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群不时地会发生踩踏事件,动物在成群结队行动时,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 因为惊慌失措而相互碰撞,为什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生物学家伊恩·库森说,蚂蚁、鱼和鸟有能力在整个群体 里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比如蚂蚁可以用信息素在蚁群内交流,通过 简单的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而人类是自私的 我们都想节省通行时间,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时间为代价,而蚂蚁是为整个群落 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最原始的生物。我们没有进化出群体活动时的 集体智商,无法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的信息,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了 另一种说法是,许多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Ⅴ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 提髙飞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阻力能够降低65%,飞行距离可以增加70%,因 为每一只鸟都处于前面一只鸟的翼尖涡流造成的上升气流中。只有头鸟得不到这 种好处,但鸟群中的其他鸟会轮换当头鸟,以共同承担这种压力。实际上,鸟群 的梯形编队很少是完美的V字形,往往是J字形。但无论是哪种形状都可以让所 有的鸟获得对前面同类的最佳视野,以便保持安全的距离。飞行时,鸟群中的鸟 之所以不会相互碰撞,是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 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在2004年至2007年,欧盟组织了一个名为“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动用了意 大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和荷兰等国的七个研究机构,成员中有生物学家、物 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改进对鸟群的3D模拟,以 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如时尚、风潮、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物理学 家卡瓦尼亚选择了意大利罗马的马西莫宫,它位于火车站附近一个开阔的广场 上,广场四周都是树。冬季的每个下午,椋鸟在罗马郊外觅食后都会回到这里的 鸟窝。黄昏时分,这些鸟群会在天空中上演半个多小时的特技表演,它们有时像 股烟雾,有时又像一条摆动的缎带。卡瓦尼亚和他的团队把鸟群的移动做成了 3D图像后意外地发现,鸟群中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鸟群边缘的鸟比中心更 密集,就像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中央的乘客悠闲地聊天,车门附近却很拥挤 更让他们感到有趣的发现是,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的15只到16只同类,但 它只注意它两侧的六七只鸟的活动。邻近的鸟距离它自己的远近不重要,重要的 是同类的数量,它们只根据邻近的同类来改变飞行速度和方向,这就能保证整个 鸟群朝同一方向飞行。进化为什么选择了“六”或“七”作为神奇的数字?一种 解释是“七”是鸟类认知能力的极限,它们无法跟踪七个以上的物体的活动;另 种解释是,“七”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你也许以为你沟通的个 体越多越好,但如果你跟太多人沟通,你会得到太多嘈杂的不准确的信息。这样 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你搞清楚状况之后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1.下列关于成群的动物遇到紧急情况不会相互碰撞的原因,表述不符合文意的 项是
安徽省安庆市 2016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毎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群不时地会发生踩踏事件,动物在成群结队行动时,即使遇到紧急情况也不会 因为惊慌失措而相互碰撞,为什么?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生物学家伊恩·库森说,蚂蚁、鱼和鸟有能力在整个群体 里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息。比如蚂蚁可以用信息素在蚁群内交流,通过 简单的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而人类是自私的。 我们都想节省通行时间,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时间为代价,而蚂蚁是为整个群落 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最原始的生物。我们没有进化出群体活动时的 集体智商,无法超出局部的互动规则。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的信息,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了。 另一种说法是,许多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 V 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 提高飞行效率,又能避免碰撞。阻力能够降低 65%,飞行距离可以增加 70%,因 为每一只鸟都处于前面一只鸟的翼尖涡流造成的上升气流中。只有头鸟得不到这 种好处,但鸟群中的其他鸟会轮换当头鸟,以共同承担这种压力。实际上,鸟群 的梯形编队很少是完美的 V 字形,往往是 J 字形。但无论是哪种形状都可以让所 有的鸟获得对前面同类的最佳视野,以便保持安全的距离。飞行时,鸟群中的鸟 之所以不会相互碰撞,是因为它们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 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在 2004 年至 2007 年,欧盟组织了一个名为“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动用了意 大利、法国、德国、匈牙利和荷兰等国的七个研究机构,成员中有生物学家、物 理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改进对鸟群的 3D 模拟,以 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如时尚、风潮、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物理学 家卡瓦尼亚选择了意大利罗马的马西莫宫,它位于火车站附近一个开阔的广场 上,广场四周都是树。冬季的每个下午,椋鸟在罗马郊外觅食后都会回到这里的 鸟窝。黄昏时分,这些鸟群会在天空中上演半个多小时的特技表演,它们有时像 一股烟雾,有时又像一条摆动的缎带。卡瓦尼亚和他的团队把鸟群的移动做成了 3D 图像后意外地发现,鸟群中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鸟群边缘的鸟比中心更 密集,就像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中央的乘客悠闲地聊天,车门附近却很拥挤。 更让他们感到有趣的发现是,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的 15 只到 16 只同类,但 它只注意它两侧的六七只鸟的活动。邻近的鸟距离它自己的远近不重要,重要的 是同类的数量,它们只根据邻近的同类来改变飞行速度和方向,这就能保证整个 鸟群朝同一方向飞行。进化为什么选择了“六”或“七”作为神奇的数字?一种 解释是“七”是鸟类认知能力的极限,它们无法跟踪七个以上的物体的活动;另 一种解释是,“七”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你也许以为你沟通的个 体越多越好,但如果你跟太多人沟通,你会得到太多嘈杂的不准确的信息。这样 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你搞清楚状况之后可能就为时已晚了。 (摘编自《三联生活周刊》) 1.下列关于成群的动物遇到紧急情况不会相互碰撞的原因,表述不符合文意的 一项是
A.蚂蚁、鱼和鸟能够运用信息素在群体中交流,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 息,通过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 B.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它们都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具有群体活动时的集体 智商,活动规则不仅仅是局部的互动。 C.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信息,它负责带 领整个群体,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 D.鸟类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飞行时能让它们彼此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冬日黄昏罗马马西莫宫上空的椋鸟群特技表演般的飞翔,给科学家研究动物 在群体活动中不碰撞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B.科学家发现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15只到16只同类,但它只注意自身两 侧的六七只鸟,根据它们来调整飞行。 C.科学家把鸟群的移动做成3D图像后意外地发现,运动的鸟群中鸟的分布规律 与人类活动中人群的分布情况很相像。 D.有人认为,沟通的个体并非越多越好,跟太多人沟通会得到很多不准确的信 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是“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动物的行为方 式,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有重要的帮助。 B.欧盟组织多国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多家机构,进行“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 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在时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群体行为 C.有些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V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够避免碰 撞,还能够降低飞行阻力,增加飞行距离,提高飞行效率。 D.伊恩·库森认为,人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惊慌失措而发生踩踏事件,而成 群的动物却不会,是因为人类在群体活动时没有互动规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 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 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 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 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 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 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 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 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 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 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 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 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A.蚂蚁、鱼和鸟能够运用信息素在群体中交流,传递关于群体的身体动态的信 息,通过小范围互动能形成复杂的模式。 B.蚂蚁是社会化的生物,它们都是为整个群落而工作,具有群体活动时的集体 智商,活动规则不仅仅是局部的互动。 C.鱼群或迁移的动物在突然行动时,领袖拥有往何处去的必要信息,它负责带 领整个群体,其他同类只要跟着就行。 D.鸟类的视觉系统比人类的发达,它们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的反应速度也更快, 飞行时能让它们彼此之间保持安全的距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冬日黄昏罗马马西莫宫上空的椋鸟群特技表演般的飞翔,给科学家研究动物 在群体活动中不碰撞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B.科学家发现鸟群中的鸟能看到它附近 15 只到 16 只同类,但它只注意自身两 侧的六七只鸟,根据它们来调整飞行。 C.科学家把鸟群的移动做成 3D 图像后意外地发现,运动的鸟群中鸟的分布规律 与人类活动中人群的分布情况很相像。 D.有人认为,沟通的个体并非越多越好,跟太多人沟通会得到很多不准确的信 息,在群体中传递信息时的最佳数字是“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行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研究动物的行为方 式,对于了解人类自身、理解人类的群体行为有重要的帮助。 B.欧盟组织多国多学科的科学家和多家机构,进行“飞行中的椋鸟”的研究, 以便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在时尚、金融市场等方面的群体行为。 C.有些大型的鸟类如天鹅和塘鹅,以 V 字形梯形编队飞行,这样既能够避免碰 撞,还能够降低飞行阻力,增加飞行距离,提高飞行效率。 D.伊恩•库森认为,人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因惊慌失措而发生踩踏事件,而成 群的动物却不会,是因为人类在群体活动时没有互动规则。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 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 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 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 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 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 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 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 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 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 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 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 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 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 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 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辄纠案案:案件。 B.后与融俱征征:被征召。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举: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干:触犯,冒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 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 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 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 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C.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 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 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一一东园梓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5分)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8.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5分) 9.颈联中的“空”和“坐见”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6分)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 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 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 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茂辄纠案 案:案件。 B. 后与融俱征 征:被征召。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 举: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 干:触犯,冒犯。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 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 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 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 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 他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 正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C. 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 他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 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5 分)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9 题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 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 8.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5 分) 9.颈联中的“空”和“坐见”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 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生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温暖的棉絮,它躲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 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②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 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 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 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 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 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 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③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 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 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 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 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 石头里,在树梢里。 ④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 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己经 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一一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 恐惧和痛苦的反应一一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 “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般,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 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 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 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 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 和植物的冬枯一一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正是它们的冬天。 ⑤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 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赤壁赋》中“客”感叹自己生命短暂、羡慕江水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 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 生 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温暖的棉絮,它躲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 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②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 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 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 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 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 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 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③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 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 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 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 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 石头里,在树梢里。 ④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 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 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 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 “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般,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 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 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 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 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 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正是它们的冬天。 ⑤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 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
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 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 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⑥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 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 刹那间洒满了寂静天空一一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 你迎候和收留一一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 问候。你知道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头写一条狗、一只鸟对你长久地凝视,意在表明动物懂得感恩,以此 呼吁我们人类也该懂得感恩。 B.文章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C.文章结尾”新的语言”是指对生命新的诠释,对生态文化新的认识和感知。 D.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文字表达上的华丽典雅使 文章格外地摇曳多姿。 E.作品角度新颖,把笔触伸向了关注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正因了 这个高度,文章才具有了强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2)简要概括,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关于”生命”的思考?(6分) (3)你怎样理解第⑤画线句子”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 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的深刻含义?(6分) (4)请结合”你知道”三字赏析本文的结尾。(7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 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 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 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 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 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 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 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 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 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 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 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 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 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装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⑥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 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 刹那间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 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 问候。你知道。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 A.文章开头写一条狗、一只鸟对你长久地凝视,意在表明动物懂得感恩,以此 呼吁我们人类也该懂得感恩。 B.文章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C.文章结尾”新的语言”是指对生命新的诠释,对生态文化新的认识和感知。 D.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文字表达上的华丽典雅使 文章格外地摇曳多姿。 E.作品角度新颖,把笔触伸向了关注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正因了 这个高度,文章才具有了强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2)简要概括,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关于”生命”的思考?(6 分) (3)你怎样理解第⑤画线句子”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 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的深刻含义?(6 分) (4)请结合”你知道”三字赏析本文的结尾。(7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 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 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 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 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 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 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 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 1982 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 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 年初至 1985 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 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 8 点到下午 3 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 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 略萨(201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 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 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 40 周年、自己 80 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