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会影响第二年的种子产量。由于它的花是陆续开放的,结实参差不齐,成熟不一致。 一般当下部荚果65-70%由深黄色变成黄绿色时即可收获,并在早晨有露水时进行。 第二节荞 麦 一、概述 荞麦(Eagopyrum esculeutum noench)为蓼科荞麦属的双子叶植物。生育期短,适 应性广,耐旱,耐瘠,适于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种植,是西藏高原分布广泛的一种杂粮 作物。除了藏东北和藏西北的纯牧区以外,凡有农作物的地区都有荞麦的栽培。一年生野 荞麦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带也能正常生长。荞麦的生育期短,一般60-80天就能成熟, 在高寒地区可以作为春播作物。特别是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种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时, 可以及时补种荞麦。它既可以春播,也可以夏播和秋播,因此人们又把荞麦称为救荒作物。 荞麦的子粒营养价值很高。是寒冷地区农民十分喜爱的抗寒耐饥的粮食之一。荞麦全 身都是宝。嫩叶可以作蔬菜,用它的面粉可以作各种面食,全株可以作饲料和绿肥,花是 良好的蜜源,花叶可制芦丁为降低血压的特效药。 二、西藏荞麦类型 西藏荞麦主要包括栽培种和野生种两大类。根据荞麦生物学特性又可将栽培种和野生 种荞麦分别分成7个和6个类型。 1.栽培荞麦甜荞麦和苦荞麦。甜荞麦(P.Var.esculntum)红茎,花色淡红,坚果 无翅。分布在我国各地。苦荞麦(P.Var.tartaricum)白茎,花青白,小坚果有翅,耐寒, 欧洲和亚洲高寒地带有栽培,我区的荞麦栽培种有: (1)红花甜荞分布范围东至芒康、西至礼达县,沿雅鲁藏布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东 西狭长地带垂直分布,上限达海拔3800米。茎绿色或红色。株型多紧凑,每株分枝5-8 个,花粉红色,瘦果多长型,皮棕色,千粒重25g左右。生育期90天左右。 (2)白花甜荞分布范围与红花甜荞相同,不少地方白花甜荞与红花甜荞混生在一 起。植株形态与红花甜荞相似,只是花色不同。 (3)灰粒苦荞是西藏栽培最广的一种类型。既能春播又能作后茬夏播,适应性较 强。在西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栽培。茎绿色或红色,单株分枝3-9个,株型紧凑, 株高100-160厘米。花淡绿色,粒长型或短型,皮灰色,千粒重14-4g生育期80天左右。 (4)黑粒苦荞在西藏不单种,一般与灰粒苦荞混种在一起。茎多红色。植株形态 与灰粒苦荞类型相同,只是籽粒成熟后果皮为黑色,在田间与灰粒苦荞很容易区别。抗病 性较强,出粉率较低,品质较差。 (5)波翅苦荞在西藏不单种,也常与灰粒苦荞混生在一起,但所占比重很小。植 株形态特征与其他苦荞无明显区别,只是瘦果形状比较特殊,三棱锐尖,每条枝都有一个 刺状突起,果皮比咱粗糙,棱间纵沟很浅。果皮灰色,粒长型,千粒重23.8g,结实率也 比较高。 (6)黑粒米荞在西藏栽培很少,仅在藏东南的左贡县中林长乡和察隅县古拉乡等 294
294 否则会影响第二年的种子产量。由于它的花是陆续开放的,结实参差不齐,成熟不一致。 一般当下部荚果 65-70%由深黄色变成黄绿色时即可收获,并在早晨有露水时进行。 第二节 荞 麦 一、概 述 荞麦(Eagopyrum esculeutum noench)为蓼科荞麦属的双子叶植物。生育期短,适 应性广,耐旱,耐瘠,适于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种植,是西藏高原分布广泛的一种杂粮 作物。除了藏东北和藏西北的纯牧区以外,凡有农作物的地区都有荞麦的栽培。一年生野 荞麦在海拔 4500 米以上的地带也能正常生长。荞麦的生育期短,一般 60-80 天就能成熟, 在高寒地区可以作为春播作物。特别是在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种植其他作物不能成熟时, 可以及时补种荞麦。它既可以春播,也可以夏播和秋播,因此人们又把荞麦称为救荒作物。 荞麦的子粒营养价值很高。是寒冷地区农民十分喜爱的抗寒耐饥的粮食之一。荞麦全 身都是宝。嫩叶可以作蔬菜,用它的面粉可以作各种面食,全株可以作饲料和绿肥,花是 良好的蜜源,花叶可制芦丁为降低血压的特效药。 二、西藏荞麦类型 西藏荞麦主要包括栽培种和野生种两大类。根据荞麦生物学特性又可将栽培种和野生 种荞麦分别分成 7 个和 6 个类型。 1. 栽培荞麦 甜荞麦和苦荞麦。甜荞麦(P.Var.esculntum)红茎,花色淡红,坚果 无翅。分布在我国各地。苦荞麦(P.Var.tartaricum)白茎,花青白,小坚果有翅,耐寒, 欧洲和亚洲高寒地带有栽培,我区的荞麦栽培种有: (1)红花甜荞 分布范围东至芒康、西至礼达县,沿雅鲁藏布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东 西狭长地带垂直分布,上限达海拔 3800 米。茎绿色或红色。株型多紧凑,每株分枝 5-8 个,花粉红色,瘦果多长型,皮棕色,千粒重 25g 左右。生育期 90 天左右。 (2)白花甜荞 分布范围与红花甜荞相同,不少地方白花甜荞与红花甜荞混生在一 起。植株形态与红花甜荞相似,只是花色不同。 (3)灰粒苦荞 是西藏栽培最广的一种类型。既能春播又能作后茬夏播,适应性较 强。在西藏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栽培。茎绿色或红色,单株分枝 3-9 个,株型紧凑, 株高 100-160 厘米。花淡绿色,粒长型或短型,皮灰色,千粒重 14-4g 生育期 80 天左右。 (4)黑粒苦荞 在西藏不单种,一般与灰粒苦荞混种在一起。茎多红色。植株形态 与灰粒苦荞类型相同,只是籽粒成熟后果皮为黑色,在田间与灰粒苦荞很容易区别。抗病 性较强,出粉率较低,品质较差。 (5)波翅苦荞 在西藏不单种,也常与灰粒苦荞混生在一起,但所占比重很小。植 株形态特征与其他苦荞无明显区别,只是瘦果形状比较特殊,三棱锐尖,每条枝都有一个 刺状突起,果皮比咱粗糙,棱间纵沟很浅。果皮灰色,粒长型,千粒重 23.8g,结实率也 比较高。 (6)黑粒米荞 在西藏栽培很少,仅在藏东南的左贡县中林长乡和察隅县古拉乡等
地有少量栽培,种植形态象苦荞,但叶片较大,植株繁茂,生育期较长。茎绿色或向阳面 红色。花淡绿色。粒长型,果黑色,三棱间无纵沟,只有三条浅褐色纵带。籽粒比较饱满, 千粒重24.4克,后期结实率高。 (7)灰粒米荞在西藏分布较少,仅在芒康,左贡县部分地区有裁栽培。形状特征与 黑粒米荞基本相同,只是瘦果皮色有差异,呈灰色,三棱间三条棕黄色纵带更加明显。籽 粒较短圆,千粒重22.6克。 2.野生荞麦野生荞麦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大西南各地 带。野生荞麦根据地形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河谷地或较温暖地区的野生荞麦,植 株呈藤束状。生长在高寒农牧区的野生荞麦,植株多为直立型,地下根呈块状,所以又叫 它为疙瘩荞麦。在青藏高原林区还广泛分布有一种多年生荞麦,株型高大,茎部己木质化 做灌木状,地下有巨大块茎。以上这些荞麦有时自成群落。分布在我区各地方的野生荞麦 有: (1)多年生高秆大叶型野甜荞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和藏南边境农林区,垂直海拔分 布上限达3500米。根部膨大呈块状,木质化。茎直立,基部多分枝,生长繁茂,主茎高 大150厘米以上,茎红色。叶片较大,叶片长、宽分别为11和9厘米。花白色,属两型 花。异花授粉,结实率较高,种子极易脱落。瘦果三棱形,三棱锐尖,种面平滑。果皮棕 麻色,籽粒较大,千粒重40克。 (2)多年生矮秆小叶型野甜荞分布范围与高秆大叶型野甜荞相同。基部多分枝, 主茎不明显,近丛生,株高80厘米左右。叶片较小,叶片长、宽分别为3.0和2.5厘米。 花白色,两型花,异花授粉。结实率比高秆大叶型野甜荞低,籽粒易脱落。 (3)一年生野灰粒苦荞在西藏分布最广,适应很强。垂直海拔分布上限可达4700 米(米拉山)。低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有野生群落。在暖湿条件下,株高可达100厘米以 上,但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地区,株高只有几十厘米。茎直立,绿色或红色。花很小, 淡绿色。自花授粉,结实率高。粒长型,果皮深灰色,粗糙无光泽,棱向有三条纵沟。籽 粒小,千粒重15克左右,粗蛋白质含量7.9%,与栽培苦荞相近。 (4)一年生野黑粒苦荞分布范围和植株形态与灰粒苦荞基本相同。茎多直立,也 有匍匐类型,有的还呈丛生状态。茎绿色,植株高90厘米,花淡绿色。自花授粉,结实 率高。瘦果三棱锐尖,每棱近顶端有一个突起,棱间有纵沟。果皮呈灰黄色或灰黑色,淀 粉含量低,千粒重12.2克左右。 (5)一年生野刺荞常与一年生野波翅荞混生在一起。两者主要差别在于瘦果三棱 的形状。野刺荞瘦果三棱的基部各伸出一个坚硬的刺状物,像野蒺藜一样。种子含粉量少, 不易被鸟兽采食,有利繁衍。果皮灰褐色,比较光滑,千粒重12克。 由于西藏荞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栽培历史悠久,据《旧唐书·吐蕃传》等记载, 西藏于公元7世纪以前,已开始有荞麦等作物种植,因此,许多专家认为,西藏或青藏高 原是荞麦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三、荞麦植物学特性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一)种子 295
295 地有少量栽培,种植形态象苦荞,但叶片较大,植株繁茂,生育期较长。茎绿色或向阳面 红色。花淡绿色。粒长型,果黑色,三棱间无纵沟,只有三条浅褐色纵带。籽粒比较饱满, 千粒重 24.4 克,后期结实率高。 (7)灰粒米荞 在西藏分布较少,仅在芒康,左贡县部分地区有栽培。形状特征与 黑粒米荞基本相同,只是瘦果皮色有差异,呈灰色,三棱间三条棕黄色纵带更加明显。籽 粒较短圆,千粒重 22.6 克。 2. 野生荞麦 野生荞麦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大西南各地 带。野生荞麦根据地形海拔高度不同而不同。生长在河谷地或较温暖地区的野生荞麦,植 株呈藤束状。生长在高寒农牧区的野生荞麦,植株多为直立型,地下根呈块状,所以又叫 它为疙瘩荞麦。在青藏高原林区还广泛分布有一种多年生荞麦,株型高大,茎部已木质化 做灌木状,地下有巨大块茎。以上这些荞麦有时自成群落。分布在我区各地方的野生荞麦 有: (1)多年生高秆大叶型野甜荞 主要分布在藏东南和藏南边境农林区,垂直海拔分 布上限达 3500 米。根部膨大呈块状,木质化。茎直立,基部多分枝,生长繁茂,主茎高 大 150 厘米以上,茎红色。叶片较大,叶片长、宽分别为 11 和 9 厘米。花白色,属两型 花。异花授粉,结实率较高,种子极易脱落。瘦果三棱形,三棱锐尖,种面平滑。果皮棕 麻色,籽粒较大,千粒重 40 克。 (2)多年生矮秆小叶型野甜荞 分布范围与高秆大叶型野甜荞相同。基部多分枝, 主茎不明显,近丛生,株高 80 厘米左右。叶片较小,叶片长、宽分别为 3.0 和 2.5 厘米。 花白色,两型花,异花授粉。结实率比高秆大叶型野甜荞低,籽粒易脱落。 (3)一年生野灰粒苦荞 在西藏分布最广,适应很强。垂直海拔分布上限可达 4700 米(米拉山)。低海拔 3000 米以下地区有野生群落。在暖湿条件下,株高可达 100 厘米以 上,但在海拔 4000 米左右的地区,株高只有几十厘米。茎直立,绿色或红色。花很小, 淡绿色。自花授粉,结实率高。粒长型,果皮深灰色,粗糙无光泽,棱向有三条纵沟。籽 粒小,千粒重 15 克左右,粗蛋白质含量 7.9%,与栽培苦荞相近。 (4)一年生野黑粒苦荞 分布范围和植株形态与灰粒苦荞基本相同。茎多直立,也 有匍匐类型,有的还呈丛生状态。茎绿色,植株高 90 厘米,花淡绿色。自花授粉,结实 率高。瘦果三棱锐尖,每棱近顶端有一个突起,棱间有纵沟。果皮呈灰黄色或灰黑色,淀 粉含量低,千粒重 12.2 克左右。 (5)一年生野刺荞 常与一年生野波翅荞混生在一起。两者主要差别在于瘦果三棱 的形状。野刺荞瘦果三棱的基部各伸出一个坚硬的刺状物,像野蒺藜一样。种子含粉量少, 不易被鸟兽采食,有利繁衍。果皮灰褐色,比较光滑,千粒重 12 克。 由于西藏荞麦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栽培历史悠久,据《旧唐书·吐蕃传》等记载, 西藏于公元 7 世纪以前,已开始有荞麦等作物种植,因此,许多专家认为,西藏或青藏高 原是荞麦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三、荞麦植物学特性 荞麦为蓼科,荞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一)种子
种子为三棱立体形瘦 果,先端渐尖,由革质的 皮壳所包被。果皮的色泽 因品种不一而异,有红褐 色、暗褐色、深灰色,单 一色泽或带有斑点、条纹 的颜色。果皮内为种子。 由种皮、胚乳和胚等组成。 图8-1荞麦的果实 种皮约占种子总重的 1.胚根2.果皮3.子房腔4.种皮5.胚乳6.胚芽7.子叶8.花萼9.胚 15-30%,胚乳占65%,胚 和糊粉层占19%(图8-1)。 (二)根 荞麦为圆锥根系,有主根和侧根。 主根入土深度达30-50厘米,侧根比 较少,根群不发达,但根毛甚长,吸 收能力强,特别是对磷酸和钾素的吸 收较少。 (三)茎 直立,株高60-120厘米,表面光 滑,中空,多汁。茎秆有棱角,节处 略弯曲,茎节膨大而有茸毛,叶腋处 着生侧芽,发育成为一级分枝,在一 级分枝的叶腋处可发生二级分枝,在 良好的条件下可产生三级分枝(图 8-2)。一般每株有2-3个甚至10个分 枝,如果土壤比较肥沃,水分比较适 度,分枝就多:在旱薄地分枝减少。 (四)叶 图8-2荞麦的植株和器官 荞麦的叶片互生于茎和分枝上,呈 心脏形或三角形,有的近五角形,长2.5-5厘米,宽2-4厘米。叶片先端渐尖,下部裂片 呈圆形或渐尖,基部近心脏形。叶脉被乳头桩突起。叶面光滑无毛,通常为绿色,叶柄及 叶脉呈红紫色。植株下部的叶片较大,叶柄也长,随叶位上升叶面积逐渐变小,叶柄变短, 最上部叶片几乎无柄。托叶呈鞘状包围茎节。 (五)花 花序为伞形总状花序,着生于小枝的顶端或叶腋间,密集成簇,每蔟约有25-30朵花。 花梗较长,花较小,为两型花,有白色,红色和粉红色。花被椭圆形或卵形,雄蕊8枚, 其中5枚位于外环,3枚位于内环。花药为红色,雄蕊基部有明显的蜜腺,环抱于雄蕊的 外部。雌蕊1枚,花柱3枚,柱头尖端呈三棱形。花能分泌大量的蜜腺,引诱昆虫传粉。 荞麦的花为两型花,一种植株的花有短的雄蕊和长的花柱。另一种为长的雄蕊和短的 296
296 种子为三棱立体形瘦 果,先端渐尖,由革质的 皮壳所包被。果皮的色泽 因品种不一而异,有红褐 色、暗褐色、深灰色,单 一色泽或带有斑点、条纹 的颜色。果皮内为种子。 由种皮、胚乳和胚等组成。 种 皮 约 占 种 子 总 重 的 15-30%,胚乳占 65%,胚 和糊粉层占 19%(图 8-1)。 (二)根 荞麦为圆锥根系,有主根和侧根。 主根入土深度达 30-50 厘米,侧根比 较少,根群不发达,但根毛甚长,吸 收能力强,特别是对磷酸和钾素的吸 收较少。 (三)茎 直立,株高 60-120 厘米,表面光 滑,中空,多汁。茎秆有棱角,节处 略弯曲,茎节膨大而有茸毛,叶腋处 着生侧芽,发育成为一级分枝,在一 级分枝的叶腋处可发生二级分枝,在 良好的条件下可产生三级分枝(图 8-2)。一般每株有 2-3 个甚至 10 个分 枝,如果土壤比较肥沃,水分比较适 度,分枝就多;在旱薄地分枝减少。 (四)叶 荞麦的叶片互生于茎和分枝上,呈 心脏形或三角形,有的近五角形,长 2.5-5 厘米,宽 2-4 厘米。叶片先端渐尖,下部裂片 呈圆形或渐尖,基部近心脏形。叶脉被乳头桩突起。叶面光滑无毛,通常为绿色,叶柄及 叶脉呈红紫色。植株下部的叶片较大,叶柄也长,随叶位上升叶面积逐渐变小,叶柄变短, 最上部叶片几乎无柄。托叶呈鞘状包围茎节。 (五)花 花序为伞形总状花序,着生于小枝的顶端或叶腋间,密集成簇,每蔟约有 25-30 朵花。 花梗较长,花较小,为两型花,有白色,红色和粉红色。花被椭圆形或卵形,雄蕊 8 枚, 其中 5 枚位于外环,3 枚位于内环。花药为红色,雄蕊基部有明显的蜜腺,环抱于雄蕊的 外部。雌蕊 1 枚,花柱 3 枚,柱头尖端呈三棱形。花能分泌大量的蜜腺,引诱昆虫传粉。 荞麦的花为两型花,一种植株的花有短的雄蕊和长的花柱。另一种为长的雄蕊和短的 图 8-1 荞麦的果实 1.胚根 2.果皮 3.子房腔 4.种皮 5.胚乳 6.胚芽 7.子叶 8.花萼 9.胚 图 8-2 荞麦的植株和器官
花柱。只有短雄蕊的花粉落在短花柱的柱头上,才能良好的受精。否则就会明显的降低受 精率,甚至完全不能受精。自花授粉的类型受精率更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15%左右的 花能正常结实。同一植株只有一种花型。在大田栽培的群体中,两种花型的植株均有,在 数量上大致相等。 四、生物学特性 (一)温度 荞麦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和旱风。生育期间要求大于0℃以上的积温 1000-1200℃,适宜在北方及高海拔地区种植,南方及低海拔地区只宜秋播。荞麦耐寒力 较弱,幼苗受霜冻即枯萎。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生长停止,叶片遭受冻害。气温降至 -2-3℃时,植株全部冻死。荞麦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16-20℃,约4-5天即可发芽,而 且出苗整齐。温度低于12-13℃时,发芽不正常或不能发芽。温度高于25℃时,发芽和生 长也受到抑制。荞麦开花结实期最适宜的气温为25-30℃。温度低于15℃以及天气干燥, 气温高于30℃或经常雨雾天气,都不利于荞麦开花和结实。同时,栽培荞麦的关键措施 之一,是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器,使荞麦生育初期处于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开花结实期在凉爽的气候环境中。 (二)水分 荞麦是喜温作物。蒸腾系数为450-630,一生中约需水380-420m3/亩,高于其他谷类 作物。抗旱能力较弱。种子发芽时,吸收水分占自身重量的45-50%即可萌发。从出苗至 拔节阶段需水不多,随着营养的增大,需水量急剧增加,开花结实期是需水量最多时期。 如开花期间遇高温干旱授粉率降低,雨量太多导致空秕增多。 (三)日照 荞麦是短日照作物,当日照时间从15-16小时减少到12-14小时时,荞麦自幼苗到开 花成熟的时间明显缩短。晚熟品种比早熟、中熟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更为敏感。例如中 熟、早熟品种对缩短日照后生长期几乎无变化,仅提早开花3-5天:而晚熟品种能提早开 花结实20-30天,甚至更长。根据荞麦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利用减少日照数可以缩短其生 育期的特性,对选育适宜晚播早熟品种以及采用栽培控制措施都有实践意义。 (四)养分 据荞麦对养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P、K较多。施用P、K肥对提高荞麦的产量有显著的 效果:N肥过多容易引起倒伏。荞麦对土壤的选择不太严格,山地、较粘土土壤、酸性土 壤或新开垦的土地都可以栽培。但在酸性较重的土壤应施入石灰。在碱性土壤荞麦不能正 常生长和结实。在过于粘性土壤中根系发育不良。 五、生长发育过程 荞麦生育期短,一般早熟品种为60-70天,中熟品种70-80天,晚熟品种90-120天。 生产上常用的多为70-80天的中熟品种。 荞麦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开始发芽,荞麦发芽时从胚根长出幼根, 从胚芽中长出幼芽,然后出土,幼芽出土70%以上时,称为出苗(图8-3)。 荞麦出苗后幼苗生长很快,在短期内形成较多的枝叶,覆盖地面。出苗后8-12天长 297
297 花柱。只有短雄蕊的花粉落在短花柱的柱头上,才能良好的受精。否则就会明显的降低受 精率,甚至完全不能受精。自花授粉的类型受精率更低。在一般情况下,只有 15%左右的 花能正常结实。同一植株只有一种花型。在大田栽培的群体中,两种花型的植株均有,在 数量上大致相等。 四、生物学特性 (一)温度 荞麦喜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不耐高温和旱风。生育期间要求大于 0℃以上的积温 1000-1200℃,适宜在北方及高海拔地区种植,南方及低海拔地区只宜秋播。荞麦耐寒力 较弱,幼苗受霜冻即枯萎。当气温降至 0℃以下时生长停止,叶片遭受冻害。气温降至 -2--3℃时,植株全部冻死。荞麦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为 16-20℃,约 4-5 天即可发芽,而 且出苗整齐。温度低于 12-13℃时,发芽不正常或不能发芽。温度高于 25℃时,发芽和生 长也受到抑制。荞麦开花结实期最适宜的气温为 25-30℃。温度低于 15℃以及天气干燥, 气温高于 30℃或经常雨雾天气,都不利于荞麦开花和结实。同时,栽培荞麦的关键措施 之一,是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种器,使荞麦生育初期处于温暖的气候条件下, 开花结实期在凉爽的气候环境中。 (二)水分 荞麦是喜温作物。蒸腾系数为 450-630,一生中约需水 380-420m 3 /亩,高于其他谷类 作物。抗旱能力较弱。种子发芽时,吸收水分占自身重量的 45-50%即可萌发。从出苗至 拔节阶段需水不多,随着营养的增大,需水量急剧增加,开花结实期是需水量最多时期。 如开花期间遇高温干旱授粉率降低,雨量太多导致空秕增多。 (三)日照 荞麦是短日照作物,当日照时间从 15-16 小时减少到 12-14 小时时,荞麦自幼苗到开 花成熟的时间明显缩短。晚熟品种比早熟、中熟品种对光照时间的反应更为敏感。例如中 熟、早熟品种对缩短日照后生长期几乎无变化,仅提早开花 3-5 天;而晚熟品种能提早开 花结实 20-30 天,甚至更长。根据荞麦对日照长短的反应,利用减少日照数可以缩短其生 育期的特性,对选育适宜晚播早熟品种以及采用栽培控制措施都有实践意义。 (四)养分 据荞麦对养分的要求一般以吸取 P、K 较多。施用 P、K 肥对提高荞麦的产量有显著的 效果;N 肥过多容易引起倒伏。荞麦对土壤的选择不太严格,山地、较粘土土壤、酸性土 壤或新开垦的土地都可以栽培。但在酸性较重的土壤应施入石灰。在碱性土壤荞麦不能正 常生长和结实。在过于粘性土壤中根系发育不良。 五、生长发育过程 荞麦生育期短,一般早熟品种为 60-70 天,中熟品种 70-80 天,晚熟品种 90-120 天。 生产上常用的多为 70-80 天的中熟品种。 荞麦的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开始发芽,荞麦发芽时从胚根长出幼根, 从胚芽中长出幼芽,然后出土,幼芽出土 70%以上时,称为出苗(图 8-3)。 荞麦出苗后幼苗生长很快,在短期内形成较多的枝叶,覆盖地面。出苗后 8-12 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