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声音又传了过来:“谁叫他乱砍,这山上的树都被他砍光了。” “又不是他一个人砍,怎么就捉他一个人?” “他倒霉,你没听说,人一倒霉,喝水也塞牙。” 声音又断了。 这回,我听清了,是两个女人的声音。我的眼睛又四处张望,想看清这两个说话的女人 但我还是没看到。现在,声音又没有了,说话的人也看不见,于是,我又觉得刚才的声音是 种幻觉。或许,那不是幻觉,那声音是真实的,但却不是现代人的声音。是时光隧道使他 们的声音重现。刚才我不是听到他们说官府么,现在的人,哪有说官府的?两个说话的人 也许是几十年前的人,或者几百年前的人,甚至几千年前的人。她们说过话后,声音储藏在 天空里。有一天,周围的环境和那天完全相同,于是,她们的声音又被重现了出来。也有可 能,说话的人离这儿很远,是时空错位把她们的声音传了过来。两个说话的人,离这儿有几 十里,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但再远,时空一错位,她们和我便会近在咫尺。在空旷的河边, 到处虚无缥缈。我觉得,这两种可能都会发生。但随即,我否定了这些想法。因为,我忽然 发现,我身边很多树都被砍了。我虽然在河边,但这河傍山,我看见山上砍了很多树,到处 是树桩。这么说,刚才的声音不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人说的话,也不是几十里几 百里几千里外的人说的话。说话的人就在不远,她们也像我一样看见树被砍光了,才说着那 些话 我觉得,我应该看得见两个说话的人 我继续找着。 我仍没找到,但是,那声音又缥缥缈缈传了过来:“你听说了么,小溪发生了泥石流, 半个村子被淹没了 “怎么会出现泥石流呢?” 声音很小,我又听不到了 我真的想看到这两个说话的人,我相信她们在不远的地方。也许在上游,也许在下游, 也许在对岸。她们离我不远,不然,我听不到她们的声音。 我认真找着。 很快有结果了,我看见对岸站着两个人。河很宽,我看不清两个人的面目 在看到她们的时候,我又听到她们的声音了:“泥石流肯定跟乱砍滥伐有关。 “……再不能乱砍树木了……” 声音又断了
忽然声音又传了过来:“谁叫他乱砍,这山上的树都被他砍光了。” “又不是他一个人砍,怎么就捉他一个人?” “他倒霉,你没听说,人一倒霉,喝水也塞牙。” 声音又断了。 这回,我听清了,是两个女人的声音。我的眼睛又四处张望,想看清这两个说话的女人, 但我还是没看到。现在,声音又没有了,说话的人也看不见,于是,我又觉得刚才的声音是 一种幻觉。或许,那不是幻觉,那声音是真实的,但却不是现代人的声音。是时光隧道使他 们的声音重现。刚才我不是听到他们说官府么,现在的人,哪有说官府的?两个说话的人, 也许是几十年前的人,或者几百年前的人,甚至几千年前的人。她们说过话后,声音储藏在 天空里。有一天,周围的环境和那天完全相同,于是,她们的声音又被重现了出来。也有可 能,说话的人离这儿很远,是时空错位把她们的声音传了过来。两个说话的人,离这儿有几 十里,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但再远,时空一错位,她们和我便会近在咫尺。在空旷的河边, 到处虚无缥缈。我觉得,这两种可能都会发生。但随即,我否定了这些想法。因为,我忽然 发现,我身边很多树都被砍了。我虽然在河边,但这河傍山,我看见山上砍了很多树,到处 是树桩。这么说,刚才的声音不是几十年前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人说的话,也不是几十里几 百里几千里外的人说的话。说话的人就在不远,她们也像我一样看见树被砍光了,才说着那 些话。 我觉得,我应该看得见两个说话的人。 我继续找着。 我仍没找到,但是,那声音又缥缥缈缈传了过来:“你听说了么,小溪发生了泥石流, 半个村子被淹没了。” “怎么会出现泥石流呢?” 声音很小,我又听不到了。 我真的想看到这两个说话的人,我相信她们在不远的地方。也许在上游,也许在下游, 也许在对岸。她们离我不远,不然,我听不到她们的声音。 我认真找着。 很快有结果了,我看见对岸站着两个人。河很宽,我看不清两个人的面目。 在看到她们的时候,我又听到她们的声音了:“泥石流肯定跟乱砍滥伐有关。” “……再不能乱砍树木了……” 声音又断了
我看着对岸两个人,希望再次听到她们的声音。但是,她们没有再说话,一直没说话 但,她们也没走,她们就那样一直站在河 她们站在那儿做什么呢?是不是她们要过河,在等渡船? 说到渡船,渡船就来了。 船上一个老汉,他把船撑近了,然后问说:“要过渡吗? 我点点头,跳上了渡船 我要去对岸看那两个人 到了对岸,我看清了,那站着的不是人,而是两棵枯树。也不对,不是两棵枯树,是两 棵被砍断的树,枝枝桠桠都砍了,只留下两截发黑的树桩。 难道,是它们在说话,我听到的,是它们的声音? (选自《短小说》2009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我”的心理,这些描写既真实地表现了“我”对声音来源的追 索,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亦真亦幻,构思巧妙 B.小说中间,“我”因发现身边有很多树被砍而否定了两个女人来自古代的想法,这打破了 小说开头营造的神秘色彩,使其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C.“怎么会出现泥石流呢?”这句话表现了说话者内心对灾难缘由的困惑和对乱砍滥伐行为 的反思,并且与下文的情节彼此呼应。 D.小说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如贯穿全文的那条河既是故事的场景,又象征时光之河、历 史之河,这使小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8.这篇小说以“声音”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分) 9.小说中,“我”对声音的来源进行了不断追索。声音的来源可能有哪些?请结合作品主旨 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 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 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
我看着对岸两个人,希望再次听到她们的声音。但是,她们没有再说话,一直没说话。 但,她们也没走,她们就那样一直站在河边。 她们站在那儿做什么呢?是不是她们要过河,在等渡船? 说到渡船,渡船就来了。 船上一个老汉,他把船撑近了,然后问说:“要过渡吗?” 我点点头,跳上了渡船。 我要去对岸看那两个人。 到了对岸,我看清了,那站着的不是人,而是两棵枯树。也不对,不是两棵枯树,是两 棵被砍断的树,枝枝桠桠都砍了,只留下两截发黑的树桩。 难道,是它们在说话,我听到的,是它们的声音? (选自《短小说》2009 年第 11 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我”的心理,这些描写既真实地表现了“我”对声音来源的追 索,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亦真亦幻,构思巧妙。 B.小说中间,“我”因发现身边有很多树被砍而否定了两个女人来自古代的想法,这打破了 小说开头营造的神秘色彩,使其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意义。 C.“怎么会出现泥石流呢?”这句话表现了说话者内心对灾难缘由的困惑和对乱砍滥伐行为 的反思,并且与下文的情节彼此呼应。 D.小说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如贯穿全文的那条河既是故事的场景,又象征时光之河、历 史之河,这使小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8.这篇小说以“声音”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6 分) 9.小说中,“我”对声音的来源进行了不断追索。声音的来源可能有哪些?请结合作品主旨, 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 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转太常博士。 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 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