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命题人:袁佑坤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 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1-6小题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13-15题分别涂在答题卡7-9题的位置上。 以后高三月考选择题都这样涂。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昌乐骨刻文 中国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表明,4年前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昌乐县集中出土的 100多块兽甲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为 距今约4500年的中国早期文字。参与这项研究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兽甲 骨上所刻的神秘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 (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 据。 2004年,昌乐县一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 器标本时发现,当地农民在施工挖掘时,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甲骨,经过 清理,可见上面有许多明显刻画痕迹的图案符号。今年7月底,来自北京和山东 的7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专门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 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定,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 显,为人工刻画。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凤
高三语文第三次双周考试题 命题人:袁佑坤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为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1-6 小题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下,13-15 题分别涂在答题卡 7-9 题的位置上。 以后高三月考选择题都这样涂。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昌乐骨刻文 中国考古专家最新考证表明,4 年前在中国东部山东省昌乐县集中出土的 100 多块兽甲骨上所刻的 600 多个符号,结构和布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应为 距今约 4500 年的中国早期文字。参与这项研究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这些兽甲 骨上所刻的神秘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 (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二者应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是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新依 据。 2004 年,昌乐县一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昌乐县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 器标本时发现,当地农民在施工挖掘时,丢弃了许多亚化石状远古兽甲骨,经过 清理,可见上面有许多明显刻画痕迹的图案符号。今年 7 月底,来自北京和山东 的 7 位考古专家对这些符号进行了专门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 员、中国殷商学会会长王宇信认定,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 显,为人工刻画。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甲骨文学会副会长刘凤
君发现,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多为弧笔和曲笔,呈现 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专家对兽甲骨上的符号进行归类,发现符号中 类似太阳的符号有5到6个,三角符号有4到5个,小鸟符号有4到5个。“重 复的符号是人有意识的刻画行为。”王宇信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 的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 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 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 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刻画或彩绘符号,还有少量的刻写在甲 骨、石器、玉器等上面的符号。王宇信说:“在甲骨文之前,现已发现的许多新 石器时期晚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说是汉字萌芽,但都是单字且无规律。”考 古人员发现,昌乐骨刻文字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此前这一地区附近也曾发现过 早期文字,说明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故专家将其暂 定名为“昌乐骨刻文”。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其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 程,复原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1.下列对“昌乐骨刻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它被刻在兽甲骨上,不再只是单字,并且行列整齐 B.它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兼有画和字的双重特点。 C.它距今约4500年,被确定为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 D.它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以弧笔和曲笔为主 2.本文认为昌乐县出土的兽甲骨上所刻的600多个符号为早期文字,下列 不能成为其佐证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
君发现,这些符号都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多为弧笔和曲笔,呈现 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专家对兽甲骨上的符号进行归类,发现符号中 类似太阳的符号有 5 到 6 个,三角符号有 4 到 5 个,小鸟符号有 4 到 5 个。“重 复的符号是人有意识的刻画行为。”王宇信说。 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在河南安阳出土 的商朝王室用于占卜的殷墟甲骨文,这一发现使中国与以纸草、泥板、石板为文 字载体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最近几十年,中国各地 先后发现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包括原始社 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刻画或彩绘符号,还有少量的刻写在甲 骨、石器、玉器等上面的符号。王宇信说:“在甲骨文之前,现已发现的许多新 石器时期晚期陶片上的刻画符号虽然说是汉字萌芽,但都是单字且无规律。”考 古人员发现,昌乐骨刻文字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此前这一地区附近也曾发现过 早期文字,说明这次出土的骨刻文字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乐古遗址,又被昌乐爱好者收藏,故专家将其暂 定名为“昌乐骨刻文”。虽然目前尚不能破译,但其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演变过 程,复原当时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宝贵的佐证。 1.下列对“昌乐骨刻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它被刻在兽甲骨上,不再只是单字,并且行列整齐。 B.它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兼有画和字的双重特点。 C.它距今约 4500 年,被确定为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 D.它属于阴线刻,刻画纤细,笔画曲折,以弧笔和曲笔为主。 2.本文认为昌乐县出土的兽甲骨上所刻的 600 多个符号为早期文字,下列 不能成为其佐证的一项是( ) (3 分) A.这些兽甲骨上有刀刻的痕迹,主笔、辅笔明显
这些符号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 类似太阳的符号、三角符号以及小鸟符号都多次出现 D.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且之前昌乐附近曾发现过早期文字。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画(符号)因为与字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所以成为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 新依据。 B.中国得以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原因是甲骨 文的发现。 C.继甲骨文发现之后,昌乐骨刻文的发现又一次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产 生巨大影响。 D.从昌乐骨刻文命名来看,考古学上对考古发现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出土 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 诸葛恪传 《三国志》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 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 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 “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 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 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 难
B.这些符号呈现出螃蟹状、草虫状和鸟状等形态。 C.类似太阳的符号、三角符号以及小鸟符号都多次出现。 D.有些偏旁多次出现,而且之前昌乐附近曾发现过早期文字。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画(符号)因为与字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所以成为解释中国汉字起源的 新依据。 B.中国得以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并列世界文明古国,原因是甲骨 文的发现。 C.继甲骨文发现之后,昌乐骨刻文的发现又一次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产 生巨大影响。 D.从昌乐骨刻文命名来看,考古学上对考古发现的命名一般是依据其出土 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诸葛恪传 《三国志》 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 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 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乃.以驴赐恪。他日复见,权问恪曰: “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臣父知所事, 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 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 难
昭曰:“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 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 为尽爵。后蜀使至,群臣并会,权谓使曰:“此诸葛恪雅好骑乘 还告丞相,为致好马。”惰因下谢,权曰:“马未至面谢何也? 恪对曰:“夫蜀者陛下之外厩,今有恩诏,马必至也,安敢不谢?” 恪之才捷,皆此类也。 会逊卒,恪迁大将军,假节,驻武昌,代逊领荆州事。久之, 权不豫,而太子少,乃征恪以大将军领太子太傅,中书令孙弘领 初,权黃龙元年迁都建业,二年筑东兴堤遏湖水。后征淮南, 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恪以建兴元年十月会众于东兴,更作 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全端、留略守之,引军 而还。魏以吴军人入其疆土,耻于受侮,命大将胡遵、诸葛诞等率 众七万,欲攻围两坞,图坏堤遏。恪兴军四万,晨夜赴救。遵等 敕其诸军作浮桥度,陈于堤上,分兵攻两城。城在高峻,不可卒 拔。恪遺将军留赞等为前部。时天寒雪魏诸将会饮见赞等兵 少而解置铠甲丕持矛螋但兜箋及楯倮身參遏大笑之丕即 严兵。兵得上,便鼓噪乱斫。魏军惊扰散走,争渡浮桥,桥坏绝, 自投于水,更相蹈藉。获车乘牛马驴骡各数千,资器山积,振旅而归。 恪遂有轻敌之心,以十二月战克,明年春,复欲出军。诸大 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于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 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检其面 检:贴标签 B、因听与笔 听:准许,同意 C、此诸葛恪雅好骑乘 雅:文雅 会逊卒,恪迁大将军 会:恰逢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诸葛恪才思敏捷的一组是() ①恪续其下曰“之驴”②马未至面谢何也③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 未告老也④昭卒无辞,遂为尽爵⑤恪因下谢⑥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 以是为优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恪的父亲面孔狭长,一天孙权召集大臣,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骗的 脸上贴了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 了一场闹剧。 B、诸葛恪奉孙权之命给大家斟酒,张昭不肯再喝。诸葛恪用师尚父九十岁 还握旌旗持斧钺宣誓伐商,也没有告老还乡的事反驳他,张昭哑口无言,只好满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检.其面 检:贴标签 B、因听.与笔 听:准许,同意 C、此诸葛恪雅.好骑乘 雅:文雅 D、会.逊卒,恪迁大将军 会:恰逢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诸葛恪才思敏捷的一组是( ) ①恪续其下曰“之驴” ②马未至面谢何也 ③昔师尚父九十,秉旄仗钺,犹 未告老也 ④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⑤恪因下谢 ⑥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 以是为优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恪的父亲面孔狭长,一天孙权召集大臣,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骗的 脸上贴了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凭着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 了一场闹剧。 B、诸葛恪奉孙权之命给大家斟酒,张昭不肯再喝。诸葛恪用师尚父九十岁 还握旌旗持斧钺宣誓伐商,也没有告老还乡的事反驳他,张昭哑口无言,只好满
饮了一杯。 C、诸葛恪在建兴元年十月重修东兴大堤,因为东兴大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是吴魏两国必争之地。后来吴军一举挫败魏国大将胡遵等的进攻,这充分表明诸 葛恪的深谋远虑。 D、诸葛恪在东兴大捷之后便骄傲轻敌,又要出兵攻魏。面对将士异口同声 的劝谏,他不为所动,大举征调各州军队,导致百姓人心惶惶,他也开始逐渐失 去人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3分) 译文: (2)后征淮南,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3分) 译文 (3)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8-9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 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⑩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8、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5分) 9、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刘禹锡《陋室铭》) (3)若夫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 待哉? (《庄子·逍遥游》) 乙选作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故乡的槐树 孙守名
饮了一杯。 C、诸葛恪在建兴元年十月重修东兴大堤,因为东兴大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是吴魏两国必争之地。后来吴军一举挫败魏国大将胡遵等的进攻,这充分表明诸 葛恪的深谋远虑。 D、诸葛恪在东兴大捷之后便骄傲轻敌,又要出兵攻魏。面对将士异口同声 的劝谏,他不为所动,大举征调各州军队,导致百姓人心惶惶,他也开始逐渐失 去人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卿其能令张公辞屈,乃当饮之耳。(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征淮南,败以内船,由是废不复修。(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 8—9 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 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玉瀣:美酒。②《黄庭》:道家经典著作。③元:通假字,同“原”。 8、请分析首句中“苍烟落照”四字的作用。(5 分) 9、这首词抒写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具体词句进行赏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若夫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 待哉? (《庄子·逍遥游》) 乙 选作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故乡的槐树 孙守名