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庆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4年3月21日上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 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型城镇 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 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 ②千城一面已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 我们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 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 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 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已成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关注城镇化, 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 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城市是因为追求 美好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③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 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 和价值形态。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 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 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挑战。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 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④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在当代市场经济社 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 显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 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 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⑤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 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 的城市文化。近年来,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 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 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 ⑥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城市建筑,也可以体 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 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和谐,一代又 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借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选自杨平《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有删改) 1.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关注城市文化”原因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现象让人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 B.与工业化市场化相伴而生的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等现象已成城镇化的副产品
安徽 安庆市 2014 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日期:2014 年 3 月 21 日上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6 页,第 Ⅱ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城镇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新型城镇 化应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然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文化在其 中应发挥何种作用?如何避免城镇化浪潮出现“去历史、去文化”现象? ②千城一面已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广受诟病的一种现象。在相似的城市面孔中, 我们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有生活而无品 质;传统的共同体日益瓦解,邻里生活渐趋消失,进而导致人际隔膜、阶层隔膜、 人心隔膜,社会信任难以建立;青年人缺乏信仰支撑,社会缺乏共同伦理。这些 现象与工业化和市场化相伴而生,已成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副产品。关注城镇化, 不仅要关注产业增长,土地制度变迁,户籍制度改革,更要关注城市文化在城市 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直面文化命题。因为说到底,人们聚集城市是因为追求 美好生活,而城市文化则是一个城市能否赋予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 ③改革开放 30 多年,中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 文化形态却并未随之确立。中国人正在寻找工业化时代适合自身生存的文化形态 和价值形态。与此同时,新工业文明正悄然袭来,信息化、全球化正成为城市生 活的一部分,与这种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明,更是中国人所不熟悉的, 为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带来更大挑战。应对工业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 战,将为我们未来的城镇化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④如何涵养城市文化?在传统中国,政治和行政力量占主导。在当代市场经济社 会,市场力量业已无处不在。而在未来社会力量的生长将对城市文化产生日益明 显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讨论城市文化问题时,政府的规划与行政能力十分重要,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也十分重要;但仅有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是不够 的,还需要社会多元主体的自发参与。否则城市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构造,文 化就不可能多样,城市文化就缺乏生命力。 ⑤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最终形成,必然有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及互动的 过程。靠简单的行政命令无法形成城市精神,靠市场的无形之手也无法建构健康 的城市文化。近年来,社会力量在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的过程中 正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协 调,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一个新命题。 ⑥所谓城市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它可以体现为城市建筑,也可以体 现为传统遗存的保护和文化产业的生长。但归根结底,它体现的应是一个城市的 价值和精神。如此,城市才可宜居,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才可和谐,一代又 一代的居民才可扎根,经济发展才可能借此获得自己的文化面孔。 (选自杨平《城镇化应直面文化命题》,有删改) 1.下列各项表述,不属于“关注城市文化”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现象让人看不到历史和文化对城市性格的塑造。 B.与工业化市场化相伴而生的城市有产业而无生活等现象已成城镇化的副产品
C.中国虽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未随之确立。 D.应对工业化全球化双重挑战将为未来城镇化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和更多可能性。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先提出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何作用等问题,接着话题一转地指 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而引出下文对城市文化的议论 B.第②段承接上文论证更要关注城市文化重要作用的观点,第③段则重点从中 国工业化和新工业文明袭来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关注城市文化的现实意义。 C.第④段在上文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涵养城市文化的问题,指出政府 市场应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第⑤段则进一步强调政府和市场是关键。 D.第⑥段指出城市文化的根本体现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只有如此城市 才可适合人居和经济发展,此段论述继续阐明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必要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目前还没有发挥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作 用 B.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还不很熟悉与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 明 C.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文化的建设只是关系着社会构造完整和城市文化多样 D.社会力量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新命 题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 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 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近侍,封 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会里中有徭役事,隐 君为之赋鸿雁之诗,戾止于吴门。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 无纤毫城市媮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 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 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居 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故平生 未尝爱财,未尝疑人。 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在余姚,见家人持官物,即槌 碎,加诟责焉。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 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 我。”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 也,而非其罪。”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 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 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 居士。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兄为游,年老兄弟相乐也。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
C.中国虽进入工业社会但成熟的工业社会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形态却未随之确立。 D.应对工业化全球化双重挑战将为未来城镇化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和更多可能性。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①段先提出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何作用等问题,接着话题一转地指 出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而引出下文对城市文化的议论。 B.第②段承接上文论证更要关注城市文化重要作用的观点,第③段则重点从中 国工业化和新工业文明袭来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关注城市文化的现实意义。 C.第④段在上文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涵养城市文化的问题,指出政府、 市场应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第⑤段则进一步强调政府和市场是关键。 D.第⑥段指出城市文化的根本体现应是一个城市的价值和精神,只有如此城市 才可适合人居和经济发展,此段论述继续阐明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必要性。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我国的新型城镇化目前还没有发挥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作 用。 B.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人还不很熟悉与新型工业文明相适应的城市文 明。 C.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文化的建设只是关系着社会构造完整和城市文化多样 性。 D.社会力量介入重大灾害事件进而塑造公民精神是城市文化塑造过程中的新命 题。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顾隐君传 〔明〕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散 居浦之南者,其族分而为三,故世称其地曰三顾村云。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 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近侍,封 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粗率任真,尤不能与俗竞,平生不识官府。会里中有徭役事,隐 君为之赋鸿雁之诗,戾止①于吴门。君故生长海上,言语衣服,犹故时海上人也, 无纤毫城市媮靡之习,及贵,愈自敛约。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 中人无知者。敕受章服,闭门不交州郡。郡太守行乡饮酒礼,到门迎请,终不一 往。每旦,焚香拜阙,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曰:“微天子恩,不得此。”居 常读书,有所当意,每抉摘向人谈说不休,曰:“不信今人非古人也。”故平生 未尝爱财,未尝疑人。 季弟蚤世。先属意隐君子为后,隐君固让其兄子。在余姚,见家人持官物,即槌 碎,加诟责焉。虽流离颠沛之际,孜孜以济人为务。有乞贷,分赀予之,知其人 必负,业已许之,不变也。或伪指隐君赚人金,隐君曰:“吾不知金,而金实为 我。”卒偿之而不自言。州大夫建绰楔②,使人送其直,送者诡曰:“此吾赎金 也,而非其罪。”隐君恻然,遽还之。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有某桥道未修, 有某死未殓葬,以告,必得所欲。至其所自奉,布衣蔬食而已。濒海多逋税,置 役田以恤其里人。尝曰:“海上吾故乡,吾不能一日亡首丘之志。”故自号海隐 居士。时时往庐于墓侧,从兄为游,年老兄弟相乐也。竟自海上得疾以归,而卒
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 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戾止:流传到达。②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天子恩,不得此 微:没有 B.先属意隐君子为后 属:集中 C.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 比:对比 D.竟自海上得疾以归 竟:最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世居昆山之七浦塘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 以勇气闻于诸侯 C.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因乞始兴君书之,勒石于墓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隐君的祖籍是昆山七浦塘,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代,他因为进士出身 的儿子顾存仁在担任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又恰逢皇太子出生之喜而被朝廷封赏做 余姚知县。 B.顾隐君为人忠诚老实且率性天真,生平既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也不喜欢结 交官场权贵人物,不染城中人奢侈习气,即使后来做官发达富贵了也仍恪守海边 平民本色 C.顾隐君是一个具有浓郁感恩情怀的人,他虽然不曾接受郡太守的乡饮延请, 但对给与他官职的天子却始终带着真诚的感激之情,每天除焚香拜阙外还一饮 食常思源。 D.顾隐君因经常读书而仰慕书中古人的髙风亮节,一生仗义疏财且待人胸无城 府,自从被人诬指骗钱而无辜赔偿后开始沉默寡言,但每逢乡里人前来求助他仍 慷慨解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 译文: (2)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 译 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春日思归 〔唐)王翰 杨柳青青杏花发,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 春日斋中 宋〕林逋 空阶重叠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 落尽海棠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
初,隐君未六十,为教曰:“古人葬以掩形,务从朴实,观美何益?吾葬不拘忌, 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因乞兄书之,勒石于墓。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戾止:流传到达。②绰楔:古时表彰孝义的牌坊或木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微天子恩,不得此 微:没有 B.先属意隐君子为后 属:集中 C.里有某宅某墓地相邻比 比:对比 D.竟自海上得疾以归 竟:最终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世居昆山之七浦塘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一饮一食,必以手加额 以勇气闻于诸侯 C.隐君为之赋鸿雁之诗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因乞始兴君书之,勒石于墓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顾隐君的祖籍是昆山七浦塘,相传他是晋朝司空和的后代,他因为进士出身 的儿子顾存仁在担任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又恰逢皇太子出生之喜而被朝廷封赏做 余姚知县。 B.顾隐君为人忠诚老实且率性天真,生平既不喜欢和世俗之人攀比也不喜欢结 交官场权贵人物,不染城中人奢侈习气,即使后来做官发达富贵了也仍恪守海边 平民本色。 C.顾隐君是一个具有浓郁感恩情怀的人,他虽然不曾接受郡太守的乡饮延请, 但对给与他官职的天子却始终带着真诚的感激之情,每天除焚香拜阙外还一饮一 食常思源。 D.顾隐君因经常读书而仰慕书中古人的高风亮节,一生仗义疏财且待人胸无城 府,自从被人诬指骗钱而无辜赔偿后开始沉默寡言,但每逢乡里人前来求助他仍 慷慨解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就养余姚,以力自随,独夜至官舍,县中人无知者。 译文: (2)吾葬不拘忌,棺必油杉,有一不然,是为逆命。 译 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春日思归 〔唐〕王翰 杨柳青青杏花发,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①? 春日斋中 〔宋〕林逋 空阶重叠上垣衣②,白昼初长社燕归。 落尽海棠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
〔注〕①若耶: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溪。②垣衣:青苔 8.两首诗所表达的“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① ④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乙:①寄蜉蝣于天 —(苏轼《赤壁赋》) ②履至尊而制六 (贾谊《过秦论》) 合③心④烟⑤声⑥泪 孤舟一系故园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不与秦塞通人 (李白《蜀道难》) ,此时无声胜有 (白居易《琵琶行》) )沧海月明珠有 (李商隐《锦瑟》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晴窗一扇 林清玄 ①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传说有位青年登山家,有次登山 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那一带攀登,偶然在 冰河里找到己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 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我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地说出 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实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 遇在冰河的夫妻 ②许多年前,有部电影叫《失去的地平线》,那里是没有时空的,人们过着无忧 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天,一位青年在登山时迷途了,闯入了“失去的地平线
〔注〕①若耶:浙江省绍兴市南若耶溪。②垣衣:青苔。 8.两首诗所表达的“愁”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9.两首诗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① ,② 。③ , ④ 。⑤ ,⑥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乙:①寄蜉蝣于天 地, 。 (苏轼《赤壁赋》) ②履至尊而制六 合, 。 (贾谊《过秦论》) ③ ,孤舟一系故园 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 ,不与秦塞通人 烟。 (李白《蜀道难》) ⑤ ,此时无声胜有 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⑥沧海月明珠有 泪, 。 (李商隐《锦瑟》)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晴窗一扇 林清玄 ①台湾登山界流传着一个又美丽又哀愁的故事。传说有位青年登山家,有次登山 的时候,不小心跌落在冰河之中;数十年之后,他的妻子到那一带攀登,偶然在 冰河里找到已经被封冻了几十年的丈夫。这位埋在冰天雪地里的青年,还保持着 他年轻时代的容颜,而他的妻子因为在尘世里,已经是两鬓飞霜年华老去了。我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整个胸腔都震动起来,它是那么简短、那么有力地说出 了人处在时间和空间之中,确实是渺小的,有许多机缘巧遇正如同在数十年后相 遇在冰河的夫妻。 ②许多年前,有部电影叫《失去的地平线》,那里是没有时空的,人们过着无忧 无虑的快乐生活。一天,一位青年在登山时迷途了,闯入了“失去的地平线
并且在那里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向往着人间的爱情,青年也急于要带少女 回到自己的家乡,两人不顾大家的反对,越过了地平线的谷口,穿过冰雪封冻的 大地,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人间;不意在青年回头的那一刻,少女已经是满头银 发、皱纹满布、风烛残年了。故事便在幽雅的音乐和纯白的雪地中揭开了哀伤的 结局。本来,生活在“失去的地平线”里的这对恋侣,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也 都有创造将来的勇气,可他们为什么不能有圆满的结局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时 空。一个处在流动的时空,一个处在不变的时空,在他们相遇的一利那时窄拉远。 ③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 《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 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仅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风 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且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 不可抗拒地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④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无情 ⑤希腊神话里,有座不死不老的神仙们所居住的山,山口有个大关卡,把守这道 关卡的就是时间之神,它把时间的流变挡在山外,使得那些神仙可以永葆青春, 可以和山和太阳和月亮一样永恒不朽。做为凡人的我们,没有神仙一样的运气 每天抬起头来,眼睁睁地看见墙上挂钟滴滴答答走动的匆匆的脚步,即使坐在阳 台上沉思,也可以看到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从远远的天外流过。有一天 我们偶遇到少年游伴,发现他略有几茎白发,而我们的心情也微近中年了。有 天,我们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紫丁香花开了,可是一趟旅行回来,花瓣却落了满地。 有一天,我们看到家前的旧屋被拆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却盖起一栋崭新的大楼 有一天,我们终于察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那样的无情和霸道,完全没 有商量的余地。 ⑥中国民间童话里也时常描写这样的情景,有个人在偶然的机缘升到了天上,十 几天以后回到人间,发现人事全非,手足无措;因为“天上一日,世上一年”, 他游玩了十数天,世上已过了十几年,十几年的变化有多么大呢?它可以大到你 回到故乡却找不到自家的大门,认不得自己的亲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很 能表达这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 客从何处来。”数十年的离乡,甚至可以让主客易势呢! ⑦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 《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 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 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 记》更明显地道出了:“眼看他起髙楼,眼看他楼塌了 ⑧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 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 觉 ⑨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它正道出了时空和 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 的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你 看着星么,我的星星?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 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只有 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
并且在那里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向往着人间的爱情,青年也急于要带少女 回到自己的家乡,两人不顾大家的反对,越过了地平线的谷口,穿过冰雪封冻的 大地,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人间;不意在青年回头的那一刻,少女已经是满头银 发、皱纹满布、风烛残年了。故事便在幽雅的音乐和纯白的雪地中揭开了哀伤的 结局。本来,生活在“失去的地平线”里的这对恋侣,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也 都有创造将来的勇气,可他们为什么不能有圆满的结局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时 空。一个处在流动的时空,一个处在不变的时空,在他们相遇的一刹那时空拉远。 ③最近,台北在公演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改编的舞台剧。我少年时代几次读 《游园惊梦》,只认为它是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年岁稍长,重读这篇小说,竟 品出浓浓的无可奈何。经过了数十年的改变,它不仅是一个年华逝去的妇人对风 华万种的少女时代的回忆,而且是对时空流转之后人力所不能为的忧伤。时空在 不可抗拒地流动,到最后竟使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④时间和空间这两道为人生织锦的梭子,它们的穿梭来去竟如此无情。 ⑤希腊神话里,有座不死不老的神仙们所居住的山,山口有个大关卡,把守这道 关卡的就是时间之神,它把时间的流变挡在山外,使得那些神仙可以永葆青春, 可以和山和太阳和月亮一样永恒不朽。做为凡人的我们,没有神仙一样的运气, 每天抬起头来,眼睁睁地看见墙上挂钟滴滴答答走动的匆匆的脚步,即使坐在阳 台上沉思,也可以看到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从远远的天外流过。有一天, 我们偶遇到少年游伴,发现他略有几茎白发,而我们的心情也微近中年了。有一 天,我们突然发现院子里的紫丁香花开了,可是一趟旅行回来,花瓣却落了满地。 有一天,我们看到家前的旧屋被拆了,可是过不了多久,却盖起一栋崭新的大楼。 有一天,我们终于察觉,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转移是那样的无情和霸道,完全没 有商量的余地。 ⑥中国民间童话里也时常描写这样的情景,有个人在偶然的机缘升到了天上,十 几天以后回到人间,发现人事全非,手足无措;因为“天上一日,世上一年”, 他游玩了十数天,世上已过了十几年,十几年的变化有多么大呢?它可以大到你 回到故乡却找不到自家的大门,认不得自己的亲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里很 能表达这种心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 客从何处来。”数十年的离乡,甚至可以让主客易势呢! ⑦古来中国的伟大小说,只要我们留心,它讲的几乎全有一个深刻的时空问题。 《红楼梦》的花柳繁华温柔富贵,最后也走到时空的死角;《水浒传》的英雄豪 杰重义轻生,最后下场凄凉;《三国演义》的大主题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 久必分”;《金瓶梅》是色与相的梦幻散灭;《镜花缘》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聊斋志异》是神鬼怪力,全是虚空;《西厢记》是情感的失散流离;《老残游 记》更明显地道出了:“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⑧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出了人处在时空里的渺小。可惜没有人从 这个角度深入探讨,否则一定会发现中国民间思想对时空的递变有很敏感的触 觉。 ⑨西方有一句谚语:“你要永远快乐,只有向痛苦里去找。”它正道出了时空和 人生的矛盾:我们觉得快乐时,偏不能永远;留恋着不走的,永远是那令人厌烦 的在人生边缘上不时作弄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柏拉图写过一首两行的短诗:“你 看着星么,我的星星?我愿为天空,得以无数的眼看你。”人可以用多么美的句 子、多么美的小说来写人生,可惜我们不能是天空,不能是那永恒的星星,只有 看着消逝的星星感伤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