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B2》教学大纲 (2013版) 课程编码:1510310902 课程名称:概率论B2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开课教研室:大学数学教研室 执笔:崔光云 审定:王仁举赵国客
《概率论 B2》教学大纲 (2013 版) 课程编码:1510310902 课程名称:概率论 B2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开课教研室:大学数学教研室 执笔:崔光云 审定:王仁举 赵国喜
《概率论B2》教学大纲 (2013版) 课程编码:1510310902 课程名称:概率论2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开课教研室:大学数学教研室 教经
《概率论 B2》教学大纲 (2013 版) 课程编码:1510310902 课程名称:概率论 B2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开课教研室:大学数学教研室 执笔: 审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一门重 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这些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 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概率与数理统计处理随机 现象中所蕴涵的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和方法,以便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3)了解概率的定义: (4)理解条件概率和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 (⑤)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以及应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 计算。掌握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和二项概型及其计算 2.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 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会应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2)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③)了解二维随机变量概念及其它的联合分布函数概念和性质: (④)了解二维离散和连续随机变量定义及其它们的概率分布和性质,了解二维均匀分布和正 态分布: (⑤)会用它们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会求解边缘分布: (6)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应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 (⑧)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 (9)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与计算: (10)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11)了解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和性质,并会计算。 3.几种重要的分布 (1)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2)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3)能够准确计算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数学期望和方差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一门重 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这些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兼具基础性和应用性特征。教学目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 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概率与数理统计处理随机 现象中所蕴涵的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和方法,以便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性质进行概率计算; (3)了解概率的定义; (4)理解条件概率和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 (5)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以及应用这些公式进行概率 计算。掌握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和二项概型及其计算。 2.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理解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 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会应用概率分布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2)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3)了解二维随机变量概念及其它的联合分布函数概念和性质; (4)了解二维离散和连续随机变量定义及其它们的概率分布和性质,了解二维均匀分布和正 态分布; (5)会用它们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会求解边缘分布; (6)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应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7)会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 (8)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 (9)掌握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性质与计算; (10)会计算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11)了解矩、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和性质,并会计算。 3.几种重要的分布 (1)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 (2)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3)能够准确计算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数学期望和方差
4.中心极限定理与参数估计 (1)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2)理解总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 (3)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计算: (4)了解卡方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⑤)掌握在正态总体下样本均值、样本方差、t统计量的分布及性质。 5.参数假设检验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据假设检验的基木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3)掌握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了解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④)理解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 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CI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有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十期末成绩(闭 卷考试)(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 加法、乘法公式以及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的独立性计算概率:理解重复独立试验的概念,掌 握伯努利概型概率的计算。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运算。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及公理化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加法 公式、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随机试验、伯努利 公式。 第二章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事件 的独立性。教学难点是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条件概率概念的建立、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应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随机事件的概率
4.中心极限定理与参数估计 (1)了解切比雪夫不等式、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2)理解总体、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 (3)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及样本矩的计算; (4)了解卡方分布、t-分布和 F 分布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 (5)掌握在正态总体下样本均值、样本方差、t 统计量的分布及性质。 5.参数假设检验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1)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了解假设检验可能产生的两类错误; (3)掌握单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了解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4)理解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研制电子教案 和多媒体幻灯片以及 CAI 课件,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期末成绩(闭 卷考试)(7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2)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掌握概率的 加法、乘法公式以及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3)理解事件独立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的独立性计算概率;理解重复独立试验的概念,掌 握伯努利概型概率的计算。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运算。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及公理化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加法 公式、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随机试验、伯努利 公式。 第二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随机事件;概率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乘法定理、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事件 的独立性。教学难点是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条件概率概念的建立、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应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事件的概率
第二节 加法公式 第三节 乘法公式 第四节 全概公式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会求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 概率: (2)掌据概率分布、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会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 (3)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独立的充要条件及其性质: (④)会利用自变量的分布,求简单一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会求简单二元离散型随机变 量函数的分布,以及二元连续型随机变量和函数的分布: (5)理解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和不相关的概念: (6)会计算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7)会利用自变量的分布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方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一元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 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以及它们的性质。几种常见的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二元 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的概念。二元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边缘分布及条件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边缘密度及条件密度,以及它们的性质。随 机变量的相互独立性。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随机变量、分布律、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概念:数学期望、方差、相关系数与 协方差的计算公式及性质。教学难点是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 算,利用数学期望的性质计算数学期望,相关系数的含义。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 第四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二节 加法公式 第三节 乘法公式 第四节 全概公式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1.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会求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 概率; (2)掌握概率分布、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会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 (3)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独立的充要条件及其性质; (4)会利用自变量的分布,求简单一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会求简单二元离散型随机变 量函数的分布,以及二元连续型随机变量和函数的分布; (5)理解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和不相关的概念; (6)会计算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7)会利用自变量的分布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方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一元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 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以及它们的性质。几种常见的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二元 随机变量及其联合分布的概念。二元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及其性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 边缘分布及条件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边缘密度及条件密度,以及它们的性质。随 机变量的相互独立性。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随机变量、分布律、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的概念;数学期望、方差、相关系数与 协方差的计算公式及性质。教学难点是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的计 算,利用数学期望的性质计算数学期望,相关系数的含义。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念 第二节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 第四节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