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肖三石审题:陈信怀刘子俊何飞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 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 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②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这是由大量极 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 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 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 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③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 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 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 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 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 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 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μm~10.0001m,平 均直径为1μm~2um ④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髙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 现象,气温会随髙度的增加而升髙。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 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 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 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 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 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 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⑤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 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 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 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 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 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 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1.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r 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安徽省安庆市 2016-2017 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肖三石 审题:陈信怀 刘子俊 何 飞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请在答 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第 I 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毎小题 3 分) 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 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②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这是由大量极 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 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 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 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时,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 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③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 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 60%,且能见度小于 10.0 km 时 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 90%、能见度小于 1.0 km 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因此,霾和轻雾的混 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 60%~ 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 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 0.001μm~10.000 μm,平 均直径为 1μm~2μm。 ④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 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 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 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 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 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 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 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⑤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这些超细灰尘主要 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 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 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停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 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雾霾 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 还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摘编自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 1.下列对于“雾霾”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 km 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即为霾或灰霾
B.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 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C.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 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停 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 的雾霾天气目前己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B.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 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C.在逆温层中,较冷而重的空气位于较暖而轻的空气下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 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D.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 影响;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 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増多,雾霾 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 B.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 能见度恶化。 C.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空中飘浮颗粒物,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D.在雾霾天气人们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雾霾天气还会使人 心情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 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 飞。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 样的日子总是很温暖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 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 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 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 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 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 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 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 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B.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 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C.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 60%,且能见度小于 10.0 km 时 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D.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无法排出,停 留在肺泡,会造成危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而形成 的雾霾天气目前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B.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 湿度为 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C.在逆温层中,较冷而重的空气位于较暖而轻的空气下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 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对空气的对流运动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D.雾霾天气不仅会导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 影响;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会造成视程障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 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不断增多,雾霾 天气的出现在所难免。 B.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较小,小于 60%;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 接近饱和或饱和,大于 90%。霾和轻雾的混合物会共同造成大气浑浊、视野模糊、 能见度恶化。 C.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 空中飘浮颗粒物,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D.在雾霾天气人们长期吸入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雾霾天气还会使人 心情变得灰暗压抑,更为严重的可能造成精神抑郁症。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25 分)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 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 飞。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这 样的日子总是很温暖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 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 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 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 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 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 让月儿浮托它走。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 唱歌。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 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 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 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 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 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便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 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 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 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 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 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 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到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 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 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 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 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出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 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 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 间室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 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得发 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清冷的汨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摘自《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南国风景画”,作用之一是与居京没有水洼子听 不到“蛙声”形成鲜明的对照。 B.作者在羁旅北京时,对北国没有雨季感到遗憾。他渴望北国的雨季,主要是 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C.“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到它罢了”,反映出作者很希 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的小蛙。 D.作者在一个春夜,打开电脑时终于从窗外聆听到了一片蛙声,在他看来,那 蛙声亲切、温馨,缕缕悦耳入心。 E.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 言不乏生动、形象,很是耐人寻味 5.文章为什么要以“总有那一片蛙声”为题?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文字。(6分) 答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 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但是北国没 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 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北京的雨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 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便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 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她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 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 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的好啊。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 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 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 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到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 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 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 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 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 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出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 声。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 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 间室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 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然而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人不由得发 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清冷的泪珠,冰凌般地挂在两腮。 (摘自《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南国风景画”,作用之一是与居京没有水洼子听 不到“蛙声”形成鲜明的对照。 B.作者在羁旅北京时,对北国没有雨季感到遗憾。他渴望北国的雨季,主要是 想要看看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C.“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到它罢了”,反映出作者很希 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的小蛙。 D.作者在一个春夜,打开电脑时终于从窗外聆听到了一片蛙声,在他看来,那 蛙声亲切、温馨,缕缕悦耳入心。 E.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 言不乏生动、形象,很是耐人寻味。 5.文章为什么要以“总有那一片蛙声”为题?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 分) 答: 6.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文字。(6 分) 答:
7.本文第⑤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我”为 什么要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的“梦”?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请作探究。 (8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 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 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 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盜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士以故归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9.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其孰能讥之乎②而卒赖其力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②④ 10.作者说“往往有得”,下列对这“有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7.本文第⑤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我”为 什么要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的“梦”?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请作探究。 (8 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19 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 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 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 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 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 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 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 分) A.士以故归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9.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①其孰能讥之乎 ②而卒赖其力 ③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距其院东五里 A.①② B.④⑤ C.③⑤ D.②④ 10.作者说“往往有得”,下列对这“有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有失,但从中悟出志、力、物合一的哲理,这正是作 者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 总算有收获。 C.作者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 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11分)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①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②。 〔注)①定:究竟。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 用?(6分) 答 13.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批评世人违背标准争相苟且取悦他人的诗句是 (2)《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 ,茂林 修竹,又有 映带左右” (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古代贤人自比殷勤接纳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第II卷(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有失,但从中悟出志、力、物合一的哲理,这正是作 者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 总算有收获。 C.作者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 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 文: (2)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11 分)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①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②。 〔注〕 ①定:究竟。②祓禊诗:疑指王羲之诸人的《兰亭集》诗。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春堤杨柳发”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何作 用?(6 分) 答: 13.颔联“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与前后诗句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屈原在《离骚》中批评世人违背标准争相苟且取悦他人的诗句是 “ , ”。 (2)《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此地有 ,茂林 修竹,又有 ,映带左右”。 (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古代贤人自比殷勤接纳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 “ , ”。 第 II 卷 (表达题 80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