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希望高级中学 201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驰椒丘且焉止息。(《离 骚》) (2)浔阳江头夜送客 (《琵琶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 琶行》)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琵 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 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 始,闻邑人杨悫教授生徒,日过其学舍,因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 留之。杨悫者,虞城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不终岁毕诵《五经》,悫即妻以女弟。自是 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时晋未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一,遂以“同文”为名字。 悫尝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悫依将军赵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 文,即为葬三世数丧。直复厚加礼待,为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干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 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皆践台阁 同文纯质尚信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 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日:“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由是深为乡里推服。有 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颇有知人鉴,所与游皆一时名士。乐闻人善,未尝言人短。 生平不至京师。长子维任随州书记,迎同文就养,卒于汉东,年七十三。好为诗,有《孟诸 集》二十卷。杨徽之尝因使至郡,一见相善,多与酬唱
福建省南平希望高级中学 2011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55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驰椒丘且焉止息。(《离 骚》) (2)浔阳江头夜送客, 。(《琵琶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 琶行》) ,血色罗裙翻酒污。(《琵琶行》) ,满座重闻皆掩泣。(《琵 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戚同文,字同文,宋之楚丘人。世为儒。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祖母卒, 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 始,闻邑人杨悫教授生徒,日过其学舍,因授《礼记》,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 留之。杨悫者,虞城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不终岁毕诵《五经》,悫即妻以女弟。自是 弥益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时晋末丧乱,绝意禄仕,且思见混一..,遂以“同文”为名字。 悫尝勉之仕.,同文曰:“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悫依将军赵直家,遇疾不起,以家事托同 文,即为葬三世数丧。直复厚加礼待,为筑室聚徒,请益之人不远千里而至。登第者五六十 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皆践台阁。 同文纯质尚.信义,人有丧者力拯济之,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 不积财,不营居室,或勉之,辄曰:“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由是深为乡里推服。有 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颇有知人鉴,所与游皆一时名士。乐闻人善,未尝言人短。 生平不至京师。长子维任随州书记,迎同文就养,卒于汉东,年七十三。好为诗,有《孟诸 集》二十卷。杨徽之尝因使至郡,一见相善,多与酬唱
子维、纶。维,建隆二年,以屯田员外郎为曹王府翊善,累官职方郎中,致仕,卒, 年八十一。纶自有传。 大中祥符二年,府民曹诚即同文旧居旁造舍百余区,聚书数干卷,延生徒讲习甚盛。诏 赐额为本府书院,命纶子奉礼郎舜宾主之,署诚府助教,委本府幕官提举之。(选自《宋史 列传二一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思见混 混一:统 B.悫尝勉之仕 仕:官职 C.同文纯质尚信义 尚:崇尚 D.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 周:救济 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戚同文“尚信义”的一组是(3分) ①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 ②即为葬三世数丧 ③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④生平不至京师 ⑤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 ⑥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戚同文是宋州楚丘人,家里世代为儒生。他幼年时便成了孤儿,祖母把他带到自己 的娘家抚养,同文对待祖母特别讲孝道。祖母去世,他日夜号哭,几天不吃饭,乡 里人很受感动 B.戚同文生活在后晋末年丧乱时代,他无意做官,只希望国家早日统一,于是他便用 “同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妻兄曾勉励他出仕,同文拒绝了。 C.戚同文为人正直淳朴,崇尚信义,学识出众,经他指点学问的人有很多考中了功名。 他的旧居附近后来建成了本府书院。 D.戚同文喜好作诗,官员杨徽之曾经在京城与同文一见如故,与他多有唱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3分) (2)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3分)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15分)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 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 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日:“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
二子维、纶。维,建隆二年,以屯田员外郎为曹王府翊善,累官职方郎中,致仕.,卒, 年八十一。纶自有传。 大中祥符二年,府民曹诚即同文旧居旁造舍百余区,聚书数千卷,延生徒讲习甚盛。诏 赐额为本府书院,命纶子奉礼郎舜宾主之,署诚府助教,委本府幕官提举之。(选自《宋史• 列传二一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且思见混一.. 混一:统一 B.悫尝勉之仕. 仕:官职 C.同文纯质尚.信义 尚:崇尚 D.宗族闾里贫乏者周.给之 周:救济 3.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体现戚同文“尚信义”的一组是(3 分) ( ) ①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 ②即为葬三世数丧 ③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 ④生平不至京师 ⑤人生以行义为贵,焉用此为 ⑥好为诗,有《孟诸集》二十卷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戚同文是宋州楚丘人,家里世代为儒生。他幼年时便成了孤儿,祖母把他带到自己 的娘家抚养,同文对待祖母特别讲孝道。祖母去世,他日夜号哭,几天不吃饭,乡 里人很受感动。 B.戚同文生活在后晋末年丧乱时代,他无意做官,只希望国家早日统一,于是他便用 “同文”来作为自己的名字。他的妻兄曾勉励他出仕,同文拒绝了。 C.戚同文为人正直淳朴,崇尚信义,学识出众,经他指点学问的人有很多考中了功名。 他的旧居附近后来建成了本府书院。 D.戚同文喜好作诗,官员杨徽之曾经在京城与同文一见如故,与他多有唱和。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随即成诵,日讽一卷,悫异而留之。(3 分) 译: (2)有不循孝悌者,同文必谕以善道。(3 分)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15 分)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 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 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
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日:“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 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抬遗。此刑省奷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峽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 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 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 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 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 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②,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 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6.下列各句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 侮:轻慢 B.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数:数说,列举 C.子以奸事我者也 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还:立刻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3分)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 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 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 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 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 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 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 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①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②,而郑国之奸禁。 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 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6.下列各句加点词浯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 ) A.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 侮.:轻慢 B.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数.:数说,列举 C.子以奸事.我者也 事:事情 D.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者,伤人 还:立刻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为政者“善用赏罚”做法的一组是(3 分) ①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②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 ③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 ④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⑤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4分) (2)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5分) 译: (三)解释文言文实词。(5分) 9.解释下列加点实词。(5分) (1)比诸侯之列 (2)持千金之资币物 (3)籍吏民,封府库 (4)引赵使者蔺相如 (5)秦王不怿 (四)古代诗歌阅读(1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②,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⑩①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②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 诗中的“ ”字可以看成是全 诗的“诗眼”。(2分) (2)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请结合全诗,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芭蕉 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6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客发笤溪° 清]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赴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⑩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l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分) 答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分) 、文学名著阅读(15分)
A.①④⑤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4 分) 译: (2)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5 分) 译: (三)解释文言文实词。(5 分) 9.解释下列加点实词。(5 分) (1)比.诸侯之列 (2)持千金之资币.物 (3)籍.吏民,封府库 (4)引.赵使者蔺相如 (5)秦王不怿. (四)古代诗歌阅读(14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 分)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①丁香结②,同向春风各自愁。 [注]①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②丁香结: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近体诗中的 ,诗中的“ ”字可以看成是全 诗的“诗眼”。(2 分) (2)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人的诗作,请结合全诗,从情与景的角度简要赏析“芭蕉 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6 分)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客发笤溪① [清]叶燮②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赴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①笤溪是流经诗人家乡吴兴的一条河流。②叶燮(1627—1703),清代诗论家。 (1)“客心如水水如愁”是如何表现“愁”的?(3 分) 答: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二、文学名著阅读(15 分)
12.下列各项中,对《堂吉诃德》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神父和理发师为了医治他们朋友的病,烧掉了大部分的骑士小说,并把书房砌上砖 堵死,以铲除病根。还借口说,是魔术师把他的书房连带所有的书一起摄走了。堂 吉诃德相信了他们的话,以后安安静静在家呆了十五天。 B.在一个林子里,一个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责怪他丢了羊,正在用皮带狠命地抽他 堂吉诃德搭救了牧童,得知主人是有意想赖掉工钱。于是恐吓那富农一番。然后, 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孩子遭受了更加严重的责罚 C.堂吉诃德参加了富翁卡麻丘和美人季德丽亚的婚礼。不料季德丽亚和意中人穷人巴 西琉同谋,在婚礼上演出了一场假死之剧。堂吉诃德坚决支持这对情人配成对。富 翁虽然耿耿于怀,却无可奈何,只好成全他们 D.堂吉诃德和桑丘走进一座深山。夜晚在寄宿处过夜时,桑丘的马被强盗胚子巴萨蒙 泰偷去。堂吉诃德为了补偿桑丘的损失,答应给桑丘一张交换自家四只驴的票据 桑丘拿着这张票据返乡,如愿以偿地从女管家那里得到了兑现 E.堂吉诃德看傀儡戏看到人戏不分。拔剑跳上戏台来锄强扶弱,结果把一座戏台全打 塌了,傀儡的道具差不多全毁了。这番错误虽然不是存心作恶,堂吉诃德还是认错 赔钱。傀儡戏的风波才算平息 13.为了终止堂吉诃德的骑土生涯,参孙学士是怎样计划的?(5分) 14.赵伯韬得知吴荪甫他们在做多头后,采取了什么手段?吴荪甫一方又如何应对?(5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
12.下列各项中,对《堂吉诃德》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 ...的两项是(5 分) ( ) A.神父和理发师为了医治他们朋友的病,烧掉了大部分的骑士小说,并把书房砌上砖 堵死,以铲除病根。还借口说,是魔术师把他的书房连带所有的书一起摄走了。堂 吉诃德相信了他们的话,以后安安静静在家呆了十五天。 B.在一个林子里,一个牧童被绑在树上。主人责怪他丢了羊,正在用皮带狠命地抽他。 堂吉诃德搭救了牧童,得知主人是有意想赖掉工钱。于是恐吓那富农一番。然后, 他扬长而去。等堂吉诃德走远后,孩子遭受了更加严重的责罚。 C.堂吉诃德参加了富翁卡麻丘和美人季德丽亚的婚礼。不料季德丽亚和意中人穷人巴 西琉同谋,在婚礼上演出了一场假死之剧。堂吉诃德坚决支持这对情人配成对。富 翁虽然耿耿于怀,却无可奈何,只好成全他们。 D.堂吉诃德和桑丘走进一座深山。夜晚在寄宿处过夜时,桑丘的马被强盗胚子巴萨蒙 泰偷去。堂吉诃德为了补偿桑丘的损失,答应给桑丘一张交换自家四只驴的票据。 桑丘拿着这张票据返乡,如愿以偿地从女管家那里得到了兑现。 E.堂吉诃德看傀儡戏看到人戏不分。拔剑跳上戏台来锄强扶弱,结果把一座戏台全打 塌了,傀儡的道具差不多全毁了。这番错误虽然不是存心作恶,堂吉诃德还是认错 赔钱。傀儡戏的风波才算平息。 13.为了终止堂吉诃德的骑士生涯,参孙学士是怎样计划的?(5 分) 14.赵伯韬得知吴荪甫他们在做多头后,采取了什么手段?吴荪甫一方又如何应对?(5 分) 三、现代文阅读(20 分) 秋日的灯盏 朱以撒 ①秋天来了,山里闪动着风吹过的暗影。叶片开始有秩序地脱离枝条,原先紧挨在一起 的两片树叶,一片先下来了,另一片落下来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它旧日的邻居。交接的日子 来临,一些矮小的灌木丛里,浆果外表抹上了一层紫黑,一只翠绿的螳螂举着带锯的刀,轻 轻划了一下,浆水霎时奔涌而出,紫透了枝下的土皮。 ②稻子已经进仓,秋风下瑟瑟摇曳的是从农夫指缝里漏下的一枝金黄。农夫已经走远, 不会回头,注定这一穗金黄要坚持到秋日的最后,被人遗漏、忘却,不能和亿万弟兄一道进 入温暖的谷仓,此时它的美超过一切。在我看来,缘于遗忘而独立存在,虚构出岑寂田野的 动人一幕。浆果、稻穗这样兀立风寒中的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过去,许多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