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眉县2015届高三语文检测试题(二) 考时: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 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増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 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杈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奷,缙绅侧目。禾曰:“此 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 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 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 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 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 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 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 对,禾 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 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 “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 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 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亟窜之远方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旌:表彰 C.国之重事,黜幽陟明陟:提升 D.安得此不详语详:详细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 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 明
陕西省眉县 2015 届高三语文检测试题(二) 考时: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 2 分,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 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 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 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 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 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 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 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 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 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 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 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 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 “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 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 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 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亟窜之远方 窜:放逐 B.留以旌直臣 旌:表彰 C.国之重事,黜幽陟明 陟:提升 D.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 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 明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 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 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 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奷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奷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 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 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 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 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 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 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 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 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 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福 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 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 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 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奇之认为奇特 B、郡县其地设置郡县 C、皆报可禀报 D、数召父老宣谕德意屡次、多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编氓籍,定赋税氓籍:户籍 B.上下蛄然帖然:安定的样子 C.甄其贤者与共事共事:共同从事 D.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参赞:参与辅助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奷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B.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士大夫都敢怒不敢言,陈禾挺身 而出,先上书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国家危害严重。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 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 地。 D.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 于是一再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一 7 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 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 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 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 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 “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 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 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 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 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 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 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 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 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福 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 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 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 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奇之 认为奇特 B、郡县其地 设置郡县 C、皆报可 禀报 D、数召父老宣谕德意 屡次、多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编氓籍, 定赋税 氓籍:户籍 B. 上下帖然 帖然:安定的样子 C. 甄其贤者与共事 共事:共同从事 D. 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参赞:参与辅助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B.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C.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D.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 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 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 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 他们共事。而对侍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二、表述题部分(共136分) (一)文言文翻译(20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5分) (2)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5 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5 分) (2)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5分) (二)诗歌鉴赏(2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 勇 矜豪纵。轻盖拥,联飞輊①,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②。闲 呼鹰嗾犬, 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 ③如 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④,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⑤,目送归鸿 【注】①联飞輕(kong):联辔并驰。②吸海垂虹:极喻狂饮之态。③鹖弁(h bidn):指武冠,词中代指诗人任职的闲散武官。④天骄种:词中泛指外寇。⑤ 七弦桐:七弦琴 10.上阕以“乐匆匆”收束,有何作用?(5分) 1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C.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 D. 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 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 但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启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 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制宜,编 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 黄福为官清廉, 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 食,所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 D. 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 他们共事。而对侍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二、表述题部分(共 136 分) (一)文言文翻译(20 分)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5 分) (2)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5 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5 分) (2)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 (5 分) (二)诗歌鉴赏(22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0~11 题。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 勇, 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①,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②。闲 呼鹰嗾犬, 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 ③如 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④,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⑤,目送归鸿。 【注】①联飞鞚(kòng):联辔并驰。②吸海垂虹:极喻狂饮之态。③鹖弁(hé biàn):指武冠,词中代指诗人任职的闲散武官。④天骄种:词中泛指外寇。⑤ 七弦桐:七弦琴。 10.上阕以“乐匆匆”收束,有何作用?(5 分) 1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13 题
题山石榴花①白居易 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释】山石榴花即杜鹃花。 12.这首诗表现了山石榴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13.作者描写山石榴花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9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2)李煜在《虞美人》中比喻“愁”的千古名句是“”。 (3)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 样的句子 (4)《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 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 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 《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 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 传全民族抗战。 (3)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 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 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 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 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 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 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 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 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 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髙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 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 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题山石榴花①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注释】山石榴花即杜鹃花。 12.这首诗表现了山石榴花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 分) 13.作者描写山石榴花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9 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2)李煜在《虞美人》中比喻“愁”的千古名句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 样的句子: , 。 (4)《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 。” (5)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 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 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 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 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2)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 《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 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 传全民族抗战。 (3)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 年去台后仍任立法 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 等身,达 100 余种 3000 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 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 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 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 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 主席。9 月 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 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 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 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 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⑦)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 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 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 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 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 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 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 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 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 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 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 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 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 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 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 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 《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 “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 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 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一一(谢远笋 《胡秋原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 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 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 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 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 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 “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 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 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 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 年 9 月 21 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 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 50 年的国民党党 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 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 “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 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 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 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 “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 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 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 年 5 月 27 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 寿辰演讲会,时年 91 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 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 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 等身,达 100 多种 3000 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 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 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 《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 年 5 月 4 日,94 岁的胡秋原荣获 “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 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 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谢远笋 《胡秋原一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 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 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 年 9 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 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 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 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