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一中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研究性考试四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筒洁、生动、意藴深长的特点。不 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 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 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嘱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 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 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 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 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 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 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 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 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惠、更简洁的 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 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 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 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侯,网络用语盛极一时,真 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 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表,造就语言的经典
1 邯郸市一中高三年级二轮复习研究性考试四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不 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 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 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可以 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 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 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 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 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 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 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 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语言嬗变的风向,也 是时代发展的走向。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 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 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 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 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盛极一时,真 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 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 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堵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 径斜”“乡音无改羹毛表”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 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映射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 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地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善待生活。语言是 文化的載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辨证中感 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节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年4月3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行的新词汇即使经过实践的考验和时间的沉淀,也很难成为语言的经典。 B.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C.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善待语言、更好表达,其实就是善待文化、善待自己。 D.从称谓之争、古音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碰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二段采用了例证等论证手法,意在论证语言的“钝化”现象。 B.文章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论证的,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C.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D.文章辫证地论述了当今层出不穷的新词汇在交际上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 创作诗句。 B.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 加了很多。 C.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 表达规范。 D.只有能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的语言,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焕发勃勃生机, 经久不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村料
2 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 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 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 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映射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 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地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善待生活。语言是 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 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节选自盛玉雷《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人民日报》2019 年 4 月 3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流行的新词汇即使经过实践的考验和时间的沉淀,也很难成为语言的经典。 B.语言折射的是人们的情感,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感情越丰富的人,语言越丰富。 C.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善待语言、更好表达,其实就是善待文化、善待自己。 D.从称谓之争、古音讨论中,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碰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二段采用了例证等论证手法,意在论证语言的“钝化”现象。 B.文章是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论证的,层层递进,逻辑性强。 C.作者通过对比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得出语言表达贫乏的原因在于网络语言的冲击。 D.文章辩证地论述了当今层出不穷的新词汇在交际上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表达时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者是 创作诗句。 B.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存量和增量上来看,词汇的数量都没有减少,而是增 加了很多。 C.想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不能套用流行词汇,因为现在新词汇层出不穷,不合乎 表达规范。 D.只有能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的语言,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焕发勃勃生机, 经久不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 Youtube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 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桃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 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 情境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 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 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 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粢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 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 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李子的视频以中国 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 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 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 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采。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 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 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 材料二: 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 和接受。往往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 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 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 扣”现象。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 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 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 为人们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 异,有些可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 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能落地。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 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 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这 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 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 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彩响。这种传播的方式
3 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 Youlube 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 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 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 情境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 万的点击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 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 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柒的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 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 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 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 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 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 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 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 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 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 (摘编自《文化传播需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 材料二: 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 和接受。往往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 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 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 扣”现象。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 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 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 为人们所理解。 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 异,有些可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 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能落地。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 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 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这 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 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 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影响。这种传播的方式
和路径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 村料三: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 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 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 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 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 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 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資源转化成 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 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 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 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 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表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 话,积极同其他文明选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 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載着不同的价 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 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 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 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乘持平等和相 互荨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 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 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 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蠡的 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 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 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 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 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4 和路径对我们应有所启发。 (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 材料三: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 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 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 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 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 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 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 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 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 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 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 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 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 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 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 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 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 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 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 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 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 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 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 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 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 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 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 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 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C.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的内容、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 D.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与语境生活方式、期待视野的差异有关 5.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的一项是()(3分) A.山东各地以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优秀传 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B.一批中国网络影视作品被国际主流视频网站购买,并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网络文学 在海外掀起一阵“翻译热”。 C.敦煌研究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敦煌文化讲好“敦煌故事”, 获得来自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 D.中医药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借助各类项目或平台走出了国门,使其 国际传播超越自发性阶段。 6.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论证思路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 [美]史蒂文·卡维 某日,一位神色黯然的客户走进一家安装人类程序的软件公司,请求工程 师帮他排除烦恼。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在他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 死机。他讨厌身边的每个人,说亲朋好友们都在莫名其妙地远离他!软件工程 师听完他的倾诉,启动了他的人体机器,进入他的心灵认真检查,几秒钟后 工程师安慰他说没出什么大毛病,只是他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love.exe程 序。于是,工程师耐心指导客户按步骤在心灵中安装爱的程序 工程师: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现在,你在心灵的位置了吗? 客户:是的,我进入了“我的心灵”,但是这里有几个文件正在运行,在 它们运行的同时我可以安装 love. exe程序吗? 工程师:请问是哪些文件? 客户:稍等,是我以前安装的“怨恨文件”“往日伤痛文件”“自卑文件
5 (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 B.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C.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的内容、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 D.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内容优质的文化产品,与语境生活方式、期待视野的差异有关。 5.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的一项是( )(3 分) A.山东各地以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优秀传 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B.一批中国网络影视作品被国际主流视频网站购买,并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网络文学 在海外掀起一阵“翻译热”。 C.敦煌研究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敦煌文化讲好“敦煌故事”, 获得来自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 D.中医药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借助各类项目或平台走出了国门,使其 国际传播超越自发性阶段。 6.材料一与材料三的论证思路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给心灵装上爱的程序 [美]史蒂文·卡维 某日,一位神色黯然的客户走进一家安装人类程序的软件公司,请求工程 师帮他排除烦恼。因为最近一段时期,在他与别人交往的时候,他的系统经常 死机。他讨厌身边的每个人,说亲朋好友们都在莫名其妙地远离他!软件工程 师听完他的倾诉,启动了他的人体机器,进入他的心灵认真检查,几秒钟后, 工程师安慰他说没出什么大毛病,只是他的心灵存储器中丢失了 love.exe 程 序。于是,工程师耐心指导客户按步骤在心灵中安装爱的程序。 工程师:首先请打开你的心灵,现在,你在心灵的位置了吗? 客户:是的,我进入了“我的心灵”,但是这里有几个文件正在运行,在 它们运行的同时我可以安装 love.exe 程序吗? 工程师:请问是哪些文件? 客户:稍等,是我以前安装的“怨恨文件”“往日伤痛文件”“自卑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