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郑口中学 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工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 公卷绱爍貅豳嫒额傩考铋轅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题上,否则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近年来,怀疑一切似乎己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理共 识。之所以会出现信任度不断降低的局面,关键在于作为社会情绪稳定器的公信力出现了问 题。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公共权力及特定角色形象的信任度,体现了它们存在的权威性、信誉 度以及影响力。一旦社会公信力受到损伤,便会导致民众对负面消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鉴 别真伪的意识受到削弱,久而久之,便会造成较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从政府层面看, 公信力损耗尤为明显。当前一些政府部门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和特权思想,对 老百姓通常说的多,做的少,或说而不做:在突发事件面前试图封锁新闻和舆论,常常会进 一步激怒公众,直接导致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让政府为澄清流言、稳定人心付出 了很大的代价。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 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好百姓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加强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增强公 共政策的公平性。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表明,面对信任危机,主动应对比逃避拖延更理性, 用心疏导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来雨绸缪比应急救火更重要。只要政府能够切实推行“鱼缸” 式透明操作,全面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曾经的“权威声音”就一定能够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转型,个别人依靠非正常手段富裕起来,过上了普通人 难以企及的奢华生活,巨大的名利落差强烈冲击着社会上各个群体。专家和媒体都是社会的 分子,在这样的冲击下很难独善其身。正是在赚大钱、出大名的驱使下,部分专家急于求 成,不再安心做研究,坚守学术良心,个别媒体也不再追求事实真相,而是沦落为利益集团 的代言人,逐渐丧失了公正立场。在山西等地发生的地震恐慌中,地震局专家一再被公众当 成了调侃对象。为了保证社会公众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能够获得来自专家、媒体及时准 确的信息和建议,必须要建立维护其社会公信力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 机制,使专家媒体能够有说真话的底气: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惩处机制,对于损害公信力
河北省郑口中学 2012 届高三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题上,否则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近年来,怀疑一切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心理共 识。之所以会出现信任度不断降低的局面,关键在于作为社会情绪稳定器的公信力出现了问 题。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公共权力及特定角色形象的信任度,体现了它们存在的权威性、信誉 度以及影响力。一旦社会公信力受到损伤,便会导致民众对负面消息的接受度不断提高,鉴 别真伪的意识受到削弱,久而久之,便会造成较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及媒体最为严重。从政府层面看, 公信力损耗尤为明显。当前一些政府部门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和特权思想,对 老百姓通常说的多,做的少,或说而不做;在突发事件面前试图封锁新闻和舆论,常常会进 一步激怒公众,直接导致公众对政府发布的信息不信任,让政府为澄清流言、稳定人心付出 了很大的代价。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各级政府部门要真正从制度建设入手,切实 克服消极腐败现象、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好百姓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加强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建设,增强公 共政策的公平性。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表明,面对信任危机,主动应对比逃避拖延更理性, 用心疏导比一味堵塞更管用,来雨绸缪比应急救火更重要。只要政府能够切实推行“鱼缸” 式透明操作,全面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曾经的“权威声音”就一定能够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转型,个别人依靠非正常手段富裕起来,过上了普通人 难以企及的奢华生活,巨大的名利落差强烈冲击着社会上各个群体。专家和媒体都是社会的 一分子,在这样的冲击下很难独善其身。正是在赚大钱、出大名的驱使下,部分专家急于求 成,不再安心做研究,坚守学术良心,个别媒体也不再追求事实真相,而是沦落为利益集团 的代言人,逐渐丧失了公正立场。在山西等地发生的地震恐慌中,地震局专家一再被公众当 成了调侃对象。为了保证社会公众在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能够获得来自专家、媒体及时准 确的信息和建议,必须要建立维护其社会公信力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 机制,使专家媒体能够有说真话的底气;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惩处机制,对于损害公信力
的做法,实行最严格的处罚,提高失信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恢复社会公信力,扰乱大众视 线的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目前,社会的焦虑情绪总体比较严重,很多人把怀疑权威作为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对 于,公权力总是会先入为主一概否定。因此,必须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公民教育,让更多的 老百姓知法、懂法,切实提高自身的权益意识和谣言鉴别能力,确保能够对政府的行为和专 家言论进行正确理解,不轻信、不乱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9月8日) 1.下列关于“公信力下降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政府部门面对公众的信任需求,做得不够好 B.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某些政府官员应对不恰当。 C.部分专家媒体丧失了公正立场,沦为利益的附庸 D.人们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对公权力总是不信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说明作为社会情绪稳定器的公信力出现了问题。 B.公信力具有权威性、信誉度以及影响力,一旦受损便会出现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C.在经济快速转型期,专家和媒体同样受到贫富悬殊、名利落差巨大的强烈冲击 D.建立维护专家媒体社会公信力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他们安心研究、坚守学术良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级政府部门从制度建设入手,洁身自好,一心为民,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利益问题 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难事。 B.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提升政府的透明度,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曾经的“权 威声音”定能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 C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让专家媒体说真话有底气;建立必要的惩处机制,严惩失 信,提高失信的成本,谣言才不会滋生 D.开展公民教育,提高老百姓自身素质,让老百姓知法、懂法,提高鉴别谣言的能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信力,消除信任危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之问伟仪貌,雄于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武 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 夺袍以赐 于时张易之等丞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俭期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 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及败,贬泷州,朝隐崖州,并参军事。之问逃归洛阳,匿张仲之 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吱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 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 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 州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祖雍倡饮省中,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至是, 亦流岭南,并赐死桂州。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日:“之问有妻子, 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日:“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 乃饮食洗沐就死
的做法,实行最严格的处罚,提高失信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恢复社会公信力,扰乱大众视 线的谣言才会不攻自破。 目前,社会的焦虑情绪总体比较严重,很多人把怀疑权威作为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对 于,公权力总是会先入为主一概否定。因此,必须在全国上下大力开展公民教育,让更多的 老百姓知法、懂法,切实提高自身的权益意识和谣言鉴别能力,确保能够对政府的行为和专 家言论进行正确理解,不轻信、不乱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 年 9 月 8 日) 1.下列关于“公信力下降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分政府部门面对公众的信任需求,做得不够好。 B.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某些政府官员应对不恰当。 C.部分专家媒体丧失了公正立场,沦为利益的附庸。 D.人们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对公权力总是不信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说明作为社会情绪稳定器的公信力出现了问题。 B.公信力具有权威性、信誉度以及影响力,一旦受损便会出现大面积的信任危机。 C.在经济快速转型期,专家和媒体同样受到贫富悬殊、名利落差巨大的强烈冲击。 D.建立维护专家媒体社会公信力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他们安心研究、坚守学术良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级政府部门从制度建设入手,洁身自好,一心为民,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利益问题, 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难事。 B.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提升政府的透明度,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曾经的“权 威声音”定能重新赢得民众的信任。 C 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让专家媒体说真话有底气;建立必要的惩处机制,严惩失 信,提高失信的成本,谣言才不会滋生。 D.开展公民教育,提高老百姓自身素质,让老百姓知法、懂法,提高鉴别谣言的能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公信力,消除信任危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之问伟.仪貌,雄于辩。甫冠,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武 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 夺袍以赐。 于时张易之等丞昵宠甚,之问与阎朝隐、沈俭期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 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及败,贬泷州,朝隐崖州,并参军事。之问逃归洛阳,匿张仲之 家。会武三思复用事,仲之与王同吱谋杀三思安王室,之问得其实,令兄子昙与冉祖雍上急 变,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 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谄事太平公主,故见用。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故太 平深疾之。中宗将用为中书舍人,太平发其知贡举时赇饷狼藉,下迁汴州长史,未行.改越 州长史。颇自力为政。穷历剡溪山,置酒赋诗,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睿宗立,以狯险盈恶,诏流钦州。祖雍倡饮省中,为御史劾奏,贬蕲州刺史。至是, 亦流岭南,并赐死桂州。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日:“之问有妻子, 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祖雍怒日:“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 乃饮食洗沐就死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 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问伟仪貌 伟:伟岸 B.沈俭期倾心媚附 媚:讨好 C.天下丑其行 丑:以….丑 D.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讽:讥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之问品行不端的一组是(3分) ①至为易之奉溺器②谄事太平公主③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④为御史劾奏,贬 蕲州刺史 ⑤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⑥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 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之问很有辩才,二十岁时就被武则天征召在习艺馆值班,极尽巴结之能事,后因 张易之事败被贬,然本性不移 B.宋之问逃回洛阳时,得知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来安定王室,于是派人急 报,以此赎罪,由此升任鸿胪主簿。 C.景龙年间,宋之问任中书舍人时,交恶太平公主,往日劣行被太平公主揭发,被贬 越州,任上对政事较为尽心。 D.诗从建安以后,韵律多有变化,到沈约、庾信时音韵婉转,对仗工整。宋之问、沈 佺期对诗律的发展作了不小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5分) (2)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芳树 芳树 丘迟 沈约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8.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5分) 9.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空乏 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 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之问伟.仪貌 伟:伟岸 B.沈俭期倾心媚.附 媚:讨好 C.天下丑.其行 丑:以……为丑 D.流布京师,人人传讽. 讽:讥讽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之问品行不端的一组是(3 分) ①至为易之奉溺器②谄事太平公主③及安乐公主权盛,复往谐结④为御史劾奏,贬 蕲州刺史 ⑤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⑥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之问很有辩才,二十岁时就被武则天征召在习艺馆值班,极尽巴结之能事,后因 张易之事败被贬,然本性不移。 B.宋之问逃回洛阳时,得知张仲之和王同皎谋划杀掉武三思来安定王室,于是派人急 报,以此赎罪,由此升任鸿胪主簿。 C.景龙年间,宋之问任中书舍人时,交恶太平公主,往日劣行被太平公主揭发,被贬 越州,任上对政事较为尽心。 D.诗从建安以后,韵律多有变化,到沈约、庾信时音韵婉转,对仗工整。宋之问、沈 佺期对诗律的发展作了不小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5 分) (2)与公俱负国家当死,奈何迟回邪?(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8~9 题。 芳 树 芳 树 丘迟 沈约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发萼九华隈,开跗寒露侧。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一朝容色茂,千春长不移。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8.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5 分) 9.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空乏 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 《锦瑟》)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 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 答题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 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岀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 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同值班室相隔两个房间,看门人巴拉蒙已经第三 遍擦他那双节日才穿的皮靴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 天花板。 在天花板上他看到一个发黑的囻圈,那是灯罩的阴影。下面是落满灰尘的墙檐,再下面 便是墙壁——早先刷成深褐色。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 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孑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要不我也去刷刷皮靴?” 涅维拉济莫夫又伸了个懒腰,这才懒洋洋地朝传达室踱去。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 他—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 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在那些亮着的街灯下面不时闪 过一个个人影。“大家都跑去做晨祷了,只有我倒霉透了,在复活节里还得在这里坐着。而 且每年都是如此!
(3)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 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请用 2B 铅笔在 答题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 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 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同值班室相隔两个房间,看门人巴拉蒙已经第三 遍擦他那双节日才穿的皮靴。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 天花板。 在天花板上他看到一个发黑的圆圈,那是灯罩的阴影。下面是落满灰尘的墙檐,再下面 便是墙壁——早先刷成深褐色。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 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要不我也去刷刷皮靴?” 涅维拉济莫夫又伸了个懒腰,这才懒洋洋地朝传达室踱去。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 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 “人真多啊!”涅维拉齐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在那些亮着的街灯下面不时闪 过一个个人影。“大家都跑去做晨祷了,只有我倒霉透了, 在复活节里还得在这里坐着。而 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 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没有什么财可贪的: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 穷,而不是贪财!可是眼下,你知道,要是能跟大伙儿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 啊 冬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 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 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在俄语中,这 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 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已经 不必站在窗口就能听到它了。可是,钟声越是清晰,马车的辘辘声越是响亮,这深褐色的四 壁和烟熏的墙檐就显得越发阴暗,煤油灯的黑烟就冒得越浓。 涅维拉济莫夫在值班室中央站定,开始沉思。 他渴望过上一种新的美好的生活,这种渴望弄得他满心痛苦,难以忍受。他热切地想突 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象重温儿时的感受:合家团聚, 亲人们喜气详洋洋的脸,白桌布,室内亮堂而温暖……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 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想起了秘书佩在胸前的金表链…他之所以想起 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 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没有什么财可贪的: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 穷,而不是贪财!可是眼下,你知道,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 啊……”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 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 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在俄语中,这 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 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已经 不必站在窗口就能听到它了。可是,钟声越是清晰,马车的辘辘声越是响亮,这深褐色的四 壁和烟熏的墙檐就显得越发阴暗,煤油灯的黑烟就冒得越浓。 涅维拉济莫夫在值班室中央站定,开始沉思。 他渴望过上一种新的美好的生活,这种渴望弄得他满心痛苦,难以忍受。他热切地想突 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象重温儿时的感受:合家团聚, 亲人们喜气洋洋的脸,白桌布,室内亮堂而温暖……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 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想起了秘书佩在胸前的金表链……他之所以想起 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