。胡风先 生逝世后,我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 与世隔绝的寂寞?她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 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但我心中暗想,胡风先生其实太够得 上是特殊材料的人了啊!幸亏他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故有值 得一再梳理之思想。 (10)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 《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 中国》、《堂·吉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 开出的思想的或文学的花朵。 (11)知识分子靠了思想善于激活自己的回忆。所以回忆之于知识分子,并不仅 仅是一些过去了的没有什么意义了的日子和经历。哪怕它们真的是苍白的,思想 也能从那苍白中挤压出最后的意义一一它们所以苍白的原因。思想使回忆成为知 识分子的驼峰。 (12)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 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 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一一他自己 (13)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 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信不 信,随你… (选自《高中新课程学生学习用书·语文》第二册,有删改。) 13.在第10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 。《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堂·吉 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思想的或文 学的花朵。 ①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 ②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 ③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④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⑤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 ⑥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A.②③⑤④①⑥B.④②⑤③①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⑤④②③①⑥
(7)我的父亲虽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 放式的对待。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 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 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近五十岁 的男人了,我的父亲,他学起了织毛衣。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 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我们几个他的儿女织 袜子,织线背心。这一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 (8)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一 种能力。而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 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 别种办法。 (9)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三十佘年。胡风先 生逝世后,我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 与世隔绝的寂寞?她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 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但我心中暗想,胡风先生其实太够得 上是特殊材料的人了啊!幸亏他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故有值 得一再梳理之思想。 (10)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 中国》、《堂·吉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 开出的思想的或文学的花朵。 (11) 知识分子靠了思想善于激活自己的回忆。所以回忆之于知识分子,并不仅 仅是一些过去了的没有什么意义了的日子和经历。哪怕它们真的是苍白的,思想 也能从那苍白中挤压出最后的意义——它们所以苍白的原因。思想使回忆成为知 识分子的驼峰。 (12) 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 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 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13) 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 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信不 信,随你…… (选自《高中新课程学生学习用书·语文》第二册,有删改。) 13.在第 10 自然段的横线上填入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 分)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堂·吉 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思想的或文 学的花朵。 ①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 ②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 ③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④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⑤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 ⑥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②⑤③①⑥ C.②③①④⑤⑥ D.⑤④②③①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