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点:参数方程的图像:极坐标方程的图像:分段函数的图像: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方法。 学习难点: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方法。 第六章制作技巧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1、2、3) 参考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构造多驱动点类型轨迹的方法:制作课件封面、文字飞入飞出:动态颜色的变化: 如何控制立体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1.按钮技术: 2.素材共享的应用: 3.如何控制全等多边形的翻转 4.如何实现对象的闪烁效果: 5.如何构造两个控制点的轨迹 6.如何实现运动中图形的变化: 7.如何制作动态字幕的演示: 8.如何实现动态颜色的变化: 9.分离与合并功能的应用: 10.如何控制立体图形的旋转 11.如何实现翻书效果的显示方式: 12.如何制作美妙的万花筒: 13.如何建立和使用文本模板: 14.如何建立参数的增减控制按钮。 学习重点:制作课件封面、文字飞入飞出:动态颜色的变化:立体图形的旋转。 学习难点:动态颜色的变化:立体图形的旋转。 第七章函数技巧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1、2、3) 参考课时:2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各种函数技巧,熟悉求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求函数的极值与极值点,掌握通过函 数图像的平移、旋转、缩放、反射变换生成轨迹,控制函数曲线叠加和波动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如何构造动态的函数式: 2.如何给函数曲线(轨迹)内部填充颜色: 3.如何创建函数曲线(轨迹)的参数颜色: 4.如何求函数扇区: 5.如何求得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 6.如何求方程的实根: 7.如何求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
10 学习重点:参数方程的图像;极坐标方程的图像;分段函数的图像;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方法。 学习难点: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方法。 第六章 制作技巧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参考课时:3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构造多驱动点类型轨迹的方法;制作课件封面、文字飞入飞出;动态颜色的变化; 如何控制立体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1. 按钮技术; 2. 素材共享的应用; 3. 如何控制全等多边形的翻转; 4. 如何实现对象的闪烁效果; 5. 如何构造两个控制点的轨迹; 6. 如何实现运动中图形的变化; 7. 如何制作动态字幕的演示; 8. 如何实现动态颜色的变化; 9. 分离与合并功能的应用; 10. 如何控制立体图形的旋转; 11. 如何实现翻书效果的显示方式; 12. 如何制作美妙的万花筒; 13. 如何建立和使用文本模板; 14. 如何建立参数的增减控制按钮。 学习重点:制作课件封面、文字飞入飞出;动态颜色的变化;立体图形的旋转。 学习难点:动态颜色的变化;立体图形的旋转。 第七章 函数技巧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参考课时:2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各种函数技巧,熟悉求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求函数的极值与极值点,掌握通过函 数图像的平移、旋转、缩放、反射变换生成轨迹,控制函数曲线叠加和波动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如何构造动态的函数式; 2. 如何给函数曲线(轨迹)内部填充颜色; 3. 如何创建函数曲线(轨迹)的参数颜色; 4. 如何求函数扇区; 5. 如何求得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 6. 如何求方程的实根; 7. 如何求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
8.如何绘制函数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和法线: 9.如何实现函数曲线的各种变换: 10.如何生成函数(或轨迹)的曲面图形: 11.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翻转 12.如何实现轨迹的移动: 13.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叠加 14.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波动: 15.如何将函数曲线限制在一个矩形区域内: 16.如何使函数分情况显示图像: 17.如何实现函数图像的渐变 学习重点:求得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求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生成函数(或轨迹)的曲面图形 学习难点:各种技巧的运用。 四、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参考课时:16学时 实践项目1入门(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 实践目标:熟悉几何画板软件的安装以及画板窗口的使用。 实践内容:安装几何画板软件以及使用画板窗口。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2基本功能范例(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实践目标:能够熟练运用画板工具箱以及菜单功能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 实践内容:第二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3特殊功能范例(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实践目标:学会运用动画、移动、轨迹、图表功能绘制动态图形。 实践内容:第三章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4技巧应用范例(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实践目标:学会利用动画和移动功能制作出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 实践内容:第四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11 8. 如何绘制函数上任意一点的切线和法线; 9. 如何实现函数曲线的各种变换; 10. 如何生成函数(或轨迹)的曲面图形; 11. 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翻转; 12. 如何实现轨迹的移动; 13. 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叠加; 14. 如何控制函数曲线的波动; 15. 如何将函数曲线限制在一个矩形区域内; 16. 如何使函数分情况显示图像; 17. 如何实现函数图像的渐变。 学习重点:求得两个函数曲线的交点,求函数的极值和极值点,生成函数(或轨迹)的曲面图形。 学习难点:各种技巧的运用。 四、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参考课时:16 学时 实践项目 1 入门(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 实践目标:熟悉几何画板软件的安装以及画板窗口的使用。 实践内容:安装几何画板软件以及使用画板窗口。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 2 基本功能范例(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实践目标:能够熟练运用画板工具箱以及菜单功能绘制基本的几何图形。 实践内容:第二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 3 特殊功能范例(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实践目标:学会运用动画、移动、轨迹、图表功能绘制动态图形。 实践内容:第三章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 4 技巧应用范例(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实践目标:学会利用动画和移动功能制作出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 实践内容:第四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贱项目5典型范例与应用(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实践目标:掌握构造轨迹的方法,熟悉绘制各种函数图像的方法以及立体几何课件的制作。 实践内容:第五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6制作技巧范例(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实践目标:利用多样的功能制作出更为生动的课件。 实践内容:第六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7函数技巧范例(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 实践目标:利用画板的文本合并功能实现动态的函数式。 实践内容:第七章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支排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第一音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实践项目1 实践项日2 实践项日3 √ 实践项目4 实践项目5 实践项目6 实践项目7
12 实践项目 5 典型范例与应用(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实践目标:掌握构造轨迹的方法,熟悉绘制各种函数图像的方法以及立体几何课件的制作。 实践内容:第五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 6 制作技巧范例(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实践目标:利用多样的功能制作出更为生动的课件。 实践内容:第六章的例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实践项目 7 函数技巧范例(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实践目标:利用画板的文本合并功能实现动态的函数式。 实践内容:第七章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 实践方式:计算机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第一章 √ 第二章 √ √ √ 第三章 √ √ √ 第四章 √ √ √ 第五章 √ √ √ 第六章 √ √ √ 第七章 √ √ √ 实践项目 1 √ 实践项目 2 √ √ √ 实践项目 3 √ √ √ 实践项目 4 √ √ √ 实践项目 5 √ √ √ 实践项目 6 √ √ √ 实践项目 7 √ √ √
五、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童节名称 授课学时实践学时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备注 第一章概述 以讲授为主 多媒休 第二章基本功能范例篇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三意特珠功能范例管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四章技巧应用范例篇 0 以讲授为主 多媒休 第五章典型范例与应用篇 3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六章制作技巧范例篇 以讲授为主 多煤体 第七章函数技巧范例篇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实我项目1入门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贼项目2基本功能范例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哦项目3特珠功能范例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宽项目4技巧应用范例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我项目5典型范例与应用 实际操价 计算机 实我项目6制作技巧范例 3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项目7函数技巧范例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合计 16 16 六、考核方法与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设计 技巧及应用,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能力。 考核方法:口考试考查 考核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含实践部分)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相结合组成 1.过程性评价 (1)出勤情况:旷课一次扣1分,占比5%: (2)课内实践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占比15%: 2.终结性评价 通过学期末学生完成的10个图形的大作业,考查学生是否实现了课程所既定的目标。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环节 过程性考核(20%) 终结性考核(80%) 考核项目 课堂情况(⑤%) 实我学习(15% 期末成绩(80%) 合计 考核方式 出勤 操作 作业 考核占比 根据课程 说明 两部分构成 应根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自行确定
13 五、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章节名称 授课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备注 第一章 概述 1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二章 基本功能范例篇 3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三章 特殊功能范例篇 1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四章 技巧应用范例篇 3 Ú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五章 典型范例与应用篇 3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六章 制作技巧范例篇 3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第七章 函数技巧范例篇 2 以讲授为主 多媒体 实践项目 1 入门 1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践项目 2 基本功能范例 3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践项目 3 特殊功能范例 1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践项目 4 技巧应用范例 3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践项目 5 典型范例与应用 3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践项目 6 制作技巧范例 3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实践项目 7 函数技巧范例 2 实际操作 计算机 合计 16 16 六、考核方法与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设计 技巧及应用,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的能力。 考核方法:□考试考查 考核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含实践部分)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相结合组成。 1. 过程性评价 (1)出勤情况:旷课一次扣 1 分,占比 5%; (2)课内实践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占比 15%; 2. 终结性评价 通过学期末学生完成的 10 个图形的大作业,考查学生是否实现了课程所既定的目标。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环节 过程性考核(20%) 终结性考核(80%) 考核项目 课堂情况(5%) 实践学习(15%) 期末成绩(80%) 合计 考核方式 出勤 操作 作业 考核占比 5% 15% 80% 100% 说明 1.根据课程地位、目标,可自行调整过程性考核中的考核项目及其考核内容;2.作业部分由个人 和团队提交两部分构成,要求团队(每行政班不少于 6 个)部分以电子版形式提交;3.考核占比 应根据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自行确定
考核项目对课程目标评价的比例分配 课程目标 课堂情况 实践学习期末考试 合计 目标1 0.1 0.1 0.8 目标2 0.1 0.1 0.8 1 目标3 0.1 0.1 08 七、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敏材 [1]刘胜利主编,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0: [2]方其桂主编,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参考文献 [1]江玉军主编,几何画板5.0从入门到精通:兼谈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第 一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2]游学明,庄常陵主编,几何画板5.06中学数学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第一版),西南交通大学出 版社,2015: [3】张景中,彭翕成主编,动态几何教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1。 执笔人:王菡审稿人:李录苹
14 考核项目对课程目标评价的比例分配 课程目标 课堂情况 实践学习 期末考试 合计 目标 1 0.1 0.1 0.8 1 目标 2 0.1 0.1 0.8 1 目标 3 0.1 0.1 0.8 1 七、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推荐教材 [1] 刘胜利主编,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0; [2] 方其桂主编,几何画板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例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 参考文献 [1] 江玉军主编,几何画板 5.0 从入门到精通:兼谈几何画板与中学数学新课程的深层次整合(第 一版),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2] 游学明,庄常陵主编,几何画板 5.06 中学数学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第一版),西南交通大学出 版社, 2015; [3] 张景中,彭翕成主编,动态几何教程(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11。 执笔人:王菡 审稿人:李录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