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物学等;一类是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如文艺 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类是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即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等。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 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间。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 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 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专家点评 黑格尔认为哲学思想的形成需 要“反思”,他曾经用“密涅瓦的猫 头鹰”在黄昏中起飞来说明哲学 “反思”的特点。在黄昏中起飞的猫 头鹰,可以看到整个白天所发生的 切,可以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 由翱翔的足迹。如果把“认识”和 思想”比作鸟儿在蓝天中翱翔,那 么在夜幕降临时起飞的猫头鹰(哲 学)的使命,就是认识“思想”,认 识“认识” 认为哲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反 思,这是对的,但黑格尔把反思的 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 对象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 在的“精神”、“思想”,是错误的。马克恐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对象归根到底是物 质世界。精神和思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推动晢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 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思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誓学道理? 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 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 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 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 看法是错误的。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7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 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 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 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 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 推动力”。 心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 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 力”的结论吗? 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 第一推动力 晢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 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 和失败。因此,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 是错误的、有害的。 8|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 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 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 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子备?人?思维)(学称死究些什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 学应该研究人类认识的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 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皙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 问题? 哲学应该研究哪些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 名言 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面的内容。 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 关系问题。 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 思格斯 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 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两大阵营。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9
名言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 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管。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 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 各种学派。 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 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 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 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 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在的同一性问題 思格斯 专家点评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在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上各不相同。 西方古代哲学主要关注的是哲学基本问題第一方面的内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侧重 点则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題第二方面的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主要探讨天与人、名与 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題,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会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 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农民要面对和处理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工人要面对和处理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 际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者要面对和处理企业的经营策略、思想和计划与企业的生产、流通、分配 和消费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处方和病情的关系。 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皙学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闰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 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 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10|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 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 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 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心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 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 识决定物质。 《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 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苟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所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 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心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⑨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