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引导 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在艰难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明初朱元璋 就盛推《琵琶记》,认为“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贵富家不可无”。究其原因,在于 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妤也徒然”价值观的引导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事实上,有关风化体的 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如《伍伦全备记》以及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 忠》等。对这类剧作,来自戏曲批评界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是把“合 世情,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 晚熟的中国戏曲,其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与诗、词、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 兄弟。清代孔尚任曾言戏曲“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因此 纵观戏曲批评史,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芑杺层面,传统的批评资源就像幽灵一样萦绕戏曲上。 如作为批评术语的“本色”一词,起初用于批评诗文,后来用于批评戏曲。明代中后期,为 克服戏曲界时文风和道学风泛滥的时弊,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或强调必 须遵循宋元典范,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戏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强调戏曲作家的 风格特色。显然,诗、词、戏曲的本色有差别。本色因文体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意涵。本色 资源是传统的,挪来批评晩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批评家主动适应戏曲形态的变化,了解并褒贬之,从而推进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 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在戏曲成熟之前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在戏曲批评中才得以推进深 入?原因是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批评家知道,戏曲是代言体,关汉卿写窦娥是 窦娥的口吻,写桃杌是桃杌的声调,而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在一些剧本中,批 评家发现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角色错位所致。代言体是戏曲文 学的特性之一,批评家品评戏曲人物语言时就离不开代言体的内在约来。这种人物语言个性 化的深入研析,反映了文学批评随着文学形态的变化而做出切中肯綮的诊断 戏曲的成熟曾经引发文学格局的变动。而批评家应对戏曲的举措,既有惨痛的教训又有 成功的经验。教训是中国戏曲的发展伴随着一种观念的抗争,即开明的戏曲批评家为戏曲争 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成功的经验是注重价值观引导并让创作者接受,在艺术层面上 则是传统批评资源的激活,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 地,也需要弘扬真善美。又如一些网络文学的生成方式限制了作者创造的自由,作者受点击 率高低的影响随时会调整写作姿态,从而让作品生成表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合谋。这种新的作 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相应的批评概念应随之而出现。而 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无疑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节选自高建旺《从传统戏曲遭遇看网络文学引导》 有删改)
2016 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三模)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晚熟的中国戏曲因其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所看重,故而对戏曲功能的认识、引导 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传统戏曲在艰难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明初朱元璋 就盛推《琵琶记》,认为“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味,贵富家不可无”。究其原因,在于 高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价值观的引导得到朱元璋的赏识。事实上,有关风化体的 戏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如《伍伦全备记》以及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 忠》等。对这类剧作,来自戏曲批评界的评价虽然毁誉参半,但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是把“合 世情,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标准。 晚熟的中国戏曲,其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的哺育,与诗、词、文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好 兄弟。清代孔尚任曾言戏曲“虽小道,凡诗赋、词曲、四六、小说家,无体不备”。因此, 纵观戏曲批评史,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传统的批评资源就像幽灵一样萦绕戏曲上。 如作为批评术语的“本色”一词,起初用于批评诗文,后来用于批评戏曲。明代中后期,为 克服戏曲界时文风和道学风泛滥的时弊,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或强调必 须遵循宋元典范,或强调曲文质朴易懂,或强调戏曲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或强调戏曲作家的 风格特色。显然,诗、词、戏曲的本色有差别。本色因文体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意涵。本色 资源是传统的,挪来批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批评家主动适应戏曲形态的变化,了解并褒贬之,从而推进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 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在戏曲成熟之前不是没有,但为什么在戏曲批评中才得以推进深 入?原因是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深刻认知。批评家知道,戏曲是代言体,关汉卿写窦娥是 窦娥的口吻,写桃杌是桃杌的声调,而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在一些剧本中,批 评家发现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角色错位所致。代言体是戏曲文 学的特性之一,批评家品评戏曲人物语言时就离不开代言体的内在约束。这种人物语言个性 化的深入研析,反映了文学批评随着文学形态的变化而做出切中肯綮的诊断。 戏曲的成熟曾经引发文学格局的变动。而批评家应对戏曲的举措,既有惨痛的教训又有 成功的经验。教训是中国戏曲的发展伴随着一种观念的抗争,即开明的戏曲批评家为戏曲争 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成功的经验是注重价值观引导并让创作者接受,在艺术层面上 则是传统批评资源的激活,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这些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网络文学不是法外之 地,也需要弘扬真善美。又如一些网络文学的生成方式限制了作者创造的自由,作者受点击 率高低的影响随时会调整写作姿态,从而让作品生成表现为作者与读者的合谋。这种新的作 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相应的批评概念应随之而出现。而 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无疑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节选自高建旺《从传统戏曲遭遇看网络文学引导》, 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由于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们所看重,这就使得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 识与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B.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如《伍伦全备记》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戏曲批评界 对这类剧作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C.晚熟的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哺育,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体裁存在 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内在联系。 D.戏曲批评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批评资源,如用于批评诗文 的本色一词后来用于批评戏曲。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明初皇帝朱元璋之所以盛推戏曲《琵琶记》,就是因为作者高明的戏曲创作价值观得 到了他的赏识,这说明传统戏曲在艰难的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 B.明代中后期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本色这一传统批评资源被挪来批 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区别于诗词本色的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C.戏曲批评家知道代言体的戏曲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他们发现一些戏曲剧 本中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地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的角色错位所致 D.戏曲批评家的成功经验是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艺术层面上激活了传 统的文学批评资源,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批评留给后世的唯一遗产就是,把表现世态与有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 标准,例如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戏曲作品就体现了标准要求 B.批评家对戏曲的了解推进了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例如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 深刻认知之后,就在戏曲批评中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C.戏曲批评的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网络文学不是 法外之地,也需要像戏曲接受价值观引导一样地接受弘扬真善美的批评要求 D.网络作者与读者合谋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我们只 能借鉴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去发现引导网络文学的相应批评概念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 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谴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 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 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給。煜归朝, 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 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 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 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威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 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 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與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戏曲由于体卑起初不被官方士大夫们所看重,这就使得批评界对戏曲功能的认 识与引导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B.有关风化体的戏曲如《伍伦全备记》等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并不乏见,戏曲批评界 对这类剧作的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C.晚熟的中国戏曲批评的成长离不开文化母体哺育,它与中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体裁存在 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内在联系。 D.戏曲批评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艺术层面都充分借鉴了传统批评资源,如用于批评诗文 的本色一词后来用于批评戏曲。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明初皇帝朱元璋之所以盛推戏曲《琵琶记》,就是因为作者高明的戏曲创作价值观得 到了他的赏识,这说明传统戏曲在艰难的行进中也不乏听到对其呵护的声音。 B.明代中后期曲论家曾围绕戏曲的本色问题展开讨论,本色这一传统批评资源被挪来批 评晚熟的戏曲,使得本色一词具有了区别于诗词本色的文体上的现代意义。 C.戏曲批评家知道代言体的戏曲不能在写作上有角色错位的轻忽,他们发现一些戏曲剧 本中出身贫寒的家庭妇女却屡屡地掉书袋,那正是写作者的角色错位所致。 D.戏曲批评家的成功经验是为戏曲争取与诗文平起平坐的地位,在艺术层面上激活了传 统的文学批评资源,以及在知晓批评对象的基础上作出令人信服的新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戏曲批评留给后世的唯一遗产就是,把表现世态与有关风化作为评价戏曲的一个重要 标准,例如史盘的《忠孝》、姚茂良的《双忠》等戏曲作品就体现了标准要求。 B.批评家对戏曲的了解推进了戏曲创作和戏曲批评的前行,例如批评家对戏曲特性有了 深刻认知之后,就在戏曲批评中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C.戏曲批评的经验与教训对引导网络文学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网络文学不是 法外之地,也需要像戏曲接受价值观引导一样地接受弘扬真善美的批评要求。 D.网络作者与读者合谋的作品生成方式必然导致旧有文学批评方法的窘迫,于是我们只 能借鉴戏曲批评激活传统资源的做法,去发现引导网络文学的相应批评概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 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 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 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 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 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 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 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 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 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
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 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 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 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威推其素尚。然颇恃 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 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 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致仕是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B.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 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称号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才正式成为 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有司指主管个某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 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 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 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髙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 实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 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 水车
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 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 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 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 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五》,有删 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 从镒入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 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致仕是汉代以后形成的制度。 B.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 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称号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才正式成为 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有司指主管个某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 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有司有时也泛指官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潘慎修为人正直,善于讽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 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 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慵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 实情,他用谁说昏慵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 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②桃花浪:桃花汛。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 水车
8.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9.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两句描写琵琶女的 弹奏戛然而止。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两句质问秦王朝为 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外婆家的杨梅树 ①小时候,我在乡下外婆家住过几年。外婆家的屋后,有一棵杨梅树。那棵杨梅树,主 干有两层楼房那么高,树冠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春末夏初,杨梅树上便挂满了杨梅。杨梅开 初是青的,慢慢地变红,变红,熟透了,就真的红得发紫了,看着就流口水,放进嘴里,蜜 样甜,但比蜜爽口,吃了还想吃。我住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心里只有两个宝贝,一个是 我,一个就是那棵杨梅树。 ②那棵杨梅树,除了细伢子打吃一些外,每年要摘两三百斤杨梅呢。杨梅摘下来后,除 了自家吃,除了左邻右舍尝尝新鲜,还要浸酒,还要卖钱。外婆家毎年要浸三大坛杨梅酒, 怕有百把斤呢。外公、舅舅都不喝酒,倒是外婆每夭晩上要喝一小杯。村里人说,外婆五十 多岁了,一点也不显老,还是那么乖态,是杨梅酒养的呢。余下的杨梅,外公和舅舅便挑到 街上去卖了,三毛钱一斤,可卖六七十元钱。那年头六七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舅舅在生产队 里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只有六七十元钱的收入。难怪外婆要把杨梅树当宝贝看待了。杨梅 开始由青转红的时候,外婆就天天呆在家里,守着那棵杨梅树了。 ③树后是一条高墈,站在高墈上的细伢子,一棍或者一石头,就可打下几颗十几颗,多 时可以打下几十颗。只要外婆一背眼,杨梅就可能被偷打。带头偷打的是表哥顺生,我也跟 在后面。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如果外婆没有出现,我们便会箭一般地冲到树下,寻找那打 下来的杨梅,找到之后五六个细伢子平分,有时四五颗,有时七八颗。那杨梅又酸又涩,一 点也不好吃,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往往,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外婆就出来了,扯着嗓子 大骂起来。我们则一溜烟地跑到外婆看不见的地方,蹲下来,屏住气,无声地笑,听外婆骂。 外婆骂人的声音很宏亮,话语极恶毒,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像唱歌一样:“你些冇良 的鬼崽子哎——你些砍脑壳的鬼崽子哎——杨梅还是青的哩,你们就这样下得手啊!你们吃 了——烂嘴巴啊,肚子痛啊,屁眼里屙血啊!”骂来骂去,也就这么几句。骂得越厉害,我 们越高兴。骂声停下来,反倒没味了。 ④其实,外婆完全知道是表哥带头偷打的。回到家里,外婆冷不防就会抓住表哥的耳朵, 边扯边骂。有时,表哥忍不住了,就会把我供出来,说:“英子也参加了,只打我骂我 外婆就会说:“英子是个妹子,又比你小,还不是你带去的?”又问:“你还带头去偷不?” 表哥便说:“再也不偷了。”表哥立了保证,外婆也就松了手。但保证归保证,偷还是要偷 的。外婆骂仍是要骂的。外婆骂的实在难听。我就对表哥说:“顺生,我们不去偷了,不赚
8.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5 分) 9.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四时之景”中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 , ”。 ⑵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描写琵琶女的 弹奏戛然而止。 ⑶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质问秦王朝为 什么搜刮至极,却又挥霍无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 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外婆家的杨梅树 ①小时候,我在乡下外婆家住过几年。外婆家的屋后,有一棵杨梅树。那棵杨梅树,主 干有两层楼房那么高,树冠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春末夏初,杨梅树上便挂满了杨梅。杨梅开 初是青的,慢慢地变红,变红,熟透了,就真的红得发紫了,看着就流口水,放进嘴里,蜜 一样甜,但比蜜爽口,吃了还想吃。我住在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心里只有两个宝贝,一个是 我,一个就是那棵杨梅树。 ②那棵杨梅树,除了细伢子打吃一些外,每年要摘两三百斤杨梅呢。杨梅摘下来后,除 了自家吃,除了左邻右舍尝尝新鲜,还要浸酒,还要卖钱。外婆家每年要浸三大坛杨梅酒, 怕有百把斤呢。外公、舅舅都不喝酒,倒是外婆每天晚上要喝一小杯。村里人说,外婆五十 多岁了,一点也不显老,还是那么乖态,是杨梅酒养的呢。余下的杨梅,外公和舅舅便挑到 街上去卖了,三毛钱一斤,可卖六七十元钱。那年头六七十元是什么概念呢?舅舅在生产队 里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只有六七十元钱的收入。难怪外婆要把杨梅树当宝贝看待了。杨梅 开始由青转红的时候,外婆就天天呆在家里,守着那棵杨梅树了。 ③树后是一条高墈,站在高墈上的细伢子,一棍或者一石头,就可打下几颗十几颗,多 时可以打下几十颗。只要外婆一背眼,杨梅就可能被偷打。带头偷打的是表哥顺生,我也跟 在后面。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如果外婆没有出现,我们便会箭一般地冲到树下,寻找那打 下来的杨梅,找到之后五六个细伢子平分,有时四五颗,有时七八颗。那杨梅又酸又涩,一 点也不好吃,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往往,一棍或者一石头之后,外婆就出来了,扯着嗓子 大骂起来。我们则一溜烟地跑到外婆看不见的地方,蹲下来,屏住气,无声地笑,听外婆骂。 外婆骂人的声音很宏亮,话语极恶毒,抑扬顿挫,有板有眼,像唱歌一样:“ 你些冇良心 的鬼崽子哎——你些砍脑壳的鬼崽子哎——杨梅还是青的哩,你们就这样下得手啊!你们吃 了——烂嘴巴啊,肚子痛啊,屁眼里屙血啊!”骂来骂去,也就这么几句。骂得越厉害,我 们越高兴。骂声停下来,反倒没味了。 ④其实,外婆完全知道是表哥带头偷打的。回到家里,外婆冷不防就会抓住表哥的耳朵, 边扯边骂。有时,表哥忍不住了,就会把我供出来,说:“英子也参加了,只打我骂我。” 外婆就会说:“英子是个妹子,又比你小,还不是你带去的?”又问:“你还带头去偷不?” 表哥便说:“再也不偷了。”表哥立了保证,外婆也就松了手。但保证归保证,偷还是要偷 的。外婆骂仍是要骂的。外婆骂的实在难听。我就对表哥说:“顺生,我们不去偷了,不赚
骂了,想吃,就和外婆说,摘几颗下来。”表哥想都不想,就说:“那有什么味?又不好吃。” 又说:“细伢子要赚骂,骂去身上的凶煞,才长得大呢。” ⑤杨梅树上的杨梅,在我们的偷打和外婆的咒骂声中成熟了。外公翻开历书,选一黄道 吉日采摘杨梅。舅舅搬来一架长长的楼梯,架在树上。顺生便和他父亲爬到树上,提个小篮 子,一枝一枝地采摘。外公只能打下手,在楼梯上传递。外婆、舅妈和我,则站在树下,笑 眯眯地仰望着他们。一小篮杨梅下来了,舅妈就接住,提到房里去。采摘完后,左邻右舍包 括那些偷打杨梅的细伢子,都会来吃杨梅,外婆就特高兴,总是笑呵呵地说:“吃啊,多吃 啊,好吃呢。”看见顺生和那些细伢子,外婆还会说:“要是顺生那些鬼崽子不偷打,还要 多很多哩。”外公就说:“杨梅树啊,要细伢子偷,老人骂,才旺呢。”我们这些细伢子就 边吃杨梅边嘻嘻地笑。 ⑥外婆村子里自然还有杨梅树。但只有外婆家的杨梅树最大,结的杨梅最多,也最甜。 为什么呢?因为外婆家对杨梅树最好。外婆说,礼尚往来,人也好,猪也好,树也好,都是 样。杨梅树结杨梅给我们吃,我们也要以礼相还,不然就不结果了,结几个也不会甜。怎 么还礼呢?除了春上给杨梅树施肥外,每年还要给杨梅树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坐在火 炉边,外公讲一些故事后,外婆就会说:“不早了,去给杨梅树过年吧。”外公就提着酒莱 舅舅就拿一把柴刀,两人蹑手蹑脚,悄悄地走到杨梅树下。舅舅在杨梅树上猛剁一刀,问道 “你是什么树?”外公就说:“我是杨梅树!”舅舅把酒倒到刀口处,问:“酒好吃不? 外公就说:“好吃。”舅舅又把莱倒到刀口,问:“莱好吃不?”外公就说:“好吃。”吃 喝之后,话题转换,还是一问一答。问答完毕,放一挂鞭炮,杨梅树就过完年了,新年也就 到了。杨梅树过年的时候,我们只能看,不能说话。外婆先就叮嘱了,说是其他人一讲话, 就踏破杨梅树的年节了,杨梅树会不高兴的,自然就不会多结杨梅了,稀稀拉拉结几个,也 是酸酸的,进不得口。表哥是个吵死鬼,这时倒很听话。我在外婆家住的时候,每年都要偷 打杨梅,每年都要看杨梅树过年,那是我们细伢子真正的节日。 ⑦眨眼几年过去,又是杨梅挂果时,我们还未去偷打杨梅呢。一天下午,外婆家里来了 十多个人。他们径直走到杨梅树下,说这棵杨梅树是资本主义尾巴,必须砍了。外公、舅舅 站在树下,愁眉苦脸,没说什么。外婆双手死死抱住杨梅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边哭边 骂:“这棵杨梅树,就是我的崽啊,比我崽还要强啊。崽还靠不住啊,树靠得住啊,我要靠 它养老的啊。这棵杨梅树,老老实实在这里,没踩你们的肚子啊,碍了你们什么事啊,要这 样下毒手啊。你们砍了这棵杨梅树,我就只能死了啊。要砍杨梅树,就先砍死我啊。饿死不 如被你们砍死啊。”哭也好,骂也好,都没用。外婆被拖开了,杨梅树被砍倒了。 ⑧外婆哭骂了好几天,喉咙哑了,才停下来。杨梅树没了,外婆一下子也就老了 (选自2012年第1期《连河》,作者莫美,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①段先描写杨梅树的高大形态,后描写梅子从青到红紫的色泽美以及果实的甜蜜, 最后点明杨梅树是外婆心中的宝贝,引起第②段外婆看重杨梅树原因的叙述 B.第③、④段追忆了童年时表哥、我和一群小伙伴偷杨梅的经历,这个生活片断的描 写充满童真童趣,既表现表哥异常顽劣的天性,又表现我童年乡村生活的快乐。 C.第⑤段追忆收杨梅、吃杨梅的经历,外公翻开历书选择黄道吉日收获杨梅,外婆批 评我们偷吃杨梅时他护着我们,这些足以表现外公是个心地善良而迷信的人。 D.第⑦段追忆砍杨梅树事件,运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表现外婆以 死相拼地保护杨梅树,此场面描写隐含作者对极左时代损害群众利益的批评。 E.小说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如外婆恶毒咒骂我们偷吃杨梅的话语,故事情节富有传奇 味道,如外婆处罚顺生、外公给梅树过年等,浓郁的抒情性是小说的鲜明特色
骂了,想吃,就和外婆说,摘几颗下来。”表哥想都不想,就说:“那有什么味?又不好吃。” 又说:“细伢子要赚骂,骂去身上的凶煞,才长得大呢。” ⑤杨梅树上的杨梅,在我们的偷打和外婆的咒骂声中成熟了。外公翻开历书,选一黄道 吉日采摘杨梅。舅舅搬来一架长长的楼梯,架在树上。顺生便和他父亲爬到树上,提个小篮 子,一枝一枝地采摘。外公只能打下手,在楼梯上传递。外婆、舅妈和我,则站在树下,笑 眯眯地仰望着他们。一小篮杨梅下来了,舅妈就接住,提到房里去。采摘完后,左邻右舍包 括那些偷打杨梅的细伢子,都会来吃杨梅,外婆就特高兴,总是笑呵呵地说:“吃啊,多吃 啊,好吃呢。”看见顺生和那些细伢子,外婆还会说:“要是顺生那些鬼崽子不偷打,还要 多很多哩。”外公就说:“杨梅树啊,要细伢子偷,老人骂,才旺呢。”我们这些细伢子就 边吃杨梅边嘻嘻地笑。 ⑥外婆村子里自然还有杨梅树。但只有外婆家的杨梅树最大,结的杨梅最多,也最甜。 为什么呢?因为外婆家对杨梅树最好。外婆说,礼尚往来,人也好,猪也好,树也好,都是 一样。杨梅树结杨梅给我们吃,我们也要以礼相还,不然就不结果了,结几个也不会甜。怎 么还礼呢?除了春上给杨梅树施肥外,每年还要给杨梅树过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坐在火 炉边,外公讲一些故事后,外婆就会说:“不早了,去给杨梅树过年吧。”外公就提着酒菜, 舅舅就拿一把柴刀,两人蹑手蹑脚,悄悄地走到杨梅树下。舅舅在杨梅树上猛剁一刀,问道: “你是什么树?”外公就说:“我是杨梅树!”舅舅把酒倒到刀口处,问:“酒好吃不?” 外公就说:“好吃。”舅舅又把菜倒到刀口,问:“菜好吃不?”外公就说:“好吃。”吃 喝之后,话题转换,还是一问一答。问答完毕,放一挂鞭炮,杨梅树就过完年了,新年也就 到了。杨梅树过年的时候,我们只能看,不能说话。外婆先就叮嘱了,说是其他人一讲话, 就踏破杨梅树的年节了,杨梅树会不高兴的,自然就不会多结杨梅了,稀稀拉拉结几个,也 是酸酸的,进不得口。表哥是个吵死鬼,这时倒很听话。我在外婆家住的时候,每年都要偷 打杨梅,每年都要看杨梅树过年,那是我们细伢子真正的节日。 ⑦眨眼几年过去,又是杨梅挂果时,我们还未去偷打杨梅呢。一天下午,外婆家里来了 十多个人。他们径直走到杨梅树下,说这棵杨梅树是资本主义尾巴,必须砍了。外公、舅舅 站在树下,愁眉苦脸,没说什么。外婆双手死死抱住杨梅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边哭边 骂:“这棵杨梅树,就是我的崽啊,比我崽还要强啊。崽还靠不住啊,树靠得住啊,我要靠 它养老的啊。这棵杨梅树,老老实实在这里,没踩你们的肚子啊,碍了你们什么事啊,要这 样下毒手啊。你们砍了这棵杨梅树,我就只能死了啊。要砍杨梅树,就先砍死我啊。饿死不 如被你们砍死啊。”哭也好,骂也好,都没用。外婆被拖开了,杨梅树被砍倒了。 ⑧外婆哭骂了好几天,喉咙哑了,才停下来。杨梅树没了,外婆一下子也就老了。 (选自 2012 年第 1 期《连河》,作者莫美,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①段先描写杨梅树的高大形态,后描写梅子从青到红紫的色泽美以及果实的甜蜜, 最后点明杨梅树是外婆心中的宝贝,引起第②段外婆看重杨梅树原因的叙述。 B.第③、④段追忆了童年时表哥、我和一群小伙伴偷杨梅的经历,这个生活片断的描 写充满童真童趣,既表现表哥异常顽劣的天性,又表现我童年乡村生活的快乐。 C.第⑤段追忆收杨梅、吃杨梅的经历,外公翻开历书选择黄道吉日收获杨梅,外婆批 评我们偷吃杨梅时他护着我们,这些足以表现外公是个心地善良而迷信的人。 D.第⑦段追忆砍杨梅树事件,运用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表现外婆以 死相拼地保护杨梅树,此场面描写隐含作者对极左时代损害群众利益的批评。 E.小说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如外婆恶毒咒骂我们偷吃杨梅的话语,故事情节富有传奇 味道,如外婆处罚顺生、外公给梅树过年等,浓郁的抒情性是小说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