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表、师言与师行融为一体的职业道德感。 实践内容:一些基本专业术语,比如:“新数运动”、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四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 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 实践方式:讲解一个数学教育学专业术语,时间每人3-5分钟,穿插在理论课堂教学之中。 实践项目2教学基本技能训练(1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3、4、5、6、7) 实我目标:通过学生讲解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观察学生对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 用程度,以及教学设计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一致、如何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实践内容:围绕每位学生期末提交的教学设计,选择其中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试讲。 实践方式:试讲,每人10分钟左右,属于期末考查项目之一, 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敏学内容 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5课程目标6课程目标7 第一章 第一意 第三章 √ 第四章 第五章 √ 第六音 第七章 实践项目1 实践项目2 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章节名称 授课学时 实践学时 散学方式 教学手段 备注 第一章绪论 讲授 案例、网络资源 第二章认识数学课程及课程标准 讲授 案例、网络资源 第三章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4 讲投、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四章数学教学知识 4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五章数学教学设计 6 讲投、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六章说课听课评课 4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七章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6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实践项目1课堂教学划仪的初步体验 4 讲授、讨论 客网、网终资源 实践项目2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12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合计 16 五、考核方法与考核评价标准
4 师德、师表、师言与师行融为一体的职业道德感。 实践内容:一些基本专业术语,比如:“新数运动”、大众数学、问题解决、 “四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 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 实践方式:讲解一个数学教育学专业术语,时间每人 3-5 分钟,穿插在理论课堂教学之中。 实践项目 2 教学基本技能训练(1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3、4、5、6、7) 实践目标:通过学生讲解自己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观察学生对教学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 用程度,以及教学设计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否一致、如何体现在教学过程之中。 实践内容:围绕每位学生期末提交的教学设计,选择其中部分教学内容进行试讲。 实践方式:试讲,每人 10 分钟左右,属于期末考查项目之一。 教学内容支撑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5 课程目标 6 课程目标 7 第一章 √ √ √ √ √ 第二章 √ √ √ √ √ √ √ 第三章 √ √ √ √ √ √ √ 第四章 √ √ √ √ √ √ √ 第五章 √ √ √ √ √ 第六章 √ √ √ √ √ 第七章 √ √ √ √ √ 实践项目 1 √ √ √ 实践项目 2 √ √ √ √ √ 四、学时分配与教学方法 章节名称 授课学时 实践学时 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2 讲授 案例、网络资源 第二章 认识数学课程及课程标准 6 讲授 案例、网络资源 第三章 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4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四章 数学教学知识 4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五章 数学教学设计 6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六章 说课 听课 评课 4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第七章 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6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实践项目 1 课堂教学礼仪的初步体验 4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实践项目 2 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12 讲授、讨论 案例、网络资源 合计 32 16 五、考核方法与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数学、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学习等基本理论的理解: 掌捏数学教学设计、基本课堂教学技能、说课的基本方法等。 考核方法:口考试考查 考核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分为必须与选择性两类,其中必须考查的项 目包括教学设计(15分)、学生讲课(55分)与教学反思(10分),共计80分:由任课教师自主选 择的考查项目主要包括说课、评课、出勤、小测试(理论)、微课,也可根据具体教学改革的需求进行 补充,共计20分。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环节 过程性考核(100%) 考核项目 必须考核项目(80%) 选择性考核项目(20%) 合计 教学设计讲课教学反思说课出勤小测试(理论)评课微课 考核方式作业1 试讲作业2 作业出勤 作业 作业作业 考核占比 15% 55% 10% 20% 100% 说明 教学中的地位自行确定, 考核项目对课程目标评价的比例分配 课程目标 必须考核项目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选弹性考核项目 合计 日标1 0.1 U. 0.7 0.1 1 目标2 0.0 0.1 0.8 0.1 目标3 0.3 0.3 0.3 0.1 1 目标4 0.3 0.3 0.3 0.1 目标5 0.9 0.0 0.0 0.1 目标6 0.3 0.3 0.3 0.1 目标7 0.3 0.3 0.3 0.1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程丽萍,彭友华主编,数学教学知识与实践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2.参考文款 [1]张英伯,曹一鸣主编,数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周友士主编,新编数学教学论,人民出版社,2008: [3]陆书环,付海伦主编,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 执笔人:田果萍审稿人:李录苹
5 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数学、数学课程、数学教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学习等基本理论的理解; 掌握数学教学设计、基本课堂教学技能、说课的基本方法等。 考核方法:□考试 考查 考核评价: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分为必须与选择性两类,其中必须考查的项 目包括教学设计(15 分)、学生讲课(55 分)与教学反思(10 分),共计 80 分;由任课教师自主选 择的考查项目主要包括说课、评课、出勤、小测试(理论)、微课,也可根据具体教学改革的需求进行 补充,共计 20 分。 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环节 过程性考核(100%) 考核项目 合计 必须考核项目(80%) 选择性考核项目(20%) 教学设计 讲课 教学反思 说课 出勤 小测试(理论) 评课 微课 考核方式 作业 1 试讲 作业 2 作业 出勤 作业 作业 作业 考核占比 15% 55% 10% 20% 100% 说明 1.根据课程地位、目标,可自行调整过程性考核中的考核项目及其考核内容;2.作业部分由个人和团队提 交两部分构成,要求团队(每行政班不少于 6 个)部分以电子版形式提交;3.考核占比应根据课程在专业 教学中的地位自行确定。考核项目对课程目标评价的比例分配 课程目标 必须考核项目 选择性考核项目 合计 教学设计 讲课 教学反思 目标 1 0.1 0.1 0.7 0.1 1 目标 2 0.0 0.1 0.8 0.1 1 目标 3 0.3 0.3 0.3 0.1 1 目标 4 0.3 0.3 0.3 0.1 1 目标 5 0.9 0.0 0.0 0.1 1 目标 6 0.3 0.3 0.3 0.1 1 目标 7 0.3 0.3 0.3 0.1 1 六、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推荐教材 [1] 程丽萍,彭友华主编,数学教学知识与实践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2. 参考文献 [1] 张英伯,曹一鸣主编,数学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2] 周友士主编,新编数学教学论,人民出版社,2008; [3] 陆书环,付海伦主编,数学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4。 执笔人:田果萍 审稿人:李录苹
《几何画板与课件制作》课程大纲 课程编码:1908243105 课程名称:几何画板与课件制作 英文名称:Geometric drawing board and courseware 课程类型:口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口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口方向口选修 总学时数:32学时(授课16学时,实践16学时) 总学分数:2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开课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教有课程类必修课程。《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 于几何教学的软件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 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相关知识。用《几何画板》进行课件开发速度非常快,进行实验时容易得 出结果,如果有设计思路的话,操作较为熟练的老师开发一个难度适中的课件只需5-10分钟,老师们 可以把精力放在课程的设计而不是程序的编制上,使技术真正促进和帮助教学工作,并进一步推动教有 改革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实现下列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几何画板》软件,了解软件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设计技 巧及应用,达到熟练地制作教学课件的目的,同时能以该软件为平台去探索和研究相关课程中的内容: 3.学会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微型课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 创新的能力
7 《几何画板与课件制作》课程大纲 课程编码:1908243105 课程名称:几何画板与课件制作 英文名称:Geometric drawing board and courseware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方向 □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时(授课 16 学时,实践 16 学时) 总学分数:2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开课学期:第 4 学期 开课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教育课程类必修课程。《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 于几何教学的软件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 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相关知识。用《几何画板》进行课件开发速度非常快,进行实验时容易得 出结果,如果有设计思路的话,操作较为熟练的老师开发一个难度适中的课件只需 5-10 分钟,老师们 可以把精力放在课程的设计而不是程序的编制上,使技术真正促进和帮助教学工作,并进一步推动教育 改革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实现下列目标: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几何画板》软件,了解软件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技巧,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基本功能、设计技 巧及应用,达到熟练地制作教学课件的目的,同时能以该软件为平台去探索和研究相关课程中的内容; 3. 学会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微型课件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积极探索、努力 创新的能力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述(支撑课程目标1) 参考课时:1学时 教学目标:认识软件:熟悉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工具框的使用方法:掌握保存和打开文件的方法: 演示几个课件显示软件的强大功能。 教学内容: 1.几何画板是什么: 2.画板和脚本: 3.起步。 学习重点:了解《几何画板》软件:记忆工具框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记忆工具框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基本功能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1、2、3) 参考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作图”菜单的使用、基本图形的制作:学会使用“构造”菜单,用来实现平面几 何图形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度量”菜单,掌握长度、距腐、角度、面积的度量:学会使用“变换”菜 单,掌握平移、旋转、缩放、反射:熟悉迭代过程。 教学内容: 1.绘制基本几何图形: 2.选中操作对象的方法: 3.文件莱单和显示莱单 4.构造几何关系 5.度量与计算 6。变换功能: 7.迭代功能。 学习重点:熟悉各种菜单及操作,绘制常见图形和几何体。 学习难点:绘制常见图形和几何体。 第三章特殊功能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1、2、3) 参考课时:1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如何实现动画和移动,熟悉追踪轨迹和构造轨迹的方法,了解各种坐标系的建立、 8
8 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 1 毕业要求 2 毕业要求 3 毕业要求 4 毕业要求 5 毕业要求 6 毕业要求 7 毕业要求 8 目标 1 √ 目标 2 √ √ √ 目标 3 √ √ √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概述(支撑课程目标 1) 参考课时:1 学时 教学目标:认识软件;熟悉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工具框的使用方法;掌握保存和打开文件的方法; 演示几个课件显示软件的强大功能。 教学内容: 1. 几何画板是什么; 2. 画板和脚本; 3. 起步。 学习重点:了解《几何画板》软件;记忆工具框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记忆工具框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 基本功能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参考课时:3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作图”菜单的使用、基本图形的制作;学会使用“构造”菜单,用来实现平面几 何图形间的关系;学会使用“度量”菜单,掌握长度、距离、角度、面积的度量;学会使用“变换”菜 单,掌握平移、旋转、缩放、反射;熟悉迭代过程。 教学内容: 1. 绘制基本几何图形; 2. 选中操作对象的方法; 3. 文件菜单和显示菜单; 4. 构造几何关系; 5. 度量与计算; 6. 变换功能; 7. 迭代功能。 学习重点:熟悉各种菜单及操作,绘制常见图形和几何体。 学习难点:绘制常见图形和几何体。 第三章 特殊功能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参考课时:1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如何实现动画和移动,熟悉追踪轨迹和构造轨迹的方法,了解各种坐标系的建立
绘制函数图形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动画功能学习范例 2.移动功能学习范例 3.轨迹功能学习范例 4.图表功能学习范例, 学习重点:动画点的选择和构造轨迹的条件,绘制函数图形。 学习难点:构造轨迹的条件和绘制函数图形。 第四章技巧应用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1、2、3) 参考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如何利用移动功能,实现柱、锥、台侧面展开,通过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现平面图形 的拼图,掌握斜二测投影作图的方法,如何实现参数迭代的控制。 教学内容: 1.图形移动变化: 2.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 3.平面图形的拼图: 4.立体图形的拼图 5.斜二测投影 6。棱的虚实转换 7.参数迭代的应用: 8.圆锥面上的螺旋线: 9.主从型多重运动。 学习重点: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平面与立体图形的拼图,斜二测投影作图的方法。 学习难点: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和斜二测投影作图的方法。 第五章典型范例与应用篇(支撑课程目标1、2、3) 参考课时:3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按定义构造轨迹的方法,熟悉绘制各种函数图像的方法以及旋转体的形成,了解自 定义坐标系的构造方法。 教学内容: 1.按定义构造轨迹: 2.参数方程的函数图像: 3.极坐标方程的函数图像 4.分段函数的图像: 5.立体几何课件制作: 6.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与应用
9 绘制函数图形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动画功能学习范例; 2. 移动功能学习范例; 3. 轨迹功能学习范例; 4. 图表功能学习范例。 学习重点:动画点的选择和构造轨迹的条件,绘制函数图形。 学习难点:构造轨迹的条件和绘制函数图形。 第四章 技巧应用范例篇(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参考课时:3 学时 教学目标:如何利用移动功能,实现柱、锥、台侧面展开,通过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实现平面图形 的拼图,掌握斜二测投影作图的方法,如何实现参数迭代的控制。 教学内容: 1. 图形移动变化; 2. 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 3. 平面图形的拼图; 4. 立体图形的拼图; 5. 斜二测投影; 6. 棱的虚实转换; 7. 参数迭代的应用; 8. 圆锥面上的螺旋线; 9. 主从型多重运动。 学习重点: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平面与立体图形的拼图,斜二测投影作图的方法。 学习难点: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和斜二测投影作图的方法。 第五章 典型范例与应用篇(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参考课时:3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按定义构造轨迹的方法,熟悉绘制各种函数图像的方法以及旋转体的形成,了解自 定义坐标系的构造方法。 教学内容: 1. 按定义构造轨迹; 2. 参数方程的函数图像; 3. 极坐标方程的函数图像; 4. 分段函数的图像; 5. 立体几何课件制作; 6. 自定义坐标系的构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