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7 页,第Ⅱ卷第8页至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与代沟 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 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 在1948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 “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1970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 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60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 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 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 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 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 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 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 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 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 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 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 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 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 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 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 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⑤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 理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 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 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 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 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 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 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古往今来 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 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 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安徽安庆市 2015 届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 7 页,第Ⅱ卷第 8 页至 10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与代沟 ①关于年轻一代和年长一代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对立和 冲突,即所谓代沟问题。二战后它就引起了文化人类学家的注意。杰弗里·戈若 在 1948 年出版的《美国人:一项国民研究》中就曾讨论过代际脱节现象,但对 “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的却是米德 1970 年出版的《文化与承诺: 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 ②《文化与承诺》出版于欧美 60 年代青年运动刚刚退潮之际。米德提出,纷呈 于当今世界的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社会地位和政治 观念方面的差异,更不能归咎于两代人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差异,而首先导 源于文化传递方面的差异。从文化传递的方式出发,米德将整个人类文化划分为 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模式是米德创设其 代沟思想的理论基石。 ③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其特点是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是一切传统社会的 基本特征。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发展十分缓慢,经验就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 经验丰富的老者自然就成了整个社会公认的行为楷模。在这种以前喻方式为特征 的文化传递过程中,年长一代传喻给年轻一代的不仅是基本的生存技能,还包括 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和简拙的是非观念。这种前喻型文化从根本 上来说排除了变革的可能,当然也就排除了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生活予以反叛 的可能,因此,在前喻文化中是不存在代沟现象的。 ④并喻文化,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文化,它肇始于前喻文化崩溃之际,比如移民运 动、科学发展、战争失败等原因。由于先前文化的中断,前辈无法再向晚辈提供 符合新的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全新的行为模式,晚辈就只能以在新的环境中捷足先 登的同伴为自己仿效的楷模,这就产生了文化传递的并喻方式。在并喻文化中, 年长一代不能继续引导青年前行,导致代表新与旧两种生活方式的两代人之间爆 发矛盾与冲突,但这种“代沟”现象从全球范围来看还只是局部性的。 ⑤通过对前喻文化和并喻文化的描述,米德创设了她的后喻文化或曰青年亚文化 理论。她指出,由于二战以来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人类开始将自己熟知的世界抛在身后,生活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新时代中。这一情 形和当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们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只是,如果说那些 新大陆的开拓者经历的是空间迁徙的话,那么人们今天经历的则是时间迁徙;如 果说开拓新大陆的移民只占人间人口的一小部分,那么,今天经历时间迁徙的则 是整整一代人。在时代剧变面前,由老一代不敢舍旧和新一代唯恐失新的矛盾所 酿就的两代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而要解决代际之间的矛 盾与冲突,日益落伍的年长一代就必须向代表未来的年轻一代学习。古往今来, 没有任何一代能像今天的年轻一代经历这样根本的变化,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代能 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这就 使得年轻一代的文化具有引导社会前行的作用
⑥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青年一代就成了倡导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的先锋。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 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 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 (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 1.下列关于“代沟现象”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代沟现象指代际间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B.代沟现象早在二次大战之后就成为文化人类学家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C.代沟现象之所以出现首先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的差异。 D.代沟现象不大可能存在于从根本上排除变革与反叛的前喻文化当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从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入手,具体解释 代沟概念的内涵,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 B.第②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 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C.第③④⑤段论述与第②段论述内容并列,这三段先后阐释了文化传递方式中 前喻、并喻与后喻三种文化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与代沟的关系 D.第⑥段承接上文第⑤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 现象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发生于欧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年运动为米德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B.在并喻文化时代里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矛盾冲突还只是局部性的 C.在后喻文化时代唯恐失新和不敢舍旧的新老两代的对立冲突具有全球性 D.米德指出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中国社会出现。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 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奷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 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 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 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 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 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 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 《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 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 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 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
⑥米德所论述的这种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我国出现。 从 1978 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青年一代就成了倡导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的先锋。我们将这种和“嗷嗷林鸟,反哺于子”的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现象 称为“文化反哺”,并且认为这种在疾速的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 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现象具有某种普遍性。 (选自周晓虹主编的《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有改动) 1.下列关于“代沟现象”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代沟现象指代际间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矛盾与冲突。 B.代沟现象早在二次大战之后就成为文化人类学家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C.代沟现象之所以出现首先导源于两代人在文化传递方面存在的差异。 D.代沟现象不大可能存在于从根本上排除变革与反叛的前喻文化当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从介绍自杰弗里到米德关于代沟问题研究的历史沿革入手,具体解释 代沟概念的内涵,重点肯定米德对代沟问题作了最具说服力的阐释。 B.第②段意在推介米德《文化与承诺》中关于代沟理论的内容,首先说明米德 研究代沟问题的社会背景,然后介绍了米德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基石。 C.第③④⑤段论述与第②段论述内容并列,这三段先后阐释了文化传递方式中 前喻、并喻与后喻三种文化类型,并深入分析了它们与代沟的关系。 D.第⑥段承接上文第⑤段论述,进一步指出与生物现象十分相似的“文化反哺” 现象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分析了出现这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必然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发生于欧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青年运动为米德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B.在并喻文化时代里两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上的矛盾冲突还只是局部性的。 C.在后喻文化时代唯恐失新和不敢舍旧的新老两代的对立冲突具有全球性。 D.米德指出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这几年也开始在中国社会出现。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 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 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 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 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 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 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 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 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 《周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 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 之后,犹称画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 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
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 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赦令》 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 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节选自《管子·法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周旋:应付 B.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数:屡次 C.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异方:外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 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 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 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 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 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 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 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 被扰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译文: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译文: (3)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山 〔清〕姚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舂( chong)锄:白鹭。②扑扑:鸟扑打翅膀之声。 8.请对一、二句中的“劝”与“趁”进行赏析。(4分)
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 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赦令》) 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 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节选自《管子·法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 周旋:应付 B.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 数:屡次 C.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 备:齐备 D.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 异方:外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太宗反对赦免冒犯法律的愚蠢人。他引用古语证明滥用赦免只会惠及奸人 而伤害良民,拿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大化,与梁武帝一年数赦而国家倾覆 作对比。 B.唐太宗主张法令的制定要力求简约。他认为法令条款过多不利官员记忆,容 易滋生奸诈事端,原因是为人开罪可援引从轻处罚条款,为人加罪可援引从重处 罚条款。 C.唐太宗主张朝廷诏令要有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 趁,在引用经典话语阐明诏令的严肃性后,表明自己对刘邦和萧何制定法令的不 屑态度。 D.长孙皇后是一位贤德有见识的皇后。她断然拒绝太子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 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在她看来生死有命非人力所可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 被扰乱。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 译文: (2)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译文: (3)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山 行 〔清〕姚 鼐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①扑扑②趁春晴。 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注释〕①舂(chōnɡ)锄:白鹭。②扑扑:鸟扑打翅膀之声。 8.请对一、二句中的“劝”与“趁”进行赏析。(4 分) 答:
9.有人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是否同意并请说明理由。(4分) 答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的譬喻,正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 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 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中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 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是“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地锦 聂鑫森 ①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 够。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然后, 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 单位的任何人。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 没人知道。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 图的是一个清静 ②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100平米,虽说 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 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 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 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 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 这很难得。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景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 了。”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这 地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 仿 ③这栋楼只有6层,所以没有电梯,年岁在20年以上。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 根扎在墙根,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景家住在5 楼,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向 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到了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 小花,娇滴滴的。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好听。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 莹白,好看。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叶子绿中透红,如无 数跳跃的火苗。 ④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 植物”,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他起草了一个报 告《关于倡导城市住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自然是全票通过 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是在地锦 送绿的书房里。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老伴刘欣。刘欣边看边念,每到妙处必大声叫 “好”,然后说:“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 遗憾。题目是《咏护墙植物地锦》: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最珍春
9.有人说,最后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你是否同意并请说明理由。(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妙用“ , ”的譬喻,正面阐明学习的态度,强调持之 以恒方能获得成功。 (2)白居易的叙事诗《琵琶行》以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为明线,以诗人的感受为 暗线,两条线交汇在“ , ”这两句诗中。 (3)苏轼《水调歌头》中寄托对亲人的殷切思念,其中祝愿自己和远在千里之 外的亲人能健康长寿并共赏明月的诗句是“ , ”。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地 锦 聂鑫森 ①景影夫妇之所以买这套二手房,是因为儿子要结婚,再买一套新房吧,钱还不 够。于是将早几年买的一套大房子让出来,重新装修,做了年轻人的洞房。然后, 他们寻寻觅觅,相中了这套房子安身立命。这一切都是静悄悄地进行,没有惊动 单位的任何人。景影平日上班、下班,从不要单位司机接送,所以他搬家、安家 没人知道。儿子结婚,景影也没给本单位的人发请柬。这叫自己的日子自己过, 图的是一个清静。 ②景影夫妇太喜欢这套新买的房子了,虽说是二手房,虽说只有 100 平米,虽说 与彼此上班的单位有着不短的距离。但是这栋楼的外墙爬满了地锦,让呆板的水 泥钢筋结构墙散发出无限生机。景影五十有五了,是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的,之 后又在园林管理局当技术员、工程师,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如今是副局长了。 景影一辈子与花花草草相厮守,心情好极了。妻子刘欣在中学教语文,生得小巧 玲珑,特别喜欢古人写花写草的诗词和散文,年纪大了却常常萌发少女的情怀, 这很难得。刘欣常和丈夫开玩笑:“景影,你这辈子是改不了拈花惹草的毛病 了。”景影点头称“是”,然后说:“你常自比弱草娇花,我能不小心侍奉?这 地锦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它还有俗名叫爬山虎、爬壁虎,最有韧劲,值得世人效 仿。” ③这栋楼只有 6 层,所以没有电梯,年岁在 20 年以上。地锦把外墙涂得很绿, 根扎在墙根,藤则攀墙乱爬,卵状的叶子重重叠叠,像厚厚的毯子。景家住在 5 楼,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厨房的窗口周围,都密集着藤和叶,有的还向 窗口探进头来,充满着好奇心。到了六七月间,藤叶间还会冒出淡黄带点浅绿的 小花,娇滴滴的。落雨的时候,雨声沙沙啦啦,好听。而下雪后,绿意上覆一层 莹白,好看。盛夏骄阳如火,地锦却浓荫送凉;深秋下霜,叶子绿中透红,如无 数跳跃的火苗。 ④这地锦使景影浮想联翩,假如每个社区的每栋楼,都细心培养这种“垂直绿化 植物”,那么,对于城市的空气净化和低碳化生活,功莫大焉。他起草了一个报 告《关于倡导城市住宅楼培植地锦的几点建议》,局办公会议自然是全票通过, 然后形成正式文件,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景影完成这个报告的初稿,是在地锦 送绿的书房里。第一个读者当然是老伴刘欣。刘欣边看边念,每到妙处必大声叫 “好”,然后说:“景影,我要为地锦口占一首诗。可惜,它不能录入你的大文, 遗憾。题目是《咏护墙植物地锦》:地锦铺荫绿满墙,万家安乐笑炎凉。最珍春
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好,言近而旨远。可叹 我无诗才,不能唱和。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 ⑤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景影很惆怅。社区忽然贴出通知: 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参加全市“美 丽家园”的评选活动。景影感到很惊愕,这真正是瞎胡闹。一打听,是省里一位 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 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 ⑥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 大通道理,关键词是:决不能清除地锦!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上 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 还要刷涂料,我愿意吗?”景影大声说:“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但我家的房 子,当然包括外墙,是我用钱买的,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家外墙的地锦,决不能 清除!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一栋栋楼外墙的 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 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景影对老伴说:“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 可奈我何?”刘欣默默不语 ⑦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刘欣对景影说:“你早出晚归,社区的 许多闲话你听不到。”“嚼什么舌根子了?”景影问。“国人有窥探他人隐私的 好奇心,原本互不打交道,但因我家不肯清除地锦,便成了一个议论的焦点。他 们说: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刘欣 淡淡地回答。“屁话!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景影叫着。刘欣接 着说:“还有人说,小偷喜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 奔其家,不致大家受难。”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我 若是贪官,有的是钱,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 气。儿子、儿媳忙说:“爹,我们也担心哩。万一小偷上门,偷不到值钱的东西, 又正好撞着你们两个老人,撒气行凶,得不偿失啊。”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 “你们看着办吧……” ⑧刘欣马上走向摆放座机的地方,拨号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我家外墙的地 锦,你们去铲除吧。” (选自2014年9月4日《文艺报》,有删改) 11.请分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分) 答 12.第③段描写一年四季的地锦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3.简要概括并分析景影这个人物的形象。(6分) 答 14.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暴燥诀窍勖勉关怀备至茕茕孑立 B.峰会膺品颦蹙得意洋洋青山绿水 C.訾詈酒馔影牒金榜题名拾人牙慧
雨潇潇夜,叶叶歌吟湿舞裳。”这回轮到景影喝彩了:“好,言近而旨远。可叹 我无诗才,不能唱和。但愿这个报告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并大力推广,则为大幸。” ⑤报告呈上去几个月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景影很惆怅。社区忽然贴出通知: 将组织专人,把各住宅楼外墙的地锦全部清理干净,以便美化环境,参加全市“美 丽家园”的评选活动。景影感到很惊愕,这真正是瞎胡闹。一打听,是省里一位 领导,在市里有关部门陪同视察时,随口说了一句“要显出外墙本色才有整体美 感”的话,于是层层认可,雷厉风行遵命照办。 ⑥景影雷急火急去了社区的管理办公室,对一位年轻的女主任,口若悬河地说了 一大通道理,关键词是:决不能清除地锦!女主任漠然地看着景影,然后说:“上 头有指示,我能不办吗?再说许多住户都同意哩。你想想,我得请人,得发工钱, 还要刷涂料,我愿意吗?”景影大声说:“别人同意,我不能阻止。但我家的房 子,当然包括外墙,是我用钱买的,是我的私有财产。我家外墙的地锦,决不能 清除!谁敢清除,我上法院告谁!”景影说完,气冲冲地走了。一栋栋楼外墙的 地锦,被清除干净了,再刷上白色的涂料。只有景影家的外墙,还留着一片地锦, 如白色波浪中的一个绿岛,格外扎眼。景影对老伴说:“我就守望着这一片绿色, 可奈我何?”刘欣默默不语。 ⑦有一天,正好儿子、儿媳回家来吃饭。刘欣对景影说:“你早出晚归,社区的 许多闲话你听不到。”“嚼什么舌根子了?”景影问。“国人有窥探他人隐私的 好奇心,原本互不打交道,但因我家不肯清除地锦,便成了一个议论的焦点。他 们说:这家牛,因为男人是园林管理局的副局长,副处哩,谁敢去惹他!”刘欣 淡淡地回答。“屁话!这是简单的维权,与当副局长何干?”景影叫着。刘欣接 着说:“还有人说,小偷喜欢到有权有势的人家作案,他留下绿的标记,可以直 奔其家,不致大家受难。”景影气得一拍桌子,吼道:“这是什么混账逻辑!我 若是贪官,有的是钱,还买这二手房干什么?”吼完了,无力地坐下来,连连叹 气。儿子、儿媳忙说:“爹,我们也担心哩。万一小偷上门,偷不到值钱的东西, 又正好撞着你们两个老人,撒气行凶,得不偿失啊。”景影忽然老泪纵横,说: “你们看着办吧……” ⑧刘欣马上走向摆放座机的地方,拨号给社区管理办公室,说:“我家外墙的地 锦,你们去铲除吧。” (选自 2014 年 9 月 4 日《文艺报》,有删改) 11.请分点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 分) 答: 12.第③段描写一年四季的地锦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13.简要概括并分析景影这个人物的形象。(6 分) 答: 14.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8 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暴燥 诀窍 勖勉 关怀备至 茕茕孑立 B.峰会 膺品 颦蹙 得意洋洋 青山绿水 C.訾詈 酒馔 影牒 金榜题名 拾人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